时间:2022-05-02 09:49: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语文电教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谷守磊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车轴山中学
导入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无疑会让学生激情万丈,所以设计好导入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步。笔者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播放了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孝女当家——孟佩杰的视频,对于理解散文主题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上完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打电话,说一声“妈妈,我错了”“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再如,在教学《琵琶行》时,用琵琶曲《十面埋伏》导入,让学生体会琵琶演奏的特点。这些电教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握文章的特点和主题。有了这些做铺垫,上一堂好课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主题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教学的主题是新课的讲授,通常语文课堂会进入程式化:介绍背景——朗读课文——结构分析——主题归纳。长此以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陷入课堂沉闷、效率低的误区。笔者把电教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情节,再和课文讲解联系起来,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兴趣更浓,印象更深,效率更高;教学曹禺的《雷雨》时,放映电影版《雷雨》的有关片断,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就能清楚了解周朴园统治的家庭和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很快把握住周朴园自私虚伪、冷酷专横的个性特征,体会到时空集中、矛盾集中的戏剧特点;讲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时,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播放录音带和凤凰传奇《荷塘月色》的MTV,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讲《从宜宾到重庆》,可以播放《话说长江》“从宜宾到重庆”段的录像带,学生可以一边听着缓慢的、浸润情感的解说词,一边观赏一幅幅风光绮丽的画面,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祖国大西南的风物人情,体会课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等。这种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弥补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扩展知识面。
拓展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能不能让学生课上思考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提高能力水平,用以指导人生,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电化教学无疑会为问题的解决起到辅助作用。结合近体诗教学,观看视频《唐之韵》,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笔者结合网络多媒体,向学生及时介绍地震的灾情,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温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题词“多难兴邦”,遇难母亲最后留给孩子的短信的新闻视频这些都彰显了大灾面前人性之美。事后学生自发地为灾区捐款奉献爱心,笔者又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的安全教育。学完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之后,学生不满足人们原来对作品谱的曲调,又为其谱了新的曲调并进行演唱,一时轰动校园;学完房龙的《“宽容”序言》之后,学生根据家乡故事,自编小品《仁义胡同》参加学校的元旦文艺演出;又由学生在全自动录播教室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无名之死》,均大获成功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掌握,锻炼提高了组织、表达等能力,做到了展示才华、健全人格、拓展视野,更主要的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谁敢保证这里不会出下一个文学大师,下一个表演艺术家,下一个导演,下一个民俗学家呢?
感想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才能更好地诠释它,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多媒体让教师把握时代脉搏,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准确、更大容量、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系统地建立起语文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可以说,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经之路,它的广泛使用必将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以电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综合的、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以电教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就像一个磁场,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好风凭借力,助我教华章。采用以电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像一片沃土,值得教师去辛勤耕耘;似一棵新芽,值得教师去精心培育。
本文作者:王艳辉 单位: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初步探索出的简易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电教可用于微机娱乐和教学娱乐。微机娱乐活动是用来学习微机知识的;教学娱乐则是用微机来促进生成竞赛的学习气氛,从而把知识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孩子们利用微机系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自身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完善。该方式方法在培养优秀生和辅导落后生的教学中有更为广泛的作用。初中语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地方性、集合性和实战性特点,给电化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下面几个方面开展初中语文电化教学,实践证明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初中语文课文里存在许多难以表述定义、表象和规律,远远超出孩子们理解能力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孩子们学习上的阻力和教师辅导上的难题。比如名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里关于月色的刻画,初中孩子理解时有一定难度,语文老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视频方法,把这种难以理解的月下美景播放出来,让孩子们实际感受一下,比老师生硬的讲解要生动许多,便于孩子掌握知识要点。
电化教学的突出特色其实就是生动形象,初中学生的思维又是普遍以形象思维作为平时思考的主体,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的特殊性,提高孩子们的情商,创设极好的教学氛围。③古今大串联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东西的时空变幻性极强,而电化手段则可以体现独到的特色。比如,语文课堂上,出现涉及到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点的物象,孩子们不能正面感受其特殊性,电化手段教学就可实现跨越古今时空的大挪移,再现当时的情景,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不可回避的问题
电化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有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有“不怕乱用,就怕不去用”的思想,造成在工作中强硬使用不当电化方式,将微机授课这样的全新模式生硬带入语文课堂,使原本很有秩序的语文课堂失去了的原有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学有其独到之处,往往存在人物差异、地方差异、学校差异、教师差异,学生差异等,因此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绝对不可盲目引进,简单模仿。
目前各地很多硬件建设良好的学校,表面上拥有较好的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课堂,其实质还是没有离开“一言堂”,有的甚至完全脱离现代语文教育理念,这样先进的电化手段其实对改进传统教学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素质低下的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随意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或大量布置课堂练习题。先进的手段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成为应试教育思想浓厚的老师的“法宝”,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
今后方向
电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利有弊,但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其利大于弊的优点,如果一味夸大弊端,势必让这项新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夭折。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广大老师要刻苦学习,拥有更多电化教学知识,掌握更多多媒体的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编写和制作,真正把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上来。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也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人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假如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味地运用传统手段,要求学生反复地临摹或抄写。就会造成学生对书写作业的厌恶.进而影响对识字、写字乃至整个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电教媒体,造成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再加上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学生容易掌握字的写法。例如:对于某些笔画较多的字。我就采用投影复片的方法,一笔一笔分解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直观地记住这个字的笔顺、笔画,还能准确掌握书写的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传统的方法,让他们不看投影边学边画边书写。这样学生对于这个字的记忆就比较深刻。
二、利用电教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比如说,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大榕树等需要观察但又无法挪动的事物带上课堂,可以解决“黄果树瀑布由上到下的景象变化”等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问题借助录像中鲜活的画面。教师可以采取定格、回放、局部放大等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另外,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很多情感、处境已经远离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无法感同身受,造成理解上的难点。例如《船长》一课中,船长命令大副对不听指挥的人开枪,这令学生难以理解。但如果此时,播放人们争抢救生艇的混乱场面,学生通过观察就会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险和时间的紧迫。这样化难为简,自然理解了开枪命令的必要性,对船长的机智与果敢更加敬佩了。
三、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为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是凭借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O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个最佳时间进行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电教手段,看幻灯投影故事的主要情节,想象故事开头,续编故事;看配音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等等。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教师先用录音与幻灯将学生带人故事情境,让学生听故事,看画面;接着关掉录音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然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编故事;最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当堂完成,而且正确率较高。这样的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仅愿学、乐学,而且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四、利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素质
学校经常会组织学生外出实践活动。如在公园里赏菊后,我们就可以在习作训练课上再播放观菊时的录像片段,启发学生运用恰当的比喻句。描绘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菊花,特别是花、枝、叶的形状。接着练习写片断,然后用实物投影或幻灯投影及时反馈交流学生的习作,师生共同评析。通过交流、评析、修改、对比,学生收获不小,就连后进生也找到了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修改的目标,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而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越深刻,情绪越高昂,其思维就越活跃。我们恰好捕捉这一时机,顺势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认识更深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学生理解了瀑布的壮美后,再放录像,领略其飞流直下的气势,听其声,见其形,见其色,使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赞叹之情再次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听、说、读、写及观察、思维的能力。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记忆、注意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巧妙运用、精心制作,并致力于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一定会收到独特而又创新的效果,以达到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中的形、情、境、趣等特点,为儿童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唤起注意,激发兴趣,从而精要地引导学生多读,自主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的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名于心而不名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以多媒体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然学生感知。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另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俩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来学习。
三、利用多种感官,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争强记忆
学习的过程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三天后记忆的内容占80%左右,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习过程学生接受最易途径。如:《骄傲的孔雀》,孔雀一次一次与湖中的鱼儿比美,它的动作、神态通过电教媒体都能活灵活现地展现,“骄傲”一词立刻体会。再把学生编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是你自己的影子啊,你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相互交谈中,他们彼此取长补短,弥差补缺。最后,师生用质疑,答辩的形式,明白了道理,这样的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我调控与评价,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学习中发展,形成能力,有利于记忆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执教《燕子》时,我通过电化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的环境中和自然环境中体会较难理解的语句,效果不错。实践证明:电视、多媒体课件等呈现方式,既形成具体又方便快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五、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新理念,即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自由、探究”学习方式我对所教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学习资料这一学习形式,作为教师应充分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课堂就一定问题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草原》一课,我采用情景的创设,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进行充分感受,突破教学重点,感受蒙古大草原的景和人,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首先,依据文中的语言描绘,我将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色制作成幻灯片,然后让学生边理解文字,边观察蒙古大草原的图画,边欣赏《草原牧曲》。最后,利用幻灯片超级链接的方法,在草原风光一片中接入“襟飘带舞”的蒙古人民、“急驰”的马,使“景”“人”达到意境的协和,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把课文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悟,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对蒙古大草原景的“壮美”、人的“好客”这两个教学重点有了充分理解。通过电化教学,不仅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要求,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学生自学的渠道,熟读精思;在语言文字教学中,学会对语言的感悟,学会对语言的积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的特长,还学生以主人的地位,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就能教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月食》一课,关于月食开始和结束时月亮样子的变化,书中描绘得十分形象而细致,但对于缺乏感性认识的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光听老师对这两段文字深入浅出地扣来挖去,就完全搞清这两个恰恰相反的变化过程,并非一件易事。即使当时背下来记住了,稍过一段时间便会出现搞混或淡忘的现象。看来,光凭教师的嘴巴和学生的耳朵,教学效率是很难提高的。
如果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诱导方式,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实物、模型、图像、声音、色彩等各种形式的感知,给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建立语言与物品、数与形、色彩与形体、文字与环境的联系,可以从根本上弥补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声画并茂促兴趣「激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愉悦并存的境界。
例如《看月食》一课,在讲日食开始时月亮的变化,也就是课文的第4自然段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的变化过程,并提醒学生边看动画边注意听与课文匹配的解说。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彷佛把他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天体之中,强化了第一信号系统,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了深刻的表像,加速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缩短了认识事物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彩图排序促智能「转化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智能。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而能力的发展又成为自学获得知识的前提。知识的获得不是靠灌输,而是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靠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的。
在讲《看月食》一课时,我事先通过计算器设计了显示月亮形状及颜色变化的七张彩色图片,然后打印出来,课前发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学生经历声画并茂的初步感知后,启发他们仔细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准这段话中写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词语,想一想月亮是按什么顺序变化的,把七张彩图按顺序摆放在课桌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读书也读得分外专心。在认真阅读、找准关键词的基础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摆图了,大多数同学摆得又对又快。
运用电教媒体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的现象或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手做,多种感官同时激活,进行观察、阅读、思考、操作,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语言文字,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三、文字显示促过程「强化
布鲁纳强调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将知识结构「硬塞给学生,而是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不是让学生铭记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某些结论,而应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把七张彩色图片按顺序摆好后,我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打出第4自然段文字,然后请学生板演,并让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联系课文说出摆图的依据,同时在他找出的显示月亮形状变化的词语下加点。诱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分析比较,找出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是由大到小的,并指出,正因为有些同学专心读书的同时能够认真思考,所以摆图又对又快。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仔细读书,懂得结论的获得应以本为本,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第4段课文,既方便了板演学生,又直观地给在座的学生演示了学习过程,强化了学习过程。
四、综合运用促理解「深化
学生搞清了月食开始时月亮样子的变化,是否真正读动了课文的这部分内容呢?我看并不尽然。于是我先请同学们观察7张彩图,看看月食开始时除了月亮的形状在由大变小地变化,还发现什么也在变化?学生很快发现月亮的颜色也在由明到暗地变化。这时,我再引导学生从屏幕上打出的文字中找出写月亮颜色变化的字、词,学生不难找出开始是「玉,最后是「红铜色。然后我又启发学生思考月亮亮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直接找文字屏幕上的句子回答,学生又顺利找出是「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我再一次用多媒体演示了月食开始的变化过程,鼓励学生看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月食开始时的景象。
在这里,教师先继续利用图片和文字屏幕,引导学生找出月亮颜色及此时天色的变化,使学生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时再配上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印证书上的文字,为复述课文设置了梯度,而且易于在学生的脑海中存储下来,增强记忆的持久性。像这样,教师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利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规律表达出来,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重组。在此基础上,理解月食结束时月亮变化过程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目前的语文教学,基于倒重点的不同,提出了“侧听、测说。侧读、侧写”等几大类的划分。本文单就这一学科,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一、侧听说,强化语音听说训练
1.借助录音教材,进行普通话语音训练
语音这东西,一旦离开了发声体,稍纵即逝,无踪可觅,无迹可寻,只有通过感性示范,才能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教师由于自己的口语素质以及对课文朗读的理解和把握的差异,往往对听说训练造成一些偏差。而课文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等语言专业工作者经过认真揣摩、反复推敲后制作而成的优秀语言作品。它用准确、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了书本上的文字语言,恰到好处地再现了文章的语言、节奏。格调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旨意,且具有可重复操作性,从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在纯正的普通话语言环境熏陶中,学生较容易学好普通话,也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电视及录像,进行听说训练
学生的说话。演讲、辩论是听说训练中深层次的内容,它要求“话”、“表”结合,不仅要借助有声语言,还应运用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语言。这若单从理论上阐明操作要领,而没有可参照的示范,要让学生在此项训练中有所成就是很难的。录像。电视的介入,则增强了它的可感性和可仿性,便能使学生演讲时侃侃而谈。
初一年级有《怎样讲故事》一课。
能讲好故事,是听说能力中的高层次。培养这种能力既困难,也很重要。
我校开了一堂公开课,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得十分成功。首先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知道讲故事的要领,接着播放《刘纯燕姐姐讲故事》的录音带,体会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L的要求,然后播放中央电视台动画城中董浩叔叔讲故事的录像,着重注意其中的表情、动作。姿态,再让学生讨论、分析所看所听范例的优点及其可借鉴之处。最后组织学生模仿着讲故事,要求“话表”结合。大家现‘渺”现卖,现学现用,成熟而又形象地表演赢得了在座百来位老师的掌声和笑声。
另外像《要说普通话》、《说“话”》以及第四册中的演讲与辩论,我们都运用了电教手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播放音乐,进行诗歌教学
“诗言志”,诗歌感情深沉而内蕴,讲意境。这使得诗歌教学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进入诗的特定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诗的深层含义。选用与诗感情相协调的音乐能映衬出诗的意境与内涵,使内涵之情外露成可以感受的音乐,诗的教学在诗配乐的潜移默化之中逢难化易了。
二、侧读,置阅读于有趣的情境中
侧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课堂上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电教媒体作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一篇新课文,学生是否学得起来,能否积极开动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入新课是否成功。如果采用电教媒体.设计一个良好的导人语,就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你所设置的情境中去。
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水平不够,课文的内容包罗万象,这就更需要采取电教方法。当然这就需下一定力气设计制作一些音像资料业如在上《说“话”》这一课时,我们就先设计了一段录音对话:闹市中有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人各不相让,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而另一段则是车厢中一人踩了另一人的脚,由于相互谦让.风平浪静。从而引出说“话”,这样做学生很感兴趣,课就容易上好了。
2.播放电影录像,设置特定情境或印证课文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已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如《木兰诗》。《青山处处埋忠骨》、《牛郎织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若选播其中的片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性格。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理解与欣赏,有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像《木兰诗》,是一篇腊炙人口的叙事诗,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播放相关情节后,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的。
3.利用投影片,使细节内容形象生动
投影片是现成的音像教材,教师也可以利用透明胶片自己动手制作。
如在讲《变色龙》那课时,依据奥楚蔑洛夫对待小猎狗的不同态度,设计几幅图画,运用特写、夸张的手法,重点突出他的动作、神态、表情,课堂中依据相关情节放映。这样奥楚蔑洛夫就丑态毕露,文章脉络也显得清晰,学生也兴趣盎然,思维积极升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自己动手,利用胶片制作综合复习系统图表,以利于串点成线,联线成网
在综合复习中,将所学知识综合成系统网络图表,并将其绘制在透明胶片上,即可投影使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多班次重复费时的黑板书写,从而引发学生联想,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信息储备,重温各种知识,进行整体比较。既言而有据,又大大减少复习时间与学生课业负担,对提高复习效率和总体成绩大有种益
三、侧写,优化作文教学
1.利用录音、电视等视听媒体,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材料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响中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感受艺术铁力,引发学生对其内容、主题、意境的联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我们利用《东方时空晨曲》,让学生反复听,再描绘晨曲中所表现的深刻哲理与情境;用录音机录下1996年五四联欢晚会节目,再根据录有写联欢会。通过这些听的感觉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确有很大帮助。
2.利用投影片,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语文写作涉及面很广,有些写作内容学生一时难以清晰回顾。尤其是说明文,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由于缺少实物观察,学生可能不甚明了。若采用投影胶片或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如写动植物之类的作文时,要求写一篇命题作文《蜡蜒》,此时学生感觉不好写。我们便利用生物投影片,并制作了3幅画:《蟑蜒在水面上疾掠》。《蜡蜒复眼的特写镜头》、《蜡蜒捉虫瞬间人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错蜒的特殊复眼、飞行本领高超、捉虫才能超众三个特征,写起作文来就胸有成竹了。
3.利用投影,当众评改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很少参与。一般学生,只是看了老师给的分数和评语就了事。这对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不利.而我们则是先把全班学生的作文先观看一遍,挑选了三个档次的作文,让学生写在透明胶片上。全体同学面对投影的典型例文讲评。老师则在投影片上做些简单记号,或在黑板上简写他的讲评,反复地改,充分地议。同学们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师生共同参与,一起评改例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取民补短,受益匪浅。而被评学生,由于直接地感受到别人的反应,面对面地接受批评、表扬,体味到写作的不够之处与成功的喜悦,心理得到满足,记忆深刻,同时更激发了作文的热情。经过几次作文点评,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要求点评他们自己的作文;这难道不是取得了用投影评改作文的成功吗?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电教手段以声感、形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课文中的人事景物跃出纸面,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愉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们流览
这些符号时,脑海里立即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从而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孩子们来说,要他们面对一大堆的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可真是件若事!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我尝试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让抽象的语言文字活起来,让课堂变成有形有声、有滋有味的乐事。
《观潮》是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层次分明,是篇很
好的朗读教材。在教学中,我不是枯燥地讲解朗读技巧,而是借助“钱塘江大潮”,用实景形象刺激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像,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提示,学生对语言的把握都比较准确。他们能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体会到潮来之时的壮观。这节课,学生学得生动、愉快,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二、运用电教手段,具体感受美的情景
人能感知生活范畴中事物的美,辩别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主人公
在行为上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这就是审美知觉,它是建立在感性知觉之上的。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对美的表现更为直观和丰富。通过绘画和录音、录像技术把凝固在文字教材中的各种静态美以形象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音乐等形式加以充分地表现,活化为耳闻目睹的视听觉符号。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开始以配乐朗读导入课
题,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先有一个浅层感知;然后结合课文讲解分别出示了小兴安岭的四季景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从较深的层次上把握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色,加深了课文词、句的理解;最后用形声并茂的电视录像强化学生对小兴安岭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一总论的整体认识。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他们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思想境界。
三、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课文情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紧情发”,清代学者王国
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衰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情境教学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它是语文“乐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有利于实现其它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以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导致“情深,”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境教学中讲究意境深远,讲求意象,而电化教学则有利于意境和意象的整体展现,以达到情境教学的最佳境界。
我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把幻想世界再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幻想中的情景是幸福的,从而衬托出现实生活的冷酷悲惨,在讲授《瀑布》一课时,学生对瀑布的声音比较陌生,我在教学中播放了瀑布的声音,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叠叠的风吹过松林充分感知,有的同学竟情不自禁地学起瀑布的声音来。
四、运用电教手段,展示事物变化过程
《海上日出》记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及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日出奇
观。日出的过程及景象,适合用活动画面展示。我制作了精美的投影片,日出前、日出时的情景,可用重叠的投影片改变颜色和亮度;太阳完全跳出海面,一片耀眼的金光,可以通过太阳的移动上升,画面鲜艳夺目的光彩表现课文的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是“手段”而已,它的作用必须要
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依据,充分体现使学生“乐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把电教手段放在适当的位置,不能因使用电教手段而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电教手段还要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使它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乐学”。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小小的船》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
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
电教媒体介入教学中,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实施愉快教学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01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2101世纪的教育将是1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2101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根据本地区教育技术的基本装备情况来看,已经由“2机1幕”向“3机1幕”进教室推进,加上电教设备的逐步添置,为运用电教进行课堂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本人长期担任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如何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电教这1课题进行近56年的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积累了1些经验和体会。以小语第6册课文《荷花》为例,简要地谈谈自己是怎样通过投影、录相、录音、插图和自制的投影片等多媒体的有机组合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想。
1、钻研教材,确定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教学的总体思路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荷花》这篇看图学文,是文坛巨匠叶圣陶先生的杰作。从个体看,荷花色香具全,姿态各不相同;从整体看,满池荷花挨挨挤挤,无风静态极美,有风动态更美。上飞蜻蜓,下游小鱼,意境如诗,犹如1大幅活的画,令人赏心悦目。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深化认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冒号导入重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自制的复合式抽拉投影片,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1教时播放荷花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指导观察、引导思考,通过对画面的认识去读懂课文
除了缺乏1阵风吹来之时的动感美景外,《荷花》的课文内容与配套插图的画面完全1致。用浅湿、明快、形象、生动的文字全面反映了图中的景物,蕴含着发自作者内心的喜爱赞美之情。我按照边走边看边想的观察顺序,引导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认识初步读懂课文,做到心领神会。
3、把握重点,借助录像欣赏作者对荷花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录像最大的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1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我有目的地进行2次定格冒号第1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1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1步理解了“1池荷花”的静态美;第2次定格在“1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1朵荷花”,并跟着1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人人明白的结论冒号“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感叹号!”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攻自破。
4、
自己动手,精心制作抽拉式复合投影片,加深学生对静中动的读后印象。投影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实用性、新颖性等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在连看带想的思维活动中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以原投影片蓝本,精心制作了蜻蜓、小鱼在满池荷花中上飞、下游的抽拉式复合投影片,渲染了人、景融汇1体的动态美。
5、录音是师,适时多次播放朗读磁带录音,让学生叫读过程中边欣赏边正
音,发挥小语在普通话推广中的特殊作用。
小语朗读的磁带录音,其音色、音质、音准的程度,毋庸置疑地超过1般教师。特别是《荷花》这1篇课文,是百读不厌、越读越有滋味的名篇,充满诗情画意,只有通过朗读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在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受到美的陶冶。为此,我多次适时地用磁带录音的播放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即席效果。
作为探索,运用各种电教手段教学本课文已经尝试好多次,与过去采用的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较,唯1的体会是有效地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教师死教、学生硬记,最后前教后忘记”的弊病。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电教的教学实践中,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冒号
1、忌方法类同,要做到恰当选择。
2、忌千课1面,要做到常用常新。
3、忌1成不变,要做到灵活运用。
4、忌搭花架子,要避免为电教而电教的形式化倾向。
做到该用就用,而且1定要用好,不必用就不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倘若只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使用了却毫无效果,纯粹是教学上的时间浪费。为了电教而电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常规。
至今,我在使用电教的实践中尝到了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甜头,并将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为“办现代化学校,育跨世纪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奋斗。
根据邓小平同志“深化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方法比较落后的问题”和“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以及总理关于“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示,笔者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扭转以往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中也进一步明确指出“使中小学教师普遍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同程度地掌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开展教育科研能力”,强调了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
一.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教师会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现代技术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才能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电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脱胎换骨”,在当今信息时代,教师只有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传统教材中融进现代生活的内容,传达时代的信息,才能引导学生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和未来,学以致用。
2.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教师需要用一些新的手段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潜力。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和声、光、色、动画、特技等表现手段及表现手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科、学习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电教媒体于语文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看有情景、想有思路、说有内容,又能展示学习内容,交流学习结果,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通过看、听、写、议、评等一系列活动,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又动脑的同时,不断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信息及时反馈
任何一门学科,个别化的教学,教师才可即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场及时调整传授的方式方法,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如果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时,则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对大部分学生很难实现反馈。语文写作教学更是如此。传统语文写作教学走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讲”这条路。教学中需要留较长时间给教师批阅,学生的写作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教师也无法及时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教学效率不高。电教媒体介入教学过程,为教学信息的反馈、为教师调控教学过程或检测学习结果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和方法。采用合适的电教媒体进行写作交流反馈,反馈之及时,反馈量之多,反馈面之广,都是传统反馈手法所无法实现的。对于教学中要求学习写作的环节,笔者常常运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分组当堂完成的写作片段,通过小组代表自评、互评、师评等步骤,或表扬,或肯定,或指正错误及不足之处。如此交流若干组写作内容,使学生不仅明确自己所写内容的优劣,而且也了解了其他同学写作的好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取长补短的目的。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人们要求同时接受视觉与听觉全方位、交互式的感官信息。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电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充实、最具体的经验,收到快速度、高质量的效果。
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电教媒体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快、容量大、通道宽,这是毋庸置疑的。阅读分析教学中,合理采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或向学生提供典型的分析材料,作读析示范,尝试交流,不仅比单纯听读句子的感知效果好,比当堂板书节约时间,而且可以极大地加快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冰心的《小桔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投影片出示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方面的典型句子,迅速、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开发利用电化教学资源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知识观占主导地位,把媒体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再现书本的知识,学习者仍然处在被动状态,学习者的自主性、创造性,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教育技术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改善。而开发利用电教资源,通过合适的途径,则会较好的适应现代语文教学。
语文电化教学的资源比较少,虽然教学软件大约有上千种,但能用于语文教学的不过几十种。尤其是教学课件的开发速度大大低于教材更换的速度和教学要求的变化速度。
1.用好现成的教学软件以及图片、配音
图片包括作者照片、课本插图、教学挂图、资料照片、课文绘画等等。投影图片讲解课文,其直观形象性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如用鲁迅的照片教学《一面》,能使学生看到鲁迅先生“硬骨头精神”;用《苏州园林》的教学挂图,能再现课文说明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音乐陶冶人们的情感,以至完成道德修养的巨大威力。常见的配音表现形式有解说词、音效(配合动画而发出的声响)和背景音乐等。声音的使用,可使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声图并茂的作用,渲染气氛,引起共鸣。教学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加入声音效果最佳。音乐的旋律和曲名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能使学生产生联想,倍受感染。
2.巧用影视节目
作为声像同步的电视艺术,它的直观效果、传递速度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科技博览”、“电视散文诗”等节目水平高,效果好,政策性强,教育力度大,是电化教学的可贵资源。(1)直接使用,有的电视节目短小精悍,与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可以直接使用。如教学《岳阳楼记》,可用《上下五千年》中对范仲淹的介绍。教学《小桔灯》和《我的老师》,可用“电视散文”中的同名作品。这些节目既有对课文最为得体的朗诵,又有非常恰当的画面和十分和谐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能最大限度地增强课文的感染力。(2)剪辑使用,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的信息是非常多的,而有些信息散见于许多电视节目中,需要剪辑。如教学《向沙漠进军》,剪辑火山爆发和洪水、泥石流、飓风等大自然快速杀手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之一”一词的准确性。 教学文学名著片段,可以剪辑电视连续剧片段辅助教学。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精彩片段,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解读课文。(3)配套使用,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电视节目配套教学,比较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如教学《小桔灯》,用“电视散文”《冰灯》《萝卜灯》比较学习,这两部电视艺术作品都反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培养学生珍惜亲情,懂得宽容和谅解,完善自身人格,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语文网络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网络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如:让学生制订一个暑假旅游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或网站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教学整合,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大量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活动,来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工作,共享合作成果。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还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课题等协作性学习活动。这种整合教学,可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与群体的融合,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如写作训练、片段练习、资料阅读等,都可以网上交流,获得更好的教学收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学生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电脑在广大城乡家庭中普及,语文电化教育的手段会更加丰富,课堂电化教学的生命力会更加强大。
呼长波,教师,现居山东莱西。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手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丰富多彩。其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引起了人们较多的思考。
如何使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要做到“三个合理”。
1. 选择电教媒体要合理
在教学前,要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至关重要,否则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选择合理呢?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知识的重点、难点,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这几点关你就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 运用电教媒体要合理
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也十分重要,否则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呢?一是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哪些内容用,哪些内容不用;二是教学中,哪些电教媒体单独使用,哪些电教媒体配合使用,怎样配合,要设计好;三是教学中,哪些媒体先用,哪些媒体后用,教学到什么环节时用,要用得合理。
例如《月光曲》一文。分辨事物和联想,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可合理地选用幻灯机、录音机。当教学进行到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用电脑电视将课文插图放映出来。画面展示出:“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美丽。穷兄妹俩凝神倾听,贝多芬无限深情地弹奏钢琴的情景。”紧接着第九自然段,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使音乐与插图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观其图、听其曲、思其文的浓厚氛围中,随着缓慢而清幽的琴声,不仅皮鞋匠仿佛看到:“月亮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而且月亮也从学生们的心中升起来了,那微波粼粼的海面在他们的心中荡漾;那轻纱似的微云在人们脑海中浮现;那海面上的大风在他们的耳边刮起;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在他们的心田激荡。音乐把他们从柔媚、和谐、幽静、朦胧、抚慰、体贴的境界带入了一种粗旷、激荡、刚健、雄伟,充满激情与悲愤的世界。让同学们在这充满激情的音乐声中,在产生浮想连篇的意境中,去体会感受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去分辨事物和联想……
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而且懂得联想是由于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要合理,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声画的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也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这样营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为学生体验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内涵铺平了道路,消除了“时空距离”。
3. 操作电教媒体要合理
语文课堂电化教学中,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也非常重要。否则同样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才是合理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就会出现冷场,教学中断,教学程序脱节,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技能要纯熟,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决定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课件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再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通过品读、赏读,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并学会积累语言,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又能悟出道理,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就能充分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师生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作用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造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电化教育;直观性;趣味性
电化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直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录音带、幻灯片,创设情境,音像同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活动。
如教学《浪花》一课,由于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想去看看海边的浪花吗?”学生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或退潮时水流哗哗声的乐曲声中,我出示了画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拾贝壳的灯片。
当学生看到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听到哗哗的海浪声时,个个如痴如醉,仿佛自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水哗哗地涌过来;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捡贝壳。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运用电教手段,体会文章中心
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领会中心思想。如教《过桥》一课时,为了让雷锋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深入学生们的心中。当讲到“上学时,雷锋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去。”和“放学时,雷锋又把小同学一个一个地背过来。”这两个地方时,可利用投影映现雷锋脱了鞋卷起了裤管,身背着一个小同学,正走在一座窄窄的小木桥上,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小河里涨满了水,河水已漫过了小桥,水正从桥上哗哗流过。
桥的一头还有几个小同学正等着雷锋把他们背过去的情景的灯片。让学生利用画面一起讨论,说说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过桥的,通过学生直接观察画面和讨论,雷锋的高大形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
三、运用电教手段,强化思维训练,突破重点、难点
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时,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为了突出达尔文特别喜欢小动物,从不伤害小动物,可以先设计一张画有小松鼠的灯片(这张灯片可以活动),再画一张达尔文站在树林里的灯片,然后把小松鼠的那张灯片从下往上拉让小松鼠从达尔文的脚上一直爬到肩膀上,再让小松鼠的头东看看,西望望(松鼠的头也是可以活动的)。
当学生学习这段课文时,看到活动灯片的演示,个个情趣益然,都说:“小松鼠这样调皮,可达尔文站在那儿还是一动不动,他真是太喜欢小动物了。”又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课文中有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的语言,也有对大熊猫动作、吃竹叶描写的语言。这对大多没见过大熊猫的学生来说,很难把形象和文字联起来。于是,我们就留心观看电视中《动物世界》这个栏目,从中录了一段有关大熊猫的镜头。教学开始时,学生们看着录像里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听着播音员赵忠祥生动、诙谐的解说词,一个个高兴极了。
看完录像,在学习描写大熊猫样子这一段落时,有的同学说:“大熊猫长得好可爱,头是白的,可眼睛和耳朵是黑的,真有趣。”有的同学说:“大熊猫胖乎乎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真好玩。”
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有顺序地具体说出了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用录像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可启发学生一 边看灯片,一边听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划着双浆,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就有了读的兴趣,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轻轻地跟读三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
通过电教手段还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如《王二小》一课教学结束时,怎样指导学生读好全文呢?教师可以在讲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听歌曲《二小放牛郎》。
当画面上出现敌人凶恶狰狞的面目,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形象,录音机中传出《二小放牛郎》那悲壮的歌曲时,爱与恨的感情,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跌荡,学生的心潮也起伏不平,歌曲听完后,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同学们,王二小的血不会白流,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我们中间,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对王二小的热爱和怀念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教室里响起了充满激情的读书声。从读书声中可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对二小的无比热爱的感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的几种作用外,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造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培养表达、想象的能力等等。总之,在语文电教课中突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脑等电教器材作为学者工具和教学手段的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无法重演的事物能够重现,使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见,使抽象的要领化为具体事实。。采用电化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实施电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电化 教学
语文多媒体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抽象的化为形象,复杂的变得简单,静态的变为动态,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工具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在准备上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授课主题选择恰当的电教媒体。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电教,设计时机
"教人未见兴趣,心不乐学。"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电教媒体表现力强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例如,我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汹涌澎湃地钱塘江大潮奔腾而来的景象,使学生具体地感受一下语言表达的能力。接着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钱塘江大潮》配上解说词,学生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争先恐后地做小导游。
2.运用电教,创设课文情景
语文教学以训练学生的印象为主,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可以创设具体情景有效地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强化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识记。
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重要要求。浓郁的氛围是情感共鸣的基础,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借声像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以增强感染力,丰富感性知识,加深理解课文,用幻灯片展示课文意境,感知课文内容,来理解那些内涵深刻的词句,让教学过程中的人、事、景、物、过程、方法、细节等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耳、鼻、手、脑综合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
3.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着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而不在于把知识背一遍。"他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的责任所在。的确,学生只有成为主人,拥有尊严、感觉自信,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来说尤为重要,电教媒体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条件。例如学生自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学生选择教育网上优秀课件时,要注意注重大容量的材料积累和内容的丰富性。目的是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而体会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是自制课件要充分利用声、乐、图象等多媒体素材,通过有机地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于理解、体会文章主旨的声光电背景,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计算机应用于一体,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计算机的应用,体会了新的学习模式和新科技条件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遐想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 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无论哪种教学手段的利用,都要从学习语言出发,最终落实到语言学习上,都不得以代替教师对教材所下的工夫,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5.利用电教媒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注意,提高欣赏能力 ,创造是每个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是最喜欢创造的,借助电教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喜欢上了学习,同时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随着鼠标和画面的滚动而灵动,让数学设计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根植到学生心灵深处。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语文电教课,确实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教媒体集画面视听于一身,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不仅能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还能拓展知识容量。由此可见,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要: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成为日趋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电教媒体 教学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燕子》是一篇介绍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的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燕子活泼可爱,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燕子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燕子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燕子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有的说:“燕子来了,春天也就来了,我喜爱报春使者燕子。”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燕子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燕子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又如教第十册《丰碑》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上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及“情”的思索: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运用电教媒体,启发想象,发展思维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如教《惊弓之鸟》一文时,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静中思动,进行了合理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大雁落下来了,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好象感到惊奇,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很老练,有点射箭能力的样子,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太骄傲了点,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又如在教学《暮江吟》这首古诗时,抓住诗中艺术化的自然美,采用电教手段使用递增复合片,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几个镜头组合在一起,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一道残阳辅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出现“远景”,“夕阳斜照着江面,江水呈现出一半绿色,一半红色”,接着推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再推成近景,“水面轻晃,红光绿影闪烁着,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我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一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联想审美情趣的产生,让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学生在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时,也不断地发出“为什么”、“怎么样”等讯号,思维就兴奋起来。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