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9:03: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环境科技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态科技以生态保护为理念和原则,对于当代环境陶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的应用应渗透于其设计创作的每一阶段,并遵循生态保护、因地制宜、独特性、生态与艺术兼顾等原则,在自然环境整治、材料运用、后期维护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生态科技;环境陶艺;应用
近几十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造就了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自然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必须要正视生态问题,要具有生态保护意识。近年来,环境陶艺发展很快,在各大中城市中建有大量的环境陶艺作品,其中不少作品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艺术与生态融合的范例,但是也有的作品则在不同程度上对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性影响。因此,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除了应用美学原理和陶瓷工艺以外,还应当关注于生态科技的应用。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的应用是环境陶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因而,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当代环境陶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科技内涵及其在当代环境陶艺中应用的必要性
生态科技是相对于传统科技而言的,传统科技往往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在传统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巨大的。因此,近年来,科技人员致力于在传统科技的基础上吸收生态性因素,尽可能消除其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从而使我国的生态科技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科技指的是以生态保护为理念,运用生态学原则的科学技术,具有低碳环保的特征,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或污染较小,消耗能源较少。生态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生产的同时保护自然,既改造自然又尊重自然。在生态科技的原则下,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既满足于当前需求,更着眼于长远未来需求。环境陶艺作为环境景观艺术的一部分,在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开发建设发展非常迅猛,已经成为环境艺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在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之下,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者理应责无旁贷地在其设计创作的各个阶段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引入尽可能先进的现有生态科技,成为生态友好型艺术产业。环境陶艺建设的目的在于美化城市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真正的城市环境美化应是城市中的经济、文化、自然、生活等各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于作品自身的审美功能。因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是环境陶艺最重要的设计创作原则之一,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设计创作就必须采取生态科技的方式,以更好地保护好周围自然环境,平衡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陶艺的特征决定了环境陶艺应当应用生态科技进行设计创作。环境陶艺采取的是经高温烧制的陶瓷材质,已经成为自然环境中的异质化物体,不少作品体形巨大,许多依附于自然地形之上,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已经被打破,还有的环境陶艺作品采用了各种含有较多重金属的材料,对土壤、水体都可能形成影响与危害,并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运用生态科技手段对自然进行修复和整治,研制新型无害陶瓷材料,恢复和建立自然生态平衡关系。生态性设计已经成为当代环境艺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环境陶艺也必须紧跟时代,建立起环境陶艺的生态性设计体系,而要实现生态性设计,就必须引入生态科技。生态科技不仅能够帮助环境陶艺设计者实现对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帮助环境陶艺设计者呈现出新奇的艺术效果,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具有生态意味的艺术氛围。
二、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应用的途径与原则
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面对着各种不同的环境,有的具有较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的生态环境则已经被破坏,同时,还面对着状况不同的周边生态环境。因此,生态科技要在当代环境陶艺中得到有效应用就必须在设计创作的各个环节中都因地制宜,使生态科技渗透于设计创作的全过程当中。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一是规划阶段,其二是设计阶段,其三是创作阶段,最后是维护阶段。在环境陶艺的规划阶段,需要对环境陶艺设置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评估,了解其植被、土壤、水源以及地形、气候等状况,从而就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制定可行的开发方案;在设计阶段,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者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生态科技进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建设,从而为环境陶艺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场所,然后再综合运用各种陶瓷及非陶瓷材料设计出具体的环境陶艺作品图纸;在创作阶段,创作者首先需要将场地中有害物质和垃圾处理掉,确保环境安全,然后再结合生态科技手段,尽可能地将作品需要传达的理念融合生态理念完整呈现;在维护阶段,环境陶艺在完成之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后期维护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运用生态科技进行长期的管理与维护。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的应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是生态保护的原则。环境陶艺大多设置于城市中的各类场所,其自然环境往往已经被破坏,而环境陶艺的设置则可能造成二次破坏,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旨在保护或修复自然生态,因此,生态保护是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应用最基本的原则。其次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应当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与此同时,环境陶艺可以设置在城市中的各种不同的场所,包括公园、广场以及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办公区等,其自然生态状况也是千差万别,绝不可以一概而论,必须从实地出发采取相应的生态科技。第三是独特性原则。环境陶艺作品在设计创作中大都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面貌,而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也应当是具有独特性的,并与环境陶艺作品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艺术景观。因而,相应地,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也应以营造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原则。最后是生态与文化艺术兼顾的原则。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不仅应当以生态保护为目的,同时还应兼顾环境陶艺作品本身的文化性与艺术性特点,而不能单纯地以体现生态为目的,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与文化艺术的协调发展,而不应厚此薄彼,在强调生态的同时忽略了对作品文化艺术性的关注。
三、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生态科技在当代环境陶艺中的应用首先需要从土壤、植被及水体的整治恢复入手。土壤是自然生态的载体,也是环境陶艺设置的基础条件之一,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应当应用生态科技对土壤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土壤环境。最科学的治理土壤的方式是生物化方式,主要是植被方式,一方面能发挥植被的造景功能,为环境陶艺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背景氛围;另一方面则能够吸收和分解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可以多种植一些超积累植物,如向日葵、紫花苜蓿等,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水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景观因素,环境陶艺可以因适当的水体分布而显得更有灵气。水体可分为静止水体和流动水体两部分,针对环境陶艺所处环境中原有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溪流等,应对其进行检测,如有污染应采取有效的生态科技手段进行治理,如种植水草、营造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等方法,还可以建造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现水体的循环使用,达到节水的目的。在整治和修复土壤与水体之后,为环境陶艺的制作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环境陶艺本身也应当是以生态环保型材料制作的,从而避免其对土壤与水体等形成污染。传统陶瓷材料中包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存在,铅、汞等有害元素的含量较大,而近年来随着陶瓷生态科技的迅猛发展,无毒无害的陶瓷新材料越来越多,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有害陶瓷材料。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者应当尽可能地采取生态环保型的新材料,以使作品对自然环境不造成破坏。另外,有不少设计创作者别出心裁地利用陶瓷企业废弃或残破的日用陶瓷或艺术陶瓷来制作环境陶艺作品,如有的设计创作者利用各种破碎的瓷片粘结成环境陶艺作品,既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同时也达到了节约原材料与能源的生态目的。除注重材料的环保性以外,环境陶艺的设计创作者还应当关注陶瓷材料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环境陶艺作品在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都应当与周边自然环境紧密融洽地结合为一体,避免与周边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而实现人性化设计。还有的设计者更是巧妙地在环境陶艺作品中种植植被,如在陶艺墙体上种植藤蔓植物,从而使作品与自然更加和谐地融为一体,并营造出一种返璞归真的历史沧桑感。在环境陶艺景观的后期维护中,也应注重于生态科技的运用,其中,环境陶艺景观的照明会消耗大量能源,应当倡导采用太阳能照明系统,从而营造出既生态又美观的夜景。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设置风车、水车等进行发电照明,既达到节能的目的,也能够与环境陶艺景观相结合,构成更为丰富独特的景观。
四、结语
生态科技在我国环境陶艺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认知上的不足和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其发展仍然不够成熟,在实际的设计创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生态科技的发展水平,环境陶艺的制作建设应当在进行客观细致地评估以后进行,避免因盲目开发而导致对生态的破坏,应当将环境陶艺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生态建设规划当中。而在未来,生态科技在环境陶艺中的应用还将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大地发展潜力与空间,相信随着生态科技的持续发展和人们认识上的不断提高,环境陶艺将更加注重生态,更加人性化,生态科学与艺术完美地融合于一体,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城市新景观。
作者:徐三强 徐望 杨科朋 单位:景德镇学院
摘要:在众所周知的全球气温逐渐升高造成温室效应的趋势下,环境保护已上升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层次。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向我们提出的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和伦理问题,我们该如何生活?科技本身不存在道德与善恶,科学的里程碑中还没有办法结决人类意识问题和道德本身。
关键词:科学发展;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一、科技发展是双刃剑
邓小平同志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展的这个时代,划时代的提高生产力,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缔造了完美的前提。因为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感受着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利弊,例如:计算机的使用被普及,黑客已经成了普通用户的最大公敌、账户信息被网络高手盗取导致个人信息无限的泄露等现代化犯罪;转基因技术、太空技术、克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利用,有人为作为新兴产业的他们的出现感到非常高兴,有人却为之担忧着———人们认为它们的出现一方面可以使得人类生活方式大为改变,战胜自然,一方面也打破生态平衡,自然也开始报复人类———是喜是忧谁能断?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其实也有它害的一面。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从科学家们发现科技有诱人的结果发展到今天,任何情况下的科技都造福于人类且也暴露出科技对社会与生态也有极大的危害:各种新兴病菌不断出现(H1N1病毒);光污染对人群和生态的影响;大量砍伐绿被植物导致沙尘暴频发等等。显然,对生态圈的大肆伤害使得全世界变成资源短缺的大沙漠以及水资源的减少,因此,从工业文明以来,科技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人类的野心,人类已然在控制自然和改造然的方向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用腿的时代变成汽车,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宇宙无穷尽,对生态环境开发和利用,对动植物的大量开荒和捕杀。在人类面前,自然界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保持着威力和神秘,无论对人类动用多大的力量、发挥怎样的威风,人类总能找到如何应对他们的手段。人类的完整进化也对生态环境有着不小的威胁,强化着人们向大自然宣战的信心。人类不应该忘记自然界本身的强大的能量与威胁,一切的未知灾难都是自然界过度开发的结果,很难有人在正视暂且俘获自然界和对局部改造成功的成就。其实这是人类给人类本身种下了复杂的生存挑战的苦果,同样的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二、什么是科技进步造成的真正危害
科学和技术的矛盾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肯定的,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由于科学技术只能尽力避免和约束负作用,但是它所有的特性基本上是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的。若是我们静静的想想,为什么科学技术会产生我们掌控之外的负面作用,其实它不在于科学技术自身,是因为受贪欲的操纵对科学技术本身不合理使用产生的。当人们看到科学技术负面有利可图时———捕杀和过度开发等等。在人类社会越发成熟的今天,你会越来越发现人类具有的本领越大,改造自然的风险就越大。如果我们在改造过程中造成重大失误,就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无法预见性并且遗憾的损失。人类在利益面前是丑陋的,为了达到自己利益的目的不择手段,毫无道德底线,所以,人类历史上就有了这样的现象:人们开始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危害功能去对付毫无还手之力的生态环境,使得环境恶化难以自愈,制造核武器导致国际形势变得紧张,战争期间毒气弹的使用,所有负面都是利益集团无法推卸的责任。没有人认为地球毁灭是件开心的事,当我们发现地球母亲很生气,我们将不复存在。
三、科学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依然要付出努力去解决我们所能遇见的困难,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尽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正在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大自然该如何友好共存,要求各我们每一个人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差异,齐心协力,促进社会积极,和谐,生态自然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是要我们积极广泛的参与,所以必须要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细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来伟大的有着历史里程碑式的科学家和科学壮举,在他们这些在历史长河流域中所留下物质精神文明,是我们这些当代青年人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在做创新的工作的同时,要从数千年前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吸取养分,不走错误的老路,也不会错过伟大的科学成果研究,找到突破,完成创新,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四、启示和建议
科技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重新重视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保持水土,减少垃圾盲目分类,减少对动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大量捕杀;对解决化学企业的废气排放减少对空气的危害,然后要极力倡导用绿色产物来减少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这样水流可望净化,空气也再能清新。环境这个经久不衰的问题是我们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基于大自然本身的规律来开发自然,根据大自然本身的规律来呵护自然,这样就可以大大缩减对自然界本身的毁灭性伤害,从而实现当代人追求的“环境优化增长”目标。纵然如斯,若是制度文化尚有明显缺陷、精神文化还未更正,环境这个大问题还将持续恶化。人类习惯性依赖自然环境,这是人类精神文明逐渐成熟的前提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有效地利用自然环境,使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我们看来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在漫长历史中自然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人定胜天也一直左右着我们的思想,但我们从来没想过如何和自然和谐共处,古人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想着如何与自然相互联系,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一旦毁灭了地球这个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无疑是自取灭亡。以“天人合一”为根本要求和特征的天—地—人一体的生态整体关怀的价值追求首先在于维持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它要求国家的统治者顺天应人,行仁政、促和谐,通过对“天”的畏惧来规范统治者的各种行为,从而达到维护政权的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的新世纪。我们所面对的生态文明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科技是协调人与生态自然和谐共存必然条件和核心力量,但非根本力量,在人类生存的今天,建设我们所处的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由价值多元向价值自觉的转向,最核心的内容在于构建以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及保持生态环境完整、稳定、美丽为价值自觉特征的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之中制度文化是最重要中心力量、最根本的力量。如果政策制度(政绩审核、人口政策、经济政策、发展方略、法律法规)等、价值观念(消费观念、财富欲望、公共意识、环保理念等)无法朝着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做出基础根本的改变或切实执行,纵然科技如何创新立异,也无法根本改变资源制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作者:景浩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摘要: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对科技信息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进行分析,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方法。
关键词:科技信息;网络环境;构建
引言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等新媒体技术迅速应用并普及,这些新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为文献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和使用都产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期科技信息服务如何适应更多使用者的需要,是信息服务的重要研究课题。
1科技信息的网络环境内容
1.1科技信息网络的一体化
传统图书馆主要通过纸质文献为用户提供各类文献查询、检索服务等。但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馆除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直观和直接的全文信息浏览外,还能够将所需数据文件下载,并直接进行信息传递,还能够利用咨询系统向线上专家进行咨询。这种全新的科技信息服务,让图书查阅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从技术应用上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科技信息网络的社会化
数字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周围的信息量与日俱增,信息需求量也逐渐增加。社会各个行业对信息的需求量都在稳步增加,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科技信息服务主要面对科研院所、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但在现代社会,对科技信息有需求的人群逐渐扩大,传统服务系统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而且科技信息本身属于社会资源,应该服务更多社会成员,因此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够实现科技信息的更大的社会覆盖面,为更多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向整个社会输出广度和深度都更大的信息服务。
1.3科技信息网络的共享化
网络传播的速度优势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和各类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的网络共享,可以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文明体系下的人群联系到一起,让所有用户都能查阅各种类型、各个阶段的科技信息,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网络环境下,帮助科技信息脱离时空、地域限制,实现资源的高效收集、和利用,提高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精准度,从而提高科技信息服务的质量。
2基于网络环境的科技信息服务
2.1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建设
要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就必须要将网络技术与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紧密结合,从构建完善的共享运行机制,并保证实施,强化区域性科技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2.1.1树立科技信息网络资源共享的发展目标。
以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为指导,国家科学技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为依托,树立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目标。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科技信息化动力基地、信息咨询与管理、科技信息技术与系统研究、科技情报研究、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等进行协调和规范,并与国家信息技术建设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网络服务与国家科技信息基础建设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从优化科技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浏览方式上,建立以服务、网络、用户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使现代科技信息服务能够跟上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的大众化。
2.1.2加快科技信息的网络共享速度。
对科技信息进行网络资源构建,本身就需要对社会对科技信息的需求量、需求范围和程度进行调查,使网络资源共享真正为科技信息资源的普及和跨时空交互提供基础条件。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对各项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学研究进展进行连接,为用户提供规模更大、包含内容更丰富、时效性更强的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提供实时共享和全方位信息共享的服务,为信息传递、各类科技知识整合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快科技信息的整合和网络共享,是优化科技信息服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降低网络模式的风险程度,提高行业间信息的关联度,实现跨行业、跨区域的科技信息交流,实现更大程度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2.1.3合理整合科技信息资源。
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整合,主要包括科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各类非文献信息资源和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垃圾信息的辨识等。对科技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整合,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维护尤为重要,实现布局上的合理规划、功能上的查漏补缺、覆盖程度上的全面高效。科技网络信息整合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采集、筛选、整合和时网络化过程中保证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有序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科技信息网络资源的全面整合,还要对网络服务、信息增值、智能化建设以及应用系统维护等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化管理。
2.1.4各类科技信息网络环境的协同构建。
协同构建各类科技信息,主要目的是为更多科研人员提供更全面和广泛的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地域和学科的信息资源共享,更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和团队协作研究的进行。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为知识信息交流、交叉学科互补性交流、科技网络平台构建等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共享,还能够为在线交流、远程教育、网络会议、信息、模拟演示等工作提供更便捷的途径和方式。
2.2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
2.2.1科技成果查新。
对科技信息进行及时查询和共享,实现科技信息的更新,是保证科技项目立项和完成成果鉴定的重要内容。科技查新为我国各学科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背景信息,避免了重复的科学劳动,降低了科研成本,加快了科研速度。将科技查新作为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数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2.2建立科技成果项目数据库。
科技成果项目数据库主要包括专利数据库、新技术或新项目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主要包括研究各类高新技术、新开发产品的重要文献;新技术或新项目数据库则仅仅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新技术、新成果建立的专题数据库,用以指导和规范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2.2.3完善专家数据库。对科研院所、企业科技部门等涉及到新技术开发的单位或部门进行调查和整合,建立专门的专家数据库,为各科学研究决策者提供更多数据支持,为各类新项目的论证提供更便捷和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2.3坚持科技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联合及协调发展
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确保科技信息资源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科技信息整合与共享过程中实现方式上的创新与范围上的联合。以创新促发展,促进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共同发展,重视特色发展,实现协同发展;以联合促发展,打破不同领域的界限,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优势,提升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着重发展具有体色的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
2.4建立网上科技信息资源传递服务体系
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便捷的传播方式,是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传播的显著特点。邮件、传真、实时会议、电子公告等形式,可以将科技信息迅速传递到全球范围内网络覆盖到的各个地区,为更多用户提供全面的科技信息服务。基于网络环境和数字技术的现代电子查询系统,相较传统的文献查阅方式,更为方便省事,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针对目前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现状,可以从指定合理收费标准,提高信息用户获取能力方面,真正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
作者:刘欣亮 单位:青田县科技信息中心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基础的,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正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协调我们的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对于环境工程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正是从生态文明角度,探索环境工程与科技之间的发展模式,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工程;科技发展;模式构建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优质的生活。但是,同时人们也认识到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开始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空间的重建。人类文明史从实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一个人类利用自然力和自然资源进行创造的历史,而当前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让这种实质状况得到了延伸和推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方法,也让人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在当前的生态文明背景下,如何让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达到一种平衡的模式,如何让两者和谐有序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需要考虑,也必将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工程与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
1.1战略性原则
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是一对相互矛盾又彼此依存的两个元素,只有两者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让两者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对两者的发展不应当仅仅将视线局限于两者之中,而是要放眼于更宏观的方面,对两者的发展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和设计,准确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已经两者在经济环境中所处的态势,密切关注当前阶段尚未显现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1.2系统性原则
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也并非其外在所显现出来的简单性和单一性,其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是多面的。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的是胡要注重其系统性的构建,从生命周期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解决。
1.3自主性原则
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的构建应当注重其自主性的发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的方式,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全新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让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推动环境工程的发展,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让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环境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发展和创造。
2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对环境保护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科技创新带动环境工程的建设,环境工程建设激发科技领域的创新,从而实现两者的和谐有序发展。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绿色经济
从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牺牲了生态环境的建设,而生态环境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阶段,我国在倡导经济发展时,不再一味强调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是倡导绿色经济的构建。绿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让经济与环境保持协调发展和进步,为人类的健康环境构建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在此领域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学术理论讨论的难点,环保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全球气候变化
当前阶段,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性,这也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外交等等方面。我国同样遭受到了来自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的伤害。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是此领域发展的重点,运用科技创新的方式减少企业、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寻找最佳的适应气候发展变化的科技发展方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策略,也能够为环境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3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相处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就需要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好相应的环境风险预测,做好环境风险控制和管理,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财产损失和环境灾害的时候,能够采取强有力的方法予以应对。因此,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在此方面的发展应当注重对我国环境特点的研究,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预判,积极探索解决此情况的有力对策,提高环境工程构建的可靠性。
3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工程,其关系到我们自身生活的长治久安,更加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和未来发展。因此,创建良好的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让科学技术促进环境工程建设,让环境工程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过得环保道路越走越好,让我国的生态发展获得一个安全的环境。
作者:赵莉 单位:鹰潭市环境保护科研设计所
摘要:目前,很多行业采用了数字科技技术模式,比如,环境艺术设计借助数字科技的数据分析功能,可调节设计方案的参数,还可借助新原材料的模型搭建来保证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安全性。因此,就数字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科技;信息技术;环境艺术设计;3D软件
数字科技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处理模式。由于其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对其调取后会发现大量的“0”与“1”的排列组合,因此,将其命名为数字科技。在应用方面,数字科技并非特定的技术模式,其可对任何数据进行转化和处理,可用于各类生产和设计行业,除了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领域外,还包括工程、电子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数字科技具有模型化的管理能力,可借助3D软件制作设计模型,并在计算机中调节模型的参数,从而达到最优化配置,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人力试验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有效避免了误差的产生,特别是一些专业的软件具有的自动检测和报错功能,可为使用者提供数据模型创建的合理建议。因此,鉴于数字科技自身强大的功能,以下对数字科技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帮助。
1数字科技对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影响
数字科技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而言,这种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设计效率的提升。计算机对设计的管理比设计师在图纸上的管理更加便捷。②满足个性化需求能力的提升。以往,设计者无法兼顾业主的所有需求,进而引发了业主与设计师、委托公司的矛盾;而在数字科技的帮助下,设计师能兼顾各种相关信息。③数字科技和网络化的实现,开拓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视野,使设计师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接触更多的世界级作品,这对于设计师的个人发展及其在设计领域的持久生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1.1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数字科技的核心能力在于对信息的处理,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可被看作信息的整合过程。这是因为在建筑和装修设计中,设计者主要负责构图和材料的选择,而构图是一种可转化为数字处理的信息模式,在电脑上构图不仅可提升设计效率,还能节约设计成本;材料选择的关键在于材料比例的设置,在计算机出现前,人们只能不断地搅拌原材料,并进行搭建试验,历经数千年后才找到相对完善和适合各类企业特征的材料应用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材料已逐渐被替代,对于新型材料的应用而言,再以长时间的试验方式寻求合适的比例,显然已不适合时展的需求。而在数字科技出现后,采用数字化调解和模拟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材料的比例问题,且能帮助设计者找到不同气候环境下材料性能的差异,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的坚固程度。
1.2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
数字科技的表现力较为强,可展现语言、图形、文字和影像等,使设计者可以更好地调节色彩、光影、材质等效果,且在固定模型的帮助下,可借用对比手段优化新采纳的元素;可有效提升设计的艺术性。以往,设计师只能在纸上构图,其设计理念基于平面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问题,进而导致设计师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设计;但依靠数字科技可直接立体设计,不仅减少了模式转化过程中的烦琐程序,还能保证整体艺术的输出效果。对于环境契合性而言,近年来,建筑设计正在向环境友好型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师契合环境,以不破坏环境的设计理念设计建筑,且人们对建筑有审美需求,因此,在兼顾两者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但采用数字科技后,可提前通过3D拍摄方法,将周边环境设置成设计背景,从而有效地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
1.3提升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市场竞争力
环境艺术设计虽然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发展契合性较高的设计模式,但因设计过程烦琐、建设难度较大,导致其一直不受市场欢迎,加之环境艺术设计的自我要求较高、内容不断丰富,削弱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对于我国当前的设计领域而言,正缺乏这样的健康设计理念,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不应被淘汰,反而需要得到有效发展。而借助数字科技,可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效率,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公众审美的契合性,从而使环境艺术设计得到更多人的关注。此外,数字科技还能帮助环境艺术设计建立模板式的工作方法,即通过程序将可借用的元素与设计需求相结合,实现整体输出的设计雇佣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
2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必然会为人类带来改变,但很多领域却无法有效地与时代契合,本文所研究的环境艺术设计便是其中之一。因此,笔者探讨了当前提升行业发展效率最有效的数字科技,以期借助其丰富的功能,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建筑设计领域的水平。
作者:胡颖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加强环境保护,维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尤其是环保局等机关单位,更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和使用,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进行记录。本文将对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科技档案管理的重点和要点。
关键词:机关单位;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要点
所谓环境保护科技档案,是指国家及其下属的环保部门记录的环境保护档案,对国家和社会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机关单位的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科技档案的载体进行保护和对内容进行填充。对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的管理是我国机关单位的重要内容之一,见证了我国地方对环境保护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
一、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文件收集,不注重文件归档
在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人都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比较重视档案本身的真实性,在收集过程中要求对原件进行验证,防止档案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在满足了档案工作真实性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归档,甚至过分要求原件,使得一些重要的科技档案无法收入其中,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参考价值。
2.没有认识到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科技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正确开发和建设,就很容易使科技档案信息不完善,影响科技档案的权威性。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在归档工作中无法切实反应其中的技术完整性,使得环境保护工作的连续性、专业性没有得到全面反映。
二、机关单位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要点
1.加强归档管理
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的归档管理就是资料的交接工作,为了使归档管理更加科学,要制定符合机关单位实际情况的归档管理制度,使所有部门的人员严格按照归档制度履行自身职责,从而使归档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前,应由部门负责人对项目中的内容、范围、进度等进行密切关注和记录,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归档范围、期限和密级划分表,对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档。在归档过程中,要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审查,使其符合归档的基本眼球,并对同一项目的相关材料都统一管理,防止丢失,以便于日后查询。对于一些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将材料退回到原本部门,待整理合格之后才能再度接收。
2.科学对环境保护科技档案进行分类
科技档案分类就是指根据科技档案的内容性质和形成特点,把一定范围内的科技档案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和平行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科技档案库藏系统,包括农业科技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档案、自然科学研究档案、医药卫生档案和自然现象观测档案等。科技档案的分类有很多种方式,具体应根据机关单位的性质和专业特征来划分。环境保护涉及到大气、地理、生态、植物和群落等多个专业,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对这些专业的性质和特征非常熟悉,根据环境保护专业的特点,并结合科技档案的划分规范,来对环境保护科技档案进行分类。
3.加强对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的储存
当科技档案归档、收集之后,就应对其进行细致统计和储存。对机关单位来说,档案的储存和统计是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档案进行保管的过程中,应根据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优化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科技档案储存场所,按照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的数量进行存放,并选择质量好、防潮的地点,以使科学技术档案得到妥善保存。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的具体情况,将其进行整理,并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方便其他部门的人查阅和使用。
4.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加入信息化手段
随着科技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和电子文献不断发展,在当前的科技档案管理中,应积极采用创新技术,实现对科技档案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的管理,使科技档案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转变储存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各种文件、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例如,传统的纸质文件可以制作成为word、excel等格式,也可以扫描成为图片格式,储存在计算机、光盘或网络资源库中,实现快速查阅、传递和检索,从而使科技档案在此基础上获得延续发展。电子文献具有载体稳定性、多样性,信息可控制性、易变性、占有体积小等特性,因此,我们应根据电子文献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文献保存和管理方法,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将与科技档案有关的各种资料进行整合、分类,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
三、结语
环境保护科技档案是对国家级地区环境保护工作成果的展示,作为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我们应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落实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使我国整体环境保护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科技档案管理体系,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陈慧吉 单位:吉林公主岭市环境保护局科技科
一、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
1、科技发展政策不配套
科技政策的不匹配及缺乏科技政策实施监督机制和执行反馈机制,导致政策实施效率不高、政策无法及时修缮和完善等现象。科技发展政策制定和信息公布的渠道不通畅,许多政策是少数人掌握,一方面政府有文件规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无法得知相关的政策,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政策的有效指导。
2、公共服务系统不健全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既是技术成果的交换场所,也是技术成果交换关系的综合。缺乏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和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应该给企业提供技术需求、成果、企业合作等信息,为科技成果转移提供信息支持。政府技术市场服务中心的信息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无法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这三大研发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公共服务系统的缺位导致中小企业获得外部信息的不及时和滞后,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融资支持的程度较低
科技创新资金来源结构简单,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目前科技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政府补贴、金融机构贷款三个方面。大多数的企业资金来源的主体是自筹资金。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金融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尚未形成,缺乏风险投资,企业无法获取科技创新充足的资金,也无法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依赖研发人员,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企业,其生产经营的有形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金额相对较低,资产总体流动性高,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较少,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对于融资安全性的要求,无法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抵押、质押贷款。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要素和主要依托。创新人才短缺一直是阻碍企业创新的普遍问题,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创新人才不足问题尤为严重。这些企业由于受到企业性质、科研条件、工作环境、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方面的影响,缺少吸引优秀技术人才的条件,又缺乏技术入股、收益分享等有效激励乎段,使这些企业吸收不到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1、结合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及法规,让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方面的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包括技术转移、技术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面的法律保护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加大创新力度,同时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并建立良好的政企沟通渠道,让政府的政策制度能够传递到企业。
2、强化和完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政府建立汇集各类专业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提供网络支撑,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和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等。涉及科技创新指导性政策、科技投入、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
3、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机构,协调好银企关系,加大银行的贷款投放力度,组织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集合性债权融资方式,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另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效用,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另外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4、人才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根本,政府结合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人才的政策,针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服务。弥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缺口,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还应该出台更有力、更务实的实施办法。设置一些激励政策比如成果转化、奖金提成等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加快对企业管理者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管理素质。
三、总结
健全的地方科技立法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律保障,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摇篮,合理的资金基础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优秀的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创造的核心。
作者:何春 王玉华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1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设施与科学管理水平,很难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城市环境治理与垃圾污染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第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缓慢,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需要。比如,城市生态绿化的总量还很是不足;一些城市盲目地削山、平沟、填河等等,严重破坏原有自然地貌,加剧了生物物种、古树名木和湿地资源的丧失。第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规划与科技应用水平有待全面提高,交通拥堵、热岛效应和绿地不足等问题成为生态城市的顽疾,脏、乱、差的恶劣环境还大量存在。第四,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观念还很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自然界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制品、电池以及其它化学合成制品等,常常与普通生活垃圾混装,给处理工作造成困难,从而带来严重污染的环境污染。
2发挥科技传播功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1多方联动,整体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必须加大生态环境科技传播力度,建立起政府全力主导、市场逐步推进、公众积极参与的新机制。政府全力主导,就是政府要科学有效地引导、规范和维护、激励全社会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行为。市场逐步推进,就是将经济价值观念体系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与推广市场机制。公众积极参与,就是要让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决策与环境保护监督,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等。
2.2科学规划,保障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规划与体系规划,要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合理布局城市与区域内重要的环境基础设施,有效安排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园林绿地等项目的建设需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协调管理,发挥生态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3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强力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整治,下大力气创建一个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良好环境。要以建设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2.4有效管理,科学规划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大力气减少城市污染是当前的一个首要任务。要以创建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积极用循环经济观念来指导城市的污水与垃圾处理。要加强生态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加快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切实提高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
2.5提升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必须积极提升科技传播力度,切实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使广大居民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环境责任,增强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要从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入手,通过各种教育以及宣传渠道向各级干部和群众普及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环境的功用、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引导广大公众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城市现在还发展到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微博。教师可以使用博客或微博平台知识与教学思想,与学生交互。4)BBS。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电子公告牌系统(BulletinBoardSystem,英文缩写BBS)教学内容,师生可以通过BBS进行丰富全面的交互教学,可以讨论问题,也可以通知,新知识点,也可以提交作业。5)微信。做为一款实用的个人通讯软件在近年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大多数手机都支持微信,通过二维扫码,加公众号等可以方便地让学生添加微信。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发到微信上,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与老师实时交互,当然更成熟和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还有实时通讯软件QQ。6)YY语音。YY语音是一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即时通讯软件。由于YY语音的高清晰、操作简便、分享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已经使用YY开展网络教育,比较著名的有外语教学频道、平面设计教学频道、心理学教育频道、注册会计师教学频道等等,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安装后即可进行视频学习与交流。7)飞信。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基于真实的移动手机号码运行,可免费无限制地向飞信上好友信息,在近几年得到较好的发展。它融合了免费短信、语音、文件传输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移动用户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飞信和移动手机组建一个实时的到达手机终端或PC机端的信息收发系统,方便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也可以基于班级或校级组建一个小型的信息交流平台。类似的有中国联通的超信,中国电信的班级云等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另外还有很多相关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尤其是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的大量应用也可方便地应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应用,如掌中英语、有道词典、超级课程表、沪江英语、金山背单词、考试100、驾考宝典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3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就内容的丰富性,交流的实时性与便捷性来看,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无疑有极为巨大的应用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当然也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对新媒体技术还不熟练,主观上还不愿意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而另一个极端是有些教师对新媒体技术依赖性过强。另外,有些学生自制性差,虽然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可以学习丰富的知识,但也容易沉溺于更为吸引人的娱乐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的自觉、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使新媒体技术成为传统教学有益的补充,两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作者:曹丁睿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开发板Linux运行环境简介
一般来说,Linux环境主要包括windows工作坪外、Linux服务器以及开发板平台。上述三者均处在同一个网络体系中。软件开发人员在Linux服务器上设计编译环境,然后通过windows工作坪外以及仿真器与开发平台相互连接。在这种运行环境下,软件设计人员能够直接通过远程或者windows运行程序进行Linux服务器开发。笔者建议,选择Linux发行版本搭建Linux服务器,从而有利于收集各种有效资源。鉴于本文篇幅问题,在此不详细讲解Linux环境下的PC机安装事项。
2以无线点餐系统为例探究Linux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过程
无线点菜系统软件部分分为系统服务器软件和手持终端点菜软件,这两部分的软件均采用Qt开发,点菜系统服务器端需要对许多系统数据进行处理,而系统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款小型数据库。
2.1无线点菜终端机的硬件、软件平台手持点餐系统的硬件平台直接采用ARM9核心S3C2410X处理器的S3C2410开发板,主频为203MHz。这款嵌入式处理器,其具有成本低、功能低、性能高等优势。同时,准备TL—WN321G+USB网卡,与开发板的USB接口相连接,进而有效实现无线点餐的通讯功能。手持点餐系统的软件平台是基于Linux2.6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内核配置中设置无线网卡支持项目,结合系统添加库文件、终端系统、无线网卡驱动以及相关的配置管理工具和启动脚本等项目。终端餐桌点餐系统直接利用ARM9开发板作为硬件平台,终端机在Linux2.6系统上进行操作,结合文件系统合理添加库文件、点餐中断程序等管理工具。终端点餐系统使用QT进行开发,其遵守QT/Embedded的一般程序,进而有效实现各种点餐功能。另外,鉴于餐桌终端的各种优势,充分开发了点餐娱乐系统化功能,在点餐的同时还能进行音乐、游戏、上网等功能。
2.2无线通信系统远程服务器介绍在远程服务器上设计的点餐系统可以说是整个无线点菜系统的核心,通过该系统提供点餐初始信息选择,餐台信息选择,点餐终端机处理等数据,所有的餐台选择、点菜信息以及提交选单以及信息处理都是在这个服务器上实现的。在本软件设计中,充分利用Linux2.6系统操作系统的P机作为远端服务器,TOMCAT在服务器上建立JSP网站,使用DREAMWEAVER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和MYSQL数据库进行网页设计开发,进一步实现数据库操作以及用户登录认证的各项功能。
2.3运行与程序在开发板原配内核及文件平台之上,在内核配置中设计无线网卡支持,综合考虑文件系统中添加库文件、点餐终端程序、无线网卡驱动以及相应的环境和启动设置脚本,烧写入开发板,最后运行程序。
3Linux环境下的关键技术分析
3.1网络通信系统使用WIFI通信系统进行手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联系,这是无线局域网的一项标准,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其可以以无线方式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PC端进行连接,具有传输距离远、速度快等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WIFI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善,通信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能够有效满足系统网络的通讯需求。相比于ZigBee、蓝牙等技术来说,WIFI的信号发射率显著较低,因此,该技术的应用也最为健康。在达到网络通信功能前,必须积极构建无线局域网系统。现阶段,创建WIFI网络主要是通过无线路由以及Window7进行创建的,在无线路由其的支持下,完成无线点餐系统的WIFI网络搭建。在这种环境中就能有效应用设计程序。
3.2NetlinkNetlink是一种数据双向传输工具,能有效时间内核数据与用户进程的特殊通信。另外,netlink也是连接内核与网络应用程序的常用接口。应用netlink接口,用户只需要在内核源码文件中新添加netlink协议即可。然后,用户态与内核态就能直接通过相关协议进行数据共享。Netlink应用标准的网络接口,内核态与API相类似,比较容易上手。另外,netlink属于异步通信方式,其用户态与内核态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得以有效保障。在发送信息过程中,主需要将信息保存在接受列队中,无需等待对方接受。因此,cpu开销比较小。需注意,netlink系统调用属于同步通信机制,若进行传输的数据过大,将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实时性。
3.3Hrtimer计时器是操作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机制有很多种。在嵌入式系统中,往往需要Hrtimer高精度定时器。Hrtimer的实现机制完全独立于定时器API,是建立在per-CPU时钟事件设备上基础上的,由于其实现需要硬件支持,故可以达到纳秒级的精度,且不会增加额外系统开销。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无线点餐系统为例详细探究了Linux环境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开发过程,并针对Linux环境下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王佳宝单位: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1大数据及其特征
一般认为,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通过数据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通常认为它具有下述“四V”特征:
1.1数量大(Volume)。大数据的数据量级已发展至PB(1000T)、EB(100万个T)乃至ZB(10亿个T),可称为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1.2速度快(Velocity)。大数据往往表现为高速实时数据流,时效性非常高。因此对处理工具的要求很苛刻,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都应引入。这是区别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
1.3多样化(Variety)。数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各种信息及其网页、图片、音频、视频、图像与位置等存在方式。
1.4价值高(Value)。大数据数量越庞大,价值越高,真实性、可靠性越强。但同时无效信息也越多,需要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对数据迅速地“去粗取精”,否则也只能望洋兴叹。
2大数据对科技咨询业发展的影响
2.1拓展业务空间大数据信息对应的是高速实时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往往能产生难以想象的作用,其能量也将被层层放大,还有可能在另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领域得到应用。大数据环境下的科技咨询就将具有全球性、战略性意义,业务范围和服务空间都将得到迅速拓展。科技咨询各相关要素,如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创新需求、创新环境、创新成果等的疆界,将受到大数据浪潮的冲击。同时,落后地区和难以涉猎领域的业务也将在其带动下快速提升。
2.2规范咨询决策大数据将改变科技咨询决策方式,使其进入“数据驱动型”决策模式。因为面对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决策者不仅要使用新的技术,还要改变目前的决策过程,政府也将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负责。因为引导政府决策的是基于实证的事实,而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施加的影响。
3大数据环境下科技咨询业发展道路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大数据将给科技咨询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科技咨询业应抢抓机遇,跨越发展,走规模化、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1挖掘大数据,促进规模化发展我国科技咨询业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咨询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主导地位没有显现,资本缺乏信心。二是科技咨询价值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潜在需求得不到释放。三是现有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分工和自主品牌,无法带来规模效应。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将自由地流动起来,推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体制机制对科技咨询业的束缚将大大减轻,“得数据者得天下”将成为共识,市场将发挥主导作用,吸引大量资本进入,促使机构快速升级。同时,随着竞争的加剧,咨询质量、咨询价值必将得到提高和认同,潜在的需求必将迸发。
3.2利用大数据,加快信息化进程目前我国科技咨询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了计算机初步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将掀起新一轮信息化革命。科技咨询业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引导下,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程,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科技咨询信息平台,实现在虚拟空间中不同信息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对接,提高咨询要素使用效率和运行主体工作效率。
3.3凭借大数据,提高科学化水平大数据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可靠性并存。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以提高科技咨询科学化水平。首先,基于大数据,科技咨询信息的真实性有了更大的保障。其次,依据大数据特征,可帮助制定更为科学的咨询战略、方案和计划,同时降低过时咨询、无效咨询的风险。再次,基于大数据,科技咨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咨询师可以深度分析、挖掘最高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创业经历、行为习惯等信息,准确把握其管理理念。最后,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利用,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数据不全而带来的负面作用。
3.4依托大数据,实现现代化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咨询工具、内容、形式、速度、效率等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托大数据,可以实现科技咨询向现代化转型。首先,大数据环境促使科技咨询必须运用现代化咨询工具。如,大数据的超大量级迫切要求科技咨询设备现代化、信息数字化。其次,大数据促使科技咨询内容、形式现代化。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很快,简洁实用、形式新颖是对科技咨询工作的新要求。形式多样的大数据正好为科技咨询提供了便利。再次,快速、高效是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高速实时的大数据则要求科技咨询处理工具快速演进、高效运行。最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科技咨询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紧跟现代化发展步伐。大、多、真、快、稍纵即逝的大数据要求科技咨询必须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智能科技咨询协作平台,向科技咨询现代化迈进。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时代,科技咨询业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必胜的信心和实际的行动迎接大数据风暴的到来,紧紧把握大数据特征,努力提高数据挖掘、分析、处理和应用技术水平,不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坚定不移地走规模化、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李浩唐小龙单位: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1投稿方式的获取及其潜在问题
1.1传统的纸质期刊翻阅
在数字出版尚未普遍使用之前,读者获得期刊投稿方式的途径是通过邮局订阅,或从图书馆查阅纸质期刊。该途径安全、无风险,但由于邮局订阅资金和图书馆期刊藏书数量限制,无法满足读者对所关注的多种同类期刊的需求。现在仅有极少数读者还保留这种信息获取习惯。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环境下的投稿方式获取途径上。
1.2百度搜索
网络环境下读者获取投稿方式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使用搜索引擎。谷歌、搜搜或必应等搜索引擎由于某些原因,或是尚未成熟,无法与百度竞争,因此,百度成为中国读者搜索期刊投稿方式的最主要途径,除了特别的说明外,本文均以百度代表各种搜索引擎。一些期刊官方网站由于期刊的知名度较高,访问量较大,或网络宣传比较充分,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稳居第一位;另一类期刊,知名度不高,虽然已建起官方网站,但网站访问量少,网络优化也做得不好,关键词设置不合理,在百度中搜索结果排名中严重滞后;还有一类期刊,至今尚未建立起官方网站。读者的惯性思维认为:百度搜索结果中排名第一就是期刊的官方投稿方式。当期刊在百度中搜索结果排名严重滞后时,读者对排名在前面的各种投稿方式无法辨认真伪。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读者512出于评职称、毕业、项目结题等目的心切,在互联网上架设起伪官方网站、网站等,并利用百度竞价排名方式或搜索引擎优化,将伪投稿方式操作在百度搜索结果排名第一,引诱读者上当。例如《护理学报》的官方在线投稿网址是(//www.hlxb.com.cn),然而笔者在百度中输入“护理学报”进行搜索,排名第一位是个伪官方投稿网站,并且翻遍了百度搜索的前10页,找不到该学报官方网址。此情况对期刊的投稿量造成严重影响,读者利益也受潜在的安全威胁。
1.3期刊数据库检索
读者获得投稿方式的另一途径是期刊数据库检索。当前比较出名的期刊数据库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以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然而,由于各种期刊数据库都将单篇文章制成单独的PDF文档(或CAJ文档)供读者下载阅读,导致单篇文章的PDF文档(或CAJ文档)与期刊信息页面相分离,读者无从获取期刊信息页面的内容。在信息割裂的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期刊忽视在单篇PDF文档(或CAJ文档)的内文版面设计上添加一些期刊投稿信息,以达到自我宣传目的;另一方面,期刊也不重视在每期出版的目次表中以单独标题的形式期刊投稿方式,并在正文中以单篇文章形式存在,使得读者不容易在数据库检索中获得投稿方式的PDF文档(或CAJ文档);再者,中国知网中提供的期刊投稿方式并不准确,笔者在中国知网的检索项中选择“刊名”或“文献来源”,输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后,点击“编辑部邮箱”,出现JYKQ@chinajournal.net.cn,这显然不是正确的邮箱,《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官方邮箱是cjstp@mail.las.ac.cn,其投稿网址是//cjstp.ijournals.cn。因此,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难以检索到该刊正确的投稿方式。能够准确获得期刊投稿方式的是中国知网数字出版物超市(简称“超市”)(网址://mall.cnki.net)。在“超市”网站中输入精确的期刊名,下载阅读器,就能在线阅读该刊每期的完整电子版,从期刊电子版的版权页中获得官方投稿方式。虽然在“超市”里获得的期刊投稿方式绝对权威、可靠,但很多期刊还未在“超市”上架,无法满足读者在线阅读,必须寻求其他的方式获取期刊信息。总之,期刊数据库检索所获得的投稿方式相对安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期刊数据库检索程序复杂,检索速度缓慢,特别是信息割裂的存在,无法确保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其次,一些期刊数据库上的投稿方式由于某些非故意因素导致其不准确;再次,期刊数据库检索所需的技术性高,要求读者掌握一定检索技巧,并且熟悉期刊数据库导航结构,如很少人知道中国知网有“超市”这一期刊汇集地;最后,期刊数据库是仅供付费用户使用,一般读者无法享受这一检索方式。
1.4网络百科搜索
在互联网上,存在多种网络百科,如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维基百科、搜搜百科以及360百科等。百科的最根本原则就是权威性、客观性和可靠性。《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将百科定义为:“概要介绍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工具书。供查检所需知识和事实资料之用。以百度百科为例,虽然以“提倡有可靠依据、权威可信的内容,鼓励客观、中立、严谨的表达观点,不欢迎恶意破坏、自我或商业宣传”为内容方针,然而,百度百科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在词条创建初时,由于审核不严格,很多刊名词条被恶意抢注;其次,由于缺少专人管理,词条信息内容没有经过严格核验,直接从网络上复制过去,存在大量错误;再次,词条信息更新周期落后,信息过期现象严重影响作者投稿;最后,出于某种目的,词条创建者在“期刊投稿方式”一项中提供虚假信息误导读者,使读者受骗的现象时常存在。笔者打开百度百科“广东商学院学报”词条,点击“参考资料”中“广东商学院学报投须知”和“广东商学院稿约”链接,发现其留下的投稿邮箱和QQ投稿咨询号码都是非官方的。
2期刊宣传对策
读者难以从网络上获得期刊投稿方式的原因主要是期刊编辑部没有重视网络环境下投稿方式的研究;没有很好的掌握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并且运用传播手段进行投稿方式宣传;也没有跟随着数字出版的步伐,在内文版面设计上以及单篇电子文档标题上的自我宣传。针对以上网络检索和期刊数据库检索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期刊的对策。
2.1百度搜索对策
(1)通过百度推广和网站优化,置顶期刊投稿方式百度推广,即以竞价的方式,将期刊的投稿方式搜索排名置于第一。与纸报、电视的“企业遍地找客户”推广不一样,百度推广是“客户自主找上门”,即读者每天自动上百度网,搜索相关期刊的信息。因此,对于在百度搜索排名中严重滞后的期刊,有必要与百度联合,采取推广的方法,将不法分子打压下去,既维护了读者的利益,也给期刊带来投稿量的增加,又最大程度宣传自我。搜索引擎优化SEO(SearchEngineOptimization)是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来提高目标网站在搜索引擎内排名的技术。对于期刊来说,在建设官方网站时,要主动适应百度的搜索规则,并根据规则进行优化。特别是在网站首页上,必须将投稿方式作为重要的关键词进行设置。
(2)通过期刊发函,清理网络上虚假信息和快照针对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期刊虚假信息,一方面,期刊编辑部要搜集有关本刊虚假信息的网络信息和链接,首先发函伪网站,表明本刊态度,严正要求对方撤下伪信息,并保证停止伤害本刊声誉行为。如果对方侵害行为继续,则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同时利用权威报刊、网站等媒体手段对非法信息进行揭露和澄清。另一方面,由期刊发函百度,提供编辑部营业执照复印件,以证明编辑部真实身份,从维护期刊的权益出发,要求百度将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链接和快照(缓存)删掉。一般来说,百度收到期刊的公函后,根据期刊提供的官方信息,对链接中的虚假信息进行一一核对,并对被证明是虚假的信息进行处理,包括链接删除和清理快照(缓存)等。因此,期刊要重视本刊信息情报搜集,及时发现问题,果断采取正当措拖,保证期刊在网络上和百度搜索引擎数据库中信息的“纯洁性”。
(3)期刊可采取多种官方认证宣传方式读者经常对从网络检索获得的信息无法辩认真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期刊可采取多种官方认证的宣传手段。QQ空间、微博、微信等,都有官方认证的方式。如QQ认证空间是腾讯公司针对知名品牌、机构、电子商务、应用商、网站媒体、名人等推出的拥有专属功能的腾讯专页,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等也能申请官方认证。官方认证方式的空间、微博等都有明显能与非官方认证区分开来的“标识”,如QQ认证空间标识为图1,新浪企业认证标识为图2。期刊要善于建立各种当前流行的社区、博客、微博等,并加以认证,以达到利用社交网络宣传投稿方式,增加读者的信任。利用认证方式,还能更容易被读者“关注”,因为官方认证一般有提供“关注”服务模块,只要读者点击“关注”,则期刊空间的信息一有更新,就会显示在读者的空间里。图1QQ空间认证标识图2新浪微博认证标识另一种流行的认证宣传方式是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由于其集成各种社交工具于单一移动平台,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诉求;二维码功能模块的加入使微信成为强大的宣传工具。微信公众平台也有区别于非认证帐号的“标识”,如果期刊申请该平台,读者则从认证标识中确定该微信帐号是官方帐号,对该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所宣传的投稿方式信息确信无疑;对期刊来说,则是一种品牌的自我宣传。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由期刊提供证明文件,向腾讯公司申请认证的公共帐号,生成二维码[10]之后,通过公众号的二维码,供读者使用移动终端微信软件扫描订阅。期刊可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期刊精准的消息,而读者移动终端的微信将及时提示期刊的更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期刊投稿方式以及期刊各种动态信息,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尚未得到期刊的关注。
2.2期刊数据库检索对策
(1)内文版式设计中的自我宣传数字出版中单篇文章PDF文档(或CAJ文档)在期刊数据库中与期刊信息页割裂问题至今还没引起期刊编辑人员的重视。笔者认为,期刊数据库检索和论文公开获取已成为论文阅读的主要方式,信息割裂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读者获取期刊投稿方式,还影响了期刊的转引率。因此,期刊在内文版面设计中必须注意利用页眉,页脚、文后等地方,添加一些期刊的信息,使读者更容易从期刊数据库中的单篇文章电子文档中获得安全可靠的投稿方式。如《生态学报》,将其官方网站//www.ecologica.cn置放于正文中下角。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对于没有在线投稿系统的期刊,可参考《生态学报》的内文版面设计方式,将在线投稿网址改成投稿邮箱。
(2)正文及目次表中以独立标题投稿方式期刊数据库中,一方面,单篇文章电子文档与期刊信息页割裂;另一方面,期刊数据库在制作电子文档时,根据期刊提供的目次表中的标题数量而制作成相应数量的单篇文章电子文档。以中国知网为例,如果投稿方式声明在正文中不以独立标题形式出现,并出现在目次表中,则中国知网在制作该期各单篇电子文档时,不将该声明作为单独的PDF文档(或CAJ文档),这导致在检索中国知网时,无法检索出该声明文档。因此,在每期的正文中单独以“本刊投稿方式”,或是“本刊稿约”等标题对本刊的投稿方式进行宣传,在目次表中也加入对应的“本刊投稿方式”或“本刊稿约”和相应的页码,则中国知网在制作时就形成了单个PDF文档(或CAJ文档),方便读者检索时获取投稿方式。另外,可以通过独立标题的方式,在宣传期刊投稿方式的同时,提醒读者警惕网上常见的投稿方式陷阱。
(3)重视中国知网投稿方式的更正如前所述,以@chinajournal.net.cn为后缀邮箱,是中国知网最初研发“期刊协同采编平台”时默认给每个期刊开通的一个邮箱。大多数期刊编辑部并没有使用期刊协同采编平台,但用户一点击“编辑部邮箱”,微软的OutlookExpress就自动弹出来,附上@chinajournal.net.cn为后缀邮箱,误导了读者。中国知网在读者心目的中权威性越高,一旦读者发现受骗,对期刊的伤害程度越严重。期刊必须重视中国知网这个投稿陷阱,联系中国知网,将投稿邮箱改成编辑部官方邮箱。
(4)重视中国知网“超市”的建设中国知网“超市”是由期刊编辑部提供每期排版电子文件,由中国知网制作成一本可翻页的期刊,读者阅读的体验就像在翻阅真实的期刊一样,其期刊信息页内容齐全、权威、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宣传方式,特别是在移动APP阅读中的应用。当前,很多期刊尚未在“超市”里上市,或是已上架,但没有及时发送电子文件给知网,造成“缺货”现象。期刊可与中国知网联系,要求在“超市”上架,并注意及时将整期电子文件发送到知网指定的邮箱。
2.3通过发函百科,接手百科词条的编辑管理
客观、权威期刊百科词条能对期刊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然而,因早期抢注词条的行为,或是疏于管理等因素,其留下的伪投稿方式一旦给读者用来投稿,潜在的风险较大。因此,期刊必须向相关的百科提供商出示编辑部证明文件,取得本刊词条的编辑权限,将百科词条中期刊投稿方式修改成编辑部的官方投稿方式,将期刊信息更新到最新的状态,并由编辑部指定专人管理,及时更新期刊信息。
3结语
网络的虚拟环境、的强大需求、期刊管理者的现代传播意识和手段落后等因素催生了各种投稿方式陷阱,损害了读者和期刊的利益。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投稿方式的宣传。本文针对各种投稿方式陷阱,研究出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各种对策,达到期刊投稿方式的宣传目的。所给出的策略可操作性强,可供期刊管理者参考实施。
作者:谢文亮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一、科技进步对提高环境质量的促进作用
一般认为,科技进步有助于克服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问题。这是因为:第一,科技的发展和利用,通过实施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一方面使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实现了资源代换,使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有了新的代替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从而为社会、经济、人口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类能够在更长的期间内获得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科技进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减少环境污染。科技进步不仅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解决清洁发展的观念问题,而且还为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例如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影响;随着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发明,使人们能修复和改变目前的生态环境。从清洁发展的角度考虑,人们需要的是有利于环境的技术进步,淘汰不利于环境的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改善环境和减少污染为直接目标;另一类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本质认识的各项科学和技术,防治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危害的各项科学和技术,以及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及教育等各项专门知识和手段等。但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生产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从而带来间接的环境效应,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这些环境友好型的科技进步。
二、我国环境友好型科技开发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环境科技事业起步于1972年第一届全国环境大会,但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有了较快发展。1990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要求积极研究开发环保技术,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1992年,国务院制定的“环境保护十大对策”中明确指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与社会的协调的持续发展”。1996年,国家环保局了《国家环保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为环境科技确定了发展方向和攻关重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等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和16个重大专项。我国的环境科技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从单纯研究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扩展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在污染防治技术方面,由工业“三废”治理技术扩展到综合防治技术;由点源的治理技术,扩展到区域性综合防治技术,并研究开发了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在管理研究方面,从基础的污染调查登记与监测,扩展到环境预测、规划、标准、法规的研究制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科技开发发展迅速。1996年设立科研课题只有887项,到2006年已经达到了3466项,随后几年环境科技研究课题有所减少,2010年设立课题1133项。在2003年取得重大成果的33项科技计划中,涉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7项。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共安排经费总额约90亿元,支持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约1.5万多项,其中包括一批水污染治理、防沙治沙、气候变化预测等重大科技项目。①一大批环境科学技术成果和环保实用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环境科技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中国的污染防治技术,目前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在有关的设备制造方面,工业化国家已经实现了成套化、标准化、自动化、电气化,而中国的环保设备制造,从加工质量、可靠性、有效性、先进性等方面,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有一段时期,国际上把除尘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中国的平均除尘效率在95%左右,这个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超过了30%②。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的环保机械产品只有4%达到国际水平,国产的3000多种环保产品中有1/5的产品由于可靠性、适应性、产品结构设计上的欠缺而有待淘汰,还有2/5的产品需要改进。环保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基本处于国际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水平,大多数产品落后发达国家20年左右。即使国内环保产品技术含量最高的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大多也为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③。环境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下图1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尽管绝对数逐年上升,从1991年的160.69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2744.52亿元,但与财政总支出相比,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由1991年的4.74%降至2009年的3.6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支出更是不能同日而语。通过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GDP的比重这一衡量不同国家科技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相当悬殊。如下图2所示,发达国家该比重一般为2—3%,而我国2000年之前比重不足1%,2008年之前比重不足1.5%。近些年,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却比较低,若再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在社会总产出中的贡献率,随着我国资源的耗竭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会减缓。我国用于整个科研的经费如此,用于环保科技的经费也大抵如此。可以说,财政投入的差距悬殊应是导致环境科技差距的关键性原因。从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的地区结构分析,我国各地区间财政科技支出水平差异很大。根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以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额度及其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作为经济比较指标,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中可以看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绝对额最高的上海是西藏的近80倍;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各地区的差距也不小,最高的北京为5.45%,而最低的西藏只有0.57%。无论是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绝对额还是其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较高的省份大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而绝对额和比例都较低的省份多数集中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基本处于中游,这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是基本吻合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形成“经济实力强的地区财政支持科技进步力度大科技进步水平高经济实力更强财政收入更高财政支持科技进步力度更大……;经济实力弱的地区财政支持科技进步力度小科技进步水平低经济实力更弱财政收入更低财政支持科技进步力度更小……”这样两个循环体,从而导致“马太效应”的产生。
三、完善环境友好型财政科技支出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增加财政环境投入
环境科技资金投入是科技发展所需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无论是从科技发展的软件还是硬件来看,都需要有不断的资金投入才能维持。科技资金投入主要包括财政科技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科技经费、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以及国内外的捐赠等,其中财政拨款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直接拨款以财力支持科技进步,是市场机制国家近十几年来普遍采用的公共政策方式。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要加速科技的发展,促进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必须有充分或较多的资金投入。一些发达国家每年投入科研的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或3%。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继续增加财政对环境科技创新的投入,要使中央和地方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使环境科技资金的增长速度不低于科技总投入的增长速度,实现环境科技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科研计划课题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从而实现科研经费的效用最大化。
(二)运用财政间接支出,推动环境科技发展
政府财政除了以直接的财政拨款方式对环境科技发展形成支持手段之外,还可以采用间接支出的手段来达成促进环境科技进步的目的。
1、财政担保财政担保是指以政府信用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从事具有高风险的活动进行负责,承诺承担活动失败的责任。政府为促进环境科技进步,对真正具有良好前景但也具有较高风险的环境科技创新项目或高新环保技术企业,以政府信用为后盾给企业提供担保,保证企业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环境科技创新活动,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间接的财政支持方式。采用这种财政支持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减少因监管不严而造成的财政资金浪费现象。
2、实行财政补贴将国家财政的环境科技直接投资转变成补助性、鼓励性投资,作为引导社会向环境科技投资的助推剂。政府财政可以通过银行信贷的资助方式,间接推动环境科技发展。一是通过建立科研开发投资银行,对高新环境技术产业和符合国家政策目标的环境科研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因开发贷款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的特点,这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功能相类似,其启动资金需由中央财政提供。二是对于非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为鼓励其对高新环境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对其低息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以符合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盈利要求。在环境科技的推广上,也可以采取这种办法,例如对运用先进环境科技造成某些不易盈利或盈利甚微的行业或者企业,政府应给企业以银行贷款的贴息支持,这样可以加大先进环境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以上这些政府补贴的主要来源应该是以产业基金和环境税收等方式筹措到的资金。政府补贴的投入应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确立一定的标准和条件,避免主观随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要通过有关法律规范的调整形成一种稳定的机制。在政府补贴的使用上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提高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促进环境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
3、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我国现阶段,要大幅度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力度是很困难的,政府的预算压力会有增无减。可以通过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来缓解资金不足的困难。从财政资金的投向结构上看,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在,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对此承担更多的责任,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改变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的事实。从财政科技支出的地区结构看,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科技投入对于促进落后地区科技进步,消除“短板效应”,进而推动其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我国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环境科技专项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西部地区地方财政应开源节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可能将财政资金投入环境科技和教育事业上,为积累发展后劲夯实基础。
4、完善中央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体系地方财政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体系的组成部分,地方环境科技的发展及地方环境科技计划实施都要依赖地方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但是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财政支出定位不同,中央财政主要投入到环境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境科技领域;而地方财政主要投入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地区产业发展的环境科技领域。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差距大的客观现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对各地区环境财政科技支出的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由此形成中央地方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
1、我国人文环境及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从现实社会来看,跟欧美相比,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有所落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没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但是由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非理性开明的态势使这种所需的“人化环境”不容易形成,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应试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亚洲文化不是不鼓励创新,主要是怕失败,失败不起。其实亚洲的年轻人并不比美国的年轻人怕失败,但社会因素和文化环境,总是会让这些科技创新的人付出的代价太多,在亚洲失败付出的代价要比在美国的高,美国人失败几次都没关系,且引以为荣。所以对科技创新来说,我们需要接受各种文化的冲击,对各种思想进行讨论,打破常规追求科技方面的进步。要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社会氛围这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科技成果方面,从2008—2010年的数据来看,在全国四大区域经济中:环渤海地区在这三年内登记成果数占登记成果总数比例最大,但成果数增幅不大,且2010年出现了负增长;长三角经济地带登记成果数每年都呈递增状态;东北地区登记的成果数位居第三位,其数值远低于环渤海及长三角;而珠三角地区登记成果在登记成果总数所占比重最少,近几年来所占比例都不足5%。在高新技术领域分布上,技术成果仍然主要分布在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占27.63%,农业占16.18%,光机电一体化占13.58%,新材料占12.21%,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合计占69.60%。
2、人文环境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首先,人文环境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动力;但我们知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新领域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于自然和社会时其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有的科技方面的发展带来的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转基因及克隆等生物技术在某些方面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好的人文环境来支撑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之所以伟大,但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从长远角度看,我们需要做的是确保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任务;所以在科技创新必须重视人文环境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1]。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要注重科技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有一句话说明了这一点,“科技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市场,市场不等于效应”。这个话说明了科学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到社会财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文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及谁做决策,以及如何销售、如何分配利润等方面问题;都需要人文环境为之做铺垫。人文环境可以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持。人文环境在创新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没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就没有当今世界多项有用的发明;人文环境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是间接的。所以我们应注重发挥其重要作用,使人类社会能长期受益[2]。
3、创造环境,整合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人文因素
(1)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进行科技创新就离不开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而人文环境是科技人才成长的土壤,“以人为本”口号的提出是中国整合人文环境的初步思想;那么中国的人文环境特点是什么呢?在我国,人本观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3]。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应从教育做起,加大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对科技人才的管理不是把其看作蜡烛,不停地燃烧直至告别社会舞台,而应该把人才看做一种资源,好比蓄电池,可以不断地充电、放电,使更好地学习及发挥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社会注入先进的生产力。培养科技人才应该像华为所崇尚的“狼性文化”,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即发展一群科技领域的狼,因为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奋不顾身、不屈不挠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敏锐地觉察社会的需求及市场的变化,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行列,寻找社会需求的科技点,加强团队合作互助,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所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及国家的快速向前发展。
(2)营造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文化环境
创新是自由思想流动的产物,而能够使思想自由流动则离不开所谓的“文化环境”,任何创新都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环境,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自由的文化环境;使一整套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潜力最大化的优化机制得以发挥。我们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都为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创新及成果方面的转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形成创新文化环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接触创新信息的来源;二是科研人员的大量储备;三是能够吸引风险投资的基础性科研成果。充满人文精神的科技创新环境,会更有效地激励科技工作者创新,也会更加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创造型思维和批判型思维的系统,大力提倡敢于创造、敢于冒险、善于学习、勇于竞争、不怕失败和挫折,努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形成全社会一片创新的良好局面。
(3)努力建立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社会组织
有创新活力的组织,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不管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科研院所机构,都对使用、扩散新技术发挥很大的作用,国家在政策方面也应该鼓励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交流;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项目能更多的进入大型集团,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及时更快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团队是以重大科研项目或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杰出人才为团队带头人,具有共同目标、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以及分工又合作的创新研究群体。建立虚拟科技创新团队(VTIT),它不仅能解决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而且能提高参与者的技术创新能力。VTIT是基于科技创新性任务,具有共同目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障碍,面向重大机遇整合优势力量的创新研究群体[4]。科技创新是一种组织和社会行为。要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的机制与组织,政府要发挥其职能作用,调节各种科技资源的配置、科技创新成果及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机制等。以科技政策、制度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来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4)建设科技创新型文化
以企业为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IBM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市场状况,确立了技术领先战略目标,科技创新型文化建设围绕技术领先战略目标,其特点是重视创新,强调“人”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提出“三个注重”:注重顾客利益、注重员工利益、注重股东利益,将员工利益放在较高位置。着力营造和谐融洽、锐意创新的文化环境:将办公室小型化;创造大公司的小型经营,设立员工意见箱,鼓励争论、竞争:激励员工间进行专业讨论,深入思考如何提高产品性能及产品创新[5]。
总之,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最核心的动力,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投入市场,才能带动经济的增长;未来经济的发展关键问题就是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国是一个前进中的国家,在我国的发展中,应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创新型道路,以优化科技创新所需的人文环境为首,人文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