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07:4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林业与生态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简略分析了当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发展当代林业的有效办法,对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力创造时兴中国有着重要并且深刻的含义。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前言
当代林业进步迅速,然而有数据显示,林业发展是以生态文明的破坏为代价,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泄问题十分紧迫,生态文明的恶化越来越严重,故生态文明建设地位与效果日渐显露。时代的持续进步,民众的环保认识也跟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慢慢被纳入国家工作的计划当中,变成了往后的重要研讨工作。
1 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1.1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全体社会发展中发展林业起到的影响相当重要,林业建设可以有效防治自然灾害等问题,如: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及洪涝灾害等,在维护湿地和森林资源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林业除了整治生态问题之外,还有构建及宣扬生态文明的职责。
1.2 生态文明是林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及方针
实行林业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加强植树造林的力度,普及植被的覆盖率,因而解决各种湿地锐化、沙地石漠化等生态问题, 而且恐怕存留损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灾害,充分表现林业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洁净空气、节能减排、调整气候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只能经过加强林业建设才可以实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推进人与自然的谐和发展。
1.3 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加强林业建设不仅可以处理各种生态问题,还能为社会的发展供应各种物质资源。林业的各种材质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表现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普及民众的生活水准,例如平日生活中用到的桌椅、竹炭纤维衣物等的来源都是从林业生产材料得到的。
2 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提议
依照当代林业与生态文明高度紧密的关系,与当代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个人觉得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应当采用以下的对策。
2.1 强化林业资源维护与管理
最近几年,在各级有关林业主管部门不断努力下,我国的森林资源维护管理持续强化,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积蓄稳步提高,森林质量慢慢提高,为开展生态林业以及民生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可是,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与工业迅速扩大,森林资源管理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慢慢显露出来。要是任由其问题持续发展必定严重影响林业 “双增”方针的实现,严重妨碍当代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进度。充分认识维护发展森林资源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兴中国的重要含义,稳当解决好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维护的关联,用力强化对森林资源维护管理工作的引导。严格按照林地维护利用规划审核建设项目林地的使用,掌控用地范畴,固守林地红线。要踏实推进地方人民政府森林提高指标年度审核评价事务,把森林资源数目增减、质量起落与维护管理当作目的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严苛审核,严苛赏罚,推进责任落实。要把维护发展森林资源当作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突出工作目标、简单强化管理,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新的贡献。
2.2 加强林业投入帮助力度
林业生态建设是全世界公益工作,所以,开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一定提高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保证生态工程所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实在加强对林业部门的帮助力度,保证生态林业建设成功推进。
2.3 加速林业科技改进
科学技术日益渗出于经济开展与社会生活每个范畴,变成促使当代生产力进展的最生动的要素,而且归根结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能量。所以,发展当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进展,基本出路在于科技。加速林业科技改进,是建立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柱,是改变进展方法、促进林业产业进级、实现绿色提高的庞大动力,是强化林业变革、实现林业发展以及对民有利的有效办法。更进一步普及对林业科技改进重要性的意识,加强责任感和职责感,坚决推行通过科教的兴林策略。
3 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是执行落实科学进展观的新使命,经过将林业和生态文明相互融合的方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连续性发展。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在林业建设进程中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为生态文明建设物质的供应得到保证,在创新优良生态环境和经济开展中有着无法替换地位。
摘 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不断破坏,林业生产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生产的效益主要来源于森林,因此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是相辅相依的,既要发展林业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为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林业生产应该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开展的,比如进行合理采伐、分类经营、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林业生产的体制改革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既满足林业生产的需求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林业生产;生态环境
1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我国的森林总量达90多亿m3,植树造林是林业生产的主要效益来源,由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虽然森林的面积在不断扩张,但森林的质量水平却不断降低,林业生产的资源在结构组成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每年因为荒漠化的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数十亿美元,荒漠化造成的土地丢失、河流阻塞等问题经常发生。
2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不和谐的原因
我国仍处在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种原材料的大量支持。目前我国对林木资源的生产利用技术相对落后,无法将林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消耗大于生产,造成林业生产不良状况的出现。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地区占用森林种植粮食,森林资源的面积不断减少,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此外人们不注重保护土壤,在耕作时造成土壤的破坏,对今后植被的恢复与利用也是非常不利的。
3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3.1 合理采伐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采伐树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避免消耗大于生产的现象发生。在林业生产计划采伐生产时,不仅要考虑获得足够的木材还要综合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树木种类的搭配、森林的整体景观等多方面的因素。生态采伐计划的实施需要涉及到几个层面,首先林分层面需要综合考虑林木的物种、产量及品种的选择搭配,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的景观等,只有将这些因素合理考虑才能进行合理的采伐。合理的采伐生产完成之后,要保证生态系统不被破坏,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还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景观水平层面上,在实施采伐时模拟自然的景观特征。还可以模仿自然界的干扰,比如模仿树木生长会遇到的自然现象,狂风、暴雨、自燃等情况,通过对树木进行这些外力的干扰从而促进树木的有力生长。对林木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人工助燃,可以减少林木的害虫、去除生长密集的物种。风可以为不同的物种提供生长的环境,由于物种大小的不同,风可以形成林隙为植物生长提供需要的环境,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
3.2 合理经营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业生产中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既要保证经济效益做好林业生产的分类经营还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的建设。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划分,科学的管理控制好森林的分类经营。可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的管理方式,按照资源的自然属性进行区域的划分,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林业生产计划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的,制定出的计划体系是具有权威性的,这对森林资源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了计划体系的有效实施,明确了任务目标。林业计划体系是将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既保证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满足市场需求又保证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加强种植与生产,对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林业生产的计划体系,将计划落实到位,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是同等重要的,在发展林业生产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促进林业生产。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前提下推动林业生产,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不断推动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摘要:从林业产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入手,剖析当前农村林业产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明晰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应对策略,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美好家园。
关键词:农村;林业;产业化;生态文明;建设
植被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起着重大作用,而林业产业化对整个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护植被,发展林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1 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1.1 林业产业化的内涵
林业产业化作为林业发展的高效方式,以植被为基础,对森林资源进行规划布局、严格管理、专业生产和规模经营,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方面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程,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和谐的新中国,为人民创造一个幸福的生活。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植被、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2 农村林业产业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
2.1 林业产业化发展受阻
相比于城市,农村的经济水平、设施建设和医疗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农民对“产业化”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此,技术上的落后和观念上的落伍使林业产业化在农村的发展受到阻碍。
2.2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的教育水平有限,农民的知识水平也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甚至一些农民还保留着“要想富多砍树”的落后思想,无规律、无节制地伐木,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2.3 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留于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及目标在农村的落实情况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把经济增长看作是第一指标,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仅留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成果。
3 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联系
3.1 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林业产业化将森林资源统一管理,可以治理乱砍滥伐的现象,同时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利于农民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植被资源。(2)林业产业化最终受益的还是农民,农民的收入增长,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就会积极拥护林业产业化的政策,有利于农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
3.2 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村林业产业化进程
(1)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改善会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涌进,为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2)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农民的身心健康,农民的身体好了、心情好了,才会把更多精力放到工作上,更好地促进林业的发展。
4 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策略
4.1 引导农民树立正确观念,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教育水平低,使得农民对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间的关系认识不足,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引进人才,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农民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4.2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发展生态林业
把粗放式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完整的林业产业链,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科学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因地制宜,设立防风固沙等生态工程,建设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
4.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法制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快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使林业产业化有法可依,遏制破坏环境的现象,严惩违法分子,警示民众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办事。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生物多样性。
4.4 不断创新,完善林业体系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摸索出一条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科技,建设林业科技园区,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实现林业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管理。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农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走林业产业化之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林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各级政府应积极应对挑战,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摘要:从我国的环境状况来看发展生态林业已经成为了非常必要的事情,因为现在的环境污染真的是非常的严重,也只有发展生态林业才能够达到对森林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林业资源管理方法与手段已经无法达到一定的社会需求了,因为这难以保证森林资源与生态林业的全方面统一,因此,现在的林业建设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对林业的建设是对整个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的大事,一个没有生态林业建设的国家一定就缺少一个和谐的社会,因为林业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意义;发展前景
近几年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因为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出的状态是非常积极的,资源是逐渐增长着的,虽然如此,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真资源浪费等负面现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也非常的宽广,但在森林资源的分布上却不是非常合理,分布很不均匀,且随着大家对林业资源的疏忽对其进行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问题,除了管理力度不合格之外管理的力度与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存在局部破坏严重的问题,且有地区的林木砍伐是非常严重,这样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担忧之情,因为这是一种在自毁家园的行为。
1.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
1.1面积扩展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的重点还处于逐步扩大的境况,相关人员的建设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经济,所以造成目前生态林区建设面积不够,环境改善不足的情况。我国的很多生态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还是盈利,在林区的作用上的考虑并不到位,且对啦砍滥伐的行为没有加以控制与惩罚,依旧有很多地方的水土流失严重,对洪涝灾难的抵抗能力减弱甚至丧失,让保护林业资源的思想成为了一种大家熟知的口号。此外,生态林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不健全的森林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在法律表现上依旧是那种一人为主体的状态,在森林资源出现状况时无法根据合理的法律给予正常的解释,产生很多漏洞,无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在。这都是目前生态林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没有在责任、权利、利益三者之间处理好关系,让国家一级个人或者单位集体遭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
1.2对生态林业管理的技术不专业
我国是一个林业经济发展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国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与学习在管理上的水平还是有所提高的。但在生态林业的管理水平上还是非常落后的,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技术管理手段,在日常的林业资源的调查、计划、兼管、规划以及采伐的工作过程中都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系统,致使这种管理方式对生态林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作用,无法达到让信息得到共享的目的。因此,要提高林业管理手段的水平,要让管理工作更加稳健和高效,并结合全面的计划去进行有效的监测,达到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让林业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由于很多地区的林业管理缺乏具体科学的经营方案,且林业资源的使用会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有所限制,最终的结果就是森林的砍伐早已经超过其负荷,负增长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2. 生态林业带来的好处
2.1让林业效益更加显著
生态林业的建设重点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并结合科技的力量去建设一种具有科技性质的林业体系,这样的林业发展是最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的。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或者单位可以去尝试建立以数字化为基础的生态林业工程,以推动生态林业的经营进步并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精确化以及科学化,致力于对林业现代化的建设。此外,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林业科技进行改革的目的,用实践去检验相关科研结果,如果结果是一致的就可以把该结论应用到之后的林业管理工作当中去,可以起到科学管理的导引作用,进而去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体系具有差距的问题。在生态林业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以创造一个具有经济实力的组织,并达到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的目的。
2.2可以更好的实现景观效益
在林业建设方面其生态价值与效益方面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所在,且相关的专家已经就此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很多促进生态林业建设的方法与手段,在林业与农业结合的情况下,使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实现生态林业的多样化经营,在开发利用资源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很多的经营模式,让林业工程更加具有社会效益与价值。此外,生态林业可以实现林木与矮草的巧妙结合、林木与药材的合理搭配、林木与家禽的顺利生长以及林木与蔬果的巧妙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在增加收益的同时产生更加具有意义的生态效益,对实现林业的规模化做好的铺垫的准备,并且对果林的建设与速生物种的建设具有极其巨大的正面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森林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真的是非常的巨大,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用水的质量,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一个协调统一的林业区域是非常值得建设的,其所产生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国的生态林业发展前景一定时非常广阔的,且会实现林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社会效益得到极大的改善。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促使社会各行各业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随之而变。我国的林业发展,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低运作的层面,产出效率不高,仍然是以造林、采伐为主要经营模式。林业事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近些年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对环境破坏的程度越来越重。如何在大的环境下确保林业生态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能促进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林业工作者都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林业生产的可持发展问题及林业生态的稳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为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生态
1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概念,对于林业发展来讲,主要是指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都要具备可持续性,每个环节的发展,都会为下个环节提供基础或保障,不会因为此环节的发展而成为下个环节的阻碍。经济方面:主要是指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具备可持续使用的资源、能源以及资金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具备长期投入的能力,同时林业经营具备一定的效益产出,能够补充到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经济的有序循环;在生态方面:通过科学的营林生产,调整林业布局,达到林业生态的自我还原、修复、调节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提高环境资源的承栽能力;在社会方面:协调各部门,通过林业生产的不断进行,使环境极大程度改善,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发展,并非孤立进行的,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参与,要通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促进营林及生态的长足进步。营林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依靠林业生态的良好发展,只有良好的生态,营林生产才可以正常进行,而营林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能促进林业生态的良性化转变,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进行有序的营林生产,才能确保营林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行可持续发展,同时促进林业生态的改变,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促进营林生产的效益提高。两者只有相互实现了良性互动循环,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获得可持续发展。
2 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自身要不断进行转变,发挥资源优势,创造经济效益。要借助当地的经济发展,在生产经营模式上进行转变,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不断优化林业生产布局,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协调经济、生态及社会三方面的利益,不断探索,改革优化,找到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
2.1 调整林业产品结构
营林生产中,要不断结合市场需求,对林业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认真学习先进的营林生产技术,特别是一些先进的营林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在林木品种上进行调整,引进易培植、成活率高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以促进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大林产品的开发力度
目前我国的林产品加工仍处在相对落后的层面,仅限于初级产品的加工阶段,许多林产品生产企业在林产品开发、加工方面缺乏开发力度,多以提供原材料为主。产品进入市场的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竞争力,同时也满足不了市场日益丰富的林产品需求,对林产品开发的落后,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竞争力也不足,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林业企业要认真研究市场,加大开发力度,生产加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2.3 增加营林生产的附加值,加快特色林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求日益增长,这给营林生产带来了巨大商机。林业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在营林生产过程中注重林业附加值的开发,加快林下经济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业,开发特色的林业旅游资源,科学优化林木产品的配置,同时结合花卉园艺的培育,大力开发营林生产的旅游市场。在营林生产的同时,不但对环境做了美化,同时也进行了保护,提高了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林业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协调发展。
2.4 提高林木产品科技含量,完善林业生产制度
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进步,林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作为林业生产企业,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加大林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生产的科学发展。要加快林业生产的科技理论研究,结合当地的林业资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用科学生产技术指导林业发展。同时要借助高科技手段培育新的林产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为基础,不断培育具有较高市场经济价值以及综合生态效益的林产品,不断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完善,认真落实林业法规,完善林业生产制度,健全林业生态的评价机制,协调好营林生产及林业生态多方的关系,促进林业生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林业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林业的发展事关环境生态,必须要努力抓好。在林业的发展中,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发展林业经济时,一方面要搞好营林生产,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林业生态,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通过优化林业产品结构,调整经济构成,不断加大林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完善林业制度,才可以确保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实现营林生产与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宋晓艳,本科学历,镇赉县林业局,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
摘要 2005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之一――林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林业当前的主要目标是向现代林业发展。阐述了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探讨了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林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现代林业;生态文明;生态保护
1 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林业的概念是近年才被提出的,它的内涵是以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生态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森林植被的水源涵养、净化空气等多种价值为目标,并依托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满足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及社会的各种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林业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家所重视。
林业对于国家层面来说不仅是非常重要的公益性事业,还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以及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现代林业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也是十八大以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现代林业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1]。
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指的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积极地改善发展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人与自然、自然界的各因素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从而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简单的说,生态文明就是要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促进自然生态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总结反思的结果,它是人类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达到一定层次后产生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的理性认识,它提倡保护环境,保护各类不可再生资源,反对所有破坏环境、不利于自然发展的行为,提倡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的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化目标。随着当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生态文明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3 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3.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相互依存
林业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但可以提供各种林业产品,还可以提升空气质量,保持水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森林树木也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活品质及文化修养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可以说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态建设方面,全国每年的造林绿化,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生态保护方面,全球现在正面临着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灭绝或数量减少、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各类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而林业在以上所有生态危机的改善上都起到了绝对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建设方面,林业为人们提升了林业产品、生态产品,人们还要积极地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对树立良好的林业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2]。
3.2 林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
自从2005年总书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后,经过了10年的发展,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林业起到了先锋的作用,林业主要承担了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历史作用[3]。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主要从林业的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推进:一是在林业生态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国民了解、重视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二是大力推进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加强了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力度。为此,国家林业部开展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各大项林业工程。三是大力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改变原有粗放式的林业产业生产方式,加快向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四是大力发展我国的林业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
3.3 生态文明是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目标,是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最终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是2005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的目标,这对于林业来说,既是一个新的要求,也给林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从根本上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不断解放和林业生产力的过程,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用现代林业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林业造林的质量和效益,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从而提高我国的森林质量和生态文明水平,对于我国人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4]。
4 加快构建林业三大体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4.1 加快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加快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最主要的工作是提升我国森林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建设和保护我国的森林、荒漠和湿地生态系统,要将森林主体打造成以森林生态为主、林草结合的生态林业系统[5]。
4.2 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发展在我国的第一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产业建设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我国要转变原有的林业产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林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当前我国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尽最大努力鼓励发展绿色、无污染的林业产品,鼓励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6]。
摘 要: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林业产业化;生态文明;动因分析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纵观甘肃省各地,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有效遏制,生态问题仍是长期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造成这种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个方面:
1、人们对森林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农村,对原有森林不加以保护,任意砍伐树林,随意侵占林地。把生态的日益恶劣归罪于自然条件的严酷。
2、林业生态工程没有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重视。一些生态工程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或只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来加以粉饰,或因资金的缺乏没有让生态工程进一步持续深入下去。
3、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行。因历史的原因,集体林权的所有制深入到基层还麻烦多多,制约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走,转换经营的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
4、对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改革林业生产方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和搞好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调整完善林业建设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战略重点,落实推进措施,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构建全省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提升林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效益,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由此,提出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1、要大力加强生态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等活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活动中去。
2、要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从全省的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3、要大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改革林业生产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全面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不断发展壮大林业特色产业。造林绿化既要加快生态建设,又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尤其要扩大特色经济林建设规模,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加快中药材、山珍、干鲜果品以及地下矿藏的系列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林业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多争取林业外援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加大对外交流力度。
4、要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要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5、要大力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主要体现在推进依法治林进程,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森林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如果上述5个方面的措施能够得到落实,那么多年后,应该会取得一些比较显著成效,可以预见的是:
一是生态体系建设会持续加强,全省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二是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
三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会出现一个好的开局。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文化产品也会不断日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会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人们心里也越来越得到强化
摘 要:现代林业由过去的树林的认识转变为向整个生态系统的转变,建立全新的林业生态系统理念,发展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实现生态林业与现代人类的和谐共存,体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特征包括:高效性、系统性和生态性。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发展;关系
生态的含义是指自然界的主体、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文明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成果,是文化、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优秀成果的综合。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原则,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必定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
一、现代林业向生态林业发展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森林资源自然增长率与人类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森林自然资源增长率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而当下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单纯为了达到现代林业的需求,势必会造成生态林的破坏。生态林业与现代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定会产生相互冲突。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关系,有机协调,就会抓好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也是研究确定现阶段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代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建设生态林业的方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林也要服从于生态建设的大局。加强监管和引导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大林业的高端化、高科技投入,将林业产业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态文明建设,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视野,建立新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的管理体系,调整资源结构模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运用效益。生态系统化和理念是根本。利用生态理论系统发展生态林业,建立现代林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林业的重要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二、用建设现代林业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的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和适应自然生态规律的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必然推进生态规律的能力提升。研究林业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是适应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探索生态合理性平台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是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和承载与恢复的范围之内的。合理解决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也是增加经济总量的合理需求。从杜绝资源浪费和角度,杜绝资源耗竭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保持生态文明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要节能降耗,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要探索新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创新技术,推广利用木材的利用率的项目,调整森林资源使用结构,提高森林木材的利用率。新设备会尽快取代落后的旧设备,对一些粗犷型设施要加大维护力度。新工艺需要的新设备的投资需要加大。这些都是建立在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资源的有机整合的情况下的。前提是森林自然资源与现代林业资源相结合,调整林业的产业和经济结构,逐步扩展林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策并举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现代林业的经济增长,现代林业的经济资源优势体现生态型发展。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推广特色林业、可再生林业和循环林业经济。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构建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活动,推广森林文化活动和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提倡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观和消费观。提倡全民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好习惯。在全社会开展绿色教育,构建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倡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三、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
1.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
从获得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大量的木材。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庞大的森林覆盖率。所以生态林建设和经济林的需求势必要出现冲突。这个问题要找准平衡关系,现代林业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实现特色经济林的创新发展。在建设现代林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长远效益。实现现代林业与生态林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
2.建设生态林,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两者的关系。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大量的木材运出,林业的经济效益凸显。而林业的生态效益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体现出来。大量的木材产出,林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只为了追求生态林建设就会抑制经济林发展。现代林业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平衡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关系,找到平衡点,达到经济利益与生态林的同步发展。
3.建设现代林业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建设现代林业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森林。从获得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大量的木材。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庞大的森林覆盖率。所以生态林建设和经济林的需求势必要出现冲突。这个问题要找准平衡关系,现代林业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实现特色经济林的创新发展。在林业建设中,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长远发展。建设现代林业和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协同发展,共同建设成生态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森林生态系统是现代林业的资源储备
森林生态系统在自身的运作过程中,能源资源自身消耗减低,废弃物重新利用变为可利用资源,一部分资源是可以重新循环利用的。所以森林生态自然资源的重复使用成为常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资源。要正确应对气候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提供陆上需要的碳资源。所以森林生态系统具备的再生性和可降解性,这一项能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视为另一项能源资源。
2.现代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代林业建设的同时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资源储备库。现代林业对恢复生态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生态林业一直担负着保护地球的重要职责。生态林业担负着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的职责。生态森林有森林、湿地,荒漠、草原。其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学研究证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起到了决定生态平衡的化学循环作用,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守恒起着主导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系统起到调节作用。这样看来,现代林业必将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工程。
3.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生态林业的追求目标
森林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资源库,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追求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面临着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挑战。建设生态林业的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机遇。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也是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利用现代林业的新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估。利用新技术手段对森林、湿地、沙漠的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提。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基石,实现生态文明系统要保障生态林业的质量。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维护。所以,对湿地、森林、沙漠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就是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
总而言之,现代生态林业的发展必将推进市场化、工业化、经济化的发展,结合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合理调整林业经济架构,拓展现代林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策并举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循环资源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语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前提下,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现代林业要共同协调发展,保持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相互并进。现代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前提,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理念,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发展生态林,最终建设成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摘 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将根据现代林业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总体规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围绕生态环境效益的目标,全面推进现代林业科技事业以又好又快地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 林业科技 生态坏境
国家林业局的《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到2015年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50%。其中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为林业科技发展的四大主题。坚持继承发展,注重长短期战略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与区域协调、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生态与产业科技相结合、坚持优化配置,注重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高新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坚持服务全局,注重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六个结合。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提出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以及发展林业科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 在林业规划基础上提出的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
一是将突破林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作为重要任务。这要求扩大资源总量、提高产业效益、服务林权改革以达到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目标。
二是超前进行林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产业化部署任务。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高效分子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研究、创制新型生物质材料与绿色化学品研究、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合成林源活性物质技术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多形态等高新技术研究、高性能纳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备、生物质定向解聚与分子重组、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产品开发研究以及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调控等国际前沿技术的研究。
三是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以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林业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展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林木种质创新、森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四是加强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以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和政策引导,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创业活动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五是全面加快建设林业技术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深入贯彻林业标准战略并加强修订和实施完善的林业标准体系,加强林业检验检测机构和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不断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全面提升我国林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的水平。
六是进一步建设好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研究实验平台以及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从而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是不段完善林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大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林业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并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从而把握国际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和新趋势。
八是进一步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这要求必须不断前瞻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化地开展林业发展战略理论和政策模式研究,进一步构建完备的林业发展理论导向、政策保障体系、以及决策支持体系,从而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2 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重创,尤其以林业资源为主要代表。传统的林业产业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促进现代化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重大课题。林业作为生态文化的源泉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道路,这需要通过不断革新的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以摸索出一条适合的生态建设之路。因此,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科技发展是构建林业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环节
当前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实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产业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促进林业进一步革新,从而保障现代林业的生态发展之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科技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发展方向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仿生科技的发展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意义。林业科技在提高资源的有效生产效率、丰富我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排污减排事业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林业科技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农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表现。
2.3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性作用
低碳经济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森林树木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低碳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低碳经济是以科技为发展的原动力,林业科技的充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之路,在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林业科学发展既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重要,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这要求从基本上提高林业科学工作者以及科研界的生态意识,只有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的科实践当中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努力。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受破坏林业的修复工作,还应该开发技术保护已有的林业产业资源进而促进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把握好林业生态建设中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林业科技的发展重心就不应该仅仅围绕着林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效益方面的技术开发使得林业资源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积极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我们的社会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繁荣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将是未来文化的主流,是全社会参与的一项重要工程,而林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了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历史考查, 对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阐述了林业经济和生态林业发展的概念、意义、任务及其发展基础和目标。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经济林业;理论研究
一.生态经济林业的意义
生态经济林业是以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当人类的生产活动进入到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后,森林的生态系统即与人类的经济系统紧密联系起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森林生产力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植被被破坏之后,泥石流、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对人类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形成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模式即人类生产活动效益与森林生态效益并重,在开发利用森林生产力的同时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利关系。
二、我国林业与生态经济理论
1.近几年我国开始住意了生态效益,如何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现代化的战略核心问题。生态经济学在我国并非纸上谈兵,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已有所体现。根据我国国情与林情,摸素出,自己的林业发展道路,建立自己的林业生态经济理论与模式,对发展我国绿化事业,解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生态、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就目前来说,我国尚无完整、系统的林业生态经济理论。国外流行的几种理论及模式也都是各国国情的产物,各有优劣,我们可以研究、借鉴其中的有价值成份。在我国,一方面在理论界模索研究自己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在现实生产实践和现行政策、规程、规划中,实际上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和检验着现有几种主要生态经济理论。
2.我国林业生产中的“船迹”理论与木材培育理论在我们的林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国家与各地的林业区划中,生态原则同经济指标往往相脱离。或者主要强调生态原则,或是着重注意经济指标。在这些区划、规划、决策中,提高生态效益只是用一大堆漂亮的语言支撑起来的海市屋楼,最终仍是具体的指出了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经济方面,有具体措施,反复推敲的目标数据,生态效益只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书面语言。很明显,只要拥有大片的森林,生态效益自然会产生。至于生态学原则,在追求大量木材生产的过程中,肯定是需要的。因此,在运用生态学理论解决林业科研和生产问题方面,我们做得更主动、更实际,而利用这些理论来寻求经济效益实现的途径方面,就要消极得多了。“随着森林产量提高、覆被率的增大,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生态效益”,这一大多文章的结论性语言,不是反映出某种“船迹理论”吗?在南方适生区,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人工速生丰产林,在一些山区大量营造见效快的薪炭林,以解决群众烧柴问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和划分出水源涵养林;在风沙侵蚀严重地区种草种树,建立防护林带。这些实践活动,同木材培育理论的观点是类似的。可以肯定的结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作用,凡有森林就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由于人类对森林的不同功能的利用程度不同,经济和生态效益体现程度也出现差别。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偏重于生态效益的要求,但它也能提供相当的经济价值,如为提高生态效益、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抚育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少量间伐材以及林下林副一知一产品,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样,木材培育部门经营的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人工速生丰产林,按木材培育理论,无需考虑其生态效益。实际上,要想使木材产量尽可能高,材质,尽可能好,则必须在集约经营条件下,使林分具有相当高的组成和结构质量。在这种林分生长过程中,将体现出相当可观的生态效益。
三.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原则
生态经济林业的发展,需要遵循如下六点原则:第一,发展经济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生态效益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林业的经济效益;第二,人类生产发展协调环境保护,尊重自然规律,在林业的发展上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第三,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目标,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全面的发展。在利用林业资源时,将保护与开发并重;第四,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第五,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能动作用;第六,在高速度发展林业的前提下,坚持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高效益。
四.对于加快森林生产力发展的意见
4.1 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林业
中国西南林区占全国林区面积近半,并且林区土壤肥沃,十分适合作为建立林业产业实行点。在山区林业的发展中,应以林业为主,同时发展农牧渔业DD在山区种植经济果林,在林间植草以发展畜牧业或在林间种植人参、天麻等药材;在河谷地带利用其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平原地带则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形成生态农业。在发展林业的同时,达到护山、治山和保护水土的目的。
4.2 加强林业产业建设,形成大生态产业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新型林业产业,对全国林业发展科学布局。树立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向产业化发展,林业的产业建设生态化,注重效益更注重质量,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引进投资时,应该同时引进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形成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丰富林产品种类,以此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形成繁荣的林业产品市场,提高资源整合率和资源再利用率,带动林农生产积极性。
4.3 调整林业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护好现有自然林地,禁止采伐原始林地;其次要推行封山育林政策;再次要提升林业产品附加值,建立相关深加工生态工业,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建设林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新型生态经济林业。
结语
随着对林业本质认识的深入,林业生态文化就必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因而,实现对林业本质认识上的升华是林业发展的必然, 这种升华又是一种生态文化向传统文化的发展性回归。以森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现了鲜明的符合国情和林情的文化特性。而传统林业的缺陷恰恰是生态文化理念的缺欠。弥补这一缺欠的是林业生态文化。国家林业局提出的三大体系, 即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与文化体系协调发展完全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也自然地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历史必然。
[摘 要]在农业生产中,农村林业产业化占据重要地位,而林业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工程,与生态文明紧密相关,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农村进行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本文分析了农村林业产业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两者的关系,并通过加强农村林业产业化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措施,改善农村林业产业化发展不足问题,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农村;林业产业化;生态文明
1、引言
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归入我国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林业发展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持生态整体环境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林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在开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而近些年的大开发、大改造使得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消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恶化问题,使得环境承载力下降,生态平衡被打破,严重危害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关系
2.1 农村林业产业化含义
农村林业产业化是基于森林资源,通过市场的导向作用,科学化的林业布局下采取集约化生产模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即不仅有效地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且实现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化主要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培育和利用,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使林业资源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到持续经营,从而保持社会、环境、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
2.2 生态文明建设含义
生态,广义上指的是人与生物系统共同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空间,狭义上指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并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建设内容包括增长森林覆盖率、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物等,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对环境造成伤害,维持生态平衡的一系列措施。
2.3 发展现状
(1)对林业产业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农村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时有发生随意砍伐和侵占林地现象,使得林业覆盖率大幅下降,造成树木种类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当农村用地开发建设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相矛盾时,往往选取开发建设而牺牲林业,进一步恶化了生态。
(2)生态文明建设浮于表面。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还浮于表面,有的只是作为地方官员政绩,有的只是一种新鲜说法,有的却由于缺乏经验、资金等因素而阻碍了生态文明工程的进行,使得很多的工程建设演变为烂尾工程,不仅没有优化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环境负担。
(3)林权制度改革缺乏深入基层。林权制度改革缺乏深入基层,阻碍了农村对林业产业化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又制约了经营机制的转换,让林业产业化缺乏生机与活力。在之后的发展需要不断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并深入到基层,让群众普及接受。
(4)林业生产方式改革存在问题。对农村林业产业化发展和林业生产方式改革存在问题,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对林业发展缺乏信心,也没有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感,科学发展观没有落实到每个农民的心理,林业生产与农民收益关联不大。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林业生产方式,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
2.4 农村林业产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
林业产业化主要是对森林进行管理,而森林包括各种树木、植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可以说90%的生态系统生物都在森林中,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可见森林在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森林的发展也是对林业的发展,对林业的发展也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部份。农村在我国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林业产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也是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健康发展。
3、加强农村林业产业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对人民进行生态教育,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人民进行生态教育,并增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并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鼓励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林业产业化发展。如采取电视播放、报纸展示、电台传播等形式,广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宣传,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率,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创建美好家园。定时全国性的举办关注森林活动,建设森林论坛让人们参与森林发展活动、森林建设活动等,鼓励全民参与,让人们提高森林保护意识,懂得爱林和护林,并鼓励全民植树,维持森林投入与产出平衡,共同建造和谐的生态家园。
(2)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加大力度保护和治理生态
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主要是建立天然防护林、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从我国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化面积,做好防风防沙,减少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绿地覆盖面,加大力度保护和治理生态,促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建设过程,效果显示也需要时间,因此,投入过程要有耐心和信心,更加科学化的进行生态工程的建设。
(3)改革林权制度,改变林业生产方式
改革林权制度,建立的投入体系更加多元化,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重视全社会参与,增加林业产业化投资渠道,加大林业产业化效益路径,从而逐步建立由国家、集体、农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应该进行总体布局,纵观当地经济政策和社会发展,坚持全民绿化,推进建设林业产业化建设,形成绿色健康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在林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加大农民经济收入,开展林业特色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地区、地域优势,让农民更有热情去建设林业。特别是特色经济林的建设规模要不断扩大,不仅实现林中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而且能开发一系列的药材种植、果品等增加农民收入。
(4)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法律体系
依法治林才能让林业产业化发展更加长久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才能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才能改善生态环境和繁荣生态文化体系,而这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法律体系。在之后的发展中,要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条理的进行植树造林、管理林业和林业开发工作,并规范化和制度化各项林业工作。设置各项林业灾害应急预防策略,增强林业预防灾害能力,并有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同时加大治林力度,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林业资源行为,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构建和谐生态。
4、结语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森林,生态文明建设也离不开森林,且随着不断的发展,森林与人们的生活、生存、生态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必须全面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全世界要进行的建设活动。现如今,面对如此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保护自然,增强生态功能,共同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局面。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林业生产在生态环境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林业生产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思路进行研究讨论,并分析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思路
林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人们生产活动提供重要的林木产品,同时它在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社会生活以及环境建设都离不开林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分析。
1 目前林业生产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1 林业覆盖率下降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林木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这就导致了我国林业生产面积的覆盖率下降。近年来,根据林业局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持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砍伐数量,这样不仅影响林业的生产,同时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1]。
1.2 林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林业部门为了满足环境要求,局部地区森林面积有所扩大,但是在森林质量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植树造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原因,阻碍了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气候条件不断恶化,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造成森林退化比较严重,林业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引发环境问题,还会阻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联系
2.1 林业能提高空气质量
在一些重工业基地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环境保护进程。不同的林业植物会对大气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大气污染物,有益人类健康。
2.2 林业能改善全球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进而产生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林业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森林资源可以贮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此同时,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所以,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密切关系。
2.3 林业能保持水土治理沙漠化
林业的生产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在传统的林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注重林木的自身价值,对林木进行砍伐,这样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因此,林业部门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注重大环境建设,从根本上发挥林业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3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3.1 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投入力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林业生产中,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投入力度,林业部门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社会公众对林业生产的认识,减少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林业部门要根据政府相关法律部门建立相应的林业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林业的生产质量水平,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3.2 城市工业园建设与园林建设相结合
城市工业园的发展目的是改善人们生活条件,如果把园林建设融入到其中,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城市工业园建设过程中,林业部门在进行园林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利用林业生产推进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
3.3 要增强监督检查力度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政府以及林业部门要增强对林业资源使用效率的监督检查力度,这样可以提高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林业部门在提升监督力度方面,可以和公安部门进行配合,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破坏森林资源的不良行为给予处罚。林业生产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当地相关机构进行协作做好交流工作,为林业生产工作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制度,确保林业生产稳步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经济建设奠定有利条件[3]。
3.4 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林业生产发展
林业生产在促进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资源协调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林业产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属于一种公益事业,所以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林业的相关管理部门要提升自身素质,稳固林业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4]。同时,要提高国民素质,呼吁人民群众保护林业生产,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比如,林业部门可以组织保护森林资源的相关活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4 结语
林业生产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薛海龙,大丰市草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沈莉,大丰市草庙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生产。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人们对山区林业今后的发展越来越保持高度重视。湖北省五峰县是山区林业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地方,五峰县当地山区林业在当地经济结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今后工作中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对其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的研究。本文将结合五峰县实际案例来重点探讨如何实现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
关键词:五峰县;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
山区林业是一种重要产业,山区林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由于受粗放式经营方式的影响,在山区林业开采运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污染等问题。从今后的发展要求来看,只有不断改变这种情况,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适应时展的要求。对于今后的工作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1 五峰县山区林业现状
五峰地处鄂西南山区,东邻宜都、松滋;西接鹤峰、巴东;南连湖南石门;北毗长阳,辖5镇3乡,总人口21万人,农业人口18万人,五峰素有“八山半水一分半田”之称。全县林地面积19.88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4%,其中集体林面积17.41万hm2。活立木蓄积668万m3,森林覆盖率80.86%,居全省之首。当前五峰县重点发展的林业产业主要是油茶、红花玉兰、五倍子,山桐子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产业。从当前五峰县山区林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以下二个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典型的:
1.1 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山区林业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就五峰县本身而言林业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源补偿机制。林业的管理也没有能够实现责权分离。当前的实际情况仍然存在着条块分割,产销脱节的情况。在利用林业的时候往往是重采轻育,实际利用过程中往往是只索取,而不顾及森林的生态平衡。长期实行的单一产业结构对于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 发展林业意识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五峰县的营林工作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森林环境建设以及发展后劲存在着严重不足。森林植株密度也不是非常合理,森林病虫灾害严重,经济效益差。当前发展林业的意识同林业地位不相适应是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长期以来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引起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今后就必须要进行研究。
2 多路径实现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工作中应该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五峰县山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形势,今后的林业生产产前、产中以及产后这三个环节都应该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各个环节之间应该相互连接、相互促进。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困难,没有界定补偿对象,还尚未确定资金来源是当前表现比较典型的问题,对于这二个问题在今后必须要进行一系列改革,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应该得到财政部门的有力支持,财政部门应该为其建立提供可能。逐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是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明确所有权关系,才能够由所有者自由处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所有者个人劳动的代价以及同收益之间的关系。
3 加强对五峰县山区林业的生态保护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羌胡林业生态建设,增强五峰县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实际工作中要能够积极争取国家提高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标准。今后应该积极鼓励群众实施退耕还林工作,要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起护林员补助制度,对于护林员每人每月都应该进行补助。
还应该不断完善环境监管机构,逐步提升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今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就应该建立起完善地环境监管机构,有这些机构来对五峰县山区林业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站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这样的措施来保证该机构能够有效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逐步探索市场化补偿方式,通过探索市场化的补偿方式更有助于其长期实施。今后要不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化林业生态建设,要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是五峰县山区林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选择这样一种发展方式才能够适应实际要求,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作者简介:杨武松(1968-),男,土家族,湖北省五峰县人,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现任林业局资源股副股长、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工程。
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林业生产;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建设
1 目前中国林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国林业现状
根据第六次(1999-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比第五次(1994-1998年)全国森林资源增长10.0%;森林覆盖率为18.2%,增长1.7个百分点。2003至2006年全国共完成营造林面积2 901万公顷,年均完成725万公顷;2006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面积320万公顷,占全部营造林面积的76.3%。
1.2 存在的问题
当中国林业从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中受益时,天然林的破坏情况正在恶化,导致在森林面积总体扩大的情况下,森林质量下降。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为成、过熟林的比例下降。森林退化的后果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006年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9749万公顷,1998年长江大洪水与松花江洪水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森林质量退化。此外,中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见表1。
1.2.1 荒漠化。中国是第三大荒漠化国家,现有荒漠化面积约153.3万km2,并以每年约2500 km2的速度发展。荒漠已对大约4亿人口造成威胁,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美元,包括农作物和土地的丧失、公路和铁路的阻塞及埋没、灌溉坝和运河被淤泥堵塞等等。
1.2.2 洪涝和沙尘暴。洪涝灾害每年威胁着约1亿人的生活,也限制了主要河流流域的经济发展,每年由于沙尘暴的经济损失估计为45亿元。潜在损失估算表明,护牧林、沙漠恢复绿洲支持了畜牧业和果树,每年因此而增加的收入约200亿元。
1.3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人类对直接利益的需求往往掩盖了保护资源所带来的长期利益;对直接利益的需求错误地将环境和林业生产割裂开,而人们一般选择短期利益。森林的急剧减少是造成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因为森林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功能。在中国森林减少主要原因有:
1.3.1 林木生长量低。长期以来由于树木存在重采轻造,加上国家资金投人不足,大部分幼林没有进行抚育,致使林分质量差,林木生长率很低,见表2。
1.3.2 资源消耗量大。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时期,各种原材料需求量大,加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按自然规律和林木生长特点办事,生产加工技术比较落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所以造成现在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水平。据统计,中国森林在10年间锐减了23%,可伐蓄积量减少了50%,云南西双版纳的天然森林,自50年代以来,每年以约1.6万公顷的进度消失着。当时55%的原始森林覆盖面积现已减少了一半。
1.3.3 开垦林地。由于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快,土地资源有限,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中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随着人口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
1.4 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由于现阶段中国林业生产出现严重问题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林业资源的过量开发有直接关系。
1.4.1 合理的生态采伐。生态采伐的原则是,采伐不影响或尽可能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不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损伤。其采伐设计不仅考虑木材收获,而且要考虑维持天然林固有的生物多样性、树种组成和搭配、林相和森林景观及其功能等因素。这也正是这种理念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根本区别。
1.4.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的宗旨就在于管理和保护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可持续合理利用。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很快,截至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已发展到1538处,总面积达到1.1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12.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64处;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0处,面积有303公顷。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队伍、管理规则和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防止人为干扰破坏和任意改变林分的经营方向,还有利于保护珍贵树种,特别是稀有种和濒危种。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林建设,有很大推动作用。
1.4.3 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管理。以生态和社会需求为主,兼顾经济利用,对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分类发展。一是按生态、社会和经济利用的要求,将森林按区域进行分类经营和管理。区域的划分不是按行政区域,而是按资源的自然特征划分,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管理效率。二是林业计划体系应有权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林业的规划是建立在严格的法律制度上的,这是森林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保证了林业计划制定和实施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任务明确。三是林业计划体系将基本森林资源计划与重要林产品长期供求预测联系起来,作为林业发展的长期方向和制定林业政策的指南,这样的计划体系既突出生态建设,又强调了林产品生产的重要性,用材与生态利用兼顾,有利于引导林产品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预测,组织森林培育和经营,使培育与生产不脱节。四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使计划落到实处,并充分尊重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1.4.4 加快国有林改革。第一,明确国有林的地位和作用。国有林的作用已向生态环境、游憩娱乐、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文化教育等多用途利用发展,其地位就是担负着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持,同时,也承担着相当的木材生产任务;第二,改革国有林经营机制减员增效,提高国有林的经营效益;第三,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财政支持。中国的国有林承担着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没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中国国有林森林生态防护功能将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当增强国家对国有公益林的支持。
2 结论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我们要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保护林业资源来维护生态平衡。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加强教育,加强环保、法律、经济方面的专业学习,培养技术管理人员,提高技术人才的比例,加强城市绿化,有计划植树造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水平协调增长。
摘要: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关键词:林业产业 生态文明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森林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贵州是一个较为森林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道绿色生态的天然屏障。因此,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对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中之重。
二、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一)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二)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三)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氧气。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
(四)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三、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一)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促进林业持续发展。一是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二是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三是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四是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培育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通过各种媒体,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让全民都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活动中去,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三)实施林业生态工程。进一步建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的生态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从全省的地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推进森林的覆盖面。
(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全面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不断发展壮大林业特色产业。
(五)弘扬创新生态文化。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新办法,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尽快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声势浩大的全民义务植树新高潮。
(六)推进生态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林进程,依法规范造林、管林、用林行为,把林业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森林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应急能力。要加大依法治林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林区。
总而言之,大力发展现代林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坚信,通过不断加强和发展现代林业,全省生态体系将会建设会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将会出现一个好的开局;生态文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生态文化产品也会不断日益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也会在不同层面、广泛深入地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人们心里也越来越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