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质量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25 05:46: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质量工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质量工程论文

质量工程论文: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论文

第一篇

1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施工质量评价

目前,边坡开挖质量通常从一维、二维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角度片面,数据采集量有限也限制了评价精度,不能全面地分析开挖质量。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所获取的海量边坡开挖面点云数据信息,可全面地表现开挖面的所有特征信息,精度、准确性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实时采集的数据信息,利用移动设备可现场导出并建立数据库,利用边坡开挖质量评价体系读取数据库文件,即可实现边坡开挖质量快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对降低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1.1数据管理

高拱坝边坡开挖高度高、范围大,在施工时通常采用分区分层,一般以较大的施工平台(缆机平台、出线场平台)或部位项目(坝肩、进水口、出水口)进行分区,按各级马道及钻孔深度进行分层。在评价高边坡开挖质量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所有开挖面数据信息,必须对分区部位进行细化分块,避免影响后期工作进度。图1为该工程出线场区边坡开挖分块图,其中Ⅵ区为出线场平台。根据上述分块原则,需对获取的点云数据做相应的划分处理,这样便可将开挖面与点云信息一一对应,智能化地管理点云数据信息。目前数据管理的方式有两种:①利用数据库件进行管理,将点云数据以单个点为基本元素存储到数据库中,每个字段表示一个点,包含点的所有属性,使用时直接进行索引和调用;②通过文件方式进行管理,以一个分区扫描数据为一个单元,使用时调用该单元数据文件。前者需预先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软件中,数据量大时工作量也会增加;后者可直接读取,不需要任何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可实现点云数据的实时分析并快速评价开挖质量。

1.2评价方法

一般开挖面可视为平面或多个平面的组合,因此可将开挖面描述为z=a0x+a1y+a2,x、y、z分别代表开挖面数据点云信息的三维坐标值,a0、a1、a2分别为开挖面方程的系数。对设计开挖面进行数据点的离散化,对于设计开挖面上一系列的n(n≥3)个点(xi,yi,zi),i=0,1,…,n-1,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上述平面方程,要求平面方程的误差平方值最小。到相应的开挖面方程中,计算出相应的z轴的坐标值zi′,可得超欠挖值Δz为:z=(zi-zi′)cosα式中,zi为实测的第i个点云数据的z轴坐标值;α为开挖面的水平面夹角。

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质量评价结果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开挖质量评价结果,针对中已开挖的各边坡分块,利用geomagi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开挖面的部分实际形态已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分析结果。看出:

①欠挖主要发生在Ⅳ、Ⅵ区。Ⅳ区为出入出现场的马道,同时为边坡开挖的边界,其处理工作未完成,也影响了Ⅰ区的评价结果;Ⅵ区为出线场平台保护层,尚未进行开挖;该区高程以下边坡也未开始施工。

②整体来说,右岸边坡区域主要表现为超挖,且超挖较严重,超挖最大值发生在Ⅰ区。

3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质量控制

由于机具体形原因,边坡开挖必然存在锯齿状。为了减少超欠挖,采取了超欠平衡原则进行控制。对于所形成的锯齿状小台阶采用风镐或手风钻凿岩顺接。针对手风钻钻爆情况,按照超欠10cm控制;针对100B钻钻爆情况,按照超欠25cm控制。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水平较低的人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促进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让施工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施工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施工工程质量的提高做出重要的贡献。施工进度实际就是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而施工进度管理就是要根据施工项目的时间制定工程的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年度、季度、每个月甚至到每一周的施工计划,该计划主要用网络图进行表示,经由上级领导批准后,对外公布。在施工过程中,其他一切施工以及调度都需要按照标准执行,同时还要利用这个规划表制定相应的资源设备使用计划,并且该计划还要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例如,根据这个表我们可以对这一周或者这个月需要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以及项目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制定好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与平时的施工进度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存在施工进度过慢的情况,对其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可以改善施工方案等,从而将施工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4结束语

只有做好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才能形成对质量的有效监督,才能打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才能获得积极良好的施工效果,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工程经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拱肩槽开挖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拱肩槽坡面爆破半孔率达9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剪刀孔、交叉孔的出现。拱肩槽坡面超欠控制在±10cm范围内。

作者:王荣 谭中权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重庆黔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篇

1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难点

1.1施工难度大

市政道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在不对隐蔽工程进行了解的情况下施工,管线会被挖断,增加施工难度。在进行高架桥施工时,由于高架桥作为高空作业,对脚手架的安全性、高空吊装等都有严格要求,因为高架桥下方两侧道路多为车辆和行人的临时通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容易对行人和车辆的造成伤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事故性质也比较严重。在进行排水涵洞和排水管道的施工时,如果施工土质不好、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采取相关的排水措施,这都增加了施工难度。

1.2受环境影响较大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很难做到完全封闭交通。管理方面的特点是量大、零散、连续性差。加上电力、电信、供热、煤气、排污管道及给水等各种管线的互相交错、干扰,使施工现场变得更加拥挤。各种管线的位置一旦无法准确确定,很有可能会将其挖断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影响到正常施工进度,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使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增加。

1.3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大

根据地理环境、地质情况、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性,施工作业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即使同样的施工项目和同样的施工路段,作业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也存在比较大的安全差异。需要针对性的对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或工艺进行管理。同时市政道路工程一般都是露天作业,温度和天气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安全也会产生严重影响。

1.4施工场地小

市政道路施工现场多在城市内部,为了减少影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围挡,所以施工场地相对狭窄。但依旧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产生的灰尘和噪音还是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严格要求施工进度,不允许出现工期推后的情况。为了抢进度,经常会对施工计划进行修改,造成了道路质量控制严密性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道路工程质量管理难度的增加。

2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2.1路面工程施工管理

摊铺机到位后,根据松铺厚度对熨平板的倾角和位置进行确定,施工前,对熨平板进行预热。在摊铺的过程中,熨平板的高度要和松铺厚度相等,摊铺是要均匀、缓慢、连续,对碾压质量进行控制,初压使用双轮压路机按照30m/min的速度进行碾压,碾压两遍后,在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复压,碾压5次左右。最后在使用双轮压路机进行碾压,速度控制在80m/min左右。路面在没有完全冷却前,不允许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对路面接缝进行控制,横向接缝施工前,使用切割机将端部的混合料切除,使其可以垂直连接到一起,洒粘层油后摊铺新料。在碾压的过程中,从冷却的路面缓缓向新铺设的路面进行碾压,接缝处使用横向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对接的平顺性。施工时需监理单位旁站监理,同时认真进行旁站记录。将记录工作做好,保证记录工作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2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沟槽施工前,使用沙袋顺开挖线的外侧做高度为45cm的截水带,然后根据放好的开挖边线,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施工,挖至接近基底标高20cm时,安排人工对基底进行开挖和平整。在雨季进行施工时,每间隔一段距离要挖一个集水坑,便于将槽中的积水抽出。当遇到边坡不稳的情况时,要做好支护处理。管道垫层施工完成后,使用白灰先将管道的位置标出,根据设计坡度分层安装管道。要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管理标准对进场后的给水管道材料进行复检,不允许使用复检不达标的材料,生活给水系统管道要经过消毒和冲洗后才可以交付,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管理系统的检查工作,检测合格后才可以开发使用。给水管道施工完成后,要对其进行清洗,另外,饮水管道冲洗结束后,要做好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可以达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埋地或隐蔽的给排水管道在做好闭水试验和压力试验后才可以隐蔽,检测达标后才能对其进行回填。认真记录管道、设备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系统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试验,保证其真实、有效。

2.3工程质量及进度方面的管理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针对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管理办法,并印发到各施工单位及监理,同时积极组织召开工程主题会议,就各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分析、解决。还要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整体目标,规范项目管理,有序进度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的流程,明确项目的施工进度目标,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确保工程能够按计划目标开展。

2)加强监督管理制度,在实际施工活动中,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落实每天、每周、每月的施工计划。首先要按照项目建设的总体计划及剩余工程量来倒排工期,仔细将计划逐步分解落实到每一天。同时由业主代表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细化,具体到每日的施工计划。一旦工程进度落后于计划,需分析造成滞后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能够按照计划完成。

3)通过上下总动员,充分激发施工单位的工作热情,尽可能组织机械和人员,严抓施工黄金季节,增加施工时间,科学施工,提高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工期目标。

4)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做到文明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有效推动工作进程。

5)重点关注设计、监理、施工质量三方面。

①严把设计质量关:首先是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严格,避免设计漏洞;其次为了及时解决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要求设计代表能够常驻施工现场,并保证施管理工期间设计文件变更的质量;再次是加强设计深度,每一处细节工作都要做好。

②严格遵守建设监理制度:首先监理单位要按照合同要求及投标文件的承诺配备相应的监理人员、设备和机构。并严格履行监理合同,全方位监督管理与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全程旁站监理承包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点。其次是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如需更换监理人员应该经建设单位批准。再次是加强对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隐蔽工程的监管力度,施工单位对自检工作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需加强。

③加强施工质量管理:首先按合同约定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加强其检测与控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所有建筑原材料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检查,必须全部经过取样检验而且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场,否则不能进场对于不达标的必须及时清除出场。其次是严格遵守试验检测制度,按照要求配备符合工程需要的试验设备,原材料、各种配比及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指导施工的数据要准确可靠。再次是加大自检力度,按相应标准、规范做好全面自检评定,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再次要重点控制重点部位。应提前制定好针对易出现问题及重点部位的预控方案,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后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不能因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了质量。在施工活动中,对进度与质量、效益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处理。

2.4人员管理方面

人员作为施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影响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施工建设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质量管理方面,在道路改扩建工程中,对人员采取了以下几点管理措施:

1)在选择项目经理时,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进行选择,需要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等基本业务素质。

2)严格审查建设分包单位的施工资质,重点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素质进行检查,禁止出现工程分包、转包的情况。

3)对测量放线等专业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进行完善,完全按照施工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开展。

4)增强人员的质量意识。要对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意识进行提升,使其自觉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质检人员及技术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操作人员的施工的过程和内容,及时解决其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及时指出质量不达标的部位,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整改。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先自检、再互检的管理原则,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结论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认真对待每一个管理环节,管理好每一个工作程序,确保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本工程施工后,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达到了施工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笪伟 单位: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处

质量工程论文:提高柴油机进气质量工程机械论文

1进气特性分析

1.1进气的特性分析

在进气冲程进入柴油机气缸的空气称为进气,进气是柴油机热功转换的工质之一,进气的工况可以归纳3个特性。

1)动态性由于空气是进气的气源,所以进气的成分也会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如对于自然进气型柴油机,在海拔4000m的高原地区,进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5%左右。

2)可调性柴油机的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空气预热器、废气涡轮增压器、进气消声器、进气门等零部件,通过这些功能元件的运行,可以调控进气的成分和物理参数,使其处于合理区间内,以利于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

3)系统性从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分析,进气及进气机构是一个子系统(进气系统),与柴油机的燃油系统、排气系统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整机大系统。在对进气系统的进气进行调控时,不仅要调控进气系统内的功能元件的运行,还要与相关的子系统相关元件的运行优化匹配。如要使空燃比达到最佳值,则必须使进气量和燃油系统的喷油量最佳匹配。如要保障进气顺畅,充气系数高,则排气系统的排气背压废气残留率也必须相应减少,以达合理匹配。

1.2进气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

从保障柴油机正常运行的角度出发,进气的主要成分和物理参数的合理区间如下:

①含氧量21%;

②气温20~30℃;

③含尘量<2mg/m3。这些指标是进气质量的参考评价指标。

2提高进气质量的对策

在柴油机的运行中,造成进气质量差的主要因素是进气含氧量低、进气气温过高或过低、进气含尘量超标等。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使用等方面可采取的对策如下。

2.1提高含氧量的对策

进气含氧量低会造成燃油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下,对此可采取如下对策。

1)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增氧在柴油机上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利用柴油机的排气驱动涡轮增压器,可以提高气缸的进气压力(约为180~200MPa),增加进气密度和含氧量,同时相应适当增加喷油量,则可使有效功率比自然进气型柴油机提高40%~60%左右。高原型工程机械的柴油机均安装废气涡轮增压器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的作业环境。涡轮增压器有废气涡轮增压器、机械增压器、电动增压器、气波增压器、复合增压器等多种型号,其中废气涡轮增压器还有叶片角度固定涡轮增压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导叶叶片角度可调节)等多种,可按不同主机机型优选配置。

2)富氧膜补氧文献介绍,国外有的工程机械机型在空气滤清器后端安装富氧膜组件,可为进气补充氧气,节能减排。

3)用氧气瓶增氧在进气系统中加装氧气瓶和控制元件,为进气增氧。陕西建设机械股份公司对进口的ABG8620型摊铺机加装此装置,使该机在高原顺利运行。

4)电磁共振电解水增氧增氢据《建筑和筑路机械》(俄)2013年第8期介绍,德国公司WABO-SCHMIRTECHNIXGMBH&CO.KG开发了AIR-TEC装置(电磁共振电解进气中水蒸气为氢气和氧气的装置)。该装置有2个元件:

①专用进气管,内装电磁线圈的进气管,其余结构与普通进气管相同,装机时取代传统进气管。

②电子控制模块(ECU),它可调控进气管的电磁线圈发射与进气中的水蒸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自振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电磁波,使H和O产生共振,共振力可以破断H2O中H和O之间的结合键,使H和O分别聚合成H2和O2,加入进气中,增加进气和氧含量和氢量。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H2O=2H2+O2。电磁线圈所需电流由柴油机原有的发电机供给,由ECU调控。由于O2是助燃剂,H2是高效无污染的燃料,这都有利于提高燃油燃烧效率,所以安装了该装置,可以节能减排。德国奔驰ACTROS重卡安装了此装置,节油7%,CO2排放降低51%,NOX排放降低9%,碳烟排放降低26%,俄罗斯巴尔斯科林场等单位的林业机械、农机使用后,效果良好。5)添加含氧燃料补氧柴油是不含氧的燃料,文献介绍了添加含氧燃料甲醇+柴油双燃料方式,即在柴油中掺加10%~20%体积比的甲醇,甲醇是含氧、不含硫,着火特性良好的生物柴油。但单纯使用滞燃期较短,最大爆发力降低,双燃料可优势互补,混合燃料增加了氧含量,可以改善柴油的燃烧反应,燃烧效率高,排放污染物CO、HC和碳烟下降。

2.2调节进气气温的对策

1)当进气温度低于-10℃,由于会降低燃油混合气的温度,使柴油机冷起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动,其对策是在进气管路安装进气预热装置,如电热塞、进气预热器、低温起动液辅助起动等(可依机型不同优选一种),以提高进气温度。

2)当进气温度超高时,采用降温装置降低进气温度。如工程机械增压型柴油机,空气经增压后成热压缩空气,使气温升高(约400℃左右)。气温升高会降低充气密度,燃烧效率下降。对此可加装空空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2.3降低进气含尘量的对策

实验表明,当进气中含尘量由23mg/m3降到2mg/m3时,气缸因尘粒产生的磨损量可降低12%。所以,柴油机进气机构中均装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型号很多,有双级(粗滤+细滤)、三级(预滤+粗滤+细滤)、惯性式、油浴式、离心式、复合式、废气(柴油机排气)引射抽尘的三级空气滤清器等20多种型号,可按作业区空气含尘量择优选配。如厦工生产的沙漠型装载机,配置了大流量、低阻力、自动排尘的沙漠型空气滤清器,适应沙漠中空气含尘量大的环境,使进气含尘量少。另外,还可以采用降尘施工工艺来降低环境空气含尘量,从源头上降低进气含尘量,如在矿山和采石场,采用湿式凿岩,在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施工工艺,在土方平基工地和粉料装卸场,采用喷水降尘等,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量。

2.4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

一些先进的工程机械机型,配置了自动调节进气质量的装置。自动装置主要应用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模块(ECU)来自动调控功能元件(如涡轮增压器、空气加热器、进气门等)的运行,从而调节进气质量,使其参数处于合理区间。如冠明斯柴油机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可调控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按工况要求精准调节进气的压力、流量;又如scanid生产的生态型柴油机,配置带传感器和ECU的电控进气门和可变截面的涡轮增压器,可根据工况变化自动调节进气量的大小。卡特彼勒开发的ADEM控制器,从工程机械柴油机内置的传感器获取信息可对临界参数进行实时调节,调控进气量和供油量,使之最佳匹配,另外还具有适应海拔高度变化的自动补偿功能。

3建议

1)本文介绍的新技术,既可在新机上应用,也可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如俄罗斯将AIR-TEC装置用于再用机的升级改造,提高了再用机的节能减排性能。

2)在对司机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时,加进气系统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司机和维修人员掌握提升进气质量的技术,提高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

3)由于提升进气质量的装置都安装在进气管及附近区段,所以在设计工程机械新机时在这个区段应留有一定余量空间,以利日后增加改进装置时安装,提高工程机械的可维修性和再制造性。

作者:章崇任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

质量工程论文: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现状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旨在为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是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评价为标准的,在充分利用相应的建设手段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实现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一项基本工程。不仅如此,其还是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有效路径和教育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可以形成良性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并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实现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一、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现状

今年来,吉林省各高校都加大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应当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林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甚至部分高校还缺乏对学科建设的基本定位,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缺乏创新,雷同现象普遍。[1]其次,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经费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费投入与质量工程所需经费数额不相一致。二是质量工程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再次,吉林省各高校学历和高职称教师比重呈下降趋势。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吉林省现阶段各高校的高学历教师比重与2005年相比成大幅度下降,数额高达上万人。最后,吉林省各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后继乏力的趋势!在建设初期阶段,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某一具体指标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随着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导致了质量工程建设呈现出先天不足的现象。总而言之,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吉林省各高校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想要实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

二、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对策

笔者认为吉林省各高校应当依照国家以及吉林省质量工程建设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在凸显出学校特色的前提下,深入开展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具体来说,解决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各高校应当进一步强化教学的工作中心地位,并不断改善教学教风。对于吉林省各高校来说,教学质量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各高校应当通过建设教学质量工程这一途径,进一步提高院校领导、教师对教学质量工作的重视力度,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专心研究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从而打造经费优先教学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各高校的教师还应当积极投身的高校教学质量改革当中加强教学质量建设,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办学优势的展现奠定基础。[3]

(二)全面提升师资水平,打造优良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吉林省各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各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教育软件比赛、教学名师表彰活动,充分激发广大高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提升各高校教学水平。不仅如此,各高校还应当积极鼓励省内教学团队参与国家级教学团队评比活动,对于获得好成绩的教学团队的鼓励,以发挥教学团队的榜样作用。

(三)实现严格管理,建立赏罚分明的评价体系。将要确保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就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项目的管理。高校在执行各级各类项目the过程中,应当从制定任务书入手及时编写相应的项目任务书李青质量工程建设思路明确,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与目标。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应当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完成,结果做到奖惩分明,监督得力。对于那些及时完成项目的团队,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于那些没有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应当做到限期整改,对其加强监督与指导。

(四)建立健全质量工程管理机制,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往吉林省的各高校都是以学校为中心进行教学管理的,然而,建设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过程中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正因如此,我们应将教学管理模式向系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4]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应重新界定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下放管理重心,以加大对系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从而实现各高校对质量工程建设过程的宏观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质量工程专题研讨会,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共同搭建平台。众所周知,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并不是单一部门能够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和配合才能够实现。而召开工程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则可以实现教学工程质量建设方面的相关讨论,确保吉林省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吉林省各高校只有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力度,才能够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才能够为社会为企业输送大批量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吉林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英 都艳莉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教务处教学建设科 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水运工程质量工程施工论文

1季节影响大

季节影响大是水运工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总体而言,水运工程的水上工程、水下工程多于陆地工程,水运工程的室外作业多于室内作业,因此,季节的变化对水运工程的影响较大。随着季节的变化,海洋、湖泊、江流的水位、水量会发生变化,我国各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甚至在冬季,我国北部地区的水流会出现冻结的情况,这样的情况都会对水运工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施工规模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规模大、投资高,在这样的规模与投资下,如果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没有制定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在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材料浪费、施工事故等问题,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2施工条件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水运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会对施工人员的状态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旦遇到台风、潮汐等自然现象,水运工程施工人员就必须停止水运工程的施工工作,并且在平时的工作中,水运工程施工人员会经常到水中作业,这对施工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也很难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从而导致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全面的保障。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条件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还会对未完成的水运工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地影响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施工环节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前文已经谈到水运工程具有施工工种多这一特征,水运工程施工工种多就会使水运工程的施工环节变多,相应的施工流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标准也会变得非常复杂。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水运工程施工作业时,如果没有科学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划,在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中就很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控制体系,就会导致水运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存在漏洞,从而无法发现某些潜藏的施工错误。显而易见,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对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4施工人员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在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达不到水运工程施工的标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很难得到有力的保障。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存在滥收农民工的情况,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没有对应聘者的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在新进施工人员入职之后,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素质较低,从而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3保障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3.1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是水运工程的基础,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网络上流传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水运工程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存放、检验、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务必保证水运工程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高质量的施工材料应用到水运工程的施工中,保障水运工程的基础质量。

3.2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必需品,施工设备的质量不仅会对水运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无法预估的影响。对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采购足够数量的施工设备,务必保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耐用性,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施工设备进行水运工程施工。除此之外,水运工程施工企业还应设置相应的检修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与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3施工工艺

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施工工艺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先进的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更可以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在设计施工工艺时,应参照国家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外的成功范例、根据水运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保证施工工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从而保障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施工人员

施工人员是水运工程施工中的主体,在水运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者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效率,基础施工人员决定了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对基础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水运工程施工培训,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并以此来培养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总结

水运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我国水运的运输能力以及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水运工程的特征,不难发现影响水运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施工规模、施工条件、施工环节以及施工人员,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探究应对方法。

作者:李明 王杰 单位:中交三航局南京分公司

质量工程论文:路桥质量工程监理论文

引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工程监理管理制度从国外引进到了国内。伴随经济的发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也逐渐被社会和国家重视。路桥是我国的基础设施之一,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十分必要。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因素,影响着施工进程或者施工质量,此时监管工程师就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不断修正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路桥工程完工后,能为加快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都是越快越好。处理事故的时间要根据施工的天气条件或是技术条件进行适时处理。处理质量问题要结合安全、技术、时间、资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1施工质量问题处理的基本要求

1.1注意综合治理

发生事故时,要从全局考虑,并综合全局进行事故处理几。如果不考虑全局,很可能会治理一段事故而又导致其他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处理方法可以是多元的,即不采用单一的处理方式。

1.2重视事故原因的分析

分析事故的原因不仅是治理事故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治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分析事故的原因可以从根本上起到治理的作用,并使事故的治理更加科学快速。分析原因之后,尽可能不给以后的施工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1.3科学的选择处理事故的时间和方法

有些人认为发现事故时越快治理越好,其实事故问题的处理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越快越好。处理事故的时间要根据施工的天气条件或是技术条件进行适时处理。处理质量问题要结合安全、技术、时间、资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1.4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事故的调查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时,要及时停止施工来考察差异存在的原因,调查出问题的实质,提出解决的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2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而产生施工质量问题或是隐患,监管工程师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要想方设法来纠正,保证施工过程回到原有的进程轨道上。针对施工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2.1检查核实

如果在路桥工程监理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首先要核实该问题,检查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检查的过程中要将各种可以提取的针对该问题的信息进行仔细的核对,以发现问题存在的范围和根源,确保问题存在的真实性和存在的大小。核对信息来源时,主要包括对直接施工人员的询问,对问题部件的查看和对直接施工材料的检查。通过各方全面的检查,才能找到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真实原因。确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造成其他问题或者是徒劳的修复。

2.2抽样检查

工程质量的检测,如果采取逐个排查的方法费时费力,而且也不科学。要做到定期检查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抽样检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排查方式,这种排查方式尽可能地节省了时间并节约了人力,又能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一定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为施工质量给出一定评价。抽样检查主要可以在两个场地采用这种方式:一是在时间检验时,二是在施工现场检验时。

2.3实地测量

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仅依靠理论估计和规划就可以完成。施工过程中,为了检测施工质量,实地测量也十分必要。为了检测实际工程建筑的高度、角度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工程监管师要在实地进行数据的测量采样,然后和图纸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当出现偏离预估较大的误差,就要及时进行修正补正。实地测量是检测工程质量和进展的依据,所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测方式。

2.4工地巡视

工程质量的监管除了来源于数据,还需要切实的观察,并且切实的观察更为实际和可靠。当发现施工人员出现违规操作,并可能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监管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施工的直接主管人员或者是一线施工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直接向监管人员反映问题。巡视工地也是管理人员直接获得整个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信息的重要来源

2.5施工质量问题的修补和加固

路桥施工过程中,当施工质量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解决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方式与实际情况不同,根据施工问题产生的位置或者是出现的问题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施工质量的修补过程是一个多方交流的过程。首先要征求承包商的意见,其次还要适时与道路规划的政府部门进行交洽。

2.6处理工程中的质量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质量事故,但是如果发生了事故也要有所准备。道桥施工的质量事故主要是在施工时出现了道路或者桥梁的裂缝或者倾斜。一旦发生问题,监理工程师就要立即停止施工,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施工隐患排查。在全面掌握隐患信息之后,将事故报告以书面的形式上交到施工企业。工程监管师要积极调查事故产生的原因。根据事故出现的范围确定具体的责任人,评估具体损失并进行一定比例的赔偿。

2.7做好相关信息的搜索

工程监管师对全部工程监理作用是需要具体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工程检查的时间、过程、结果等。数据的记录过程中,要与施工人员进行交流。及时的交流与记录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进展的检查更加便利,也方便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及时进行处理。

3结语

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监管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对整个工程进度的不断调整和工程质量最后的呈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工程监管师要本着对公司和对工程负责的态度,不断总结工程监管经验,更好地促进路桥工程施工。

作者:付会光 单位:衡水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质量工程论文:质量工程高等教育论文

一、质量工程的界定

1.质量工程的影响机制。

为完成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计划,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成果斐然,有些却不尽如人意,那么是哪些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呢?首先从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入手来进行宏观化的分析。这里我们应用市场营销学上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理论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将宏观外界因素归纳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环境因素结合学生的特性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特性作用于学生个体,进而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培养质量。环境因素这一部分分为内部因素(如英才计划导师的影响和学校内部政策和资源的投入等)和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国家的教育经费支持等);在学生黑箱这一部分中,又分为学生自身的特性(如能力和态度等)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指标,如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来反映教育工程的培养质量。总体上,是资源输入、作用以及输出的连续过程。

2.质量工程的影响因素。

(1)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综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计划中资源的接受者和结果的呈现者,学生自身对整个培养工程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分析学生成为分析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以英才计划学员为切入点,围绕学生自身的素质、规划能力以及资源利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以期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英才学员的因素。(2)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明确的自我认知、快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新时代下的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考查知识的积累、科创能力的优劣,道德素养也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因素。因此,道德素养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另一方面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因素。思想道德是影响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因素,积极的人生观会带来奋斗的动力和愈挫愈勇的斗志,所以良好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督促,对目标的执着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从而影响英才计划的培养质量。自我认知对人才的发展也是很必要的,只有在对自身的一系列认知之后才能清晰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并为导师制定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切合点。除此之外,学习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肖红梅,2011)。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持续地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卢继传,2000)。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发展中,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具有快速学习能力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所学知识的创新性。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拥有活跃的创新思维、饱满的热情和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而且要具备将思维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能力。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内化,从而阻碍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个人规划及完成情况

谈到规划,自然而然想到目标和计划。个人规划的目的在于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自己的所需,从而计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规划能力。因此有明确的个人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个人规划是对学员自身发展的一个展望,通过个人规划可以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确定自我实现价值的方向;细节上,规划可能包括了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包括日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没有全面的计划就会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懒散随意、盲目跟随的状况,这对于自身的发展往往是不利的。然而仅有完善的计划也是远远不够的,计划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生自身对于计划的执行和坚持将会影响计划的预期效果。综合比较优秀的英才学员,明确的规划加上按时完成计划,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成功的经验。

1.资源利用。

“英才计划”为每个学员配备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并提供大量图书阅读资源和参加科研创新专题讲座的机会。这就好比将学生看作一台加工机器,那么这台机器的资源利用率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首先从导师资源来看,英才计划选聘的导师都有着丰富的科研知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作为这些领域的初探者,空有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创新意识,却不敢或者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因此导师则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导师对于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与导师紧密的联系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学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度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继而影响了英才的培养质量。

2.基于导师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今天,高校导师所面临的科研压力是比较大的。导师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英才计划的人才培养,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投入程度直接制约人才的发展。因此,导师的投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学习、科研等方面的提升。(2)导师对学员的引导方向。正确的引导更能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引导学员成为了首要职责。导师的研究方向符合学生的兴趣或与他们的发展方向一致时,这种引导就成为一种推动力,但当该方向与学生期望的相悖时,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很难适应,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科创的意识和兴趣,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对质量培养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3)导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英才导师具有丰硕的科研果实,有渊博的知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导师的负责认真、严谨谦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的热情,由外在因素影响学生的内在因素,从而间接影响学员的培养质量。

3.基于学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的重视度及有效管理。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枢纽,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责任。与此同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展也离不开高校的有效管理(曾林云,2013)[5]。学校作为英才计划的发起人,宏观上对英才计划的整体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统筹作用,在微观上有监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良性运作的职责。英才计划系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谈人才培养难免成了空话,没有意义。(2)定期考核。考核是有效的监控手段。首先体现在为英才学员培养质量把关,应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例如考核学员在学习成绩、科研创新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成果,来保证学员的培养质量,创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其次对导师的培养贡献做出评估,基于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考核导师也成为控制英才培养方案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定期考核对学生来说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对学校而言,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对于英才计划的长足发展也有深刻的意义。(3)激励手段。激励是激发学生和导师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激励制度包括物质激励和内在激励,精神激励则更为重要,通过学生的直接激励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内在精神激励,内化的激励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因此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投入。不仅如此,通过对导师的激励,导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从而间接地激励学生。所以完善的激励手段也为学生培养质量保驾护航。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保证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人才质量是根本手段。本文通过界定研究问题中的主要概念,总结本科教育质量的影响机制,并且以河海大学“英才计划”为例,从微观上详细剖析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从研究中发现问题,才能积极寻找对策、反思和前进。本文找出了影响本科质量工程的症结所在,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寻求对策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梦鸽 马海良 单位:河海大学 企业管理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高校质量工程建设

一、建设内容

1.专业建设立足于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做好与锡林郭勒盟、自治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通过新专业增设、专业群整合、老专业改造等,确保专业建设同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保持一致,在能源、煤化工、畜产品加工等五大领域,培养适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原则,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实施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形成品牌效应,凸显专业群优势,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办学适应性。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工学并举、德能兼修”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创新办学思路,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良性互动,确保专业建设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效衔接;通过校企共建,凝练专业特色,形成专业亮点;依托行业企业,实现岗位对接和“课证融通”;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全程、全员、全方位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能力,实现校企人才培养共育共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实施“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工程”。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确定“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任务”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创设适宜教学的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实施“项目化教学”等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3.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工程”,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以高水平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核心,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活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技能;提高校企高技能人才互动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规范兼职教师的聘任、酬金、考核及评价等管理工作。4.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加强教材建设,编写一批适合学生使用、体现岗位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加强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优秀的电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习题库、技能测试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等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5.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按照“多元投入、校企共建”的思路,实施集先进性、综合性、生产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校内外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程。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注重形成体系,相近专业要在实验、实训资源上实现共享;本着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一些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为地方行业、企业承担技术革新与技能培训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室建设,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构建生产、技术研发与服务、人才培养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构建并落实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与管理模式;开发实验实训项目,提高实验开出率和设备利用率;建立符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集教学、实训、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优秀师资资源,主动开发适应锡林郭勒盟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需要的培训项目,将学院建设成为集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区域性培训基地。

二、保障措施

1.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与知行统一,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知识储备丰富、能力素质强、身心两健的专业化教学管理团队,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执行力、管理能力。2.管理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通过重心下移、奖励机制改革等,提高管理效能;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质量监控及评价水平;加强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设,构建学院、学生、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乌兰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机械教学改革探索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2006年启动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精神,2007年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十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制订了《辽宁工业大学“十一五”“质量工程”重点实施规划》,确定了机械学院建设一门省级精品课、一个省级示范专业和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质量工程建设目标。几年来,机械学院认真贯彻学校党委的精神,抓住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精心布置,在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有四门课程获得了省级精品课程,1人获辽宁省教学名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李卫民教授被评为辽宁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带头人,工程训练中心被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质量工程建设有效推动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了省级教改立项2项,校级教改立项18项,教师发表了教改论文50余篇,出版了教材和辅助教材29部,一部教材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两项教学成果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媒体课件获辽宁省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

一、机械学院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举措

(一)认清形势,确定发展机遇,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学院领导认识到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实验室等教学保障体系没有随之配套,给教学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质量工程建设是新形势下学院要抓的头等大事,是推动学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学院领导采取多种方式向全体教师贯彻这种思想,同时把质量意识落实到教学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各位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学院也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质量工程的开展。

如学院为各教学基层单位征订教学研究期刊,广泛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年派3~4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方面的研讨会,使教师能够了解全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新思路;为教师报销教改论文的版面费;鼓励教师申报省校级教改立项,为校级教改自筹项目给予2000元的资助,制定教改项目的管理文件,加强教改项目的中间检查和过程管理;在年度考核和各类先进评选中优先推选在质量工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教师。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选好突破口,以点带面

“质量工程”建设涉及面宽,涵盖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选择合适的入手点是非常重要的。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课程是学校机类和近机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全校服务专业面广,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丰富,是校级优质课和精品课,又是学校首批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单位,有一定教改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选择这两门课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确定了“以基础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示范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示范专业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机械原理和机械制图精品课的申报为后续的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单片机原理的精品课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精品课建设也成为示范专业、示范中心和教学团队申报的重要支撑条件。

(三)认真解读指标体系,合理定位,捕获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质量工程申报的指标体系是省专家评选时打分依据,每个申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在项目申报前一年,认真剖析指标体系,确立自己的优势,查找不足,优势的地方可进一步提升成为自己的特色,欠缺的地方必须在申报前予以补充。此外解读指标体系可以从中把握国内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如网络教学的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内容,使学院教改工作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解读指标体系之后,要根据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合理确定教学改革的方案。我校是地方性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办学定位是“教学型”,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其教学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应注重应用型和实践性,应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应制定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

(四)领导挂帅全员投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质量工程申报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依靠某一个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力量是不够的。机械原理是学院申报的第一个省级精品课,当时整个申报材料的组织和佐证材料准备都由机械学教研室的教师组织完成,在指标体系的理解、申报书的编写深度,教师精力投入、其他教研室教师的资源利用和佐证材料的调用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机械原理课程申报了三次省级精品课才获得了批准。

吸取经验,在后面的质量工程申报中,都是由院级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申报书的编写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人员调动顺畅,全院教师教材、论文、获奖材料资源利用充分,各种背景材料准备及网页建设都由学院办公室教学干事完成。经过一两个轮回,大家对申报的思路和程序都比较熟悉,学院办公室的教学干事都能按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极大地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也保证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运行。后面质量工程的项目申报基本都是一次通过。

在全员投入上的另一个体现是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的建设上,如在机械制图精品课建设中,调动了CAD/CAM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和研究生依靠学院CAD方面的科研实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课件设计方法和设计水平具有先进性,网络课件《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在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中获得了高校组的一等奖。目前该技术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已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三家出版社的九部机械制图教材配置了多媒体课件和解题指导课件,课件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制图教师的认可。

(五)紧跟学校各项教学改革的步伐,有效地利用学校相关的政策

近几年来,学校为质量工程建设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加大了各项教学改革的力度。随学校教学改革的步伐,学院在考试方法改革、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开放、教材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

如学校设立了教材出版基金,每年出资20万元资助教材建设。利用这个政策,学院积极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各类教材,近几年来配合机械学、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出版了《机械设计学习指导》、《机械基础实验教程》和《计算机绘图》、《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学习指导》,配合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出版了《金工实习教程》和《生产实习教程》。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学院聘请同行的专家对各类教材进行审核。几年来,利用学校出版资金出版教材10部,利用其他方式出版教材19部,其中由王晓明教授编著的《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获得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材,实现了我校国家规划教材零的突破。去年,我院教师受邀担任化学工业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现代机械手册》两篇的主编,5位教师参加了手册的编写工作,该手册将在2011年2月份出2011年(总第73期)曾红等: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机械学院的教学改革111版。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坚持质量工程申报和建设并重,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

“质量工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工作,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的建设等都有一个建设周期和后续的审查工作,不是说申报成功就一劳永逸,要不断地建设,不断地探索新的方向和领域,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

以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的精品课建设为例,2007年6月该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课程申报前课程组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围绕着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07年10月课程组制作的“工程制图网络虚拟实验室”获得了辽宁省第八届教育软件竞赛的一等奖,该课程组2008年发表教改论文8篇,总结3年的教改经验,2008年课程组的《机械制图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随着教育改革新的形势的发展,2009年课程组以“基于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申请了校级教改研究项目,把教学改革的重心转移到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题库建设、机械制图应用能力竞赛和制图实践环节分散进行上,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

二、今后机械学院在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这个重心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了解机械类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通过企业招聘、实习、校友会和走访企业等各种途径针对机类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进行调研,调查问卷涉及到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目前我们已发出调查问卷40余份,已收回问卷22份,得到企业需求的重要信息,为下一轮的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二)与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探讨产学研的培养模式

选择今年在我校招聘学生较多的企业进行走访,与企业就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的题目的选择、双方技术实力的培训和产学研合作机制上进行了广泛的沟通,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确立订单式培养意向,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双赢局面。

(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注重学思结合,推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考试方法改革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

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逐步建立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生申报、导师遴选制度,吸纳大三专业排名前20%及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组,通过指导学生选题、方案论证和设计,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求新进的教师必须在学院相关实验室实习半年以上,随队参加专业的生产实习,聘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工厂技术人员,为学院中青年教师做强化工程能力的技术讲座。要求中青年教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利用假期设计与本专业相关的机械产品、结构、模具等,组织答辩和考核,最终进行实际加工制作、调试,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学院中青年教师工程实际经验上一个台阶。

总之,学院在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获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更加的努力,争取在新的时期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2007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的通知,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改革的质量工程在各高校不断深入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1]。当前,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迅速发展,它对生物技术人才提出了扎实全面、复合创新及开拓型的培养要求[2]。发酵工程,也称为微生物工程,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支柱之一[3-4]。发酵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发酵工艺流程及常用的实验技术的训练方面[5]。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学生书本知识较强,独立操作能力较差,对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兴趣。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简单操作多、动脑少等问题。针对生物技术这一理科专业,发酵工程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少的情况,怎样利用有限的学时和现有条件,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面、更能应用到实际中的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过不断地研究,对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为配合一些课程系统教学的要求,本学院有关方面调整了学生学时数,即上、下半年的教学时间统一为18周,而将8月15日~9月15日定为第3学期(短学期),以方便短学期实验课程的开设。发酵工程实验便是在短学期进行“一条龙”式实验教学,即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据课题要求和微生物培养的需要,可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任务。

2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兴趣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发酵工程实验的课程晚于微生物学实验开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单个实验的做法,即综合部分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组织成连续、系统的实验,实现从验证性、操作性实验转变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结合学院生化分院教师的科研,拟定了以下“一条龙”式实验课题:(1)不同分离源乳酸菌株的分离;(2)乳酸菌的鉴定;(3)乳酸菌的流加发酵试验。分离源可选泡菜、雪菜、酸菜、乳酪、酸奶等。这3个实验是连续的综合实验,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操作。通过系列实验的操作锻炼,学生能巩固发酵工程基础即微生物学的一般常规实验操作技术,如培养基配制、高压灭菌操作、菌种分离纯化、微生物染色制片、微生物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技术、生物显微镜使用技术等。同时,通过乳酸菌的流加发酵试验,熟练掌握实验室小型发酵罐的操作流程、发酵原料预处理、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检测及工艺控制。因此,优化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3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条龙”式的发酵工程实验课程采取开放式教学,实验老师安排值班,随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并作好辅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每组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查阅文献资料,给出详细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在实验课开始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报告到实验室老师处领取实验器皿和药品,实验器皿和药品领取的正确与否将纳入实验成绩考核内容之一。对大型仪器如发酵罐的使用,则在实验环节开始时,由实验老师讲解和示范基本操作规程,强调关键操作注意事项,以避免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不可挽回错误。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指导教师仅起辅助作用,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是短学期实习课程,重在平时的实验技能培养,考核中不含有笔试,以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实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平时操作、安全卫生等内容,占40,实验报告占30,考试成绩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同时制定考核细则,占30[6]。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并不由实验老师个人评定,而是进行报告的展示,各组以PPT形式汇报实验结果,由各组长及实验老师共同打分,所有学生现场观摩。在此答辩环节,既巩固发酵工程实验课程的相关知识,也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表达能力。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素养[7]。

5重视实践教学元素

在实验教学中辅以实践环节。实验考核结束之后,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不同类型的发酵工厂,如啤酒厂、制药厂,分组到车间比较详细地熟悉各个工艺单元的操作,以巩固实验室所学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同时解决自己在实验中碰到的部分疑虑。

6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是实践教学改革在质量工程指导下的一个主要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密切相关[8]。经过近两年来对生物技术专业发酵工程实践教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以下3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改革后的发酵工程教学,学生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及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实践性操作技能的训练,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开放实验室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钻研应用技术,提高动手能力。“一条龙”的系列实验一环扣一环,学生只有严格、准确操作、和其他同学分工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有利于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9]。

2)重实验技能的考核方式,杜绝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现象的出现,大多数学生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各项实验,流加发酵的过程更是有学生抢着值班,为的是值班过程中须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发酵液光密度、pH和残糖含量的测定。这样既可以更清楚了解乳酸菌发酵的动力学过程,还能锻炼生物化学操作技能。

3)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验研究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可能随时需要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通过短学期的师生合作,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强化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也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质量工程论文:从质量工程视角审视高等教育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1999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有27所,中医学类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33367人。截止到2008年,全国开设中医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76所(独立设置23所),中医学类本科在校生数为114652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均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下滑的现象,高等中医教育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与行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07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称“质量工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强抓机遇,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以项目为抓手,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质量工程”建设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由于中医药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学生中医思维和实践能力弱化,创新精神不足,青年教师突增,教师队伍素质下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等没有跟上社会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教育质量下滑问题凸显。各中医药院校的领导都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重新审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发展关系。将工作的重心从重视规模的发展向重视教学的质量转移,从重视科研向科研与教学并重转移,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移。通过“质量工程”建设,巩固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2“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质量工程”的内容体系涵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及质量监控等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诸多关键环节,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较好地引导和促使学校抓住内涵建设工作的重点,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中医思维与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以“家传、师承、创新与院校教育”不同方式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新途径。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基础,开展教学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结构合理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以人文素质、中医学、西医学知识体系为核心的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课程(群),进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完善实训与临床实习教学体系,建立科学考核方法,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临床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建设,突出教材启发性并适于自主性学习。

到2010年,全国开办中医学类专业的高校共参加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40余项,其中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为历届数量最多;精品课程覆盖了四部经典及内、外、妇、儿等21类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教学团队12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等等。中医学类省级项目有大幅增加,各学校也都加大了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投入与扶植。“质量工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和校级的三级培育与建设体系。

3“质量工程”建设催生了中医学专业认证体系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要求,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未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称“中医教指委”)起草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此标准突出了中医教育特点,强调实践、传承与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人文教育与职业素质,强调了交流与协作能力,强调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建立了一个知识、技术、职业素质三维、立体的教育目标,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1]。为检验本标准的普遍适用性,“中医教指委”选择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开办中医学专业的院校进行了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认证工作,基本建立具有中医学特色,符合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比较完善的专业认证模式与体系,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开展高等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实施奠定的基础。

4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4.1遵循中医学教育规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改革根据医学教育研究和服务对象是人,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教育成本高、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高等精英教育的鲜明特点[2]。同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中医学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更具有“精英”教育的属性。这就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层次定位、学制确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行业的要求。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与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建立院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序衔接,以完善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

4.2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

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格局的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地域发展不均衡性等因素,使得高校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共享不够。高等中医药院校基本属于省属高校,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无法与部属高校竞争,甚至无法和省内的其他类院校相比。但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传播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因此,应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对中医学类专业的投入与扶持。

4.3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探索资源共享机制

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具有水平高、特色强的特点,因此要加强探索其在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质量工程”优质资源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要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研究,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4.4加大教学投入,完善管理机制

在积极宣传“质量工程”的同时,增加对教改研究的支持力度,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学工作,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已有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整合,以专业为主线,加强各项目建设中的联系,避免孤立或重复建设。同时,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坚持规范管理,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要建立联动的管理与监察机制,保证“质量工程”的资金确实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验收与评估工作,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保证“质量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第一期“质量工程”的投入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内涵建设,为探索并完善适合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中医药高等教育要继续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基本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对中医药人才的广泛需求,更好地为我国乃至世界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质量工程论文:质量工程信息化建设探索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的深入,质量工程的内涵日益丰满,项目建设种类不断丰富,现已确立了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分项目,学校也都相应地建立了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质量工程的开展过程中,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担负着项目的前期申报、后期验收、评选及推荐的管理过程。此时,教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完成收集各项目材料,汇总并统计数据,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等诸多管理工作。而这些工作由于缺乏一个系统的信息化工具,基本凭借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造成了组织管理效率低下、人力资源高消耗和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等缺点。因此,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借助网络技术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建设项目的内容进行展示和评选,才能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共享教学资源和减少重复建设的目标。

一、高校质量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1、与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不联网,不能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联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教学管理信息出现了急剧膨胀的态势。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化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计划、排课、成绩审核、学籍、考试以及教师、教室、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使用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方式上由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到目前的系统信息化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直接、透明,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而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往往与此脱节。比如,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从选课信息中很难获取有关课程的信息,如该课程是否是精品课程、该课程有哪些特色等信息,如果要获取这些信息,学生必须要逐个搜寻课程信息,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样容易造成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近几年才出现,如果和教务系统没有联网,容易造成和原有数据信息的不一致,导致信息的不准确。

2、不能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提供准确系统的数据

随着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大力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在专业、课程、团队、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教学名师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的准确决策,各级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对质量工程项目的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提供数据的时间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式、经验型的低效率、高消耗的教学管理模式很难达到及时提供信息反馈的目的,只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使管理达到信息化的程度才能为各级教育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3、质量工程信息系统兼容性差

在实施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按建设周期对各类建设项目组织申报、立项建设、成果验收、评选推荐,对重点项目提供经费支持,使其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和完善。目前,很多质量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还停留在为单一层次单一种类的项目服务,如,在遴选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专业网站,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设计,当该专业申报更高一层次的建设项目时,因原网站仅仅是停留在低层次的申报项目上,导致申报内容无法在申报过程中重复利用,同一专业在数据库中无法体现建设的历史轨迹,不能灵活的实现对实体业务活动的支持,不得不重新建设新网站。这样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无法适应多级多种类的建设项目的扩展。

4、信息化平台建设过于独立、封闭,不能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联系。

评审是质量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一般是组织专家通过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而现场评审的计票、计分工作较为繁琐,挤占会议讨论、评价、研讨和总结的时间。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网络评审系统,让专家事先通过网络进行评选,评价系统自动进行统计分析,这样能节省评审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现有的质量工程信息化平台缺乏开放性的设计,不能与网络评选系统实现对接,增加了质量工程建设管理的成本。

二、加快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

1、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管理者和参与者转变观念,以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质量工程是一个影响力大、受益面广的民心工程。质量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涉及到学校的重多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完成共同目标的手段。随着质量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促使管理者和参与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在转变的过程中对各类质量工程信息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创新性的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职能的转变,提高管理水平。

2、质量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最终是为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还要注重信息渠道的完善。质量工程项目的各类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务处,各专业和课程的网站是具体落实单位。质量工程的网络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化的的窗口,长期以来,对推动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系统网站的形式增加了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信息传递渠道。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展示都通过信息系统来,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3、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对质量工程信息化系统管理建设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首先,加强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管理人员是实践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直接力量,因此,学校要重视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专门讲座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质量工程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使他们能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与专业技术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系统的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4、加强监控和保障措施,注重常态化发展

学校教务部门应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的监控和保障,不仅要确保各项、各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而且要注重建设项目常态化发展。所谓常态化发展,就是要保证质量工程各项目建设的相对稳定、规范,具有计划性、可预见性。学校可以通过质量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工程各项目进行不间断监控,适时调整有关政策和措施,以保证质量工程项目健康平稳运行。

5、提倡网络评审,提高效率,节约能源

质量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务管理部门担负着项目的前期申报、后期验收、评选及推荐的管理过程。此时,教务管理部门往往需要完成收集各项目材料,汇总并统计数据,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等诸多管理工作。在质量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可以将专家评审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实现专家对项目远程评审,并通过系统实现统计和反馈的功能,提高了组织管理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等优点。

综上所述,通过质量工程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和高水平建设奠定结实的基础。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在贯彻和实施质量工程时,首先应认识到位,做到科学决策、统筹安排,注重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摸清质量工程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借助质量工程的东风,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唯有如此,质量工程的实施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质量工程论文: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规划探讨

“十一五”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高等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质量工程”的实施与落实,制订配套政策,增加专项经费,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着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使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持续、稳定地发展。

1存在问题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从总体上说,学校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数量上仍有增加的空间,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项目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现有的项目建设中分别存在以下问题。

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存在某些院系为申报而申报,并非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而申报的现象。特色专业建设申报、评建要把握设置特色专业的目的,切实推进专业发展、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以应社会需要。

在教学团体建设方面,由于学校对申报实行硬性指标,在团队数量上也有所限制,有可能挫伤一些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竞争的重要作用。另外,存在一些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思想松懈的现象,对学校加强团队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把握不够充分。

在教学名师评选中“,教学名师”应是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学术梯队、教学团队、重点课题等的核心带头人,是高等院校的“名片”和优势。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学校教学名师仍未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次,在宣传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方面,仍缺乏完善的机制。

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方面,存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更新;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总体教改水平不够高、各院系发展不均衡,教学成果的转化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简单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2改进措施及建议

2.1坚持思想、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1)保持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充实教育资源,着力发展本科教育,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

(2)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培育与战略性产业相关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大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工科专业比重,构建对现代产业体系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专业群。

(3)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深入实施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加强办学基础设施、专业、课程、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促进。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4)继续加大投入,在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的专项建设,全力打造省级特色专业及精品课程,出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学科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

(5)明确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和加强质量监控,在积极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和建立新的实践教学基地,优化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校级基地的作用。

2.2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一批支撑学校发展的品牌学科

(1)充分发挥传统学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兴学科基础条件建设,构建植物、动物、微生物科学与技术、资源利用与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信息工程与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跨院系的学科群或学科群框架。

(2)以现有各学科研究方向为基础,进一步凝练学科群的研究方向,体现自身的特色,打造学科的整体实力,形成学科优势。

(3)加大学科资源整合力度,以重大科学和技术创新项目为纽带促进优秀团队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综合集成的技术与信息平台,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精通业务的技术服务队伍,完善有利于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新机制,不断增强学科创新能力和水平。

(4)提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影响力,站在国内先进水平的层面上定位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积极拓展学科的国内知名度。密切与产业、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的联系,形成产、学、研、用互动,积极探索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培养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新方式。

2.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管理,健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机制

(1)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科研的过程管理。研究修订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规定,明确职责,规范管理,促进教学科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3)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的课题立项工作,鼓励并支持教研人员在做好常规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课题研究,争创一批全国一流的研究成果。

(4)积极开展具有前瞻性和良好社会效益的课题研究。适应时代和新的教育形势对教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拓宽新的教学研究领域。根据社会现实需求,采取开放、灵活的研究方式,继续跨学科的课题研究。与相关部门广泛合作,不断开发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研究项目。

2.4进一步做精做强现有专业,初步形成覆盖面较宽、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1)加强专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各院系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把专业建设作为今后若干年内的重点工作,着重组织好专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新专业的申报和重点专业的申报立项,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的支持、检查和监督,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体系。

(2)实施并逐步推进二级管理体制。逐步实施并推进二级管理的实施,院、系将成为专业建设的主体,自主分配和使用必要的人、财、物资源推进专业建设工程。根据各院、系的办学条件,社会需求决定专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及建设目标和内涵,同时独立承担专业建设责任。

(3)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建设专业尤其要把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努力开辟、保持同相关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提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效果,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合作。

质量工程论文:基于质量工程的高等院校建设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任务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在各高校全面推行“质量工程”建设。

新建的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新建时间不长,办学条件较弱,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学术带头人等与老牌的本科院校相比存在有较大差距,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建设进程中存在不少的阻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促进“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一、科学定位、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在学校类型上,定位于应用型、多科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在学科定位上,学院应坚持以优势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服务面向定位上,学院应定位于立足经济较发达地区,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办学水平和特色定位上,学院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型本科院校个人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健全机构,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

在技术型本科院校创建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健全机构。要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由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学院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教研室建制,制定和实施《教研室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科研和学术活动的作用,增强教研室职责和活力。继续发挥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中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服务的职能,加强系部、教研室两级管理,将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设一支较成熟的教学管理队伍,使各项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学校要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全面展开学习,分类组织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相关文件,学习、贯彻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制定贯彻落实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进展及计划,推进“质量工程”建设。

三、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新建本科院校要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用请有经验、教学水平高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帮助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此外,还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教职员工进行基本素质培养,如教师规范培训、信息技术培养、教师顶岗实践等。为激励教师,学校还可开展教学技能比赛,教学名师的评比等,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积极扶持教学团队建设,实行老中青相结合,组织重大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学校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以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试点专业为重点,从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全面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创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

可采用课题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课题研究小组与院系改革工作小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大学生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

学校可从优势学科中选拔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实力,适应“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专业,将教育部提出的专业建设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和“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的要求作为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支撑,坚持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的成功经验,培育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

同时以一些特色专业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带动本科各专业教学改革,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特色专业。

(一)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人才培养方案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努力构建“平台+模块”、“专业+专长”和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本科一、二年级,可按学科门类设置通识课、按专业设置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向前延伸,二、三年级开始按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坚持突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注重基础与应用课程,设置通识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选修课模块。通过宽口径专业课教学,使学生获得较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宽泛的专业知识。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获得专业特长,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做到“专业+专长”。

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大力弘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整体优化,设置项目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营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平台。精心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形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二)加强特色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立项进行本科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教材、配套实验(训)教材、相关选修课教材,建设一批能反映学院学科与专业特色,并确为教学所急需的教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省、部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国家精品教材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形成以统编优秀教材为主和自行编写优势、特色专业课程教材为辅、各课程辅助教材齐备的教材体系。

(三)加大实验场室建设,加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建设,按“专业+特长”建构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校内实验基地建设,设立专项重点建设机械实验、汽车实验、电子实验等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新增投入建设、扩建各项实训场室。加强院内实验教学管理,完善校内实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提高场室的使用效率。

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和健全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考核制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的指导和巡查工作,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责任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建立院、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由院内外专家、管理人员和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队伍,负责随机抽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情况,重点核查学生反映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和督促职能部门、系(部)认真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和规范,定期向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提出建议。

加强教学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加快开发和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实行从培养计划、选课、排课、考试到学籍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教学管理系统,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

五、按“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塑造职业品性”三位一体方针,加强本科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开展课外活动,各种社团、竞赛和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形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严明学习纪律,严肃考场纪律,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院纪律的学生,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形成从严治校的氛围。

(二)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邀请国内外专家为本科生举办讲座,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实和完善第一课堂。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院每年举办“科技节”集中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竞赛,力争有较多的学生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含)以上的奖励。

质量工程论文:从质量工程角度审视教材建设

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部署,近年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确立质量工程的管理理念

“质量工程”是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进行、有众多建设项目的系统工程,旨在通过立项建设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实施“质量工程”建设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2号文件,认真领会教育部全面启动“质量工程”的深刻内涵,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主题,确立“质量工程”的全方位性、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理念。明确“质量工程”建设必须面向本科学生使其直接受益,必须贯穿教学与管理所有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建设过程是实现“质量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为此,在校内营造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全体学院、所有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投身“质量工程”建设中去,掀起了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潮。

二、教材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地位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因此,搞好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十一五”期间“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这一要求,使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根据“十一五”期间教材建设的要求,积极研究探讨搞好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加强教材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1.领导重视,管理到位。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管理上实行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首经贸政发2008]7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材选用管理规定》(首经政发2009]60号)等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教材工作的落实。学校各学院(系、部)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根据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学院(系、部)的办学特色,确立了本单位“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保证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效果。

2.突出重点,着重质量,教材建设取得成效。2001年至今,我校重点开展了精品教材建设工作,并组织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目的是促进全校范围内的教材建设工作,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教材。

3.以上教材覆盖了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以及法学院等11个院系。教材的使用群体涉及到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受众面比较广。呈现出以下特点:(1)教材写作团队力量强。这些教材均由教授或副教授牵头,由骨干教师组成写作团队,编著者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历。(2)教材内容重视实践、重视应用。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教材体现了重视实践、重视应用的特点。(3)教材与课程呼应,形成了良性互动。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本教材都对应于相应的课程,形成了教材与课程之间的相互促进。同时,课程建设也促进了教材建设。如北京市精品教材《社会保障概论》对应的课程“社会保障学”,已被评为2009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组织行为学》对应的“组织行为学”课程,已被评为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获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建设立项的《资产评估学教程》对应的“资产评估学”课程,已被评为2009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同时,这些精品课程对于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也起着重要作用。4.教材受益面比较广,社会影响力比较大。与普通教材相比,这些市级精品教材受益面比较广,社会影响力比较大。

四、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研究工作薄弱。近几年,我校教师编写出版的教材近百余种,但获国家、市级奖励的不多,数、质量形成反差。②教材选用制度不够健全。虽然要求教材的征订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决定,但还是存在部分教师成为教材选用的第一人,缺乏集体研究,致使有些高质量的教材得不到及时选用。③各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较快,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滞后性。由于各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较快,而课本内容相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不能快速反应现实情况,教的多次印刷也没有解决好内容更新、数据更新等问题。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及时修订,才能尽可能解决这个问题。④立体化教材尚不足。为了给教师教学、学生复习自学提供便利,教材的主要编写者还进行了课程建设,将结果放在网上,(见)。但离立体化教材还有一段距离,为了满足教师、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对案例、事件链接、视频资料的补充,形成立体化教材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五“、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为更新教学内容,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及时把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物化到教材当中,为此,学校制订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鼓励并资助教师结合教学科研实际编写高水平的特色教材,制订了“百部精品教材”建设规划,提出了“系列化、立体化”的精品教材建设思路。

2.重点加强系列化教材建设。精品教材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有计划有步骤全面推广和实施,由点到面,带动全局。各学科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选取影响力强的出版社,集中出版发行系列教材,形成规模效应。教材要在具备适用性、全面性、先进性、新颖性的基础上,开展辅助教材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开发教学课件,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师学生的使用提供更全面的内容。

3.适当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协调,打造精品教材。各学科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协调发展,需要适当向弱势学科倾斜,在教材建设上也应注意这一点,以达成“经、管、法,文、理、工”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变化,为保持教材与时俱进,应开展精品教材的修订再版工作,以保证教材内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资料案例的更新,激发和启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加强教材质量评价和教材评优工作。开展教材评价,能为教师和学生推荐高质量教材,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每年开展一次教材质量评估、评优和推荐工作,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

4.大力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加强教材选用管理。教材建设要跟踪教育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着眼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探索学科体系与教学体系间的关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规划教材、核心课教材和自编教材(讲义、大纲)使用、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质量评估和扬优汰劣。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落实教材选用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就是要杜绝教材选用中的随意性和主观臆断的现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加强教材的“精品意识”,为所开设课程选用高质量的教材,处理好选用国家推荐教材与学校自编教材的关系。二是严格选用程序,各学院(特别是教研室)要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与质量关。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