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微课程论文

时间:2022-04-23 11:0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微课程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中学微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摘要:

微课程的出现,在中学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教师充分运用微课程优势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还必须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课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如何有效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把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给活泼、生动的中学生,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微课程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极大地提升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是指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依托在线、移动式学习开展实际教学过程的内容。大多数微课程只有60秒的时间,但却不仅只是简单的演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他也被人们称为“一分钟教授”,最初他把“微课程”称之为“知识脉冲”。

二、基于微课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构建“微课程”教学资源库

在构建“微课程”教学资源库时,应面向教学服务工作,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全面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库的构建,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相关规定,包括基础性模块,拓展化模块一、二等,并结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把“微课程”资源库与生活情境、基础性知识、技能型操作、信息技术文化等结合起来并加以分类,以便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教师负责组织练习、检测与答疑。在构建“微课程”资源库时,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地设置相应的标准,以便教学资源库能够为各年级教学工作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

2.微课程辅助信息技术教学过程

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分为四部分:一是课堂导入,二是课堂讲练,三是讨论强化,四是提炼归纳。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结合教学需要,尽量收集生活化的素材,并进行加工处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令人满意的导入效果。微课程能以视频呈现教师收集的素材,但是切忌视频播放时间过长,否则导入过程会显得冗长且繁杂,通常保持在1~2分钟以内为宜。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至于沉溺其中,难以自拔。课堂讲练过程通常保持在15~20分钟以内,利用微课程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系统、全面地展示各种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简短的视频课件,可从资源库中选取,也可结合课堂安排进行录制。课件可由教师讲解,也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加以指导,并记录学生常见的问题,在课堂小结中进行系统讲解。如在教学绘图工具栏时,教师可利用微课程视频,展示绘图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并介绍绘图工具。微课程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控制学生机,演示椭圆、直线、填充等工具,然后鼓励学生自我操作。讨论强化阶段是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过程,学生通过情景教学与自主化学习,对教学过程与内容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可将时间交予学生,让他们自主表达自我观点,学生可以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提高教学实效性。提炼与归纳阶段是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针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教师概括教学内容,总结与评价教学过程,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结束语

作为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逐步深入,许多中学也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显示,微课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祁红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中学

微课程论文:高中政治微课程管理策略探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媒介,便可以了解到各种信息。信息量的庞大、纷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造成了冲击,不利于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鉴于微课程的特点,将微课程运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优化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中政治微课程的特点

高中政治微课程,是基于某个知识点或者相关主题,集中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方法,针对性较强;高中政治微课程,主要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挖掘,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具有探究性;同时,在高中政治微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等各种设备查看相关资料,由此可见,高中政治微课程具有资源共享性特点。

二、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

(一)教学流程设计

高中政治微课程主要分为两类:课堂共享型和自主学习型。课堂共享型教学和传统教学流程类似,主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制作微课程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型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关注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二)微课程资源结构设计

微课程教学名称设计,应该主题鲜明,方便学生下载和学习;微视频在导入时,要与教学主题相吻合,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微课程设计时,要将罗列传统概念作为高中政治微课程的核心,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微课程在制作教学内容时,要抓住重点,从单一问题着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三)微课程的录制

微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主,其中包括摄像机录制、PPT加录音软件录制等等。CamtasiaStudio是一款实用的软件,可以录制麦克风的声音、电脑屏幕等,录制完后,该软件还可以对视频中的错误进行编辑。教师可以将自己讲解的内容做成PPT,用该款软件录制下来,然后进行编辑。同时,微课程的录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作。

三、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应用管理

(一)运用于课堂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微课程的开发是为高中政治教学服务的,只有将其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才能真正让微课堂为政治教学服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将微课堂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关注学生对高中政治微课堂的反映情况和实际效果。打个比方,针对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和平和发展》,可以设计几个微视频,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1.在课堂前15分钟,展示了相关微视频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搜集微视频资源的时候,可以联系当下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相关视频资源。

2.教师利用课堂十分钟时间,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讨论微视频资源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中日双方要不要因为钓鱼岛开战?你认为应不应该开战?

3.利用课堂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4.教师进行总结评价。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总结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珍贵,告诉学生战争并不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最佳办法。

(二)假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远程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微课程的重要任务。微课程由于短小精悍,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有许多中学都是寄宿制学校,平时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考虑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为学生安排以微课程形式为主的作业;

1.在班级QQ群资源共享中任意选取三个微课程资源主题包,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

2.让学生将自己在微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发表在QQ说说上,让其他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某个话题,制作一个微视频资源,传给教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教师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要注重对学生微课程完成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同时注重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三)实践反思

1.高中政治实施微课程的积极因素目前,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使得网络学习成为了可能。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后,最喜欢利用上网搜索来解决问题。微课程是信息技术的产物,以微视频为主的微课程学习,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因此微课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果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微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某高中院校,为了证实微课程对于政治教学的影响,将一半的班级,实施了微课程教学,还有一半班级,依然采用传统的政治教学方法。在接下来的政治期中考试时,采用了微课程的班级,政治平均分是76.5分,而没有采用微课程的班级,平均分数是68.3分。由此可见,采用微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微课程的实施的困难和弊端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弊端。例如时间不充沛等条件的限制,对微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有着较大阻碍,其次,微课程片段式的特点,并不适合所有的政治课程内容,最后是,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单靠教师的个人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

四、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将微课程应用在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微课程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教师在实施微课程时,要注重发挥微课程的优势,改良其不足之处,让微课堂真正的发挥自身作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姚小林 单位:江苏省泰州实验中学

微课程论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微课的应用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及电气类专业相当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电类专业群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教法上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内容上怎样跟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在教育理念上怎样评价教学的效果,是中职学校教师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下不能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2.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提高

职业教育的理念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的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难记的公式,缺乏本学科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及工业实例的引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电子技术课程中微课教学的具体应用

1.微课教学内涵

(1)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根据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相关教学内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视频一般为5至8分钟。

(2)微课教学的特点。

一是时间较短,“微课”一般设计5~8分钟的视频时长;二是内容精悍、主题突出,微课研究的主要问题源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主要体现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课堂上某个重点环节的教与学的活动;三是使用便捷。“微课”资源具有教学案例视频的特征,使用方便;四是形式多样化,由于微课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操作简单、课程容量小、时间较短,目的便于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传播。

2.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具体应用微课的思考

(1)合理改革教材,提取合适的知识点、技能点。

在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优化教材时,首先要考虑清楚在这一章教材内容中共容纳多少知识点,要怎样处理这些知识点,要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学生系统掌握这些知识点,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验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等。同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划分尽量小,要为学生课下学习服务,视频一般设计5~8分钟的时长,否则要重新加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根据知识点及技能点的特点进行视频录制,要把握知识及技能点的重点、难点及易错点,在结构及内容上要有所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独立性。例如讲解半导体二极管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简单介绍二极管的结构,尽量多找一些二极管的实物进行对比,介绍各种型号的二极管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让学生对二极管的具体应用有初步认识。其次,介绍二极管的工作特性,把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作为重点来讲解录制,结合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相关内容,通过演示小实验来讲解录制二极管在正极电位高于负极电位,即“正偏”时,二极管“导通”;正极电位低于负极电位,即“反偏”时,二极管“截止”。再次,结合教材中关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让学生理解只有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高于死区电压(门槛电压)时,二极管才能导通,同时强调硅材料和锗材料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的不同,进而进一步理解二极管的实际使用条件。最后,判断二极管的好坏,通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利用万用表来测量二极管的极性与好坏,让学生理解二极管正反向电压的差别等等。通过以上几个微视频的录制,学生可以在课下了解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件进行讲解与指导,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在线学习。

教师把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通过各种渠道(在线传输、QQ、微博、微信)转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同时把学习结果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3)合理利用微课,注重教学效果。

一是注重与课堂的整合。在当前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更多的是现实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可以承担课题引入、过程示演、巩固练习等不同的角色,设计中还要注重把握教学层次结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总之,微视频的录制必须符合科学的教学认识过程。二是注重细节的推敲。要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教学语言也是微课的重要部分,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有效传递信息。三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不断渗透现代电子技术应用思想方法,深入发掘学生源源不竭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支持服务,增强师生之间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实现信息的良好沟通,构建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使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自主学习有机统一,实现微课程的功效最大化。

四、小结

总之,把微课教学引入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形成微课在本课程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经验,形成比较系统的微课校本教材,实现微课在现代化网络中的分享与交流,值得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经验推广。微课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把已经微化的课程进行详细的整理与总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培养。而制作一个好的电子技术微课程,要求学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在教材开发方面多花心思,多出创新,教学设计方面重点研究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优质的课程资源,进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作者:曹利云 刘明 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媒体课程设计制作研究

一、学前美术手工教育

针对于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特点以及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中的技术性的体验对儿童艺术才能的培养作用、进行手工创作时多样化材料的选择和创造对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微课程在时间上显著的“微”的特色及教学内容集中明确的特点、面对儿童学生时所需要选择的易于儿童理解的教育语言与富有趣味性教育方式的合理选择。下面我将针对以上四点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

1.技术性的提升

手工课不分年龄,其所首要注重提升的能力都是技术方面的提升,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这门课程就是手工的实践和提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一技能,打好手工制作的基础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性的保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熟练,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当然,手工课是一门锻炼艺术才能的课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各种方法所能带来的不同效果,不同的效果碰撞下会产生何种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的过程中,切记要避免机械性的重复,单一的形象对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百害而无一利。此外,教师需要明确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耐性相比于成年人来说通常会小很多,于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重复性技能练习的质和量,尽可能地“多质少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材料的难易不同,手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学生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多给学生们一些表扬和正面的评价,让学生们通过这种创造艺术的成就感来保持对美术手工学习的热情,以此达到增加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成果的目的。手工作品之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作品更能打动人,关键在于它的制作过程中有浓重的个人气息,作品保存着足够多的个人的痕迹,在制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每一步、每一种情绪都清晰地反映在这上面,使得在作品成型后,这些情感都能更直观地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教师在为学生教授技巧、制作流程和培养艺术思维之外,还需要适当地带领和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手工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材料对儿童的影响

自古以来,评价一个手工作品的好坏,从来都不可以只看重其材质而进行片面的评价,在进行艺术鉴赏时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材料的搭配和艺术加工,这才是艺术品的灵魂所在。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色:特有的纹理、独特的颜色、浑然天成的形状……甚至有些最初看来是瑕疵的部分,在创作者独有的想象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变成闪光点。因此,我们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时,需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发掘每一块材料的特色,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艺术的学习来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善于发现生活中闪光点的视角,因此在进行手工美术教育的时候所选择的材料应当尽可能地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甚至是一些废品,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废报纸、碎布头、水瓶等,为学生们讲解一下这些材料适合用什么手工技能进行加工,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雏形来进行引导。因为这些材料本身的花色就很丰富,并且利于改造,所以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创作难度较低,而且由于这种材料本身十分常见,在课后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这能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为了达到以上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材料处理方面知识的教育,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材料的特性以及处理各类不同材料时最恰当的方法。材料虽然不是艺术品唯一的评价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艺术品中所占的比重极大,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锻炼学生这种处理和搭配不同材料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寻找合适的材料来进行创造;或者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个特定的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这两种方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手工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交替使用。

3.时长的把握

在时间的把握上主要注重两点:一是教学的时间尽可能短;二是给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尽可能长。第一点是教学时间的“短”。在微媒体语境下,学习者通常不需要也不喜欢长时间地听课,他们渴望的是一种快餐式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精简且丰富,最重要的是时间尽可能短;同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特殊情况,长时间的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幼儿的记忆力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差,如果教学时间太长,从记忆力方面也会影响教学成果。因此,在进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时,课程中教学的部分最好保持在3~8分钟之内,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有研究表明这是能保证教学成果最大化的一个时间段。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尽可能缩短教学时间实际上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我们要知道,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它所需要的艺术构思的时间其实是不固定的,灵感虽然可能会是在一瞬间就降临作者身上的,但是更多时候这种灵感是源于对材料和主题长时间地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尽量长时间地构思对手工创作来说是有利无害的;并且手工创作需要一个过程,根据材料的复杂度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并且有的时候可能因此出现失误或者构思的突然改变而临时需要重新创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在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过程中,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创作时间是极为必要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材料和主题的难易程度、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注意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推动一个优秀的手工作品的产生,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未来的“小艺术家”。

4.教育方式(运作模式)的选择

对于学前美术手工的教育,在教育时选择的教学方式应尽量是游戏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性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最好多样化,不要随便套用,这种乏味的做法有时反而会妨碍教学效果。对于教学时语言的选择,教师应当尽量亲和友爱,选择学生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尽可能地正面评价,努力发掘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要努力给学生造成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媒体语境下的课程设计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师口述和手写板书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制作PPT、flash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智能式的学习。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凭借网络的力量可以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弥补了自身因知识或技能水平所受到的限制,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来说明一下在微媒体语境下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所需要做的课程准备。在开展一个微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内容简洁、主题明确、PPT上的内容要醒目且有提示意义,进口教学内容、录制的视频的开头应当有视频内容的简要说明、在视频的结尾必须有结束性的部分,这一部分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总结,可以是布置的课后作业,也可以是下一节课的简要介绍。课程的内容一定要精简,时长一定要尽可能短,内容最好是以手工制作过程为主,因为课堂时间有限,通过播放有关制作过程的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手工制作流程,视频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相对于教师简单的口述来说更为直观。在进行视频拍摄时,尽可能选择像素好的视频设备,有条件的教师建议选择相机进行拍摄。通过拍摄视频教师最好能完成声音、影响、教学内容、材料讲解方面的准备,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时间。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或视频中可以适当添加当下学生们喜好的内容,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光头强等),这样能给教学视频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具体的微课程拍摄流程分为以下四步。

1.教学设备的准备工作

因为教师需要拍摄一个教学视频,所以需要准备一个摄像设备(可以是相机、手机等),另外,教师还需要准备好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手工制作工具,如有特殊要求,可能还需要布置一定的场景。为了让儿童更易于接受,教师在录制时可以选择儿童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场景进行拍摄。例如,在幼儿园教授手工课的教室,或者是家庭化的环境,尽量为儿童营造一个温馨亲和的教学环境,不让儿童因为刻板冷硬的背景而对教学视频失去观看的兴趣。

2.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由于我们是学前美术手工教育,所以主要的拍摄内容是材料讲解与准备过程以及手工制作过程。在进行材料的讲解时,对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接下来实际课程中提供给儿童的材料相符,这样才能达到讲解的最佳效果。每一个材料都应当有适当时间的特写,便于学生的观察。在拍摄手工制作过程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拍摄角度,必要时可以寻求一个助手进行辅助拍摄,这样可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视角,能够更好地记录手工制作的过程。

3.后期视频制作

因为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其实是重复性的,没有讲解和播放的必要,因此在拍摄完视频之后,教师需要对视频进行剪辑和制作。比如,长时间的同样的步骤,教师可以只保留最初的步骤教学和成果展示,在此期间的单调重复的内容可以加以删除,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不会降低参与观看的学生的耐心值。对于视频中需要特殊说明或者着重注意的部分,教师可以后期在视频里加上标注。再有就是片头和片尾的部分,教师需要表明课程主题,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视频。为了增加参与观看的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视频中适当添加学生喜欢的元素。例如,流行的卡通形象、富有个性的音效或者是一些儿童喜欢的、可爱的小特效,但是这些内容切记不要过度,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尴尬结果,反而会影响教学成果。

4.通过录屏软件进行录制

有的课程不需要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仅需一个PPT即可,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实用录屏软件将对PPT的演示加以录制,同时进行语音讲解并录音,这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加上字幕,这样相比于单纯地播放PPT教学效果要更好一些。

三、结语

在微媒体的语境下,课程设计和运作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学前美术手工教育专业课程需要结合时代的特色,吸取微课程的长处,不断地为手工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善于学习并利用新鲜的知识,终身学习,这样才能为祖国的花朵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在艺术、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邹湘平 单位:宁波大学

微课程论文:初中地理微课程设计探讨

一、初中地理微课程的主要特点

1.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围绕一个地理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集中讲解,教学主题比较突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初中地理微课程一般由画面、文字与音乐组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知识学习,也可以丰富其想象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初中地理微课程方便灵活,教学时间较短,受限制的因素较少,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零碎时间,十分便捷;教学空间较为灵活,学习场所几乎不受限制,除了教室也可以选择在室外,并且授课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机、网络等。最后,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的逐渐普及,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与远程学习模式,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制作初中地理微课程。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精心设计,制作一个良好的初中地理微课程,在通常情况下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麦克风与绘图板等。

(1)需要确定教学主题,微课程一般只对一个知识点进行专业教学,主要是初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或重点,像时差计算、气候差异、读取地图和降水分布等,也可以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知识点,像地域文化、地形河流与人文环境等。

(2)设计教学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导入环节、讲解环节、点拨关键点、归纳总结、生活情境等。

(3)准备素材,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等。另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特别是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联合其他地理教师共同参与讨论设计,促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优质的地理资源。

2.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

一节优秀的初中地理微课程不仅需要教学设计精美,同时还应该融入部分具有一定冲击性的视觉元素,或者是活泼而优美的动画,当然这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与教学资源。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与技巧,丰富地理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使教学内容具有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或者涉及到空间现象与概念,像纬线和经线、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形成、气温的变化等,这些地理知识内容都是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最佳整合点。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动画元素,使教学内容变得惟妙惟肖、形象具体,灵活展现给学生,让其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探究地理知识。

3.注重微课程教学细节。

在设计初中地理微课程过程中,要重视各个教学细节,并且对其进行仔细研磨,从而设计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而完整学习与掌握地理知识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深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对地理知识或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时,都需要加入部分微问题,教师使用逻辑思维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整体规划,把一些地理知识重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对它们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设计出多个微课程。例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小主题,设计出多个微课程,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洋流因素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精细简要,并且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模式开展教学活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与观念,能够把一些教学重点与难点“化整为零”,分散学习,并且微课程所需时间较短,容易开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李妍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学

微课程论文:体育微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1体育微课程教学含义及特点

1.1体育微课程教学含义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就当前体育微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出体育微课程的含义。体育微课程教学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人物动作、场地器械为素材,语言文字为表述,对体育课教学中,某个体育项目技术要领,重点、难点等进行设计的一种教学情景。

1.2体育微课程教学的特点

1.2.1时间短

体育微课程制作在时间上短,把一节40min的课程压缩成5~10min的课程完成,减少了理论化的教学,每次只讲解一个动作技术(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1.2.2内容精简

体育微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小内容、小教学、小方法的策略,化繁为简,把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成几个技术环节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微小,教学效果更好,运用的学习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体育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

2.1PPT+视频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视频模式,在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常见的,要求体育微课程的制作者,把一节体育理论课程制作成PPT,要求版面不宜过多,内容精简,多呈现出一些图片、小视频等,然后运用转换器,把一节体育理论课程PPT直接转化为视频,增减配音、音乐、文字等信息,这就是PPT+视频模式,主要适用于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

2.2PPT+现场教学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现场教学模式,通常就是把一节完整的体育理论课程制作成PPT,通过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视频拍摄取景,再把制作的PPT与教师上课情况,包括教师、学生及其他课堂情景,经转换器合成一段视频,要求视频中,教师、学生及课堂情景,出现画面较少,主要还是以PPT教学内容为主,最后,经过后期处理,达到体育课教学的效果,这种现场教学+PPT模式在体育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被广泛运用。

2.3PPT+实践课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实践课模式,是体育实践课教学的主要模式,首先,对体育实践课程进行PPT设计,简单介绍项目的来源、发展等,再对体育项目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分解、讲解、练习等进行视频拍摄,要求拍摄的画面要精细、形象,真实再现体育实践课程的场景,最后把PPT与拍摄的实践课教学,经转化器合成一完整段视频,这种模式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高技能具有有效作用。

3体育微课程教学设计步骤

3.1选题设计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选题,是整个微课制作最关键的环节。选定题目的角度要精简干练,教学的内容要清晰;针对课前导入、关键性技术教学、重难点等要做到重点讲解、难点解读,关键性问题突破。体育微课程教学,选取的教学技能在难易程度上要适中,通常一节微课讲授一个动作技术要领,时间为5~10min左右;体育微课程的选题,要适合使用视频表述,要能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但在教学中,视频地使用要符合体育运动的特点。体育微课程教学的题目要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吸引力。

3.2准备素材

确定要上的体育课内容之后,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方法,搜集、查找与所选体育授课内容相关的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在借鉴其他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之时,标出信息来源,出处等,做到不要侵权,实事求是。

3.3撰写脚本

体育微课程制作中,撰写脚本包括知识点(开场白、知识点引入、具体教学内容)、解说词(配音,字幕)、字幕(屏幕显示,包括标题和内容)、画面要求(具体、形象、可操作)。以下为民族体育微课程教学撰写脚本。

3.3.1片头(5s)

呈现基本信息(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s,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作品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蓝底白字字幕,字体为四号和二号,用CS软件标题功能后期添加和编辑。

3.3.2导入(1min内)

介绍跳绳发展历史导入;简单介绍跳绳的历史背景、及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1min);使用DV录制,教师出镜头,教师讲解的声音在片头字幕中出现。

3.3.3讲解(8min内)

围绕教学的内容,从特殊到一般,一层层,一步步,逐步引导,逐层剖析,最后让学生掌握技能,得到启迪;正摇并步跳、正摇开合跳、侧甩双摇跳、组合练习;使用Smartnotebook的量角器工具与录屏软件。

3.3.4小结(1min)

教学回顾与小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本课回故:5个探究步骤(40s);评价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运动的意识(20s);教师出镜头,使用DV录制。

3.4制作中修改

体育微课程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设备仪器、图片处理、语言文字、教学拍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拍摄、动画制作、图片的拍摄等素材的后期加工、编辑,不断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商处理、修改。

3.5教学反思

体育微课程进行实际教学中,对取得的效果进行监测,分析效果的成因,这里包括良好效果与不良效果。若有不良效果,要寻找原因,积极改进微课设计思路,寻求解决策略,对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

4设计体育微课程需注意的环节

4.1体育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宜太难

体现出小内容、小教学、小方法的特点,时间要控制在5~10min之间。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设计要具有吸引力,与微课的题目保持相互交融、相互呼应。

4.2体育微课的整体设计思路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要尊重事实,贴切生活,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与多种媒体搭配,创新思维,挖掘体育微课发展的潜力。

作者:何飞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微课程论文:公共英语网络微课程设计论文

一、ARCS模型

ARCS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凯勒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当时,凯勒教授为了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意,分析了很多有关激励学生的论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四个基本要素:兴趣(Interest)、相关性(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以及满意(Satisfaction)。后来,他在与索腊裘斯大学(Syra-cuseUniversity)研究生的讨论中提出将兴趣改成“注意”(Attention),期望改成“信心”(Confidence),形成了现在模型中的四要素ARCS:分别为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

(一)注意

注意为四要素之首,就意味着教师要把引起学生的注意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不止于一开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在于保持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凯勒教授认为可以采用三种策略: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策略。唤醒知觉是激发好奇心的一种,采用不确定和新奇的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声调的改变、一则笑话或与常理相悖的事情等。然而这种策略的作用是短暂的,为了维持学生的关注可采取第二种策略就是激发探究,即通过提问和让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兴趣得以持续。在此过程中,不可忽略第三种策略就是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延续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课堂的丰富多彩。

(二)相关

相关在凯勒教授看来是有助于满足个人的需要、欲望包括成就感的事物,也就是说我们所传授的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一致。相关性也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以目标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能够体现目标的例子和指引,而目标又应定为能够帮助学生满足将来考试或工作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动机匹配,这里所指的不完全是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方法策略,即可采取个人展示、团队活动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三是熟悉,教师所使用的例子和概念需与学生的经验相关,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

(三)自信

学习者的信心对学习动机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会大大地降低。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信,凯勒教授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明确学习要求。就是让学生确定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付出,付出多少和获取什么。二是拥有成功的机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成功的机会是不同的,而学生水平的提升,难度应随之而提高,这样使他们既能预期实现成功,又不至于感到乏味。三是实现自我掌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的,并且让他们觉得学习的成果是来自于自身的付出。

(四)满意

凯勒教授认为,满意是学习动机中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结果感觉良好的话,他们将更有动力去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也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自然成果。就是向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他们能够即时运用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和实验等。二是积极成果。向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并提供真实或象征性的奖励和激励,或让学生通过演讲展示他们的努力成果从而获得成就感。三是公正。为所有学生提出一致并且是前后一致的要求和测试标准,以巩固他们的成就感,否则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具体来说,ARCS模型就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此项学习任务与自己今后的工作与实践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见附表1。

二、网络微课程的发展和现状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首次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其核心理论阐释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师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教育部2013年2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之后,国内外教育界对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重视。各地的微课研究、微课开发、微课培训和微课大赛如雨后春笋。但是由于各人对微课程的核心组成资源看法不一,课程建设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各科的微课程设计应具备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三、ARCS模型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网络微课程设计

(一)微课设计

1.课程分析

从学习者的需求和特征来看,高职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较薄弱,对公共英语教学内容满意度普遍较低,但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技术对于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从知识目标来看,高职公共英语的学习目标就是使英语的语言运用满足职场的需求。

2.课程设计

A-关注。巧用唤醒知觉、激发探究和多种(授课)形式这三种策略。在英语学习中,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模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加强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创造了便利。借助多媒体技术,语言输入在听觉、视觉和感知等各种模态中得以强化。各种感官配合协调下,一方面能引起注意力,并且有助于语言学习。例如,视听结合下的写,让学生看英语歌曲的视频,然后听写歌词,这使枯燥的听写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写完还自然地模仿哼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有视听结合下的说,让学生看一段电影,然后布置表演或配音任务,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此外,在布置课前任务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先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R-相关。相关要求我们以目标为中心,满足学生自我体现的需要,和使用与学生的经验相关的例子和概念。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引入与其职业岗位相关的情景,设立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例如,一个班的同学在广交会的实习中担任不同的岗位,回来后让学生分享交流,根据实际发生的案例表演对话,总结某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词汇和用语,这样能让学生从回顾总结工作经验中互相学习。配合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可让学生录制情景演示,作为课前学习的材料。课堂便有了充分交流总结实操的时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C-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关于这点,制定适当的、循序渐进的目标非常重要,最理想的是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学习方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这在从前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只是按按键盘和鼠标的事情。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可借助学习软件,把单元知识分解,设置听说读写译等各种练习,按照难度分为不同的等级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完成基本要求后挑战更高的等级。教师在后台能够监控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评价和指导。也可以通过系统的反馈和概率预测等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S-满足。要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感到满意,可以通过引入翻转课堂的模式。网络资源可以成为课前学习的材料。在课堂上就以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这样才能产生满足感。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

(二)教学资源开发

1.课前任务资源

在这部分学习资源中,微课很重要。由于微视频知识点单一、内容短小精悍,以文字、视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并可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不同的媒体及其组合形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符合ARCS模型的设计思路,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把零散的英语语言点、有趣的英语文化文学或语言现象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

2.课堂活动资源

根据单元教学设计(即教案)准备视频资料,每个视频有对应的PPT,以及案例资源(文本或者视频或者音频都可)。若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在课堂中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则可把学生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配音、演讲等)的录像以及他们的作品成果放在网络课程中,以供展示、回顾、互相学习和作为评价依据等。

3.课后实践资源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学习状况设计不同级别和难度的单元作业或习题,学生可视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且能让学生自己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课后资源的使用状况、学习动态和数据,有及时的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学习状态。

4.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包括网址链接、参考资料、音频、视频等多元化的资源,包含各种内容和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兴趣需求,旨在为学生继续探索提供条件和资源,亦可为课后交流提供材料和搭建平台。实际上,拓展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启发学生如何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感觉到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课外和实际工作中。

(三)教学实施

1.布置课前任务

教师可根据ARCS模型设计任务,准备相关资源材料,再课前任务清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课前任务大多是观看相关视频,领受知识要点,但关键还是要找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分析解决。

2.组织课堂活动

教师需检查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存在问题,教师个别或统一解答,或者对于一些共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等方式自行解决。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他们当堂实践,让他们把所学的展示出来,满足他们活学活用的需求。同时可以作过程性评价,还可以借助学生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建优质的网络资源。

3.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设备技术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交流、提问答疑、作品、练习测试等各种活动来深化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与课程的交互,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还可跟踪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如学习时间、学习偏好、学习路径和效果等。最后,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校外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使之变为成果。

(四)教学评价

首先,过程性评价是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并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通过学习活动、交互与评价指标,在跟踪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过程性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即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评价的方式,如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评价多元化可促进师生的参与度,并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再者,过程性评价可以做到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学习情况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策略。最后,过程性评价最好结合个人学习档案的建立,也就是从总体上规划好评价的体系,如评价项目及其分值等,并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考评和测定,并记录在案,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据可依。

四、结语

综上所述,ARCS模型下的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以实用性学习目标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通过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把学习内容在共享的网络平台上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主动践行学习内容,产出丰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真正促进有效的学习过程,使网络课程变得更为生动并富有成果。但是,网络课程的实现不但对教师而且对设备、技术和环境都提出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需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各方面的技术水平,以及改变上课方式方法,甚至要适应角色从“教师”到“教练”的转变,学校则需要具备各种移动终端和强大的网络系统。这些要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完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者:彭月慧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课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

一、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短。

实验发现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在10min左右,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虽然比青少年长,但依然不超过20min。所以一段长达45min或者更长的教学视频,肯定会造成学习者认知负荷过重,精神疲劳、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微课的时间一般都限制在了3-10min,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保持高度注意力,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

2、教学内容短小而精悍。

微课内容单一,目标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讲解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片段化视频,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并配以辅助性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碎片化学习,只学主要的,一次学一点,有针对性的学,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避免了满堂灌式面面俱到的学习,也弥补了课堂当中无法针对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化讲解的缺陷,使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3、资源文件小。

微视频及配套的辅助资源容量小,资源总体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教师在线观看和研究。也有利于学习者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微课,高郊完成《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微课视频及学生参与微课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min,基于微课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如下。

1、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min,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少量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郊克服长时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2)微课内容要与所讲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应分布在不同微课中,且越细越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3)微课的难度要适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微课最后要说明的问题,不要太多,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但解决方案要有多种;难度要适中,不要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的问题会使大部分同学产生畏惧感,进而影晌同学们的参与程度。

2、围绕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从微课实施的环节来设计,包括分组、讨论、汇报等阶段,微课教学课堂活动各阶段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过程中。在设计分组时,可以采取就近分组方法,即相邻的3到6个人组成一组,并尽量考虑层次均匀搭配。对微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设计要点是:就微课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时,讨论的时间要合适,小组讨论的时间一般为3到6min,因为有些小组会迅速得出讨论结果,而有些小组则很长时间得不出结果,这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产生挫败感;且讨论时间过长,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汇报阶段,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也可教师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具体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决定汇报形式。若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汇报;容易的问题,则可由教师指定汇报的小组。但千万不要总是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这可能使参与意愿不高的同学永远置于学习之外。感觉讨论与自己无关,而不参与讨论过程。

3、坚持在每周利用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一次教学活动。

刚开始,可能有部分同学参与意愿不强,这时一定要多鼓励。实验表明,比起仅仅通过讲、听和看,通过课堂讨论获取知识会更容易、信息量也更大。加入课堂讨论设计的课堂,将更有活力和激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意外收获。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微课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悄然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真正改变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着微课平台的不断完善,相信微课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欧阳志红 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论文:MOOC微课程设计应用

1MOOC环境中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1.1适当分解的原则。

在MOOC环境中,课程案例应该适合网络传输,在时间上应该短小,这样使学习更加灵活。针对这一情况在微课程设计时应该将知识进行适当的分解。每一节课是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在十分钟之内。

1.2角色定位原则。

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学习者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进度如何都是自己掌握的。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主体定位,在课程设计时注意设计讲授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尽量挖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1.3重视交流的原则。

在MOOC环境下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课程设计者提供讲授。但是对于学习来说只有这两点是不充分的,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让学习者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强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4课程资源多元的原则。

MOOC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自己喜欢的网络终端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对于微课程设计来说,简单的提供视频是不足够的,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1.5简单清晰原则。

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学习者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非常大,这时学习者可能会不知道如何选择而影响其自主学习。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简单清晰,减少无关信息的出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MOOC环境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在MOOC环境中微课程的设计与传统的网络课程设计不同。传统的网络课程有明确的学习者,学习者的组成比较简单,MOOC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MOOC平台中注册学习,因此,在MOOC环境中进行课程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类型、需求,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也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在传统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视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则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视频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几个方面。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知识被构建的基础是网络,学习者处于连通的网络之中,通过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课程设计者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协作。针对以上分析,MOOC环境中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分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测评三个模块来进行。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测评设计包括:学习测评、教学管理。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基础,教学资源设计是主体,学习测评是保障。

3计算思维微课程设计应用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MOOC环境下根据前面的分析进行计算思维课程的微课程设计。首先学习者需求分析,潜在的学习者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提高教育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思维学习技能。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对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进行总体的了解掌握关键的概念;掌握计算思的维核心组成部分;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注意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分割后进行课程设计,搭建教学平台。我们选择Udemy课程平台作为计算思维微课程的课程平台。首先进行课程管理;创建课程提纲;添加资源模块;编辑测试模块,通过测试模块可以及时的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Udemy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页面的右侧都有问答页面,支持URL、图片、嵌入HTML等,学习者可在这个区域进行提问或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问答中来;Udemy中还包含笔记模块、聊天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笔记模块来记录笔记,通过聊天模块进行讨论;Udemy中还包含通知模块,可以话题、课程安排或者一些活动、要求等。

4结论

通过实验课程平台可以看出,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学习者在讨论区积极讨论,针对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提问,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同时通过MOOC平台也可以看出,当前的学习者学习习惯不好,参与笔记模块的学习者很少。通过在MOOC环境下“计算思维”微课程设计与应用来分析,确定了MOOC环境下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为以后MOOC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借鉴。相对比于传统教学模式,MOOC环境下计算思维微课程,结合了对潜在学习者的分析进行教学设计,针对当前网络学习环境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顺应计算机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环境。

作者:张娜 单位: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微课程论文:地理教学微课程效率应用

一、微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广泛应用,催生了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信等等,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时代”背景下,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微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改变了现代学习方式,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和开放性,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微课程的特点。(1)内容精悍。一般情况下,微课程的课时长度仅在三五分钟左右,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重点知识的传播,整整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被浓缩为短短的三五分钟,重点知识更是一目了然,直观展示给学生。这十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吸收,教学效率将大幅度被提高。(2)可共享。微课程多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内容多为无形的信息化数据文件,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进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范围广,并且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功能,更实现了微课程的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计算机访问网络就可以对微课程资源进行下载使用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微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切实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3)传播形式多样。微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课程,多以PPT、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存在,这一点上就与传统的教学课程有着很大区别。并且,传统教学课堂连贯性很强,传统课程知识内容多承上启下,如果两三节课没有听到就会很难将知识内容连贯起来。微课程则不同,微课程的每一节课程都相对独立,十分方便学习,经过整合还能连贯起来,相比传统课程灵活性更强。微课程最早的设计想法并不是融入现代化技术,而是将为期一周的课程缩短到了一节课,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但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融入到微课程,给微课程带来了质的改变,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微课程。现代微课程的应用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程进一步推广意义重大。

二、微课程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下面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谈谈微课程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常见天气系统主要内容是天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天气是底层大气过程的综合状态,由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降雨运动等多种气象要素所组成。地理教学中的《常见天气系统》包含大量知识,传统死记硬背教学缺乏灵活性,很难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灌输式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地理学习成绩也就会下降,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大大降低地理教学的效率。微课程融入《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中,有效改善了地理教学现状,提升了地理教学效率。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微课程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冷、暖锋面与天气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一些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微课程《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中利用了电脑动画视频演示模拟功能,短短几分钟就形象地把整个过程,直观展现给了学生。演示过程中,天气系统的奥秘和魅力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对天气系统产生了兴趣,并自主思考、探索,观察天气现象。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天气系统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在产生兴趣后往往付出的努力是平时的几倍,这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对天气系统的认知

《常见天气系统》是高中地理中的必修课程,介绍的是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地理空间思维,使学生通过学习后更加关注天气变化,并正确解释导致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但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内容都十分抽象,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应存在差异,很难对天气系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微课程中的情景教学模式,将天气系统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情景画面,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对天气系统的认识,使天气系统知识不再抽象。学生对天气系统有了一定的认知后便可具有一定的天气知识思维。这样,学生学习其地理天气系统知识也就变得事半功倍了。

(三)和谐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中,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微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中心,并把传统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参与。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地理。

作者:牟建华 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在社区老年教育中的应用

一、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现状及网络化趋势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已经到了老龄化社会,数亿的老人退休了在家,他们渴望了解家乡,了解社会,他们渴望更多的精神食粮。然而,由于各地的老年大学硬件等客观因素制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法满足心愿,于是出现了老年教育的网络化。然而由于老人自身的生理因素,他们对于现代手段有一种恐惧感,一方面,他们希望掌握,一方面,他们很难掌握。目前的网络课程在开发时并没有考虑到老人的特点,使老人无法顺利地获取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研究社区老年人的学习时,以往研究者大都只把焦点放在他们参与网络学习方面,而不去关注他们为什么不参与网络学习。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性,在开发时,如何使现代教育走进老年人;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对老年人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便是本文的主题。

二、老年人存在的网络学习障碍

(一)身体功能障碍

老年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年纪大。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功能出现衰退,这会给学习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首先是由于脑细胞的衰老退化等导致记忆力的衰减,一件事情,一个事物,老年人可能今天知道了,明天就想不起来了;其次是视力的变化。正常人,在四十多岁时视觉就会出现下降。正常的人会出现远视,近视的人也会出现远视,同时,由于眼球晶体和虹膜的出现变化,使得进入视网膜的光线变少,所以老年人需要更强的光线以及更大的物体才能看得清。第三是听力的衰退。同样,正常人在五十岁以后,听力功能会慢慢衰退,尤其到了七十岁以后,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老年人对声音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也变小了,尤其是对于高频声音难以获取。听力的衰退甚至丧失影响了人际交流,更影响了受教育的情况。

(二)理解能力障碍

人的理解能力包括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能力。人的智力分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随着年龄而减退较快,40岁已开始下降,60-70下降明显。液态智力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反应速度变慢。另外,老人的鉴别力下降。在生活中,他们难以区分真假,在学习时,难以区分主次。再次,老人的理解力下降。他们很难理解一件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

(三)心理情感功能障碍

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出现障碍,思想力不容易集中,听力、视觉出现衰退,反应变慢,心理情感上便由于诸多的不如意,对学习自然出现了不自信。虽然他们渴望学习,但是心理和情感上出现了挫折,在学习面前往往会止步。于是部分老人对于学习,尤其是网络学习,便产生了恐惧感甚至排斥的态度。

三、老年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无障碍学习原则

人在年老的过程中,认知功能会随着增龄而呈现出衰退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集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不同的媒体,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听、看等多种感官渠道获取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然而,老年人却由于年龄的增大,认知能力出现了衰退。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老人的识知能力,尽量使用简单的媒体和多种复合媒体,从而保证有意义学习。

(二)统一性与灵活性兼顾原则

老年微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一致性的原则,不管是在课程的框架、课程的呈现,还是用户的操作等方面,都应该保持一致性,遵循统一的标准,使老年朋友在使用课程时能够获得统一的感觉,而不至于产生混乱。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情况特点以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也要兼顾教提供多元化和灵活的呈现方法,可以使老年朋友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学习。

(三)容错性原则

老年朋友在网络学习时,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时难免会出现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的错误。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机能的衰退,出现的机率更大。所以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我们在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因为意外或不小心发生操作错误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一旦操作失误了,课程要有相应的提醒和警示,以避免错误进一步发生,并且提供更改错误的界面,指导老年朋友纠正操作的错误。除了以上三条原则之外,老年微课程设计还是要遵循艺术性原则,不要只是片成追求课程的易用,而完全不考虑页面的美观性和科学性。

四、老年微课的设计规范

(一)操作简洁和便捷

老年微课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课程操作要简洁和便捷。要使老年朋友尽量少地操作获得课程信息。页面应简明易懂,操作简洁便捷。对于老年朋友,在学习网络课程的过程中交互次数越少,越不会引发错误操作。同时,老年朋友能够通过浏览导航栏来了解整个课程的基本结构,因此导航的层级也不能太多,一般应不超过3层,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建一个包含了全部内容的导航栏。

(二)尽量避免采用图像链接

虽然图形、图像按钮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但由于网速等客观原因,需要老年朋友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等待,同时,在辨认图片时由于反应较慢,认知时间也较长,同时,对图形图像的认知能力也存在差异。而文本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如果链接采用文本,不仅制作简单,而且能够使老年朋友在学习时能够快速地获取链接信息。

(三)尽量少用下拉菜单

下拉菜单功能由于会隐藏一些菜单信息,老年朋友往往会忽略这些信息,而造成找不到菜单的情况,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少用下拉菜单。由于页面的布局而非要使用下拉菜单时,设计时要确保使鼠标箭头接触到导航相应的热区时,不用点击操作便在热区周围出现下拉菜单信息

(四)链接名称简短

为了让老年朋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链接名称应尽量简短。以便学习者能够看一眼便理解此链接的内容和目的,从而避免造成一定的认知负担。

(五)尽量避免双击

通过我在老年大学的授课体会,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对于双击通常会难以掌握,常出现双击节奏过慢,达不到双击的效果。因此,在老年微课程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双击,从而增加点击的有效性。

(六)尽量不在文字中穿插多媒体

老年朋友的认知能力很有限,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过多的文字会使老人视觉疲惫,导致学习无效。同时,如果在文字中穿插多媒体,则又会极大地分散老人的注意力。恰当的做法是在文字中间插一些静态的图片。

(七)播放动画要能够可控

由于老人的生理功能出现衰退,认知能力出现下降,因此在播放动画时要能够有播放条,快退,前进等近钮,老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同时,尽量能够为动画等视频配上字幕和声音。

(八)提供课内搜索

由于微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要想在短时间内找到一条信息是很困难的。当老年人被大量的信息包围着重便会产生无助感,有些朋友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习念头。通过课内搜索,老年朋友能够输入想搜索的内容,便会立刻找到本课的相关信息。

五、“老孙学电脑”微课的制作

通过以上的老年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制作规范,制作了10课的“老孙学电脑”微课。本微课以一位退休老人为线索,向孙女和儿子学习为主轴,通过动画的方式,向老年朋友介绍了电脑的入门知识,每课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微课设计时兼顾了简洁性、趣味性、统一性、系统性的原则。

六、小结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老龄化时代,众多的老年人渴望了解家乡,渴望了解社会,渴望掌握新知识,而由于各地老年大学的有限条件,而将大多数老年朋友拒之门外,而网络上众多的课程由于没有兼顾到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的特点,而使老年朋友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恐惧感。本文分析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讲述了适合老人的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以及制作规范,并根据这些原则制作了“老孙学电脑”微课程,通过一学期的试用,在老年朋友中反响热烈。

作者:孙亚 单位: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理念下大学音乐教育论文

1大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微课程理念的必要性

1.1微课程对大学音乐教育提出挑战

传统的教育贯以教师与学生为中心,面授知识,学生以被动式学习方式接受来自教师传授的教学信息,该方法适合大规模的班级制教学,却无法适应数字网络化教育模式的挑战。微课程教育理念的兴起对大学音乐教育及其它学科专业教育开辟了佳径,对传统大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微课程教育融合数字网络信息技术,以其迅猛的态势传播音乐知识,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广作用。

1.2微课程教学促使大学音乐教育进行变革

微课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传播能力,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广泛应用,实现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微课程对以大学音乐艺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且以全面直观及富有创造力为教学原 则的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教学以学校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不得不破旧立新,寻求和探索大学音乐教育教学变革。传统大学音乐教育如何变革,使之适应网络时代的无缝学习的市场需求尤为迫切。

2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

2.1音乐微课程硬件的制作

音乐微课程的制作需要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支撑,其中硬件设备需要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微课程开发平台:个人PC机硬件可以使用的是I3第3代的CPU,4G金士顿内存。

2.2音乐微课程软件的制作

大学音乐微课程强调的是音乐的特点和音色音质,不同的微课程教学内容,所制作出来的音乐微课程有差异,需要合理运用好工具来制作。

2.3大学音乐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处[2007]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深化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笔者在此尝试探讨大学音乐微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以供探讨交流。

3实现大学音乐教育微课程模式的障碍与对策

实现大学音乐教育微课程模式存在经费不足、师资队伍、技术难点、资源浪费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并积极探讨出解决方案。

3.1经费筹集

大学音乐微课程平台的建设和微课程视频录制、存储、维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关于经费若能获得政策扶持即能迎刃而解。在职称评聘中实施优惠政策或者实行增加课时酬劳等,鼓励和奖励制作开发、推广音乐教育微课程的教师,在网络技术平台上适当投放广告宣传促进微课程新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某些精品微课程实行付费点播。

3.2师资队伍建设

在网络技术的信息时代,要推广和运用微课程,对大学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提高了要求,增设了难关。因此,建议高校加强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符号制作相关教学资源并到互联网中,通过以微课程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单一的传统课堂成为网络化、信息化的多元化课堂。

3.3技术攻克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现重在攻克音乐微课程的压缩与解压和存储。将声音图像等制作成为视频,数字化后的微课程容量大,压缩编码上传下载对网络的传输速率要求高,对其存储空间的容量和安全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微课程在互联网的传输格式需要严格控制,可建议以FlvRmvh的视频格式存储,并且建议微课时间不超过8min,在不影响音乐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相对低要求的文件品质,以缩减微课程文件的存储容量。

3.4教学资源优化

由于现行的大学音乐微课程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微课程资源库整体规划,因此导致微课程的共享程度低,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解决此难题需要着重解决和规范微课程的制作和存储格式,建立一系列的标准化教学,如大学音乐微课程教学资源标准、微课程学习和使用说明书、微课程教学环境标准、微课程教育服务质量标准。另外为提高微课程的建设质量,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征集优秀教师、教学团队,聚集优势力量和资源进行专业微课程的开发,以提高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作者:李婧雅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微课程论文:微课程地理教学论文

一、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及作用

1.补充与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微课程作为地理课堂补充与拓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补充与拓展教材知识,更是地理教学方式的拓展。地理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安排,开发校本微课程,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天地,将校园文化、家乡风土人情、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案例融入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并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关注,感受地理就在身边,领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重点、难点或疑点问题展开的微型地理教学视频,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由于其时间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琐碎时间观看微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程学习,如等车、乘车、课间、吃饭等,以促进自主学习。地理教师制作的微课程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将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班群或网络平台,学生获取微课程后有针对地观看微课程视频,自主学习新课程内容,对于难点或疑点知识可进行反复观看,经过微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同样的,微课程视频也可用于课后解惑与复习,地理教师将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做成微课程,学生可按需要自主选择微课程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控制微课程的播放进度,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消化,经过一系列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深刻,并在这一过程中将新知识内化、建构形成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以“微”概念的形式吸引着地理教师、学生的关注,以短小精悍的“微”特点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微课程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图像、声音、短片、文字和色彩的完美结合,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直观、清晰的图像,生动、简洁的文字,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地理教学活动时间短,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要求。微课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教学成效。

4.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在教育部组织下,微课程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微课程相关培训并切身投入到微课程研究中。从最初对微课程一知半解的认识,到制作微课程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培训、学习、思考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微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取与设计,图片、文字、声音、画面的呈现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为了制作有效而精美的微课程必须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修缮微课程,点燃了教师的创造热情,提高了教师的研发能力与教学水平。微课程不仅能促进地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通过教研活动或网络平台进行微课程交流与学习过程更能促进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共同成长。

二、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步骤

要制作好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教学趋势。地理微课程制作的基本步骤一般为“选题设计—教学设计—制作微课程—反思与修改”。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主题广泛、题材微观,经地理教师处理后,学生能自主探究完成的小主题内容都可以成为微课程主题。微课程主题的选择是制作地理微课程的首要步骤也是重要环节,选题的好坏关乎微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课程之前要慎重选择主题,分析相关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处理或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选题时,容易出现选题偏大的问题,短时间内无法将知识点讲清、讲透,难以达到微课程地理教学预定目标。微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选题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学情和学科特点选择重点、难点或学生易错点,可以是知识讲解、教材解读、方法传授等,同时要充分把握“微”特点,即内容精、时间短,确保能在10分钟内将知识讲清、讲透。

2.教学设计。

(1)准备教学素材。

明确地理教学主题后,教师可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等方式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素材。地理微课程素材来源广泛,可从央视网站、国家测绘局网站、中国气象视频网站等下载有用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源,其中央视网站的资源相较于其他网站更为清晰、齐全,特别是央视网站中拥有大量的区域地理资源,对于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地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主题后,根据微课程所要呈现的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及其地位、教育功能,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处理。

(3)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障碍等。

(4)教学设计思想。

地理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条件,联系微课程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拟采取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5)教学目标。

微课程地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地理教学目标,使地理教师明确要教什么,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6)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微课程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明确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而制作的微课程才能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教学过程。

地理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环节、教学内容符合逻辑性与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等。

3.制作微课程。

完成地理教学设计后,通过制作PPT完成微课件,再运用录屏软件将地理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程。在录制微课程时,地理教师只需要将制作好的微课件在电脑上进行演示,同时配上对知识点的讲解说明,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软件则全程记录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和讲解。录制的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教师只要在录制过程中控制好课件演示的速度,调节好讲解语速,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外来噪音影响视频效果。

4.微课程的反思与修改。

微课程的制作过程离不开反思,反思作为地理教师的高级思维形式,应贯穿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始终,从选题设计到微课程的制作再到微课程教学实践的反思,地理教师不断回顾这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微课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以提高微课程作品的质量,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能发现闪光点,积累经验,为以后微课程制作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微课程使用灵活,不仅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复习,同时也可以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但将微课程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教学要求与实际,这样才能使微课程发挥应有的优势与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作者:方雯莹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微课程论文:基于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论文

一、微课程概念和发展现状

(一)微课程教师体验式培训的特定和概念

微课程重点在于强调学员体验和情境设置的重要作用。这种理念和体验式学习理念有着异曲同工的感觉。体验式微课程培训是把微课程当做是培训的纽带和桥梁,将教学和培训内容运用微课程这种模式呈现出来。这里培训的中心和主题不是微课程本身,而是让主题得以开展的工具和方式。各个微课程培训中,每个环节和其他微课程形成统一性整体,又以独立信息的形式存在,各个微课程之间有着紧密内部结构,并不完全独立。微课程只是对于教学的某个知识点很适用,但不适用所有知识和单元,尤其比较复杂的信息就难以使用了。根据体验式微课程教师培训模式给学员带来的学习感觉完全不同,微课程内容较短且针对性比较强,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人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对学员有着较大吸引力。同时这一模式的培训亮点就是学习持续性比较强且时间灵活,接受培训的学员能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达到持续学习的目的。

(二)国内外微课堂研究的现状

首先国外研究微课堂的现状。微课堂研究内容既要研究概念,也要研究课程设计方案,其方向在于微课程是教育变革的一种形式,是在线方式学习和收索知识的一种全新方式。在著名的《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中阐述,微课程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初衷,构建知识框架并介绍其概念和关键词。在美国职业安全课程上将微课程率先用于教学,获得良好效果。课程将几小时的课时压缩在很短时间内,利用音频和视频文件可以进行重复收听。另外学生喜爱度和通过率的高数值也说明微课程的价值。国外主要面向学生,而将微课程用于教师发展专业培训的研究比较少。其次国内研究微课堂的现状。国内对微课堂的研究和与探索基本是跟时代相对应的知识、信息的碎片化尝试,是运用科技媒体技术,让信息能够为知识领域服务。现在进行的微课堂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名字尚未统一,有微课、微课堂、微型课程等等很多,根据对E-learning行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理解和定义不同,各种微课程呈现多元化发展。虽然在教师培训中启用微课程模式,但是没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对开设教师培训的微课程展开方式以及效果如何还是未知数。

二、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的策略

(一)培训策略和模型构建、实施的理论基础

首先成人理论。因为环境、生理、心理、年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成人表现出的学习特征和青少年儿童不同。成人学习具有自主和独立的概念,其主动性和孩子有着明显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教育知识的模式不能是灌输式,要运用交流、探讨的学习模式。成人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要将学员的经验纳入设计范畴,并通过学习加以利用。其次ADDIE教学模型。ADDIE模型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广泛和经典的模型,将教学体系分为评价、实施、开发、设计、分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各自任务形成综合性整体。不但包括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还包括对指导结果进行修改;实施是设置教学环境并实践教学目标;开发是考量教材怎样编制;设计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如何学习;分析是考察学习者的目标以及对其目标进行分析。最后Kolb体验式模型。这种模型包括四个结构是:培训中具体感觉、对教育的观察和反思、逐渐形成较为抽象的概念、在现实教育中对概念进行检验,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让学员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并进行互动评价和反思交流。

(二)构建微课堂体验式培训的初级模型

首先对培训者的需要进行分析,包括对培训环境、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建立起联系。尽可能多的对培训者的需要进行了解以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其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陪训方式、学习策略选择、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课程进行选择,并将目标细分成为不同的子目标。其三培训资源和课程。在培训设计的基础上策划活动需要的资源,包括环境开发、数学媒体开发、培训内容开发。第四培训实施阶段。通过体验、分享、反思、应用、交流、总结等六个环节对微课程进行试验。最后反馈培训的效果,利用问卷、调查等形式获得学员的满意程度数据。

三、微课堂体验式培训对教师的启示

(一)对构建教师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精神有促进作用

微课堂实验式培训要在认知、行为、情感的学习上获得收获和平衡、推进模糊了解和主体概念、练习和发展技巧以及培养感情和态度于一身,为重新制定教师培训体系设计和寻找新思路。在教师培训传统模式中,不管的参训教师还是培训基地,对完成培训目标基本是收获规律性、普遍的知识,缺少培育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必要参照。换句话说,教师知识能够分为背景知识、实践知识、策略知识以及本体性知识。背景知识和本体性知识能够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获取,但是实践知识和策略知识却不能够引用简单的传递信息等方式获得。人们一般运用分析他人教育案例进而了解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渠道,而他人因为实践而掌握的知识就没有办法用替代经验的方式得到,只能通过经历进而获得经验。教师职业是专业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的知识沉淀,之后逐渐形成的体系和心理特点,一部分是通过技巧反复练习而形成,一部分是通过分析、实践、讨论、领悟、反思问题情境而促进能力不断提升。前者能力属于比较低层次的,后者则是教师具有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技能形成是属于比较高水平能力的扩展,都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需要在一定情景和环境中展开。培训教师过程中,最难以实现的目标就是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很多培训班运用讲座形式对教师专业精神进行培养,这种方式把参加培训的主体变成旁观的客体,他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不能真正震撼参与者的心灵。

(二)微课程体验式教师培训的内容要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为目标

微课程体验式培训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站在教师的角度上,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困难是他们真实的世界。培训活动所进行的内容不要仅仅注重提升教师素质,也要将解决实际问题纳入培训的内容中。取向是解决问题的培训,才能够真正彰显教师为本的理念,这种培训追求的是针对性和真实性。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培训的核心应该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训内容要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优秀教师基本能力是对学生学习概念的把握和理解。教师最大问题是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怀缺失理性,其表现为对学习中的学习策略、差异点、难点和起点缺少认知。教师在理想化的假设中进行教学行动。另外教师对学科成绩和学科教育比较关心,并没有把学生当作社会人来关注其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此类具有缺失性的关注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跨越学科的制约,对学生不同阶段特质和遇见的问题进行了解,将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快乐、健康的人。其次对教师的职业追求和职业状态予以关注。教师面临的另一种问题是职业生存的状态,特别是教师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德国就进行过关于合理发声的教师体验式训练,它的目标是让每个参训者都能够听见最好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能够掌握发声的正确方式。另外教师心理问题和压力的疏导和缓解也是培训的重要课题之一。最后体验式培训要对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关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适应变革,并解决变革中遇见的问题。例如在面对教材改革时,就要对新知识进行定位和梳理,对新增加的知识点进行提升和拓展,将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特别是有多年经验的老教师,在面对变革时,就需要微课程体验式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变革。

(三)微课程构建起培训教师全方位、立体式的模式

微课程体验式培训构建的理念对于教师来说既丰富教学目标又丰富教学模式,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组成教师素养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他们分别是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精神,演练式是提高专业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模式;讲授式的针对提升专业知识而进行的训练;开启心灵是对专业精神而进行的培训模式。假如微课程能从根本上拓展到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上,就会从根源上对教师培训的实践和理念进行改变。目前不论是体验式、演练式还是讲授式,就要将参与的理念渗透其中,因为只有参与才能够建立其微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够让培训成为积极、主动的教育活动。

四、结束语

国内外教育界对微课程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从概念到构建规范化模式仅有两年时间,学术成果尚未完善,需要进行应用和理论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重视微课程怎样推进学习等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教师通过微课程体验式培训,在自身获得体验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分享、反思等活动,对教师培训的实质和内涵是一种丰富,并为培训奉献一种新模式和方法,也为教师研究教学方式提供全新方式和理念。

作者:虞梅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程论文:优质微课程中小学科学论文

一、选题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实现动手动脑做实科学

科学微课程选题应体现先进的科学课改思想,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能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真刀真枪搞研究中学会探究,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实验中学会实验,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思考中增加智慧。同时,选题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体现选题的必要性和实用价值,主要针对科学知识点、探究问题、实验活动等环节进行精炼讲授、情境分析、科学推理、问题答疑等教学选题。尽量“小(微)而精”,建议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也可以将微小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体现学习资源的创生,丰富与完善教材学习内容。微课是在微视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知识点的选择来说,也不能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可以设计若干个微视频。这些微视频的层次和难度是不同的,有的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铺垫,设计比较小的台阶,让学生够得着;有的针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一些内容,增加思维含量,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还可以征集学生的问题和难题,让学生出题,教师来制作微课程;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测试中发现学生的易混淆点、难点和普遍性的问题设计微课程;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前测,根据前测情况设计微课程。例如就《奇妙的失重》微课程而言,就不是一个知识点,衍生出重力、万有引力等多个知识点。知识点应体现出相关性,如果就一个知识点讲一个知识点,就可能割裂了知识之间的完整性和逻辑合理性。

二、满足学习科学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优质微课程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习科学的个性化需求,关照学生的科学前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很鲜明,爱动,爱玩,喜欢操作,爱做实验,喜欢新鲜刺激,富有想象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爱刨根问底,但是由于探究经验的缺乏,注意力不持久,其动手破坏多,观察现象少;汇报有关和无关现象多,动脑思考少;得出结论不靠现象,更喜欢靠直觉、经验,经常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冒出来,且与观察实验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在微课程中,对讲授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适宜方法。受时间限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消除与课堂无关的干扰;授课过程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贴近生活的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经常提出问题,是及时提醒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好方法。满足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科学微课程不能是纯粹的知识讲解,而应该像动画片一样充满童真童趣,富有游戏的元素和视觉的冲击力,给学生书本上看不到的惊奇的发现。具体应该做到:综合运用讲授、解题、答疑、实验、故事、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构思新颖,人机互动性强;富有挑战性,运用奖赏手段,奖励学习币换学习用品;具有故事性,增强童话色彩;恰当运用权威作用,让教师的头像出镜;运用卡通作为引导,增强趣味性;加强观察、实验、制作等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采取任务驱动,提高观察实验制作的目的性;增加提示成分,引导他们动手又动脑;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服务。微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和水平,还需要学生来评判,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微视频并非只讲授,不思考,而要提示学生暂停视频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后面的教师讲解相对照。

三、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内容应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能够解决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这就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动画、课件、录像、录屏等手段,将内隐变外显,将抽象变形象,将呆板变活泼,将静态变动态,将快放变慢镜,让时光停滞,让时间倒流,让科学史再现,让设想变现实。同时,应该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正确,系统严谨,不出现任何科学性错误,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比如,《导管和筛管的认识》微课程的设计,能让不容易观察的变得容易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让长期观察的结果通过微课程显性化呈现。

四、高品质的设计与制作技术,发挥技术优化教学优势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应富有技术含量,应围绕教学或学习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的问题或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要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与层次性,包括微课视频、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微教案、微课件等辅助扩展资料。微课程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画质清晰、图像稳定、声音清楚(无杂音)、声音与画面同步;内容方面,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象直观、层次分明;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语言方面,要声音洪亮、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录制技术方面,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五、任务驱动贯穿探究全过程,实现自主高效学习策略

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不仅设计精美,信息简约,同时还有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任务驱动贯穿探究全过程,能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策略。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准备很多观察、实验和制作材料等。未雨绸缪,就等开讲,心中有数,静心听讲,那就等于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看微课程是一种自主学习行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补习的一种学习方式,需要的是主动,重要的是坚持,弥补的是不足。因此,科学教师有必要在设计与制作科学微课程的过程中设置阶梯式问题和学生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参与科学探究体验活动,避免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引领学生观看微课程之前反思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找到不理解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观看微课程视频。基于上面的思考,设计与制作微课程应注意课前使用的以预习为主,课中使用的应体现精讲,课后使用的微课程应体现拓展与延伸。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往往有一份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单。学生学习任务单成为学生与微课程之间的沟通桥梁和任务驱动按钮,可以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仅帮助学生学习与内化知识,还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积极思考问题,并在不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学习任务单作为探究脚手架,具有六大功能,一是资源共享功能,在《奇妙的失重现象》微课程任务单中,教师写道:“为了帮助你顺利完成探究任务,我建议你用好下面的学习资源:①视频资源:微课程《奇妙的失重现象》视频。②网络资源:失重百科”二是学法指导功能。如在《奇妙的失重现象》任务单中,教师提示学生:“在学习本微课程的过程中,希望你做到以下几点:①有条件乘坐电梯的使用台秤测量一下电梯极速下降时候的读数,并做好记录,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②关于重力及失重的资料,网络和科技书刊中还有很多,希望你不局限于学习微课程,而是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可以制作资料卡。③期待着你能在课堂上大胆地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展示思维导图、介绍实验发现等)介绍你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与喜悦。”三是任务驱动功能,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四是后续学习准备功能,指导学生根据后续学习内容做好前期准备。五是困惑反馈功能,让学生记录下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在查阅学生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就可以动态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是评价提升功能,可以在任务单中设计相关评价量表,指引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六、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必须要体现出科学学科的特点,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服务于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否则将偏离科学课的学科任务,让科学沦为单纯知识学习的应试学科,或是科普教育类课程,或是偏重与单一方面的学科任务,错失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只有在厘清小学科学优质微课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并重的前提下,创新设计与制作优质的科学微课程,并在此过程中破解相关技术与设计难题,方能真正用技术改变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者:范明刚 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小学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