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网络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1 10:23: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网络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教育论文

网络教育论文:浅析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

论文关键词: “1∶1数字学习” 数字化学习 移动学习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 在数字化学习领域,继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型学习之后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这就是“1∶1数字学习”。广大网络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1∶1数字学习”的研究和推广,随着数字技术、便携式个人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发展及其在网络教育中开展应用探索,将会呈现出更诱人的网络教育应用前景。

Papert曾说过,当每个人都买得起一支铅笔时,学习方式将会随之改变。同时当每个人都真正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便携、廉价、能通信和交互、并且具有强大情感感知能力的手持式网络学习设备时,我们的学习更会发生变革。“1∶1数字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学习理念和方法,它能将世界变成人人有电脑、处处可上网、时时能学习的新时代,无疑会掀起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浪潮,它引发的学习革命的新浪潮关键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向:从教学技术转向学习技术。

一、“1∶1数字学习”的内涵

“1∶1数字学习”起源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即每个老师和学生至少都拥有一台数字化设备。其全称是one to one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意思是学习者在不同的情景和环境中的1对1增强学习技术。“1∶1数字学习”是基于1∶1数字设备与环境的学习,相对于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来说,是另外一种观察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种学习类型,是一种新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和理念,是广义数字化学习的一个部分,是移动学习的高级发展阶段,与泛在学习有共通的理念、共同的关注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数字教育运动开始,90年代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教育了发展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本世纪初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发展,数字教育发展到了移动学习阶段,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在强调学习的泛在化与非正式学习理论,便出现了泛在学习(u-learning),其核心思想是创设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的计算设备及学习者构成的无缝学习环境。“1∶1数字学习”的出现,顺应了个人便携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学习者学习生活的广泛渗透的大趋势。“1∶1数字学习”旨在打造“无缝学习环境”,营造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得学习真正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泛在是指表面上学习无形,它们交织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人们很难察觉出它们的存在;情境感知意味着能够从学习者的周围收集环境信息以及工具设备信息,并为学习者提供与情境地有关的学习活动和内容。“1∶1数字学习”较为成功的实践有:MIT媒体实验室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英特尔的学友电脑计划、法国的电子书包项目、德国的笔记本大学项目、伦敦大学的混合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等。

二、1∶1数字学习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1∶1数字学习”还处在研究与发展的早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大规模实施之前首先要开展地区性项目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提出一整套实施方案,探索基于“1∶1数字学习”的中国发展之路。“1∶1数字学习”为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提供可能,主张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相结合,将个体自主学习与合作协作学习相结合。关于“1∶1数字学习”在网络教育中较为成功的实践有:

1.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短消息学习支持服务

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基于短消息的数学学了提供话音服务外,还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务。通过短消息,不仅学习者之间,而且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的一些比较简单或比较紧急的问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老师提出,收到学生问题后会搜索数据库,如果有类似的问题被回答则自动将答案送给学生,没有类似的问题则由主管老师做出回答。解决了必须上课时或是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才能答疑,还能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还能做类似查询作业提交情况、考试成绩、教学通知等教务管理工作。短消息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适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2.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连接浏览的数字学习

对于基于短消息的数字化学习,其数据通信呈间断性,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学习终端对学习网站的浏览,也就没法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学习者使用自己的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互联网用户,既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传输图像。开展这种学习就要针对网络教育的体系结构建立WAP教育站点,WAP教育站点与普通站点相比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于的目的和面向的对象,我们应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下功夫,着重选取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

3.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数字学习

所谓基于校园无线网络数字学习是指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楼、一个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数字化学习。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开发进展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接浏览的数字学习估计还得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技术比较成熟了,可作为校园面授教育开展数字学习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例如,开展播客(Podcasting)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得到延伸,用录音笔或iPod同步录制课堂录音文件并转化成MP3格式文件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到自己电脑、MP3或手机上,用以温习课堂所学或补充课堂笔记。

4.有大量支持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例如,图形计算器支持数学的探究式学习;语文学科用的电子词典;好记星和诺亚舟的学习机;外语学习资源网站(100e网站);用移动电话、移动MSN、移动日志(Moblogging)开展基于“移动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探究式学习等。

综上所述,“1∶1数字学习”能促进学习革命的新浪潮,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由教学技术向学习技术的转向,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保持清醒头脑,以积极审慎的态度开展“1∶1数字学习”的理论研究,还要深入到具体的学科与具体的学习领域中开展研究,重点开展“1∶1数字学习”的学习设计、学习评价、资源开发等,并不断总结。“1∶1数字学习”作为数字学习领域的前沿技术,使1:1数字学习能够真正地带来网络教育教学上的创新,需要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随着便携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它在网络教育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网络教育论文: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先阐述了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意义,简要介绍目前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国际国内现状;再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XML以及它的特点及优势,最后从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与XML之间的切合点论述了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关键字] XML 标准化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

一、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在《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所定义的概念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就是在现代网络教育领域的实践中,通过制订、和实施各项网络教育的信息标准,使整个现代网络教育达到统一,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重要意义在于:

*网络教育系统的基础,通过它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

*衡量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标准从它诞生开始就带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只要整个网络教育按照标准执行,就有了获得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

*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可以使远程教育的发展避免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必要的、无代价的经济损失和劳动损失,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

*促进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的学习教材开发标准化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同期;网络教育管理标准化,可以避免重复劳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统一化、协调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与国际远程教育的交流,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国际性,只有与国际标准兼容才能更好保证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是实现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

二、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国际国内现状

国际

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机构,它们开发最初的规范草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规范,一些重要的网络规范创建者如表1所示;另一类是国家级的标准化组织,它们吸取研究机构开发的规范,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最后投票通过以形成正规标准(参见表2)。

表1:国际网络教育规范组织

与HTML不同,XML主要是描述数据本身而非数据的显示格式,因此,它特别适合知识表示。

XML带来的好处

1、更有意义的搜索

数据可被XML唯一的标识。没有XML,搜索软件必须了解每个数据库是如何构建的。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数据库描述数据都是不同的。有了XML,书就可以很容易以标准的方式按照作者、标题、ISBN序号或其他的标准分类。搜索书就变得十分方便。

2、开发灵活的Web应用软件

数据一旦建立,XML能被发送到其他应用软件、对象或者中间层服务器做进一步地处理,也可以发送到桌面用浏览器浏览。XML和HTML、脚本、公共对象模式一起为灵活的三层Web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所需的技术。

3、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

现在搜索多样的不兼容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不可能的。XML能够使不同来源的结构化的数据很容易的结合在一起。软件商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从后端数据库和其他应用处来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数据就能被发送到客户或其他服务器做进一步的集合、处理和分发。

4、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

XML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允许它描述不同种类应用软件中的数据,从描述搜集的Web页到数据记录。同时,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和处理。

5、本地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数据发送给客户后,客户可以用应用软件解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而不仅仅是显示它。XML文档对象模式(DOM)允许用脚本或其他编程语言处理数据。数据计算不需要回到服务器就能进行。分离使用者观看数据的界面,使用简单灵活开放的格式,可以给Web创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原来只能建立在高端数据库上。

6、数据的多样显示

数据发到桌面后,能够用多种方式显示。通过以简单开放扩展的方式描述结果化的数据,XML补充了HTML,被广泛的用来描述使用者界面。HTML描述数据的外观,而XML描述数据本身。由于数据显示与内容分开,XML定义的数据允许指定不同的显示方式,使数据更合理地表现出来。本地的数据能够以客户配置、使用者选择或其他标准决定的方式动态地表现出来。CSS和XSL为数据的显示提供了公布的机制。

7、粒状的更新

通过XML,数据可以粒状的更新。每当一部分数据变化后,不需要重发整个结构化的数据。变化的数据不需要刷新整个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够显示出来。目前,只要一条数据变化了,整一页都必须重建。这严重限制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XML也允许加进其他数据,比如预测的温度。加入的信息能够流入存在的页面,不需要浏览器发一个新的页面。

8、升级性

由于XML彻底把标识的概念同显示分开,处理者能够在结构化的数据中嵌套程序化的描述以表明如何显示数据。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强大的机制,使得客户计算机同使用者间的交互作用尽可能的减少了,同时减少了服务器的数据交换量和浏览器的响应时间。另外,XML使个人的数据只能通过更新的布告发生变化,减少了服务器的工作量,大大增强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

四、 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XML的特点和优势给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前面介绍,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方面。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这几个方面,XML都可以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标准化。

1、用XML定义数据表示的基本结构,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由于XML可用来描述信息及对之进行组织,所以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数据描述语言,用它来描述数据成分、记录和其它描述结构--甚至复杂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用XML方便地创建出共享的自定义数据结构,生成有关服务、产品、商业交易以及网络教育的结构化信息,这些信息是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的。简单点说就是,用XML 能描述一个过程,原封不动地移动数据,重新对信息进行打包,让这些信息更适合特定的信息接收者。

如此一来,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用XML描述各种网络教育信息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对象等信息,就可以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2、XML编码绑定技术

所谓绑定,就是用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如XML绑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时具体地表示对象的元数据实例,才能对元数据的实例进行各种操作。

3、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

由于XML是一个开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在网上传输起来非常便捷;而且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适合当网络客户必须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时的应用,这个优势使网上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得以方便实现。

利用XML的这个特性,再利用定义好的通用的编码绑定,就能够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的标准化。

4、XML非常方便进行数据的本地化个性化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网络教育信息数据从服务器上发送出去时,数据的显示以及数据的再次处理可以交给客户端自己来个性化实现。这样不但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也使数据表示多样化个性化,还简化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

网络教育论文:一种新的网络教育支持技术——蓝牙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什么是蓝牙技术及蓝牙技术应用在网络教育中会带来什么变革。

关键词:蓝牙技术、终身教育、蓝牙无线教学网、蓝牙教室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革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和技术条件。无线通信领域中出现的蓝牙技术,可以同步传输语音和数据,使语音、图像、文字等在网络传输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是实现移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技术。

一、 现有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组织形式缺乏灵活性

传统的网络教学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来进行的,老师面对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很难满足学生因材施教,适应不同个体发展水平。即使是利用现在的网络多媒体教师上课的话,学生也只能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学习,即学习的可移动性很弱,教学组织形式缺乏灵活性。

2、教学方法不完善

教学中的互动是网络教育技术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革新中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割裂了知识内容与其产生的真实与丰富情景的关系,造成学习被动与知识呆滞的状态,这不利于知识的有效建构和不断创新。所以我们应根据新的信息技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来为学生创造一种更有益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与教师、教学资源等通过多途径的互动与合作,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协商建构知识,能不断激发和满足学习者的求知兴趣,充分开发学习潜能。

3、教育资源及其呈现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统治课堂,学生不能获得比较感性的、不能多元表征的学习资源,并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很差。学生只能根据抽象的言语信息和单一表征的视、感知觉信息来学习。从而造成感觉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协调统一发展。

4、网络教育评价方式不健全

在传统的学校中,学生学习的评价经常是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在限定的时间内用一些有固定结构的题目来测验学生,但是这样只能测验出学生有限的认知知识和技能。随着学习定义的进一步拓展,我们渐渐发现用纸和笔来进行的测验只是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信息的一种方式。与之相适应对学生的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纸和笔的方式还要从其他的方面考虑如:等级的衡量、观察学生的绩效、评判学生的成果、进行采访、以及回顾学生的背景和以前的技能。在现有的网络教学环境下如果再用以前的教育评价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也就是说评价的单一性还不能有效地预测评价出学生的多元智能。

*哈佛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已经提出了一个多元能力,才能和技能的理论体系。Gardner指出传统学校教育只强调两个能力:一个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一个是数学逻辑能力。然而,还有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它们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如:

*视觉空间能力能够正确感知视觉世界并调整或者控制一个人的初始感知。

*身体运动知觉能力能够控制一个人的运动并且熟练操作各种物体。

*音乐节奏能力可以创作并欣赏节奏、定调、音色和欣赏音乐表现形式。

*人际关系能力可以辨别并根据别人的情绪、脾气、动机和期望作出相应的反映。

*对自己感情、实力、缺点和愿望的自我认识以及利用这种认识来引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数学逻辑能力可以辨别逻辑或者数字图案并处理复杂的逻辑推理。

*对声音、韵律、词义口头语言敏感性能力;对不同的语言功能的比较敏感。

所以我们应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评价软件,从而使得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二、 蓝牙技术简述

1、什么是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一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其实质内容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Radio-air-interface)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具有互用、互操作的性能(Interoperability),代替固定与移动通讯设备之间的电缆。

蓝牙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连接中,无线电收发器按一定的码序列(伪随机码)不断地从一个信道到另一个通信信道,蓝牙系统内地收发双方是按这个规律进行通信地,而其他无线电设备不可能按同样地规律进行工作。所以从很大程度上抑止了无线电电磁干扰。同时蓝牙采用了扩频技术,使整个蓝牙频段内噪声影响变得最低。与其他工作在相同频段地系统相比,蓝牙调频更快,蓝牙设备与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相比是低功耗地,蓝牙技术地无线电收发器地链接距离可达10米,使用高增益天线可以将有效通信范围扩展到100米。不限制在直线范围内,甚至设备不在同一个房间内也能相互链接,并且可以链接多个设备,活动最多可达7个,在线设备可达200个,这样就可以把用户身边地设备都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个人微型网"(Personal area net)。

此外,这种技术可以延伸到那些完全不同地新设备和新应用中去。例如:把蓝牙技术引入到移动电话和膝上型电脑中,就可以去掉移动电话与膝上型电脑之间地令人讨厌地连接电缆而通过无线使其建立通信。打印机、PDA、桌上型电脑、传真机、键盘、游戏操纵杆以及所有其他地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系统地一部分。除此之外,蓝牙无线技术还为已存在地数字网络和外设提供通用接口以组建一个远离固定网络地个人特别连接设备群。

2、蓝牙系统的构成

蓝牙系统一般由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栈)单元四个功能单元组成。

1、天线单元

蓝牙的天线部分体积十分小巧、重量轻,属于微带天线。蓝牙空中接口建立在0dbm(1mW)地基础上,最大可达20dbm(100mW),遵循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电平为0dbm 地ISM频段地标准。

2、链路控制(硬件)单元

目前蓝牙产品的链路控制硬件单元包括3个集成芯片:连接控制器、基带处理器以及射频传输/接收器,此外还使用了3-5 个单独调谐元件。基带链路控制器负责处理基带协议和其它一些低层常规协议。蓝牙基带协议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地结合。采用时分双工实现全双工传输。

3、链路管理(软件)单元

链路管理(LM)软件模块携带了链路的数据设置、鉴权、链路硬件配置和其它一些协议。LM能够发现其他远端LM并通过LMP(链路管理协议)与之通信。

4、软件(协议栈)单元

蓝牙规范接口可以直接集成到笔记本电脑或者通过PC卡或USB接口连接,或者直接集成到蜂窝电话中或通过附加设备连接。蓝牙的软件(协议栈)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不与任何操作系统捆绑,它符合已经制定好的蓝牙规范。适用于集中不同商用操作系统(Windows,unix,Pocket Pc等)地蓝牙规范正在完善中。微软计划在明年为Windwos XP操作系统加入两种技术的支持:USB 2.0和蓝牙。

3、蓝牙技术的特点

(1) 将设备无线互联组成小型PAN,并可为其提供接入数据网的功能,能够实现与Internet互联。

(2) 工作于2.4GHZ的ISN频段,无需申请频率许可证。

(3) 采用1600hop/s的快速调频技术,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物理层安全保证。

(4) 采用正向纠错编码(FEC)技术降低了误码率,保证通信质量。

(5) 采用FM调制方式,设备简单。

(6) 支持点到多点通信,具有自动查询设备及服务类型的功能。

(7) 协议体系完备,充分支持现有高层协议,具有多种工作模式。

网络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但是由于低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以及网速传输的限制,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蓝牙技术可以同步传输语音和数据,是实现多媒体网络化网络教室的理想技术。它克服了无线局域网的非同步化语音的问题,使网络传播在声音、图像、文字等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同时对教育的无纸化发展也是一个促进。它能提高效率、省时、省力、可以把学生从厚重的书包和笔记当中解放出来,同时得到最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的传达。虽然关于蓝牙技术是否能成为信息家电的下一个主流产品的争论很多,但在教育网终结点局域网接入技术领域,作为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依据国家教育产业化的思想,蓝牙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必将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 蓝牙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1、蓝牙无线教学网

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都可以通过该网络运行工作。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

在传统校园网上增加适当的无线接入点,使得一节点设备尤其便携设备能够不用电缆连接也能接入校园网络,这样就形成了无线校园教学网。如果以上无线接入采用基于蓝牙技术的网络产品,我们相应称之为蓝牙无线教学网。蓝牙无线教学网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教学的可移动性。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连接部分是基于有线网络主框架的适当扩充,而不是取代;考虑到不同的应用环境,如距离、带宽等因素,无线连接部分也可能是不同技术标准(如802.11b)并存。

蓝牙无线教学网络可包括如下多种的具体应用方式:

点对点对等应用方式:其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与有线校园网互联

集线器应用方式

无线接入点应用方式:无线接入点与有线校园网互联

无线网蜂窝漫游应用方式:

蓝牙技术与学校现有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创设真实的、模拟真实的或者虚拟真实的学习环境,鼓励和支撑学习者的独立和合作探索,从而实现真实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的高度融合。利用蓝牙技术构建起来的无线网络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受到时空限制更小,使得学习网络的可移动性加强。但是由于蓝牙技术本身的限制,它的可移动距离还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它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2、构建蓝牙教室

蓝牙教室就是利用蓝牙技术将各种媒体信息工具武装起来的教室。我认为这里教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有形教室和无形教室的结合。

在蓝牙教室中,面向全体学习者的教学将以生动形象的知识多元表征方式进行,蓝牙教室的大容量也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共享优秀教师的指导。同时,蓝牙教室又为教师按照实际需要组织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方便,从而促进知识的协商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者还可以在蓝牙教室中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从而充分适应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开发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前,我国学校小班化教学正在逐渐推广,小班化满足了更好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需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小班化也无可避免带来教育成本的提高。蓝牙教室便于移动、可以任意组合、灵活方便,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将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教学活动统筹组织,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更大的自由,从而大大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蓝牙教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多维评价软件使教育评价应有的诊断性功能、形成性评价功能得到发挥。通过创设多维评估情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具体的情景中,来完成复杂问题的解决。这样不但可以评定学习者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还可以有效评价学习者多方面的能力如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构建家庭个人微型学习网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们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及时充电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社会。终身教育正逐渐被提上日程,随着互连网和多媒体信息工具的不断普及发展,人们就可以在家或者在工作中通过互连网和各种多媒体信息工具实时的接受教育。利用蓝牙技术可以方便地为我们搭建一个实时、快速、交互性教强的多媒体学习空间。因为蓝牙技术的无线电收发器的链接距离可达10米,使用高增益天线可以将有效通信范围扩展到100米。不限制在直线范围内,甚至设备不在同一个房间内也能相互链接,并且可以链接多个设备,活动最多可达7个,在线设备可达200个,这样就可以把用户身边地设备都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个人微型网"(Personal area net),能够实现与Internet互联。并且它能将所有设备的连接线"去掉",实现无线连接,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每一件智能化设备都能时时刻刻、随意随地连接在网络上。

学习者就可以在互连网上多途径、广范围地学习丰富的教育内容资源。学习者就可以在丰富的资源学习环境中不断搜寻、辨别、筛选、评价和综合运用各种信息以主动构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的构建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蓝牙技术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多元表征,促进学习者多元智力的开发。此外,通过蓝牙技术形成的多媒体信息工具网学习者与教学资源、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性也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交互过程中的信息表征方式也比较丰富,因而这种个人家庭微型学习网是进行终身学习的理想环境。

四、 总结与展望

当然,每一种技术与媒体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更好的优越性。蓝牙技术也同样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蓝牙芯片价格偏高、蓝牙模块难生产、全面测试难等等。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蓝牙技术将会引起网络教育的一次较大变革。

网络教育论文:探析网络教育教学系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的比较与启示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学系统 质量保障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系统的保障。基于巴纳西教学系统理论,从经验系统、经验传递系统和经验接受系统三个子系统的维度,比较了网络教育教学系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的不同点,分析了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在借鉴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巴纳西认为,教学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复合体。如果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人类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过程,那么整个教学系统可以看做由经验系统、经验传递系统和经验接受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经验系统主要是指静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经验传递系统主要是指动态的教学过程,而经验接受系统是指学习者本身。

结合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育学院的经验系统除了包括教学资源(主要是网络课程)外,还包含静态的技术支撑环境和教学管理制度;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远程交互与各类学习支持服务来完成;网络教育的经验接受系统——网络学院的学习者又是一个复合体。与本科学生相比,网络教育的学员既是在职成人,又是学生,有的还承担有家庭责任,他们既有学生学习的一系列特点,但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在上述教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中均存在着众多的共同点和差异。本文的思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来进一步展开的。

一、教学系统的比较

1.经验接受系统的比较

在接受了系统连贯的中学教育后,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的年龄分布比较集中,学习基础也较扎实,尽管存在很大的学生个体差异,但是从整体上看,全日制普通本科的学生学习时间充裕,对于新知识新技能有充沛的学习精力与求知欲。而网络教育的学生均为在职成人,学员年龄分布比较广泛,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成人学生大多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如道德、知识、能力等),且随着年龄增长,成人的机械识记能力减弱,意义识记能力增强,他们在学习上呈现出一定差异。

目前,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为主的全面授教学方式,师生同处一个空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网络学习中,由于师生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对分离,学生以自学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2.经验系统的比较

在绝大多数的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中,教学媒体相对较单一,采用现成的影视、动画及图片进行简单的加工合成,以教材为纲,学习资源相对有限。网络教育的教学较之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材概念的外延扩大了,除书本式教材外,录像带、光盘、各种各样的网站、论坛等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此外,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全日制本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和滞后,而网络则能提供丰富的、最新的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获得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获得某一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呼吸到学科知识的新鲜空气。

与全日制本科教学相比,网络教育教学系统更需要完善支撑其教学的技术平台,支持更多的用户流畅便捷地访问和学习,同时保障其传递系统的准确性。网络学习的特点也要求教学安排要更灵活、学习资源系统化和教务管理平台电子化等。

3.经验传递系统比较

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同处一个时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表情和行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改变教学方法去调控教学状态,从而抑制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保证教学质量。[4]网络教育的教学辅导主要通过BBS、Email、电话、QQ、MSN等方式进行,其实时性和交互性还不能使其充分发挥教学辅导的作用。因而学生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孤独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未及时得到答复、学习技能欠缺、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不足、工作和家庭生活与学习产生矛盾等多种不利因素,更需要接受网络学院、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学术、管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支持。

此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也是检验经验传递效果的重要手段。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课程考试,统一印卷、统一组织,在指定地点相同时间统一进行,考试均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上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基本技能的检验,缺乏对获取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考试方法上基本上是一门课程一张试卷,一学期考一到两次。而很多学校的网络教育教学评价仍然全部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考试方法,其评价方法有待创新与实践。

二、网络教育教学系统面临的问题

1.经验接受系统中的问题

网络教育大多数的成人学生都有一定的社会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化经历(如学习、家庭、职业、社会、政治经验且具有个性化),用于学习的时间只能是工作、生活以外的业余时间,精力有限。在承担工作和家庭责任之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更好更高效地学习成为他们必须处理好的矛盾。

有研究显示,我国网络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有众多共性,如较严重依赖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教师高度控制,自主性较差,因而在非实时、非面授的网络教育学习环境中,如何让网络教育的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也是网络教育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2.经验系统中的问题

网络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学资源有丰富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的优势,但是目前部分网络课程设计仍然没有跳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思维框架,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呈现知识、传授知识的工具,忽视了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教学中出现了简单的技术化倾向。[7]出现这种情况也与目前我国网络教育的师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在我国网络教育试点高校中,网络教育的教师基本上由学校其他学院的相关任课教师兼职,他们缺乏专门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不适应网络教育这种强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经验传递系统中的问题

在现代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或网络终端后,教学中的“人—机”关系或“人—机—人”关系削弱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富有人性化、人情味、亲和理论的教育影响力被淡化。网络教育学习者特殊性也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与学生支持服务形成互补关系。

此外,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面,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评价是一种竞争式、淘汰式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有待创新与实践。

三、启发

1.经验接受系统方面

我国著名教育技术学家南国农先生曾对网络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网络教育是主要通过多媒体网络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8]在现代网络媒体的学习氛围中,如何引导和协作学生主动积极地适应非面授为主的教育方式?

网络教育学院的领导、教师和管理老师需要积极宣传网络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接受网络学习的模式,建设丰富多彩的网上资源,以及个性化的学生学习反馈与诊断模块,吸引学生经常上网学习,逐步提高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网络教育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优势,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虚拟学习中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心理上的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促进学生逐渐向学习者角色转换。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从而营造出合作的、宽松交流的、对话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经验系统方面

我们要深入研究网络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努力增加资源的信息量,突出资源的智能化、交互性和表现形式的人性化,形成资源特色。为了更好地建设教学资源,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网络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并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网络教育理论,使他们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先进的网络教育理念,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方法独自或参与设计网上课程,开发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经验传递系统方面

我们要利用网络这种新媒介加强对学生支持的系统化,即加强学习辅导的支持、技术设施的支持、资源管理的支持等。如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媒体使用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指定个体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条件的差异选择媒体,根据不同的能力倾向选择学习方法。同时,建立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实体机构,实体机构要规划、研究、管理和监督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8年成立独立的实体机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形成并贯彻“导学、督学、助学”的支持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周到完善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帮助。比如,新生入学后的导学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教育中心集体参加导学和网上教学活动,集体参加网上BBS讨论,进行“近距离”的“远程教学”,“强制性”地培养学生参加网上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培养网上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网络教育教学评价虽然可以沿用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考试方法,但其评价的实质应该是一种无竞争的、重视自我检测的方式。一切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学习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网络教学环境中,评价考核方式更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对此已经进行了较好的探索与实践。除学生的课程考试外,构成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还有网上在线作业、离线阶段练习、BBS发帖及学生平时参与实时、非实时辅导课、教育中心其他活动等过程考核的成绩。这些形成性考核占到学生所修课程成绩的40%,而考试成绩只占60%,如所修课程有实验要求,学生完成网上远程实验或实时实验的成绩也占课程成绩的一定比例。

四、结语

在我国各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虽然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实际上大学的办学主体仍然在各学科院系,高校的教学、科研、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网络教育学院要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内的资源,借鉴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特点,结合网络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发挥高校的专业特长和名师效应,通过培训使授课教师明确网络教学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的区别,把握网络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对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与关怀,同时辅之以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网络教育论文: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为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韩国试图应用各种技术使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介绍信息技术在韩国中应用的情况,致力于民主和开放的教育“瞄准2000”全国项目及四个主要任务,政府支持的网络大学现状以及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

一、韩国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概况

为21世纪做准备,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韩国实施“瞄准2000”项目。该项目发起于1995年,目的是民主、开放的教育体制为建设,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学习资源。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完成四项任务: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2.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3.建立与建设有关管理网络教育体制的规章;4.开发和传播教育资料及教育内容。这些都是一个成功的信息体制的所需基本要素。

韩国教育部及其附属的办公室以及重组于1999年4月的韩国教育与研究信息服务机构,是“瞄准2000年”的主要管理部门。该项目同时还得到国内外其他机构支持。

教育部和立法机构致力于建立与建设有关管理网络教育体制的规章制度,并于1998年底起草了议案并递交给国会。议案中审核了以下几个问题:正式名称(网络大学,虚拟大学,开放大学或远距离教育学院);可建立这些组织的机构(学校,公立以及私立的学院);保证教育质量的策略;所包括的研究生项目;所提供学位的类别和名称;所包括的教学活动及比例;授予学分和学位的要求;对学生数的限制。而且,制定了反对非法复制软件、传播色情和计算机病毒、侵犯隐私、黑客的规章,为在工作场所和教育中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提供准则。

为促进教育信息和内容的开发与传播,韩国教育部确立了到2002年开发6,200个教育软件的目标。截止1998年,已开发出软件3,489个,它们已在韩国教育和研究信息服务协会经营的教育信息综合系统——教育网上传播。为鼓励人们使用在教育网上传播的教育软件,已挑选出10所实验学校使用这些软件来补充或更替常规课堂教学。教育软件的传播还借助全国数字图书馆,包括政府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来实施。

二、网络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网络教育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远处的学习者。尽管韩国网络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全国对它有着强烈的需求。自韩国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8月提出将网络大学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实施和操作以来,多数大学开始以各种形式运作网络课。其中30%参加了教育部为检验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的适应性而启动的试验性网络大学项目。在1999年初,试验性网络大学提供了700门课,有5万名学生注册,信息技术公司也积极参加创办网络大学。这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在实施和操作网络教育系统时,采用不同的方式。

下面介绍两个在韩国有代表性的网络教育个案。一所是Ewha网络大学(ECC),它是由Ewha女子大学管理、政府授权的实验性网络大学。另一所是网络多媒体学院,它由在技术培训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一所公司建立和管理。

1.ECC:一所由常规大学管理有代表性的网络大学

ECC的目标是成为为21世纪建设终身学习社会的第一流的国际网络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ECC计划提供下列5个项目:

(1)给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因特网课堂;

(2)为该领域的教师提供远距离在职培训项目;

(3)为公众提供网络英语诊所;

(4)国际的研究生项目;

(5)网络幼儿园和特殊教育项目。

尽管ECC的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提供上述5个项目的终身教育机构,但它目前的服务仅限于第一个项目,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因特网课堂。

因特网课堂是对通过因特网或校园网传递基于Web课程的一种称呼。例如,Ewha女子大学目前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约70种基于网络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基于网络的,没有课堂见面;另一种是基于网络的常规课堂教学。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者使用网上布告栏、讨论室、聊天室等进行交流。

在因特网课堂,开设了本科生层次和20种研究生层次的课;ECC和KVUC成员学校共享9门课程。在1999年第一学期,17,900名本科生和237名研究生注册选修了这些课程。ECC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已入Ewha大学或KVUC的学生,这些课本还未向公众开放。ECC的因特网课堂已成为正式课程,学生只要顺利完成课程就可获得官方承认的学分。

在ECC,要求学生定期采集基于网络的自我学习资料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在线活动是依据正确的理论原则设计的,所提供的内容是按照加涅提出的9个教学事件设计的高度结构化的,便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保持。另一方面,学习活动是按建构主义特别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原则和凯勒的ARCS(注意、相关、自信、满意)模式设计的:每个单元由包括小组讨论、收集信息和写报告、进行实地练习等活动在内合成的课程。这些活动包括帮助学生改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和实践新知识及技能。学生可通过e-mail、公告栏和聊天服务随时向教学者发送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所设计的内容和用户界面的显示便于学习者理解和使用。

为评价学生的表现,要对报告的质量、对在线讨论的参与和贡献、实地练习、网上冲浪以及中期和期末的小组项目进行评分,与此同时减少了纸笔测验。ECC所提供的全部课程是通过基于Web使用当地的和公共的电话交换网络的异步系统传递的。ECC在Ewha综合系统中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教育系统,该系统通过KVUC的成员Kyungbuk国立大学提供的主页与KVUC成员相连。

ECC的学生反映,在网络课的帮助下,在完成规定的任务方面愿意比常规课花更多的时间。一般来说,他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感到满意。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上网速度和掉线问题。

2.CMC:一个由公司操作的有代表性的再培训机构

CMC的目的是成为提供各种有实用价值学位和证书的国际知名的、被认可的网络大学。该校学生是年满18岁并认购了Unitel这个韩国主要在线PC服务的成人。从CMC的统计数据来看,1998年,超过70%的学生来自公司、政府、学校、教会等不同行业。在1998年底注册学生总数达1,212人,其中74%是男性,26%是女性;62%的学生在20~30岁之间,30%在30~40岁之间,6%是40~50岁的人。

目前,CMC包括证书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教师学院、网络学院、商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设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上述项目所提供的大部分课程持续两个月时间,有的会更短些。尽管ECC有自己的教职员工,但CMC几乎没有自己的教职员工,只有向社会招募。外聘的教学者通常是在相关领域有杰出表现的课程专家,但他们缺少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的经验。

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实施是建立在基于Web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系统之上的。在同步网络讲座中,学生可使用PC扬声器听教师的讲座,学生可运用e-mail、实时声音、文本聊天等各种技术与教师进行交互。可用课堂参与(被载入记录的进入系统的频度和持续的时间、浏览页面的页数)、报告的质量、在线测试的成绩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CMC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其传播的课程内容的质量。学生的满意指数趋于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外聘教师。对完全是外聘教师上的课程内容的满意指数仅有53%。而课程内容是在CMC教学设计人员控制下开发出来的情况下,满意指数要高一些。CMC还遇到另一个问题: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极不满意。学生期望教师能尽快回复学生的e-mail,定期对他们的表现提供建议,但教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履行这个新的最根本的角色。或许教师认为他们在开发完课程内容后就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学生最后提到的困难与ECC相同,就是上网获取速度慢和中断的问题。

目前,韩国的许多大学和企业积极参与网络教育。但是却遇到了几个问题:上网速度太慢、教育平台缺乏灵活性、教育内容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缺少管理网络教育的规章制度、信息素养水平的缺乏、师生参与程度的不够。

三、启示

为实现“瞄准2000”,韩国教育部已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工作,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建立与网络教育相关的规章制度。为适应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发展终身教育体系,我国教育应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抓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即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

为推动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实施,应制定网络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学生数的限制、所包括的教学活动、授予学分和学位的要求等,确保教育的质量。开展网络大学试点项目,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实现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的角色的转变,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网络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同时要开展非学历教育,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层次培训项目。网络大学可与大型公司合作,开展对员工的继续教育。

网络教育论文: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教育中协作学习的兴起,指出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着重阐述了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并提出了正确处理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关系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网络教育、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的完善,网络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重点。同时也应运而生了很多新的理论、新的学说。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就是当前网络教育中研究的热点。毫无疑问,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但是也不能忽视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的重要作用。个别化学习毕竟是网络教育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特别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发展网络教育时,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让他们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扬长避短,使网络教育真正成为继传统教育后有益的教育方式。

一、 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在讨论二者关系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定义。

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因材施教,通过网络给出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

二、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他们都体现了网络教育以“学”为主的特点,但是他们也各有特色,相互联系。

(一)、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各具特点

个别化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独立完成学习。它比较适合达到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概念和原理、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个别化学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度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己的目标后,能够借助网上优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从中知道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养成学生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自己确定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总之,个别化学习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习效益。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这种交互活动指的是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相比之下,它比较适合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认知领域的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

协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协作活动的参与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协作性学习。学生、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上共同进行问题的探究探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也将逐步增加对知识的掌握,对社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

(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相互补充

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但是也存在不足,这时可以通过协作学习来弥补。

首先,个别化学习有局限性。对单个学生来说,由于其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都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特别是当他遇到巨大困难时,即使通过自身长期努力和持之以恒能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想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有用知识,就必须通过协作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个别化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兴趣和爱好,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学生的个性因素在个别化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若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强,可能会拖延学业、降低学习效果。而协作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其次,个别化学习中交互性不够。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可能会缺少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教育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个别化学习中,情境主要限于单个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协作、会话。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如果缺乏交流,教师就不便于掌握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的普遍反应,学生也局限在自己的思考范围内,无法与他人沟通,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广阔的思路。而协作学习可以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情境”、“会话”、“协作”的要求,能为学生构建更多的“情境”,这种情境是由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共同建构的探究学习环境,还可以通过资源解决问题,提供多种人际沟通手段,从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中实现从简单到复杂的“意义建构”,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协作学习能诱发学生渴望成功的愿望,维持学习动机,但是在现阶段协作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个别化学习的补充。

首先,协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具有了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经验。因此协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准备至关重要,要根据协作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及其协作学习成员的个性特征创设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而个别化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就相对简单、方便些。

其次,协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协作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任何学生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对同学们的提问,要求有问必答,并要求尽可能给出正确的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对于教师来说要求则更高,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不注意引导、指导,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和其他学生,或者偏离教学目标,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特别是巩固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要把师生的相互作用变成了长篇累牍的独自讲授,要控制教学进度,掌握现代技术,具有更好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而又不至于变成无意义的闲谈。这些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遇到这些情况,就可以利用个别化学习,例如个别化学习训练系统,来加强知识的掌握、巩固效果,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再次,当前技术还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为主。尽管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例如CSCW技术促进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开发中出现了技术与理论跟不上的情况,比方说协作学习中的讨论应该是基于三维的共享空间,而现在协作学习中的讨论还是利用电子公告板,即BBS。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由于受传输速率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因此当前网络环境中,更广泛、更常用的还是个别化学习方式,支持协作学习的技术还有待发展。

总之,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需要协作学习的配合,协作学习是建立在个别化学习的基础之上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另外,这两种学习方式之间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例如个别化学习中可以补充协作学习的讨论交互方式,协作学习可以借鉴个别化学习中的个别辅导学习手段。

三、 如何处理网络教育中二者的关系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的基本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

(一)、充分发挥各自特色

在个别化学习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仔细安排学习活动,构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不断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及时掌握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学生强化。在协作学习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供便捷有效的交流手段,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协作过程进行积极的引导。根据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软件的设计中贯彻这一宗旨,从总体结构设计到网页设计都要充分考虑二者各自的特色,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在适当的时机使用适当的学习方式。

(二)、相互利用,取长补短

利用协作学习,克服个别化学习遇到的种种困难,降低个别化学习的难度,增进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使学生感受到通过协作学习可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利用个别化学习,弥补协作学习带来的种种弊端,减少协作学习的缺失,提高知识的获取、巩固效果,达到网络教育的教学目标,实现网络教育的重大意义。使网络教育既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别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综上所述,无论是个别化学习还是协作学习,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应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能发挥个别化学习的优势,又能充分体现协作学习的优点。既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把两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如何学习,如何生存,真正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促进网络教育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

网络教育论文:浅析网络教育搜索引擎的智能化排序研究

论文关键词: 智能搜索引擎 排序 网络教育 智能

论文摘要: 排序算法是现代搜索引擎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根据网络教育资源的特色以及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排序方法,即利用智能技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个人兴趣模型的构建,以使搜索更为智能化和个性化。

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就是当用户输入查询关键词后,迅速在索引库中检索出文档,并将文档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理排序,以使用户需要的文档尽可能排在前面几页,以便用户能快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对于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搜索引擎,通过Robot收集并索引的信息资源量非常庞大,比如Google可以搜索的网页高达33亿页。当用户进行搜索时,系统往往回返回数量巨大的检索结果,增加用户的负担,也降低了搜索引擎的效率,因此排序算法研究在搜索引擎中占有一种核心的地位。

一、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1.1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传统搜索引擎的排序算法是对提取的每个关键词赋予一个权值,表示该网页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的搜索引擎在计算权值时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它们都以关键词在网页中出现的位置和频率为基本依据:

1、关键词出现在标题中的网页可能比只出现在其它地方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2、关键词出现在网页的前面可能比只出现在网页的后面更符合要求;

3、同一个关键词的出现多次的网页又可能比只出现一两次的网页更符合要求;

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便可得出一个计算关键词权值的公式。

然而这种排序算法却有其局限性,由于网络资源的数量巨大,权值相同的两个网页质量却可能相差很远,而且很多网页设计者为了使网页能排在检索结果的前面,在其页面上堆砌关键词,或在重要的位置放置和网页内容无关却很流行的词汇,以达到增加浏览量的结果。

1.2现代搜索引擎的排序技术

现代搜索引擎为了达到较好的检索结果都使用新的基于超链分析的排序技术。其中以L.Page等提出的PageRank最为经典。PageRank算法由于在Google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而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1999年度十大网络技术”之一。

1、PageRank 算法

PageRank使利用网络自身的超链接结构给所有的网页确定一个重要性的等级数[1],当从网页A链接到网页B时,就认为“网页A投了网页B一票”,从而增加了网页B的重要性,最后根据网页的得票数评定其重要性,以此来帮助实现排序算法的优化。同时PageRank还要分析为其投票的网页的重要性,重要的网页所投之票有助于增强其他网页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网页的重要性决定着同时也依赖于其他网页的重要性,而这个重要性的量化指标就叫PageRank值。

2、算法的实现

当搜索引擎接受到用户的关键词提问后,对提问式进行分析并从索引库中找到和搜索关键词匹配的所有网页信息,然后通过排序系统对网页进行相关性排序。

3、PageRank 算法的发展

现在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基于网页内容分析和基于超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度分析,也就是排序系统将网页的PageRank值与文档分词后的信息以及链接文件中的网页描述信息相结合起来确定检索结果排序的权值,这样就能客观地对网页进行排序,从而极大限度地保障搜索出来的结果与用户的查询相一致。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特色对搜索引擎的要求

网络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但却又不同于互联网,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的特点和学生的行为方式上。

2.1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2]

同互联网上的信息一样,网络教育资源在数量上也是巨大的。但是,不同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虽广,但其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稳定性却是很强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分类性。

2.2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网络教育中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从网络中查询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但是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网络用户,具有自己的特色:

1、学生处于学习状态,对专业知识了解少;

2、学生对网络的驾驭能力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对于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往往缺少耐性,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2.3对搜索引擎的查询排序要求

1、搜索引擎要能从学生的查询语言中提炼出学生的查询要求,并能更加知识结构对查询要求进行扩展联想,对所需资源进行准确定位。

2、搜索引擎要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提供资源,要能建立学生的兴趣“档案”,确定学生的兴趣范围,以便更准确的将学生所需知识排在前面。

三、一种基于兴趣模型的排序方法研究

3.1学科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科领域知识的分类是相对稳定而且准确的,因此首先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学科知识分类结构[3],这个结构是用分类树的方法建立各种学科知识概念之间的上下层关系,上层概念是其所有下层概念共同属性的概括,下层概念则是对上层概念的细化。整个概念树形成一个整体,每个概念节点都可以以学科分类代码为基础进行概念编码标识,并且每个概念都带有一个集合,是该概念同义但不同描述元素组成的集合。集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每个概念可与其它概念建立相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同于分类中上下层关系的横向关系。

3.2兴趣模型的建立

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行为基本上是在本学科范围之内的,因此其兴趣范围较一般用户稳定,同时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不同,对知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理解也不相同,这就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所在。因此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趋向去构建学生的兴趣模型。

1、智能系统的研究

1)智能的特点[4]

智能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新成果,是信息世界种的软件机器人。它是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方式完成一组操作的机动计算实体。智能的特点是具有不断学习增长智能、适应信息和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网络教育中的智能兴趣

智能兴趣[5]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需求、能力、进度、兴趣等,从而呈现符合个性的学习资源,使得每个学生身边仿佛有了解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教学的“老师”而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其智能化的表现在于不断学习,适应学生兴趣动态变化的能力,从而实现查询的个性化。

智能兴趣的基本思想是在概念树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检索结果的反馈信息,逐渐建立各概念节点的横向联系,采用对学生的学科概念子树上的各节点及节点之间关系的等级计算,得到学生兴趣点的概念和关联等级排序。不仅可以得到学生感兴趣的关键词,还能得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一组相互有关联的兴趣词,以此来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

2、兴趣模型的建立

当学生在第一次使用该搜索引擎系统时先进行基本信息的注册,包括个人信息、学科信息等。系统根据学生的基本信息,将概念网中相应的学科类别记录在学生的个人信息库中。当学生提出查询请求时,检索模块对学生的查询请求进行概念扩展,并将检索到的网页按照与各关键词的相关度进行排序,并将结果返回后,智能兴趣开始对学生的反馈行为进行分析,这里可采用学生打分及分析学生行为模式的方式:

1)由于学生浏览网页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需要学生对其浏览的网页进行评分。兴趣只关注评分及格以及学生进行下载或复制部分内容的网页。对于这些网页,兴趣提取出词频大于一定值的领域词,在学生的个人学科子树上将这些领域词之间加上关联等级值。

2)在学生对一次检索结果进行遍历后,将每个关联边的所有等级值相加,存入信息库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检索都重复上述过程,对关联边进行等级值的叠加。这样经过叠加后,关联边的等级值越高,概念之间的关联性越强,如果多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强,则可认为反映了学生的兴趣趋向,构建了学生的兴趣模型。

四、结束语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将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应用智能来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监控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都能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

网络教育论文:论网络教育资源在英语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育;网络资源;主动性学习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主动性学习的涵义,英语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型特点,并对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在大学英语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途径,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将信息技术结合于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的变革,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英语学习资源,利用英语网络教育资源开展英语主动性学习不仅能适应英语教学课程的需要,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实践表明在大学生主动性学习中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求,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英语主动性学习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

英语主动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性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兴趣,自主性学习思维,自主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能力等因素。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主动性学习的坚强后盾,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通过主动性学习,学生以亲身实践获得真实体验,养成主动独立思维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技能。目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共享,英语这门语言与日常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这就决定了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娱乐都能为英语主动性学习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主题来源,它将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英语网络教育资源为大学生英语主动性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人们把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它们以数字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能够应用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起到辅助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的作用。这些网络教育资源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在形式上有交互、虚拟性;在功能上有共享、开放、支持协作性。常见的英语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

1、英语网络课程、课件、教案

英语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英语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具有系统性与交互性,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教育资源;英语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

2、英语试题库

英语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英语题目的集合。

如同步单元试题、同步章节检测试题、竞赛试题、章节复习题、成套试卷等,用于学生练习、自测和考试。

3、英语网络电子图书、期刊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与英语学习相关的电子图书、期刊等,这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英语沙龙》、《疯狂英语》、《英语广场》、《洪恩英语在线杂志》、《从零开始学英语》、《听力超人》等期刊。

4、大学英语教育论坛

它是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场所,由于采用匿名方式,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里,可以与英语教育相关的工作者、关心关注英语教育的人士发表意见、交流英语教育教学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在这里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英语学习的感想体会。

5、英语媒体库

英语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是英语教育资源的核心,更是转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涉及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类等素材。

6、英语教学软件

包括英语教学软件( 课件、教案、网页、网络课程) 的开发工具、媒体素材制作工具软件和英语学科工具软件等。如《English Express》、《英语听力教学软件》、《金山词霸》、《金山快译》、《Dictionary 2000》、《Net Words》等。

7、英语网络教育资源网站

互联网上有关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信息的网站逐渐增多,如英语专业网站、英语工场网站、教育网站、科普网站等,各大专院校网站也是重要的资源,Internet是国际互联网,能直接浏览到国外网站,国外网站是最好的英语学习资源。

三、网络教育资源在英语主动性学习中的应用

1、利用网上广播和影视资料提高听力水平

网上广播和影视资料具有鲜活生动、语言纯正、用词准确等特点,如等,它们为读者提供写作的资料、样稿,还回答读者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写作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网上写作教学资源,以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技巧。

5、利用网上题库和英语教学软件, 提高语法水平

许多英语网站都设有各种英语题库和教学软件,如:CET、TOFAL、GRE等,利用网络进行语法和词汇测试练习,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对于做错的题目网络也给出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助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网络教育论文:浅析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

论文关键词: “1∶1数字学习” 数字化学习 移动学习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 在数字化学习领域,继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型学习之后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这就是“1∶1数字学习”。广大网络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展“1∶1数字学习”的研究和推广,随着数字技术、便携式个人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发展及其在网络教育中开展应用探索,将会呈现出更诱人的网络教育应用前景。

Papert曾说过,当每个人都买得起一支铅笔时,学习方式将会随之改变。同时当每个人都真正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便携、廉价、能通信和交互、并且具有强大情感感知能力的手持式网络学习设备时,我们的学习更会发生变革。“1∶1数字学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学习理念和方法,它能将世界变成人人有电脑、处处可上网、时时能学习的新时代,无疑会掀起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浪潮,它引发的学习革命的新浪潮关键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向:从教学技术转向学习技术。

一、“1∶1数字学习”的内涵

“1∶1数字学习”起源全球一对一数字化学习(G1∶1),即每个老师和学生至少都拥有一台数字化设备。其全称是one to one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意思是学习者在不同的情景和环境中的1对1增强学习技术。“1∶1数字学习”是基于1∶1数字设备与环境的学习,相对于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来说,是另外一种观察的角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种学习类型,是一种新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和理念,是广义数字化学习的一个部分,是移动学习的高级发展阶段,与泛在学习有共通的理念、共同的关注研究领域。

20世纪80年代国际数字教育运动开始,90年代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教育了发展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本世纪初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发展,数字教育发展到了移动学习阶段,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在强调学习的泛在化与非正式学习理论,便出现了泛在学习(u-learning),其核心思想是创设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的计算设备及学习者构成的无缝学习环境。“1∶1数字学习”的出现,顺应了个人便携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学习者学习生活的广泛渗透的大趋势。“1∶1数字学习”旨在打造“无缝学习环境”,营造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得学习真正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泛在是指表面上学习无形,它们交织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人们很难察觉出它们的存在;情境感知意味着能够从学习者的周围收集环境信息以及工具设备信息,并为学习者提供与情境地有关的学习活动和内容。“1∶1数字学习”较为成功的实践有:MIT媒体实验室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英特尔的学友电脑计划、法国的电子书包项目、德国的笔记本大学项目、伦敦大学的混合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等。

二、1∶1数字学习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1∶1数字学习”还处在研究与发展的早期,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大规模实施之前首先要开展地区性项目实验与准实验研究,提出一整套实施方案,探索基于“1∶1数字学习”的中国发展之路。“1∶1数字学习”为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提供可能,主张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将虚拟世界的学习与真实世界的学习相结合,将个体自主学习与合作协作学习相结合。关于“1∶1数字学习”在网络教育中较为成功的实践有:

1.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短消息学习支持服务

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基于短消息的数学学了提供话音服务外,还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务。通过短消息,不仅学习者之间,而且学习者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互联网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再发送给学习者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来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的一些比较简单或比较紧急的问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老师提出,收到学生问题后会搜索数据库,如果有类似的问题被回答则自动将答案送给学生,没有类似的问题则由主管老师做出回答。解决了必须上课时或是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才能答疑,还能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还能做类似查询作业提交情况、考试成绩、教学通知等教务管理工作。短消息所具有的随时随地性,适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在某些学习情境下具有比E-Mail和WEB更为优秀的表现。

2.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连接浏览的数字学习

对于基于短消息的数字化学习,其数据通信呈间断性,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学习终端对学习网站的浏览,也就没法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学习者使用自己的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互联网用户,既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传输图像。开展这种学习就要针对网络教育的体系结构建立WAP教育站点,WAP教育站点与普通站点相比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之处在于应用于的目的和面向的对象,我们应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上下功夫,着重选取贴近学习者生活和工作同时又较为时尚流行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

3.为网络教育开展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数字学习

所谓基于校园无线网络数字学习是指在局部范围内(如一个校园、一栋楼、一个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数字化学习。从3G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开发进展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接浏览的数字学习估计还得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技术比较成熟了,可作为校园面授教育开展数字学习最现实可行的方式。例如,开展播客(Podcasting)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得到延伸,用录音笔或iPod同步录制课堂录音文件并转化成MP3格式文件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到自己电脑、MP3或手机上,用以温习课堂所学或补充课堂笔记。

4.有大量支持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

例如,图形计算器支持数学的探究式学习;语文学科用的电子词典;好记星和诺亚舟的学习机;外语学习资源网站(100e网站);用移动电话、移动MSN、移动日志(Moblogging)开展基于“移动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探究式学习等。

综上所述,“1∶1数字学习”能促进学习革命的新浪潮,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由教学技术向学习技术的转向,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保持清醒头脑,以积极审慎的态度开展“1∶1数字学习”的理论研究,还要深入到具体的学科与具体的学习领域中开展研究,重点开展“1∶1数字学习”的学习设计、学习评价、资源开发等,并不断总结。“1∶1数字学习”作为数字学习领域的前沿技术,使1:1数字学习能够真正地带来网络教育教学上的创新,需要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实践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探索。随着便携无线网络技术发展,它在网络教育领域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网络教育论文: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摘要] 本文先阐述了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意义,简要介绍目前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国际国内现状;再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XML以及它的特点及优势,最后从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与XML之间的切合点论述了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关键字] XML 标准化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

一、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标准化,在《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中所定义的概念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就是在现代网络教育领域的实践中,通过制订、和实施各项网络教育的信息标准,使整个现代网络教育达到统一,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多个方面。重要意义在于:

*网络教育系统的基础,通过它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

*衡量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标准从它诞生开始就带有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只要整个网络教育按照标准执行,就有了获得高质量与高效率的保证。

*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可以使远程教育的发展避免盲目性、重复性,避免不必要的、无代价的经济损失和劳动损失,从而提高远程教育的经济效益。

*促进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的学习教材开发标准化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同期;网络教育管理标准化,可以避免重复劳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统一化、协调化,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与国际远程教育的交流,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国际性,只有与国际标准兼容才能更好保证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是实现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

二、 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国际国内现状

国际

国际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成立了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这些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机构,它们开发最初的规范草案,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最后形成各具特色的规范,一些重要的网络规范创建者如表1所示;另一类是国家级的标准化组织,它们吸取研究机构开发的规范,经过工作组的反复讨论,最后投票通过以形成正规标准(参见表2)。

表1:国际网络教育规范组织

与HTML不同,XML主要是描述数据本身而非数据的显示格式,因此,它特别适合知识表示。

XML带来的好处

1、更有意义的搜索

数据可被XML唯一的标识。没有XML,搜索软件必须了解每个数据库是如何构建的。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数据库描述数据都是不同的。有了XML,书就可以很容易以标准的方式按照作者、标题、ISBN序号或其他的标准分类。搜索书就变得十分方便。

2、开发灵活的Web应用软件

数据一旦建立,XML能被发送到其他应用软件、对象或者中间层服务器做进一步地处理,也可以发送到桌面用浏览器浏览。XML和HTML、脚本、公共对象模式一起为灵活的三层Web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所需的技术。

3、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

现在搜索多样的不兼容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不可能的。XML能够使不同来源的结构化的数据很容易的结合在一起。软件商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从后端数据库和其他应用处来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数据就能被发送到客户或其他服务器做进一步的集合、处理和分发。

4、多种应用得到的数据

XML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允许它描述不同种类应用软件中的数据,从描述搜集的Web页到数据记录。同时,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和处理。

5、本地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数据发送给客户后,客户可以用应用软件解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处理。使用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数据,而不仅仅是显示它。XML文档对象模式(DOM)允许用脚本或其他编程语言处理数据。数据计算不需要回到服务器就能进行。分离使用者观看数据的界面,使用简单灵活开放的格式,可以给Web创建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原来只能建立在高端数据库上。

6、数据的多样显示

数据发到桌面后,能够用多种方式显示。通过以简单开放扩展的方式描述结果化的数据,XML补充了HTML,被广泛的用来描述使用者界面。HTML描述数据的外观,而XML描述数据本身。由于数据显示与内容分开,XML定义的数据允许指定不同的显示方式,使数据更合理地表现出来。本地的数据能够以客户配置、使用者选择或其他标准决定的方式动态地表现出来。CSS和XSL为数据的显示提供了公布的机制。

7、粒状的更新

通过XML,数据可以粒状的更新。每当一部分数据变化后,不需要重发整个结构化的数据。变化的数据不需要刷新整个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够显示出来。目前,只要一条数据变化了,整一页都必须重建。这严重限制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XML也允许加进其他数据,比如预测的温度。加入的信息能够流入存在的页面,不需要浏览器发一个新的页面。

8、升级性

由于XML彻底把标识的概念同显示分开,处理者能够在结构化的数据中嵌套程序化的描述以表明如何显示数据。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强大的机制,使得客户计算机同使用者间的交互作用尽可能的减少了,同时减少了服务器的数据交换量和浏览器的响应时间。另外,XML使个人的数据只能通过更新的布告发生变化,减少了服务器的工作量,大大增强了服务器的升级性能。

四、 XML在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中的应用

XML的特点和优势给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前面介绍,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标准化、教育信息处理过程标准化、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等方面。网络教育信息标准化的这几个方面,XML都可以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以实现这几个方面的标准化。

1、用XML定义数据表示的基本结构,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文件格式、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由于XML可用来描述信息及对之进行组织,所以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数据描述语言,用它来描述数据成分、记录和其它描述结构--甚至复杂的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用XML方便地创建出共享的自定义数据结构,生成有关服务、产品、商业交易以及网络教育的结构化信息,这些信息是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换的。简单点说就是,用XML 能描述一个过程,原封不动地移动数据,重新对信息进行打包,让这些信息更适合特定的信息接收者。

如此一来,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用XML描述各种网络教育信息包括学习资源、学习对象等信息,就可以实现网络教育信息数据结构的标准化。

2、XML编码绑定技术

所谓绑定,就是用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如XML绑定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时具体地表示对象的元数据实例,才能对元数据的实例进行各种操作。

3、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标准化。

由于XML是一个开放的基于文本的格式,在网上传输起来非常便捷;而且由于基于XML的数据是自我描述的,数据不需要有内部描述就能被交换,适合当网络客户必须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时的应用,这个优势使网上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得以方便实现。

利用XML的这个特性,再利用定义好的通用的编码绑定,就能够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实现网络教育信息交换的标准化。

4、XML非常方便进行数据的本地化个性化计算和处理

XML格式的网络教育信息数据从服务器上发送出去时,数据的显示以及数据的再次处理可以交给客户端自己来个性化实现。这样不但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也使数据表示多样化个性化,还简化了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交互过程。

网络教育论文: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及网络教育环境设计

内容摘要:本文紧扣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网络教育共同关心的问题,依据认知学习理论的有关要求及网络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如何实现网络教育的个性化,网络教育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能力、素质,网络教育的协同学习如何能达到良好效果等问题的有效解决,笔者认为依赖于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设计,进而就网络教育环境设计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学习风格 元认知自我调节 知识构建团体 网络学习环境设计

把学习看成是个体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是当今教育的一大趋势,基于这一立场的研究恰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重点。网络教育本身的特点,就是以个体主动学习为出发点的,表现出明显的建构式学习特点。因此,探讨两者的共同和相关性,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者有效学习的条件为依据,设计网络学习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学习者高效、快速的学习,就成为必然的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网络教育如何实现个性化;网络教育如何实现学习者能力、素质的提高;网络教育协同学习如何达到最佳效果。

一、学习风格与网络教育个性化

人们对于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用于个别化教学,尤其是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实现,确已寄予厚望。达到这一目标的思路是,利用网络设置及相关软件,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途径和不同顺序的学习经验,为学习者传送不同种类的学习经验提供便利。但现实中却并非如人们所预料的,学习者在网络中学习尽管其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与人(机)交流的机会增多,但这些并不能证明学习者因此而能更好、更快的学习,因为学习环境的统一性——教育软件的限定,并不能吻合学习者自己特有的学习倾向,从而不能达到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入学习的“随心所欲”状态。

尽管对于网络教育的个性化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是学习者智力和已有知识的差异(认知),成就动机及其相应的个性特征(情感),很少研究影响学习者意志行动方面的因素——学习风格。所谓学习风格,即指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学习倾向,由于它经常被个体所使用或表现出来,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构成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注重学习者学习风格,并在教学中直接应用所带来的直接效果,是有利于我们在网络教育环境设计中,更好的诊断学习者的学习倾向性,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更好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学习者乐学、易学、快学、学好。

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这三方面是以意志行动为核心相互交叉,形成学习风格的五个部分三个层面。一是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部分:知觉风格、信息加工风格(同时加工与继时加工)、记忆风格(趋同与趋异)、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发散与集中)、解决问题风格(深思与冲动)。二是学习风格的情感要素部分:理性水平、成就与动机、焦虑等。三是学习风格的意志行动要素:学习坚持性、积极性、动脑与动手、保守与创新等。这三部分组成学习风格的心理层面。四是学习风格的生理性要素:对学习时间的选择、对视、听、动感的偏爱、学习外部环境的安静与否等。这部分为学习风格的生理层面。五是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独立学习与结合学习、竞争与合作。

针对以上所述的学习风格内容与要求,对于网络教育的环境设计而言,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学习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二是学习者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前者对于网络教育而言是很容易达到的。我们重点是讨论后者,我们认为网络教育中要达到教育个性化的效果,就是要根据学习风格的有关理论要求,设计一个系统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风格,达到“随心所欲”的学习状态。为此,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包括四个部分:诊断、计划、教学与评价。诊断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其中包括学习者发展的特征、学习风格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通常学习风格是诊断中最易忽视的因素,但它却最重要,因为它直接参与学习之中并监控着整个学习过程。学习风格的诊断内容主要包括以上所述的三个层面五个部分,可以设计一些问卷于系统环境中,让学习者在进入实际学习内容之前进行回答而实现。计划就是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倾向以后,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明确自己那些要学,那些是自己学习的难点、疑点,自己准备怎样学,等等基本问题在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心灵地图”。这点可以通过老师的提示窗口,给学习者以提示。教学是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之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诊断结果与学习计划,选择情景、内容和方法进行学习,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一个阶段结束之后,要给学习者一个反馈,对其学习效果有一个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计算机软件给出,也可是学习者发出电子请求,由教师或同学给出。

二、元认知自我调节与网络教育激发作用

当前,我们常以上网获取信息而大开眼界,感觉确实是丰富了知识,但就网络教育的效果而言,并非获取知识是最终、全部目的,否则我们的网络教育只不过是传统教育中,帮助学习者填充知识多了一道残酷的工具而已,对于学习者素质的提高、创造性的开发并非有多么明显的帮助。而我们所需要培养的是有能力去批评、思考、学会学习、对个人的潜能有所了解的人。这就要求网络教育必须有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能够构筑知识、理解学习者已完成的工作,并能开发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所必须的能力。认知心理学的关于学习者无认知自我调节的理论,对于我们设计这样的学习环境有所启发。

元认知自我调节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者对自我学习过程的认知、调节与监控。其基本的假设是,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预期结果、思维过程、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等能清楚地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那么就有助于学习者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善于元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较好地激活背景知识,集中注意学习材料的有关信息并对材料进行推论。最常用的元认知自我调节策略有:一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或设问;二是明朗化或试图解决疑问;三是概括或者回顾学习材料的要点;四是预期或估计后面的内容。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学习、理解过程进行自我讲解。

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就是要对学习者有明显的激发作用,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一是突出重点,唤起注意。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内容是千千万万的,只有那些新颖有意义,学习者感兴趣的材料,才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被学习者所选择,才能引起学习者的设想与疑问,从而致力去探索。这就要求在软件的设计中,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富有创意的形式。二是提供知识背景,试图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围绕一些关键的概念而组成的网络组织,其中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和命题。如果能激活学习者已有背景知识,那么学习者就有了有益于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就试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去解决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就是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自我有意识的调节过程。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当学习者感到难以解决问题时,适时的给予一个帮助(查询)系统,给学习者一个知识背景的线索,达到激活学习者内在知识经验的作用。三是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也就是学习者学完一个单元之后,用一些概念和短语把所学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实、现象、原理清晰地图示出来,将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有一个提示,就是让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与计算机中已有资源、教师、同学的意见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反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四是给学习者一个操作与验证的单元。学习者学完了所学的内容之后,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应给学习者一个新的相关内容,让学习者将获得的知识、学习策略或操作程序进行运用,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能力的迁移。

三、知识构建团体与网络教育交互作用

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是网络教育本身所具有一大优势,能较好的使学习者处于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者使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可以通过局域网与其他用户或网络服务器进行交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更高层次的网络进行交流。但并不是由于网络本身有这样的一种功能,我们就乐观的认为,只要提供了这样的系统,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找到“灵丹妙药”。其实不然,一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学习者在上网的大量信息中“遨游”会因探究中缺乏方向和条理而受损;如何设置不同的交互学习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再好的交互网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知识构建团体是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学习是通过学习者与他人,与外界的环境,与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一个知识团体中,相互作用、相互构建产生的。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环境中,学习者参与知识的传播,他们在教师帮助设定的目标、指向自己的问题并监控自己的理解,运用可得的资源设计获取知识的环境。在这种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中,是师生分享各自的专门知识或负责找到能带给团体的知识。在一个相互讨论的团体中,学习者通过建设性的争论,推测、质疑、批评和摆出证据来学习。在这种知识构建团体的学习构想中,学习者不仅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由此可见,交互网的教育与知识构建团体的内涵,确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交互网的教育功能确实为实现知识构建团体这一教与学的构想,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构建团体的实施要求又为网络教育的交互作用有效发挥,提出了有依据的设计条件。一是要使学习者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供课程支持。也就是在交互进行地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出那些适合于教学之用的学习内容。这些信息不仅要有足够的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教学材料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联系起来,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习者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在网页的结构设计上要有一个“导航”系统。二是要根据交互学习的不同方式来设计不同的教与学方式。通常而言,在网络交互教学中有以下四种方式:1、通过讨论来学习。一般是某学习者遇到困难时,向教师提出求助,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有关学习者与其讨论。2、通过共同建构来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有共性的问题,由教师发出指令,大家停下来就共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实现认知能力的构建。3、通过指导来学习。学习者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直接向教师发出请求,当教师认为有必要对其指导时,便可进行指导学习,指导学习的教师要明确学习者的实际理解情况,然后给以相应的启发和提示。

网络教育论文:论信息时代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影响互补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时代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而着重点在于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对此影响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加以深入具体地分析,最后阐释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互补相长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影响互补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新千年伊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网络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二者的关系怎样正确看待?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一、网络教育的突出特点

所谓网络教育就是把技术层面和行为层面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形成最佳教育环境,保证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创新的空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一)交互性和开放性。在网络教育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实时互动得到了加强。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方面,教师少了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教育信息。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则根据学生随时发送的教学信息不断调整和改善教学,促进教学网络全方位的能动性的实时交互,使师生之间的不间断的交流成为可能,促进教学相长。网络教育由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可以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在线的或非在线的。网络教育使受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网络学习,且网络教育对所有个体都是开放的。个体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被拒之门外,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教育。

(二)虚拟性和共享性。网络教育是虚拟的教育,它没有真正实物形态的教室等教育场所。受教育者不必每天去教室,只需进行键盘操作。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电子课本、案例等,在网络上开展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同时利用后台管理系统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监控。网络中的资源是共享的,可以为网络用户所有。网络资源是数字化资源,它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因特网上有人类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任何人可以通过任何地点的因特网终端进入网络,享用网络资源。网络中的数据库、图书馆、信息库等都可以为用户所用。

(三)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教育是基于个性的教育。学习者在网络中点击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主学习探索。他们又可以不受到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控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视角来理解知识、发展个性、开发创新思维。

二、网络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教育解构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缺乏了真正实物态的教室和学校,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复存在。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转变,由知识学习的指导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和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未来生活的设计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网络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网络教育中的教学是以传者和受者相互作用的形式,以信息内容为主要认识对象,以自主的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以班级的方式同时同地学习,学生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交流,共同参与。在网络教育中,时空的彼此分离决定了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个别化学习,很少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干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如何学习。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的独特处还体现在技术媒体的应用上。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课本等辅助媒体,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非言语行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网络教育中技术媒体代替了传统的口头传授,教师主要依靠技术媒体传播教学信息,如教学软件、电子邮件、网上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等。

(三) 网络教育更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网络教育的出现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可能实现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网络教育中受益并把学习贯穿一生。网络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中片面注重现实、追求已有知识的观点。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网络教育有利于把学习中的他教转变为自教,网络教育中没有教师的压力和外在事物的干涉,学习完全自主。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只有自己去网络中寻求,去自主选择。网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解构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相长

(一) 网络教育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商,传统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情商。网络教育中的信息异常丰富,教学信息的多元化,可以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向往。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要接受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综合。当学生从传统教育耗时重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学习和创造。虽然网络教育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但是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上却有较大的困难,因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忽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传统教育可以弥补网络教育的这一不足。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便在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 网络教育益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传统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协作。网络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单独学习,单独解决问题,有很强的独立性: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是求助于教师,更多的是在网络中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但独立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向自我中心转变。当一个人过度相信自己,就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不能与他人合作。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各项任务绝非个人就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传统教育中学生和教师彼此互相联系,经常交流,经常从事同一活动,接触的时间很多,彼此之间也更容易沟通,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经常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得到体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日益增强。这将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网络教育益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传统教育益于形成学生的观念。网络教育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可以置疑权威、调查研究并进行考证,可以把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公布在网络中,真正做到个性张扬。然而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也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有很强的指导性。网络教育中没有规范价值,面对各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电脑黑客。且过度上网容易使学生逃避现实,形成网上依赖综合症。传统教育则不同,学生接受的教育材料是经过严格筛选考证的,不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与法律范畴的内容一般不会出现在教材中,且学生的日常行为受到教师的严格监控。如果出现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教师会运用教师权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总之,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彼此不可取代,而应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的补充,它只有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才能全面完成教育的使命;而传统教育只有借助于网络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独立性的发展,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

网络教育论文:关于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研究

论文摘要: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其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本文从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开始分析,并结合实际对提升软实力的方法措施进行初探。

论文关键词:电大;网络教育;软实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的硬实力往往指组成网络的硬件设施、拓朴结构、设备性能配置等,这个在组网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得很多,硬件平台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讲述。而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比如网络教育的文化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网络教育的服务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等等。我们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我们的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以上原因出发,我们希望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初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

网络教育的软实力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是整个软实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电大在以前曾实施过广播电视网络及卫星传播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是非双向的,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没有学生反馈;教育也是非实时的,学生和教师不同步参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师和学生不能交流与讨论。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网络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方式;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明显,因材施教;再次是网络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主性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欢迎,成为当前Internet教育应用的一大热点。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受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县级地区,在各成人高校中,对成人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大系统及系统内的网络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电大就读,就是因为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较好,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人的宣传介绍,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满足了人们求学的愿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往往是社会阶层的分水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发展将受到相当的限制。然而,即使是发达国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对于中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学的需求问题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学无门,又渴望上学。国家要振兴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很多。因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这都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包括网络设备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者的服务能力。电大系统内的网络设备必须是容量大、稳定性好、24小时无间断通讯的设备。管理者的服务力包括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管理者与学生实时互动的交互力、管理者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为了电大网络教育的需要,现在从中央电大到下面各县级电大,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台以上服务器,用于平时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考试。每个学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派专人来维护这些网络设备,以保证设备正常长期地运行。电大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多媒体课件资源,教师及时地进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答疑、研讨形式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实时互动的功能。电大网络教育的服务力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服务更加彻底,个性化教学更加明显。

(四)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包括网络内容的竞争力、网络服务的竞争力、学习用户收费的竞争力。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如何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否具有先进的网络支持服务。而这两项,都离不开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后盾。电大系统平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强本系统内原有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电大能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网上学习的用户进行收费方面,电大一直坚持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不仅包括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包括很多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如何提升

(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也是网络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触及到了网络教育的深层理念。它在现代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以学习者为本”,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不论他们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联入Internet网络,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二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产品,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其三要“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为本”,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如本科、专科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直播课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点击学习;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论坛讨论内容也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之用。现在电大网站上还放了电子文献数据库,里面不仅包括了电大历届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还链接了国内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不过随着近几年新专业的开设,网上的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网上测试这一块的科目开设得也不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后很多课程的考核都应该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新专业新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上考核科目数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网络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技术,还要注意自己教师角色的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级电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县级电大的教师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也很少,在学历进修上还有待加强。在使用先进技术制作媒体课件的水平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电大系统内经常开设教学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远程教学是开放的系统,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双向教学环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同样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定时开展交互活动,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当中。

(五)关注学生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们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学生可以用学号或者用户名进行登录。但这一过程还可以再统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录名和密码都能一致,而不是现在在这个电大网站用9位学号,那个网站用14位学号,有些还要注册用户名。学生看课件时所要安装的软件,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来,供学生一次性下载。

(六)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制度建设

网络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领导机构的管理制度等等。对教师的管理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时更新网络课件,放上期末复习指导等指导学生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提问内容的及时回复等;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学生的上网学习记录,学生提问语句的正常管理等;对领导机构的管理比如领导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七)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

网络设备的维护是电大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网络设备,一切网络教育都无从开展;而如果没有专人维护,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所有的网络教育也必须停止,甚至引起整个电大网络系统的瘫痪。电大系统内的服务器在不断增加,网络运行也日趋繁忙。各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正在努力维护网络系统,尽量使网络不中断。网络运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这将是系统内未来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

1、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数据库备份等。

2、在网络技术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组织网管软件开发、网络系统分析等等。

3、对区域内网络运行管理。

4、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

总之,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提升要从以上七个方面去实施,应注意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加强品牌效应,注重过程管理,定能在众多的网络教育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

网络教育论文:关于网络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论文提要】目前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都是普通高校面授教币兼职,专职教师很少。本文分析了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和素质要求,认为有必要建设一支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进而从专业结构、技能结构和数量结构三方面论述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提出了充分调动网络教育教师积极性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专职教师;教师素质;师资建设

随着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时空的同一性,具备了以往教学媒体所没有的无疆域性、等距离性、实时交互性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使得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而形成完全开放的点对点教育成为可能。没有了课堂,还会有主宰课堂的教师吗?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不需要教师,尤其是不需要专职教师。这是对网络教育的曲解。网络教育虽然没有了课堂,但“教和“学”的过程仍然存在,既然存在“教”,就必须有教师。网络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我国目前实施的网络教育的实际来看,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都是该大学其它院系的面授教师兼职,由于近年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连年扩招,大学面授教师本来就存在缺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网络学习的学生。因此,为了使网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建设一支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人们头脑中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教育中,“教师”已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除了用于“讲课”“答疑”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外,软件工程师、电脑美术设计师、教育心理学家以及教学节目的策划、设计、编导摄制、解说等人员都是网络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然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面授教学使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式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网络教育于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现代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信息,而且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和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表现为:

1.从传统的“讲”师变成“导”师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课讲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即获得什么。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成为重要特征,学生学习什么,学多少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前提是事先由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资源。教师的职能实际上变成了导师,导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给学生的内在态度和高级策略带来提高,效果可能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却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

2.从传统的“权威”主体变成“平等”主体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要给学生一“勺”,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具有无可挑战的权威性。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看不见权威的教师,学生只是在网络的一端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则毫无顾忌地与网络另一端的某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他从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切磋中获取知识。因为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可能高于对方,那么此时学生即是“老师”。即使交流的双方某方面的知识技能相近,二者也是互相讨论的学习伙伴。

3.从传统的“中心”位置变成“辅助”位置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掌握着教学的内容、进度,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转。而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中心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当给予学生建构他们知识结构以及获得对知识之间的关系个人的理解的机会,有意义的学习就会发生。教师主要给学生以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给学生以激励。

4.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协作”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单打独斗”,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等都由主讲教师一人完成,与别的教师基本没有关系。而网络教育的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强调每个教师更加专业化的同时,更强调团队协作,他们按不同的需要和各自的专长分为:学科和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设计专家、主讲教师、网络学习导航员、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等,他们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

5、网络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网络教育的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有可能同一位教师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任务,其基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学科和课程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文本教材。他可以不懂网络和计算机,但他必须是熟悉本学科知识的行家,是熟练掌握课程编制技巧的一流专家。他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快速更新知识,以求不断创新。一所大学在某一学科有无这方面的专家,代表着该大学的这一学科在学术界有无地位和影响。教学设计者在网络教育中是“教”的枢纽,它既是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又是教育资源传输的专家。他要了解网络教育的学习对象,熟悉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他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他应具备总体设计观念,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被人们忽略,大多是将文本教材翻版的文字、各种图像、色彩还有声音等杂乱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吸引力。媒体设计者要对教育技术学和传播学有所研究,对学习者视听学习心里有深入研究,还要有科学地运用各种媒体为学习者服务的能力。媒体使用的效果要恰到好处,而不喧宾夺主,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讲教师只是在双向视频讲课及制作流媒体课件发挥作用,而双向视频讲课在网络教学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流媒体课件是目前最单调的网络教学课件,因此,实际工作中用主持教师代替主讲教师。

主持教师不需要“讲”课,他在网上就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通过实时或非实时方式与学生交流。因此,主持教师对所主持学科的知识要有深入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还要会熟练地使用网络。主持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网络学习导航员,他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网络资源状况,具备诊断和治疗学生学习障碍的能力。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开发的学习系统越来越优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学习者设置了相当好的导航系统,使得学习者可以无障碍学习。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的网络学习导航员。

学习效果评估者主要是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效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评估,提出客观的结果,反馈信息以调整和改进资源、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三、建设一支科学的专职教师队伍

在网络教育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同时担任上述全部角色,不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精力限度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教师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分别担任。

1.专业结构

从专业结构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要的应该是具备较深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面对”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他们是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也是没有精力来很好完成这一工作的。因此,开设了哪些专业,就需要哪些专业知识的专职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

2.技能结构

从技能结构的角度来说,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应该是具备相应技能的专职教师。他们也无法由其它院系面授的教师替代。因为他们不一定要具备所开设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一定要具备网络教育的理论背景,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能,他们就像一个特级厨师,把各种原料、材料、佐料等恰到好处地运用,制作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呈现存食客——学生的面前。因此,他们是保证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坚持到底和引发深层学习的关键。

3.数量结构

网络教育也存在科学的师生比。由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导致学习人数的不限定性,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网络教育可以让无限多的人同时参加学习。但是实际上,除了网络技术因素智约外,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越多,主持教师、学习效果评估者相应要求越多,否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要求。学生越多,说明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多,因此,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必然要增多。笔者认为,网络教育中师生比最大不能超过1:50,其中作为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的专业教师占绝对比重。只有保证科学的师生比,才能保证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目前网络教育要达到这一师生比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比例必须包含一部分兼职教师。

四、充分调动网络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前面谈到,网络教育的教师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发挥作用,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每个教师角色的积极性,将会使得I+2+3+…+n>n(1+n)/2。

1.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包括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要对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培训,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服务导航。其次是技能培训。网络教育环境中成功的教与学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我能做”的态度,还有赖于对于媒体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所提供的环境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可能都是不太习惯的。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因此,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必要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越熟悉,就越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有效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承认网络教育教师的网上教学工作量,并对不同l丁作的工作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制定适当的课酬标准,并根据不同的职称确定不同的系数,同时通过教学督导确定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确定不同的计算课酬的系数。另外给教师以更多的关心和关怀使得教师心情舒畅,乐于奉献。通过教学督导和学习者的信息反馈,了解教师的态度、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责成不合要求的教师改进工作屡教不改者取消网络教育教师资格,从而促使教师积极进取、工作向上。

3.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由于科研项目、学术论文与专著、教材等要比从事网络教育活动获得更多的赞誉和报酬,并且教师为网络教育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而网络教育的知识产权比较模糊,目前还难以界定。因此,网络教育的教师对从事网络教育活动感到茫然,以至不愿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另外,网络教育教师的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学成果如何确定?它们是否能成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依据?这些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网络教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认真探索网络教育的规律,深入研究网络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教育事业中去,为我国的网络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教育论文:试论博客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博客; Blog; 网络教育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博客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文章从博客的起源说起,介绍其功能特点,并着重阐述了其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习的手段、方式更加多样化。随着凸显个人才能、张扬个性、服务于特定对象的需求日益突出,博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人们的视野,其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其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个性化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了教育领域中。

一、什么是博客

Blog全称是WebBlog,音译为"博客",中文就是网上日志的意思,主要用于个人网上日志。通常将网上日志的人称为Blogger,或者也称为"博客",因此"博客"就有了两层意思,一个是网上日志的Blogger,另一个就是Blog本身。Blog于1997年在美国出现。最初,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在新闻出版业采用较多。此后,它在全球迅速发展。目前,Blog开始在国内迅速流行,有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在使用Blog,教育领域也开始大量应用。Blog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它具有E-mail、BBS和ICQ等交流方式所不能具备的特点,所以被人们称为继上述三种网络交流方式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二、博客的分类、功能和特点

Blog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日记类型的Blog、新闻类型的Blog、知识型的Blog。按照形式可以分为:个人Blog、小组Blog、亲戚和朋友之间的Blog、协作式的Blog、公共社区Blog、商业型的Blog。但不管如何分类,Blo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确确实实是对Blog功能的一大体现。

其特点为:1)、即时性。可以即时、记录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新迅速频繁;2)、个性化。Blog的外观布局、写作风格、讨论主题不拘一格。且在Blog里面个人可以自由发表言论;3)、灵活性。Blos通常由一人维护,而它的读者可以达到数百万,也可以限制为几个人;4)、共享性。在Blog中,读者进行协作和交流,信息、知识以及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可达到高度的共享。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为: 1)、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 2)、知识过滤与积累; 3)、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不是主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由于Blog是以日志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可以很好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利用它可以方便的实现知识管理,它就像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塔,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知识增长和变化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其他的阅读者,而阅读者对者的不同看法也及时地反馈给者和其他阅读者。在这种"思想共享"的过程中,者和阅读者的知识都得到了提升。与E-mail相比,它克服了E-mail交流的狭窄性。E-mail只能是在发信者和收信者之间交流,其他人无法参与,而且思想过程也并能简单直观的显现出来,不利于思想的共享和知识的管理。

三、网络教育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到教育领域以前,对远程教育一般是采用广播电视+书信+面授的办法,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交流的非实时性、问题反馈的滞后性、信息传递的单项性、信息资源的贫乏性、教学过程的难控性以及相互协作的缺乏性等等。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到教育领域之后,首先是对远程教育手段的变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目前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的教育机构和单位越来越多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被动地得到,而是通过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而得到;建构主义主张尊重学习者的个性,提倡个性化学习;建构主义还强调协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协作学习"是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性建构,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目前很多远程教育网站上多是仅仅提供诸如教学大纲、教学课件、视频点播、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大量"教"的内容,尽管如此学习的过程仍然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过程,只不过灌输的平台由传统手段换成了网络而已。这种"网站式"方式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利用E-mail、BBS和ICQ等工具部分地改进,但是都不能很完美地完全消除,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工具所具有的致命弱点。而Blog的出现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较完美地解决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契机。

1. Blog拓展个人学习

学习者是Blog的真正的主人,学习者要首先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更具有应用Blog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可以在这里实现一种主动性、反思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从这里获取老师的相关教学信息,可以向老师提交作业并提出疑问,可以参与老师或者同学发起的相关讨论或者自己发起对某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等。另外有条件要申请自己专门的Blog空间,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及时填写新日志,争取将每天所思考的问题都写上去,便于日后整理深化和知识积累。用Blog拓展个人学习兴趣,更专注于某方面内容的学习和交流。其有两种参与方式,一种是以学习者个体为中心,通过链接或邀请他人参加,形成基于某一学习主题的交流社群;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参与他人创建社群,提升自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并与社群形成互动。通过Blog所逐步形成的个人学习兴趣生态圈,有机会接触到相关领域的领先人物,不但能够分享到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经验和思想,从而使得个人某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2. Blog应用于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可以在这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等教学信息,可以进行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对学习者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必要的指正和评价,发起并参与学习者之间的讨论等。但是教师的参与应当是要适度的,要首先给予学习者一个充分表达、争论和反思的空间,只有必要时才给予最少的指导。

3. Blog应用于学术研究

用Blog进行学术研究,通常以多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以项目研究内容为深化的主题。项目参与成员通过Blog对项目进行研究和贡献,这样,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及时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可以及时与同行进行交流,避免研究内容或过程的重复,更容易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这种方式倡导了一种良好的、开放的、具有分享心态的学术研究交流氛围。从本质上讲,大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一种学术项目研究。以个体参与方式进行的Blog毕业论文设计,更便于前期充分的调研和选题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及写作构思过程中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同时,用Blog展露自己的研究,对他人也有一种启迪作用。

四、结束语

Blog虽然相比较E-mail、BBS和ICQ等交流方式在远程教育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它本身所不能克服的弱点,没有一项研究证明某种媒体技术永远优于另一种媒体技术,关键问题在于怎样正确地选择和利用媒体技术。随着网络学习的兴起,Blog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同时也将促进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增强。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