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03:52: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化学环保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省锡山市锡南高级中学李莉门波
憖拕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崐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崐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崐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又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崐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滞崐后生效的作用。
憙一、从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看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憖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记载,1943年9&127;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崐了光化学污染,即“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崐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崐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崐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崐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已出现了浓重崐的化学烟雾;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我崐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显然,环境的污染已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严峻的环境危机,使得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崐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教委也从1990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崐义务教育大纲,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指出:“把崐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崐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憙二、结合化学教学,加强环保教育。憖
环保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等特点,涉及到自然科学、社崐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在我国尚崐未有专门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化学学科与环境问崐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崐之中,是广大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1.在化学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
中学化学课本中,将近一百七十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崐易爆物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同时又接触到了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崐业、炼铁、炼钢、电解、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崐容很多。在每章、每节的教学时,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崐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崐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例如讲到水污染时,应重点讲明白水污崐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的使用。常崐见的重金属离子为钡离子、汞离子、铜离子、铬离子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含有这些重金属离子的水被人饮用,则会崐使人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而导致缺氧窒息死亡。又如在进行有关崐“酸雨”的教学时,重点讲明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由于工业上酸性气体如硫崐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所致。结合我国南方省份多崐“酸雨”的事实,使学生明白,“酸雨”可使地表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及崐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破坏名胜古迹等。通过崐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崐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地方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可紧密联系崐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崐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无锡地区地处太湖之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崐无锡的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崐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使得美丽、富饶的太湖变得不再那样光彩夺崐目。使学生了解到太湖水质的污染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崐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同时也让学生崐了解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的努力下,太湖及其周边环境的污染问崐题正在加紧治理,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富饶的太湖会再现在我们面前。崐另外,苏南地区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城崐市空气的严重污染。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崐良好素材。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素材,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崐保护意识。
3.开展第二课堂,加强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中学生的求知崐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崐内容,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出有关环崐保方面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崐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另外,崐还可开展环境保护小论文竞赛,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利用橱窗、黑板崐报、墙报进行宣传和展览等,寓环境教育于知识性、趣味性的各种活动之崐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更崐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参与意识。
总而言之,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崐决得了的,它需要全人类都来关注。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崐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转变“应试崐教育”为“素质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为我国乃至全球环崐境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减量(Reduction)原则———实验的简约化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对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取一支洁净的温度计并标出室温刻度,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浓硫酸(以浓硫酸不下滴为宜)悬挂在铁架台上,温度计下方放一个干燥的表面皿。很快学生就会观察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过一段时间,还会看到硫酸液滴滴到表面皿上,用pH试纸测试表面皿上的液滴,发现其呈酸性。通过最少的试剂和最简单的实验,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放出热量。上述实验的优化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把握,又有效减少了药品的消耗,降低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二、回收(Recycling)原则———实验的综合化
化学实验中的剩余物也是一种资源,如果能够物尽其用,那么,不但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而且也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也是环保“5R”原则中回收原则所提倡的。它要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多动脑筋积极开发并使用可回收的药品和物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就地取材,丰富实验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实验的时空。例如,实验室用H2O2制取氧气比较快捷,但反应不易控制,为了实现反应的可控性并回收利用催化剂,笔者取一根30cm长的粗铜丝,将一端从4cm处对折成平行状,用水将按比例混合均匀的水泥和MnO2调好并黏在铜丝对折处,滚成圆柱状,晾干即可使用。通过抽拉的操作实现了催化剂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分离,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通过抽拉粗铜丝控制催化剂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面积,实现控制反应的快慢。在该实验设计中,不但实现了实验的可控性,而且也实现了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创新是探究性实验的灵魂,实验设计要敢于突破陈规,反映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
三、循环(Reuse)原则———实验的系统化
教师在对化学实验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验所要探究的化学知识,充分利用前一个反应产物的性质,系统化地设计实验,可以将多个实验融于同一实验设计中,使其变为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多米诺实验”,从而实现化学实验的再循环。这不仅符合循环原则,而且是降低成本的需要。一些实验药品或用品在完成其部分使用功能后,教师如果能简化实验中的某些无关因素,就可使这些药品或用品重新变成可利用资源,以有效节约药品或用品,同时又可将某些内容形成一个连续的“多米诺实验”。例如,笔者对氯、溴、碘活动性比较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在一张滤纸的中心滴上一滴饱和的溴化钠溶液,待其湿润之后,再滴上一滴氯水,滤纸呈现黄色的斑;在呈黄色的斑点处,滴上一滴碘化钾溶液,滤纸上的斑变成浅褐色;然后再滴上一滴淀粉溶液,滤纸上的斑点变成蓝色。该实验用滤纸代替试管;变间断式实验为连续实验,节约时间;药品用量很少;实验现象明显而有趣。这样,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教师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能促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物质的综合利用实际上是将化学实验设计和化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的强化过程。
四、再生(Regeneration)原则———实验的绿色化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的发展作长远考虑,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具有长远持续发展的眼光。再生原则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原料、产物的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笔者在引导学生对干电池进行回收研究时,利用从干电池中回收的锌、铜开展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利用回收的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制取氧气;回收剩余的氯化铵作为肥料,从而实现了干电池的回收再利用。
五、拒用(Rejection)原则———实验的模拟化
拒用原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在化学实验设计时,要尽量不用、少用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药品、材料,或者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动画模拟化学实验,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实验,节约药品,从源头上避免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不仅所需时间长、实验操作繁琐,而且实验操作不当会造成一氧化碳泄露而污染空气或引发实验事故,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不仅生动形象、现象明显,而且避免了实际操作不当造成的危害。总之,教师要从环境保护中的“5R”原则出发,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倡导健康和谐的绿色人文环境。“5R”原则不仅对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具有新的启示作用,而且对我们的行为举止也有启迪作用,它要求我们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环保的理念净化心灵,用节约的生活准则约束自我,提高我们的文明涵养。
作者:王从宽 郭强 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
摘要:本文针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污染物造成的危害,介绍了其处理方法,并对本院学生在化学教学实验中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化学实验;污染物;处理;环保意识;调查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物质基础,环境污染问题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化学物质与许多环境污染都紧密相关,而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或产生出许多对环境污染很大的物质。所以,对于化学实验中的污染应该给于足够的重视,做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1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1.1废液
无机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中除K+、Na+离子无毒外,其余的离子会造成水的pH值改变,硬度、BOD、COD的提高和毒性化,尤其是重金属离子,它们的毒性较大,如Cd2+,Cr3+,Cr(Ⅵ),Co2+,Pb2+,Hg2+,Ni2+等,都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除阳离子外,废液中还可能经常还有有毒阴离子,如含As、Cr的酸根离子,以及毒性很强的氰根离子。有机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大多是实验中用作溶剂或萃取液的有机物,这些有机溶剂大多为脂溶性液体,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对神经系统也有较大危害。除了一些有毒物质外,化学实验中的废液还往往有强酸性、强碱性或强腐蚀性等特点,这些液体如果直接排入环境,会改变环境中的水资源的理化性质,对于依赖于这些水源的生物造成很大的影响。
1.2废气
化学实验中常常产生有毒气体有:NO2、Cl2、Br2、SO2、H2S等,这些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溴气、氯气会强烈刺激咽喉、上呼吸道,可直接导致流泪,声音嘶哑甚至失声。此外,一些含有杂原子的有机物往往具有很强烈的气味,这些气味的污染也可能会对化学实验室周围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废物
化学实验中直接排放的有毒废物不是很多,某些进行专门研究的实验室可能会有磷、砷等有毒物质排放,还可能会有一些含重金属废弃物的排放,如镍、MnO2等。此外,可能有一些废弃物自身能放出有毒、可燃气体或自身能自燃,如瑞尼镍、磷、电石、碱金属等。这些物质的随意排放不仅可能造成污染还有可能引起很严重的事故。除了有毒废物外,一些虽然没有毒性的粉尘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SiO2、MnO2、石墨等,这些粉尘被人吸入后,会对肺部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层析时经常用到的SiO2长期吸入会导致肺广泛纤维化,引发矽肺。
2常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2.1废液的处理
对于化学实验中的废液,根据其不同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稀释法。该方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低、废液量少的一般性废液或污染物浓度略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的废液,可直接用自来水、实验室涮洗水或其他不含该类污染物质的废水进行稀释,使废液中污染物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后,可直接排入下水道。(2)化学处理法。对于含有剧毒、“三致”、强腐蚀性物质的废液,其含有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的废液,应根据污染物自身的化学性质及污染物含量,采取相应化学方法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3)燃烧法和回收利用法。对实验室内的有机废液主要来源于有机萃取剂、溶剂及有机物标准溶物。在对有机废液进行处理时,主要根据有机物易燃烧、易挥发的特性,采取焚烧或蒸馏回收利用的方法。对于用量较大的萃取剂,如石油醚、氯仿、丙酮、乙醇、已醚等,如果萃取后萃取液中被测物质未被检出或仪器显示值与纯溶剂空白仪器显示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则可将该类萃取剂集中收集后,根据其性质及沸点,采取蒸馏、精馏等纯化处理后回收利用,以达到对有机废液无害化处理和节约的双重目的。
2.2废气的处理
首先,化学实验室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产生的气体能够充分扩散,尽量减小对实验者身体的损害。其次,对于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如果产生的毒气量较大,则实验必须备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氟化氢等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大部分被碱液吸收;一氧化碳可点燃转化为二氧化碳。
2.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能放出有毒、可燃气体或自身能自燃的危险废料,如瑞尼镍、磷、电石、碱金属等不应丢进废物桶也不应倒入水槽,必须将它们在空旷处燃烧掉或埋掉,也可以用化学方法将它们处理成无危险、无害物质后扔掉。反应后残余的金属钠,用乙醇销毁,切忌随便乱扔。某些废弃物还能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作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作为化肥等等。
3化学教学实验中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
在所做的化学实验中,主要得产生的废物是废液,以下(如图1,图2)是部分同学对废液处理情况的调查:由于调查样本数目有限,以上图表并不能真实完整反映同学们在实验中环保意识的情况,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部分问题。在无机实验中,由于有可能用到重金属离子的反应,实验老师对废液的处理强调得比较多,因此总的来说,同学们对废液的回收意识较强。而在有机实验中,虽然实验室都设有专门的回收瓶,但是同学们对废液的回收意识却不够。一方面由于实验设计中大都避免了毒性较大的物质的反应,实验中的产物毒性都不是很大,因此同学对此都有所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有机实验步骤较多,操作时间较长,同学们为了提高产率对于反应的每一步都很重视,但是对于并不影响产率的废液回收问题就有所忽略了。总之,从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化学实验中的基本上都知道应该避免环境污染,基本了解对不同的反应废液采用不同的方式回收处理。但是,不少同学在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对于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虽然知道其重要性但是在操作中还是经常出现问题。因此,可以在化学实验室内贴一些类似紫荆宣传等的小标语,因为大多数同学都知道废液回收只是有时容易忘记,通过处处提醒,就可以帮助同学们培养起良好的环境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已成为化学教学的当务之急.环保意识教育,不仅拓宽了化学教学的范畴,也为化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拉近了化学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本文从化学教学实践出发,探究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渗透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教师必须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展开环保意识渗透教育.例如,在化学教材引言部分,揭示了空气与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对此,教师不妨从环境污染引入化学教学.首先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的介绍,人离开水可以活三天,但离开空气却只能活几分钟.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氧气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我们呼吸作用的产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天气预报中常说的PM2.5.其次,介绍二氧化碳污染.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头号杀手,人类大量燃烧石油燃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臭氧层,导致地表气温逐年上升.不断上升的气温导致北极圈内常年冻结的冰块融化,又导致海平面上升,致使人类可以生存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学生得知了二氧化碳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他们必然对其消除措施异常重视.教师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直接的方式有减少燃料消耗、使用低碳材料,间接的方式包括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等,这些都是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身作则,将节能减排意识带入家庭.此外,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央视公益广告,鼓励学生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材料,从而实现环保意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实验是化学学科获得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也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改进化学实验,优化反应与处理设备,通过微型实验、绿色实验等模式,实现了环保意识的渗透.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予以强调,利用改进实验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通常在实验前,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在有毒气体或是高污染性气体的反应实验中,还需要进行尾气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例如,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实验装置末端添加碱液吸收装置.如此,原本有毒气体就被碱液吸收,既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此类绿色化学训练题逐渐成为中考的主流,教师必须格外注意.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秉承环保意识,不断改进化学实验设施.首先,对一些演示实验,尽量做到微型化.例如,在“硫的燃烧”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微型烧杯,放置少量硫于烧杯底部,并在烧杯底部事先放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实现化学反应与气体收集的一体化.然后,在学生的自主实验中,采用定量的实验原则,即实验药品定量、实验小组定量.在定量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严密性认识也得到加深.最后,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必须进行回收处理.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要想实现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不妨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环保调查活动,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对此,教师不妨带领学生针对地方特色性污染源,进行实践调查活动,促使学生得到切肤之感.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课外学习,实现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例如,在水循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对应的环保调查实验安排在课外进行,利用水资源调查开展环保意识渗透.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河流进行水质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仪器进行pH测定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测定步骤,设计环保实验,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并尝试向相关环保部门提出改善建议.学生按照小组活动,利用pH试纸进行pH测定,将读数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对不同河流的pH测定,结合照片、数据等,对各个河流的水质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资料,师生在化学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分析水污染的成因和对应的解决策略.学生在对河流沿岸进行观察和思考后,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漂浮垃圾等角度,对水质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利用石子、纱布、木炭、矿泉水瓶自制污水净化器.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改善水质的方式也得到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和训练.教师必须将环保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作者:尤庚生 单位:江苏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无机化学实验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验室污染不但严重威胁着师生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推行绿色环保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在向学生灌输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改革实验内容,使用低毒或无毒药品,采用微型实验、连续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以及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实验室污染。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绿色环保模式;改革措施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造成的污染也逐渐加重,当前无机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几乎忽略了环保意识的培养。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伟大使命,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中推行绿色环保模式,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显得尤为重要。
1.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将来大部分是未来的中学化学老师。在实验中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学会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三废”污染,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因而对于21世纪的青年大学生,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加强环保意识培养至关重要。[1]
2.跟随时展,改革实验内容
目前我们所用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内容和形式过于陈旧,重复内容多,试剂消耗大,实验时间长,学生兴趣低,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利于绿色环保理念的渗透。因此有必要合理调整实验内容,认真选择实验项目,淘汰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大的实验项目,如硫化氢、氯气等的制备实验,毒性大的含汞试剂的性质实验,尽量选择低毒、污染小、价格相对便宜的试剂为原料的实验。在锻炼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同时,节约大量实验药品和实验经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源。另外教材应紧跟时展步伐,可以涉及一些纳米材料合成的实验。例如,以FeCl3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铁(Fe2O3),再进行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纳米技术的好处,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增加与生活相关的实验。例如,可以做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实验。
3.要正确处理实验中的“三废”
对于H2S、HCl等酸性废气,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用碱液吸收,而NH3等碱性气体用稀酸吸收,可以用点燃大量CO气体转化为无毒的CO2再排放。在密闭体系内做有毒气体实验时,在通风橱气体出口处加装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将有害物质吸附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2]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实验室种植一些吊兰、虎皮兰、芦荟等能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无机实验中的废渣主要是一些制备实验的产物,应该集中在一起尽量回收利用,或者统一深埋处理。如,碱式碳酸铜可进一步进行热分解反应和制备其他铜盐。[3]无机实验室中产生的“三废”污染最主要是废液。要有效处理每次试验中产生的大量废液,我们可以在分类回收的基础上,做一个处理有毒废液的知识库,这样可以提醒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还要做好后续工作。例如,在做ds区金属实验时,镉、汞元素的废液都是有毒的,因此实验后废液应倒入回收瓶,再进行处理。含汞盐废液应先调pH至8~10,然后先加过量的硫化钠,再加硫酸亚铁,这样就可以使汞沉淀下来,过滤分离。[4]再如,我们在实验室常用的铬酸洗液失效后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重复使用。
4.使用药品要绿色化
在使用药品时,我们要遵守5R原则,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拒用(rejection)、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5]使用反应物时要尽量选择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例如,可以用双氧水、臭氧代替氯气做漂白剂或氧化剂,硫代硫酸钠代替硫化氢气体做还原剂,用铜离子、锌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离子代替毒性较大的铅离子、银离子、铬酸根离子做沉淀剂,[6]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萃取实验常用乙醚萃取乙酸水溶液中的乙酸,但是乙醚沸点低,易挥发燃烧,安全性低,且用乙醚做萃取剂,用量大,成本高,易污染环境。若用水做萃取剂,从乙酸乙酯—乙酸混合液中萃取乙酸,实验效果也很好。
5.进行微型或半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是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国际上公认的可以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其实际用量是常规的0.1%~10%。[7]这样一来,与传统实验相比,消耗的药品减少了,节约了开支,节省了时间,减少了污染。例如,在做Cu2+的鉴定实验时,传统实验为取一滴0.5mol/LCuCl2溶液于试管中,加一滴6.0mol/LHAc溶液酸化,再加一滴0.5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实验结果为有棕红色沉淀产生,表示有Cu2+存在。我们只需要将普通试管换为小试管(10mm×75mm)即可做微型实验:取一滴0.1mol/LCuCl2溶液于小试管中,加一滴2.0mol/LHAc溶液酸化,再加一滴0.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结果同样为产生明显的棕红色沉淀。[8]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微型实验所需药品浓度降低很多,这样节省了药品,减少了污染,而且不影响实验结果。但由于所用的试剂很少,实验中很小的误差便会给实验结果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大一新生,基本操作还不熟练,所以实验时必须加强指导、认真仔细检查,尽量减小误差。
6.采用连续实验的方法
这是指将实验顺序做一个调整,将同一元素的实验放在一起做,使前一反应的产物作为下一反应的反应物。将原来的产物转化为反应物,不但减少了有毒物质的排放,还节约了时间和药品,实验的连贯性也增强了,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例如,实验课本中将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实验放在了重铬酸钾的制备、高锰酸钾的制备、二氧化钛的制备、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实验前面,我们可以调整实验顺序,将这些物质先制备出来再进行第一过渡系元素的性质实验,也可以在制备好一种物质时就直接做这种物质的性质实验。[9]再如,在铜的氢氧化物实验中,可以将生成的氢氧化铜留着,接着做氧化亚铜的生成和性质实验。
7.采用全封闭的实验系统
现在我们做有关硫化氢、氮的氧化物、氯气等有毒气体实验时,对于废气通常都是未经收集处理便直接由通风橱排入大气中。这虽然能减少对实验室的污染,但却给大气带来污染,危害周边居民的健康。若我们采用全封闭系统,可以把这些有毒气体收集起来,进而转化为无毒气体,或者用试液吸收这些有毒气体。例如,在注射器内进行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收集在注射器内,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这样就解决了有毒气体随意排放的问题。再如,做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的还原性试验时,由于氯气、溴蒸气对人体气管、肺部、眼、鼻、喉都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我们应在全封闭的体系内做实验,收集废气,然后用NaOH溶液吸收。
8.计算机模拟实验
在当今计算机水平如此发达的时代,化学实验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帮助我们学习。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元素性质验证实验。元素实验所需药品种类繁多,产物种类多,废液废渣不易处理,再加上由于做实验人数多,时间长,有的药品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被污染或失效,从而使得实验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借助计算机教学,学生通过声音、动画、文字等,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学生会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刚进实验室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学习无机化学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错误操作,以加深印象。再如,在做ⅠA、ⅡA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求用到铂丝,但由于铂丝价格昂贵,难以实现。但若用铁丝代替则影响实验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观察LiCl、NaCl、KCl、CaCl2、SrCl2、BaCl2溶液在氧化焰中灼烧的火焰颜色,这样观察起来结果清晰、准确。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实施计算机模拟实验,做到了零污染、零投入,对于那些毒性较大、易燃易爆、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9.改良实验考核方法
合理处理“三废”是山西师范大学现在比较薄弱的一项工作,应该在每次实验时都强调这一点,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传统的考核制度并没有将学生对“三废”的处理情况列入其中,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应将“三废”尤其是废液处理情况也作为考查内容之一,占到总成绩的10%。这样无形之中学生便会自觉处理废气、废液、废渣,营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随着绿色化学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无机实验的绿色改革也迫在眉睫。建设绿色化学实验室、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对仪器设备的改进,需要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绿色化观念的灌输,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作者:沈俊菊
一、立足化学课堂教学,注重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强化学生理解感悟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在化学教学过程,需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认真研究教材和相关具体应用,还需要引导学生把化学学习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性质以及物质生成的同时,指导这些化学物质、新生成物质以及化学试验和生产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对空气、土壤、水的污染程度。教材中有很多的阅读材料是针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延伸,既能够让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又能把化学应用于生态环境建设联系起来。比如,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氯气的发现、在战争中应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化学知识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看到化学工业的价值,又要看到化学污染的危害,树立环保的理念,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中金属与非金属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时,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把它和生产生活以及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是的环保意识。比如,学习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有机化肥工业的基本工艺,给学生设计一堂讨论课,让学生分析探讨建设一座有机化肥厂处理生产设备、生产原料还应考虑哪些相关问题,如何才能做到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统一,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化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恶化环保理念。
二、改进化学实验方式,强化环保教育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高职院校,通过大量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相关化学物质生产以及理化性质,以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化学现象,增强实验操作能力,熟悉先关工艺和生产流程,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使用频率较高,实验类型多样,实验消耗的药品量大。但是,当前高职化学实验室存在一定的问题,设施不够完善,实验后的废物不能做到无害化处理,实验时会产生很多的有毒气体和液体,既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改进实验方法既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好方式。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力求用最少的化学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可能地减少各种化学实验废弃物。尽可能让学生使用小型的实验仪器,比如医用注射器、双颈烧瓶,做好各种微型实验,引导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化学实验产生有害气体是在所难免的,需要改进实验装置,采用封闭式实验,防止有害有毒气体泄漏,并做好有害气体以及液体的无害化中和处理。比如,研究Cu与不同浓度的HNO3反应的验证实验时,产生的NO2有着非常强烈的刺激气味,用封闭式实验能够有效防止这些气体的泄漏挥发,防止环境污染。另外,把实物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通过实物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虚拟实验能够让学生观察更加细致,又能减少各种化学废弃物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各种环保行为
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高职化学教学更多的是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应用意识,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学知识,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高职化学注重环保意识的渗透,需要更好地把化学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环保理念,注重个人的各种行为,尤其是运用化学知识为环保付出自己的行动,真正保护环境,甚至修复环境。单一地学校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的真切感受,在环保教育中强化实践应用意识,能够鼓励学生更好地深入生活,改变在的行为,保护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例如,组织学生去调查附近河流的污染情况,参与当地的塑料厂的生产过程,分析农业生产中农业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调查酸雨对当地的影响,并根据生产生活行为以及当地的污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以及修复方法,既能够让学生感知化学学习的社会价值,又能够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性认识。
作者:付跃峰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一、灌输环保知识要结合化学课本内容来进行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很多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知识,可是,很多教师并不懂得如何去利用这些知识。教师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造成了知识的“浪费”。那么,教师如何把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环境保护相联系,而同时不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笔者以为,教师的引入一定要把握好“度”,做到适度、适当、适可而止,既不能在课堂上不涉及环保内容又不能过度引入,导致“喧宾夺主”。当讲课内容涉及到环保知识时,如二氧化硫的排放、煤炭的燃烧、石油的开采、氮化合物的生成等,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讲授它们的危害,让学生明白它们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讲这些内容学生会非常喜欢听。同时,教师通过讲这些知识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比如,在给学生讲授硫酸的工业制法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列举“海湾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之后再给学生举了一些数据:全世界每年要向空气中排放大约一亿五千万吨的二氧化硫气体,所造成的废渣已经远远超过了30亿吨,排放的废水大约有7000亿吨,每年因酸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学生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会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可怕,也会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会愿意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教师通过环保知识的摄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学生自觉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还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为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献策献力。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硫以及氮的化合物如何来进行回收和处理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会生成很多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等废气、废渣,要想不使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我们的大气和环境,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如何做才能使它们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为我们做贡献呢?之后,学生展开积极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还考查了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总结:一般的酸性物质我们都可以用碱性的溶液来对其进行吸收,一般的碱性物质,我们都可以用酸性的溶液来进行吸收;对于一些有毒的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溶解或生产沉淀物。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使学生明白了废物也可以被利用的道理。
二、在实验过程中也要注意环保
大家都知道,中学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给学生灌输保护环境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经常会生成一些像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充斥着我们的教室,严重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往往会把这些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导管引入倒挂漏斗,再运用与之相关的吸收液将其吸收处理,从而减轻有害气体的排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也在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多采用一些微型的化学仪器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量,节约了成本,而且也大大地减少了废气、废渣、废液等的生成。同时,我们将实验用过的废液和废渣进行回收再利用,大大地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浪费。有些实验用过的废液不能回收,我们只能将其倒入一个指定的地方,把它处理掉,防止污染。所以,在我们的化学实验中,环保知识同样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让学生提高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实验中给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应渗透到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可是,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除了上课外,课下的活动也有很多。所以,我们还要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环保教育。比如,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水泥厂、化工厂等去进行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厂区的运行情况并真切感受到哪些地方存在环境的污染,还要引导学生调动积极地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研究出整改的意见和对策。教师通过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上述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承办各种专栏和小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环保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学校里给学生作报告,提高其环保意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破坏环境的危害性。总之,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大家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和谐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义娜 单位:河北省任县栾村中学
作者:魏勤 单位:广州市第三中学
2009年末,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至2010年4月,旱情仍在持续。云南省、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等地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云南旱情尤为严重。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6567万亩,1501万人、92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2010年3月20日的清晨,当北京市民起床的时候,赫然发现天空昏黄,路边的汽车、树叶上面都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土,空气弥漫着一股土腥气。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来看,北京当日的污染指数飙升到500,这是空气污染最高的指数。这一场罕见的沙尘天气席卷了全国,受影响的人口多达2.7亿。20日,除北京外,郑州、济南等城市都是中重程度以上污染;到21日,沙尘已经推进到江南,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的污染指数也都随之达到了500,就连地处浙南的温州,污染指数也达到239,属于中度污染。一时间,北至长城,南到浙南,这么大范围内的市民们都感受到了昏黄的天空和浑浊的空气。尤其是对于江南的居民而言,这本是印象中只有北方才有的糟糕天气,突然来临时竟有些不知所措。有人分析说,突如其来的一系列自然灾害绝非偶然,这与这些年来的环境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过去10年是人类有记录的现代历史上最温暖的10年,而气候暖化无疑对人类的生存有很大的威胁。面对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污染加剧、物种灭绝、疾病肆虐、灾害频发等气候变化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人类应当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影响。
1化学教育中环保观念培养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的变化。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内在的、最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是化学元素。人体自身就是由化学元素所组成。化学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与能源、资源、信息和生命紧密相连。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当人类正在从事自然活动开发时,已经伤害到了饱经沧桑的地球,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80年代中期,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并成立了自上而下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以政府为主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虽然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大多数全国公民生态环境意识仍然很薄弱:公民生态环境素质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认为环境保护只是政府的事;对生态环境危机认识模糊,尤其对生态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这对于政府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构成了严重的障碍。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教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环境的保护光靠化学、环境保护工作者及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全体公民努力,以及学生从小的环境保护观念。而我们的中学的化学教育都教了些什么呢?学生们学习了产生温室效应的;学习了制造酸雨的;学习了常见的废弃废渣,了解了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化合物。可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将化学教育中的环保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新课程改革以来,新一代学生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教育,更应该能够讲所学知识形成一种意识,一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学习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一种观念和能力。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效的将环保观念根植于学生心中会极大的提高全国公民的集体环保意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艰深的基础。
2化学教育中的环保观念的培养
2003年10月,国家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而现实生活中的垃圾箱也通常被做成三种颜色。绿色的是投放可回收垃圾的,黄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红色的投放有毒有害垃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能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垃圾投放。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垃圾知识的缺乏,同时也是人们对环保观念的淡泊。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会极大的提高我国整体的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而合理地将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充分利用其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融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过程之中。同时,为了更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当今世界的变化和环境状况,化学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环保专题。除此之外,增加学生对环保知识的考核也是有必要的。当前,中学的化学教育的考核过于强调化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而却忽略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化学在环保中的。利用考核作为手段,将环保观念适当的融入中学化学考核范围,无疑将在一定的程度促使学生主动的培养环保观念。
2.1利用化学知识加强环保教育化学与环境变化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着很多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在讲解化学知识点的同时,穿插着向学生灌输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当前的的气候、环境等情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与中学化学知识相关的环境问题直接涉及的就有空气污染、保护水资源、水污染、温室效应、化肥污染等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对一些化学概念与其相应的环境问题要加强渗透。当介绍某种污染物时,不但要介绍它的来源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它对人、动植物的影响和危害。如在介绍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时,除了介绍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以及典型水污染类型,污水与废水处理方法外,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渔业生产的影响也应向学生们介绍。这样更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又如,在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改进。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对实验室空气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以便集中处理。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又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通常,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有很多有关环境污染的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其中与中学化学教育中知识点相关的环境问题,并恰当好处的将其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真正了解其相关的环境问题。
2.2在化学教育中设置专门的环保专题在课堂化学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环保观念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仅仅凭借这种穿插的讲解有时并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为此,如果在化学教育中适当的设置一些专门的环保专题,则无疑对学生培养环保观念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这种环保专题的形式与内容可以多种多样。通常,利用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些知识向环境问题深入展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利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专题内容讲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讨论气候变化以及节能减排的峰会。老师可以围绕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展开环保问题:人类给大气层制造了足够多的温室气体以至于全球温度上升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高度,同时这又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各地干旱、热浪和暴雨的发生频率。各国正在为以前的废弃排放而买单。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达成世界各国减排目标的协议,避免灾害性的气候变化以及帮助那些最脆弱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学生们可以根据这次会议自行搜集资料参与讨论,也可由老师来引导这一专题的整个过程。又如,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地球一小时”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老师可以根据“地球一小时”活动向学生进行展开,甚至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的活动中去,以让学生切身的体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2.3增加对学生环保知识的考核考核表面上是考察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但实际上,它却能够以一只无形的手,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强自身的环保观念。考核的内容可以是专门的环境问题,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与环境的关系。如家庭中75%的用电都消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又如,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等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哪些可做,哪些少做,以及他们的习惯与环境问题之间量的关系。考核的方式可以算在化学考核之列,占有比例不需过高,但可以达到有效的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一种考核,他可以作为学生选取优秀学生或者其他荣誉的一种参考。总之,可以把对学生环保知识的考核作为提高学生在化学教育中形成环保观念的一种有效手段。
3结语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关注。对于环保教育,我们化学教师应经常地将环保教育穿插于化学教育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执行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它是一项长期的、全民的重要任务。在中学的化学教育中大力提倡环保观念,加强环保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化学教师应主动担负起环境教育这一神圣使命。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作者:高翔 单位:白银市第六中学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围绕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这三大主要污染,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同学们不但学习了化学知识,而且真正懂得了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加之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更能体现出一定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具有很好的说服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同学们增进共识,充分认识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将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收集重点实验,只要在此实验中能够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都让同学们认真收集第一手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到污染的根源,以便在实验过程中去共同探究对污染处理的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所涉及的污染种类繁多,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污染类型,但主要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中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就拿大气污染来说,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要在实验课中涉及到所有的污染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应以重点实验为突破口,辅以必要的多媒体帮助,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化学试验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害气体为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外,煤的燃烧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O、SO2和其他有害气体;水体富营养化会带来赤潮和水华现象;CO还原CuO实验中对尾气的处理;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对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导致周围土壤的酸化;吸烟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大量使用塑料袋所带来的白色污染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重点环保实验,让同学们展开思维的空间去探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如何去处理污染物,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实验过程的重点应集中到对污染物的处理上。如何利用行之有效的最经济的处理方法,是实验的主要目的。比如在做CO还原Cu0的实验中,考虑到CO的毒性,要进行尾气处理,如何进行尾气处理,可以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展开讨论,把CO转化为CO2以此降低CO的毒性,同学们通过讨论,最后提出各种方案,有的同学提出可以把多余的CO气体用酒精灯点燃;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一气球收集后引爆;有的同学则认为在将CO转化为CO2后,可以把C02继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这样会使污染治理得更为彻底,这些方法都是正确有效的方法。所谓经济,就是尽量使用廉价的药品来处理有害物质,比如中和酸性土壤,可以选择用Ca(OH)2。药品来中和,既普通又常见又廉价,而且效果好,是较好的方法之一。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和总结各种方法,这样既学得了化学知识,又培养了环保意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环保实验的教学目的。
3.老师应及时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上述CO还原CuO的实验方案中,其中最后一种方法中把CO转化得到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这就是同学们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对课本上提到的前两种点燃和引爆方法的知识拓展,老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对这种优秀方案提出表扬和鼓励,促使更多同学去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将来能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4.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让同学们到工厂或野外去做实验,检验当地的大气、水质、土壤受污染的程度。比如我们白银市区工厂较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可以让同学们带上必要的仪器去采集样品,然后拿回实验室化验,从而知道环境受污染的程度,这样既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治理环境的信心。总之,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步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各种新的方法,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我们大家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存环境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蔚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溪,碧绿的田野,清新的空气,这样的自然环境,谁人不向往。可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断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近几年来全球出现的地震、雪灾、水灾、干旱、海啸等自然灾害更是不断增加。为了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以教材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初中化学教材中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1]。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讲到第二章的空气污染与防治时,除了应该向学生介绍空气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含硫化合物(如二氧化硫)、含氮化合物(如二氧化氮)、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含氯化合物以及固体悬浮物外,还要向学生介绍空气受污染所产生的一系列危害:如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形成的酸雨会影响植物生长,破坏建筑文物;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排放会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大量的固体悬浮物会影响人体身心健康;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气候变暖,严重地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2]。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应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去保护我们的环境,防止空气受污染。如减少含硫煤的直接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氢能源、风能等);加强空气监测;增大植树造林面积等。同时,要适当补充一些世界上因空气受污染所产生的重大事件,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如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60至70年代,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朝“黑雨”[2]。又如讲到第四章保护水资源的过程中,就要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全国各地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和现实生活中的鲜明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的真理,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由我做起”的良好思想。此外,在第五章关于碳在充足与不足的空气条件下,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对人和动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及时教育学生。如我们冲凉所用的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应安装在冲凉房外边合适的地方,以避免使用时因冲凉房内空气不足而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讲到第十章(食品与健康)时,笔者又向学生明确:我们日常生活中存有各种各样的食品,选择绿色环保的健康食品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但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私欲,在食品上添加一些违禁的添加剂,如瘦肉精,吊白块,苏丹红一号等,若经常吃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品,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使人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视力下降等,甚至损害人体的肝肾器官等问题[3]。通过这样的教学,把保护环境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而且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创设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老师除了在课堂上演示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向学生及时渗透环保知识外,还应该根据课程的先后顺序适当地创设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课外实验,让学生自己亲手去做,这样既可以直观地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第二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让他们直接感知到测定装置必须要密封,否则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白烟将会刺激我们的呼吸系统,污染大气,影响我们的健康。如第四章的生活污水为什么要先处理后排放呢?教师让学生回家准备两条小金鱼,一个矿泉水瓶,适量的细沙、棉花、木炭和一块小的铁丝网,自制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取适量的生活污水进行过滤,然后把其中一条小金鱼放在经过处理的水中,另一条放在没有处理过的污水中,观察它们能活多长时间。实验的结果是:那条放在没有处理过的污水的金鱼先死了。这样的现象,学生就很清楚地知道,生活中的污水若果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将会影响鱼虾的生存,从而破环了水中的生态平衡,如果人们直接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中毒,甚至会死亡。在讲到第八章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像家庭生活的醋酸、浓缩洗衣粉等,亲自进行酸和碱的有关性质实验探究,如探究过多的酸和碱对衣服、皮肤有什么的副作用(衣服是指预先准备好的小布料,皮肤是用预先准备好的新鲜的猪皮),从而培养学生节约原料,重视事实,增强环保的意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学生在学习之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1.借用网络媒体的报道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浏览有关的环保内容及要闻,让他们知道世界各地的环境状况和相关信息。例如1998年签订的环境保护法案《京都协议书》的内容;2009年在美国哥本哈根举行的议题;2010年4月14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的火山突然爆发,喷出火山灰和烟尘导致危害;近几年来全球各地出现的地震、雪灾、水灾、干旱、海啸;人类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而中毒的有关事例;各地大量使用塑料制品所形成的“白色污染”状况;大量钢铁被腐蚀的原因等。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举办有奖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时举行一些有益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环保小报比赛,老师提前布置,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准备一份手抄小报,内容与环保知识有关,形式可以多样化,两星期后收集,到时老师再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给获奖者不同等次的礼物。又如老师可以举办环保知识现场竞猜有奖活动,参赛的形式以个人和班集体进行,竞猜的内容老师提前准备好,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学生以抢答形式进行,最先答对的为赢,班集体的以积分最高的为赢,到活动结束时,再发给获奖者礼物,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阅读、画面设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然,根据本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直接参观污水处理厂、染印厂、印刷厂、电镀厂等,并及时调查周边的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我国环保的法规和政策,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当前世界的环保问题相当严峻,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有责任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意识;环境保护
摘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出几点看法。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由于初、高中学生化学储备知识不一样,所以进行环保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可一视同仁。
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的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高中化学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化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跟环保教育紧密结合,如: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等。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有毒的实验占一半。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改铜片为铜丝,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有些实验毒性较大,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的有毒物质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动脑设计环保实验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采用全封闭装置制取溴苯:改进铜片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采用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来吸收反应所产生的SO2等有毒气体,使这些气体尽量不外逸,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制取有毒气体时,要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一个惯性思维:凡是涉及气体的制备就应考虑尾气的处理。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三、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为了进行环保教育还应开展课外活动。比如把环保实验(如考察本地水的污染及其防治)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从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既可补充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又可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阶段上升到动手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开展环境保护讲座,也是施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从学生自身生活考虑,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化妆品污染。有些学生感受到自己有时也在不知不觉地破坏环境,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改造环境,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每一位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未来环保的主人,以造福于子孙后代。
众所周知,化学在为我们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也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强调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减少废物排放,力图实现零排放,生产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友好产品。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重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以培养具有环保理念的合格人才。
一、正确认识化学的两面性
我们知道,能源、资源、信息和生命,皆与化学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有时也会造成各种公害,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在现代社会,化学产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如,化学为机械工业提供了电石、黏合剂、成型剂等;为汽车制造业提供了合成纤维、合成树脂、橡胶、涂料、石棉、玻璃等;为电子工业提供了光刻胶、焊接剂、硅烷、高分子凝聚剂等;为国防工业提供了稳定的同位素、推进剂、密封材料、特种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塑料门窗、铝合金、聚乙烯管道等。在农业方面,化学产品能补充天然物质的不足并替代天然物质,从而节省了大面积的耕地。比如,用合成纤维代替棉花、用合成橡胶替代天然橡胶。化学肥料在农业增产中,也往往起着主导作用。这样看来,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化学带来的危害。很多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化学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危害。像塑料、洗涤剂、合成纤维、橡胶、装饰材料、化肥、农药,虽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益处,但它们的害处有时显而易见:污染我们生活的环境,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危害着人体健康。比如,化肥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让河流不再清澈。又如,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它们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物质,从而造成大气污染。世界著名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无视环境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而又惨重的。
二、倡导“绿色化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自化学工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污染,是导致目前严重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绿色化学应运而生。我们要学好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及其他技术,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1)可持续发展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不要让学生死记化学方程式等枯燥的知识点,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要结合生活中的化学实例,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关心大自然,关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新时期的发展观。我们既要充分重视经济建设,又要充分重视环境保护,要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2)倡导“绿色化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学们都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储量十分有限。人类应积极寻找其他可再生的替代资源,以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来看,必须注重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长期实施节能优先战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化”进程,依靠化学技术来减少污染。这就是顺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应运而生的“绿色化学”理念,也正是解决这场发展与环保矛盾的锐器。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化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积极主动地从源头防止化学污染,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只有从源头杜绝污染的产生,才能更好地做到可持续发展。而在平时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我们也要主动探索,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绿色化设计,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倡微型化学实验,减少化学用品的数量,减少各种化学实验的潜在污染问题。
三、结束语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是人类的希望之一,其作用与重要性已不断被世人认识,也在各个国家悄然兴起。倡导“绿色化学”,开发新能源,走可持续之路,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化学世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具有环保理念的合格人才。
作者:孙晓玲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第一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化学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运用化学资源。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的五个奋斗目标之一。社会发展在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学习化学既要懂得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同时也要懂得用化学知识治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方面尤其重要。环境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环保的使命感,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意识呢?怎么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密切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问题的知识点有很多,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碳与碳的氧化物》这两个单元,都涉及到了空气污染,在这两个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穿插具体事例、图片、影像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可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在环保教学中,例如在学习“空气”、“燃料的使用”课题时,穿插“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等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臭氧层对维护地球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而现如今空调等制冷器的使用已经对大气臭氧层造成了破坏。臭氧空洞随之而来,癌症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让学生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工厂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据调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死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颗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中。历史上因空气严重污染造成的灾难不少,且触目惊心。通过直观的环保教育,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注意到这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渐渐地将环保的意识渗透在实际生活中。
二、挖掘实验教学,教授环保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感受化学,更好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注意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作用。首先,要注意控制药品的用量。初中阶段,要求在不强调药品用量时,一般采用固体药品1~2克,液体药品1~2毫升。我们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示范给学生节约的思想。例如在做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指示剂与酸、碱作用实验时,可以用滴定板作为容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药品的用量,减少了污染。在氨分子的扩散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因为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发现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污染空气危害健康。对于这个实验还可以这样改进:用试管、棉花、滤纸条来做氨分子扩散实验,在试管内放底油酚酞的滤纸条,试管口塞上棉花,用胶头滴管在棉花上滴2~3滴氨水,这样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燃烧和灭火》探究“燃烧的条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在薄铜片上燃烧白磷,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严重刺激人的眼、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内粘膜。《课标》中要求教师做完演示实验迅速将薄铜片放人热水中,让P2O5和H2O生成偏磷酸。但无论速度有多快,都会有少量的白烟散发到空气中。像这种在化学演示实验过程中产生污染性的物质,并不只有白磷燃烧一例。我觉得这是一个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的好机会,甚至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验进行改进,这样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意废弃物的处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树立不浪费的观念,还要培养学生树立不污染的观念。例如酸碱盐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酸液碱液,为了避免污染环境,向学生展示酸腐蚀下水管的图片影像,让学生意识到一个小小的错误,可以引起大的损失。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知识,结合实验中废液成分的分析,自主设计实验,处理实验后留下的污染物。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帮助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避免了环境污染,使学生在实验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从点滴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资源的浪费。首先,注意节约身边的资源。我们是一所农村住宿制学校,在节约资源这一点上,采用《你的一天》这样的活动,由学生讲述一天内可以节约的能源。例如生活中用水问题,从早上洗漱,到班级打扫卫生,到周末的寝室大扫除,学生会举出许多节约用水的实例。像不用流水洗脸、洗衣服水拖地、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等等。其次,在不浪费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不污染。以“水”为例。明确地对学生指出,我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都严重缺水,并且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物、工业“三废”和流失的农药、化肥,是天然水体的主要污染物。针对身边河流的现况,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的倾倒、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都是水体污染的原因。从污染源上一起寻找身边保护环境的措施。像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用过的电池回收利用、去超市购物时携带布袋等等。
四、宣传环保,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21日无车日等纪念日播放宣传视频,像每年的6月5日许多国家、团体和人民群众在这一天都要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只有一个地球”。参加会议的各国,共同讨论了当代的环境问题,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环境日这天发表世界环境现状年度报告书,宣布世界各国环境质量状况。让学生参与宣传活动。促使学生自觉地宣传环境保护,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唤醒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对现有环境的反思,提醒人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问题已是当下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之一,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者来说,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也是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者:杨晶 单位:长春市第一五四中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方式传递更多环保知识,比如让学生了解植物、绿化在环保过程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绝大多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例如吊兰能吸收氮氧化物和甲醛气体等,在新房放置吊兰能减少新房装修对人体的污染;月季、玫瑰、丁香能吸收二氧化硫,使得居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伴有淡淡的花香;多数仙人掌和多肉植物都能有效地减少电脑等电器的电磁辐射。这些拓展的知识点在课本没有出现,在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因为当学生接受了这些知识,会马上实践,也很容易实现。理论本身就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学以致用,形成的环保意识才更加强烈。
一、利用化学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当前,要重视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进行环保教育,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其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物。化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的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氯气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的余氯、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有臭味的溴蒸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散失到空气中就造成大气污染。在这些实验中传递环保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并且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环保教育的自觉性。在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做到:①设法改进实验仪器装置,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争取达到无污染的状态。②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完毕,废弃物要集中到指定的容器中,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③节约试剂,倡导进行微型实验,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宣传环保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变成自觉行为。比如“植树节“”环保日“”禁烟日”等到来时,开展各种渗透环保教育的化学专题讲座。例如《森林与环境保护》《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与酸雨》《新能源与人类》《绿色化学与绿色食品》《土壤酸碱度测定与土壤污染》《白色污染与废旧塑料的开发利用》等内容,都是环保教育的极好题材。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像上街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收集废旧电池。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自觉行为。
三、结合身边的环境,将保护大自然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雾霾天气,是近些年出现的非自然天气。所谓的霾,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针对身边的环境出现的这种现象,结合化学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分析其原因,并指出其危害: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霾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影响交通安全、影响区域气候。所以,提倡平时出行时,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走路;看到肆意排放废弃物的现象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向有关部门反映。当这种意识深入学生的头脑中,环保就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希望每个学生从自身做起,将保护大自然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传递环保意识还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其实,很多学科都可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教师要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向学生不断传递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最终变成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环保若从小抓起,让人人树立环保意识,并把环保当做自觉行为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才能经常看到蓝天白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者:袁勇单位:河南省濮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中学化学课本中,学生学习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造成的危害与解决措施。例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等,在化学课本中都学习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讲清它们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任务。例如,用PH计测定雨水的PH值,发现PH小于5.6,鉴定为酸雨,然后探究酸雨的形成原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后,转变为硝酸、亚硫酸或硫酸,它们随雨水一起降落,成为酸雨。在指导学生做实验前,要有意识地进行环保教育。要向学生介绍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金属冶炼和化工生产过程,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酸雨的危害性很大,它进入湖泊江河会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若进入农田会使土壤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酸雨还可以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腐蚀损坏;酸雨还能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们称酸雨为“空中死神”。最后,让学生了解防酸治酸的方法。如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要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更好的措施是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核能、水能以及用乙醇部分代替汽油等,使大气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消灭酸雨的目的。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毒气体排出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对实验结束后的废弃物应放入指定容器,从而避免了环境污染。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保教育。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探索被列为环境问题的还有哪些。例如,城市里为什么会出现蓝色的烟雾?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主要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结合,受强烈的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就形成了有毒的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它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健康,人和动物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黏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去观察污水的排放情况,取样水去测一下成分,看看是否经过了处理再排放。工厂废水所含有的成分各不相同,因此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同的。如果将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如果污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会导致水体有毒,造成重金属污染;污水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都会影响水体质量。废水要经过处理再排放,否则会导致某些物种的灭亡,破坏生态平衡。总之,要让学生亲身体会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危害,鼓励他们要敢于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家园,造就秀美山川。
二、结束语:
环境被破坏,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如此,还有赤潮事件、核辐射、工业“三废”、沙尘暴等。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多关注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
作者:奚志平单位: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
摘要:近年来橱柜产业发展很快,但由于市场管理还不健全,行业秩序比较混乱。一些小作坊式“厂家”、家庭式“工厂”根本没有资质生产橱柜这种专用产品,它们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式生产劣质的橱柜产品,以致大量有毒有害的材料混迹其中,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事实上,调查发现,不少号称“环保”的橱柜实际上并不符合环保标准。
关键词:橱柜;环保;化学;污染;因素
全国工商联橱柜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姚良松在谈到橱柜消费环境时,总结指出了消费者在买橱柜时可能会遇到的5大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姚良松表示,橱柜的环保是个全方位的概念,远远不是一项“甲醛不超标”所能囊括的,还有非常多的其他不环保因素。
一、化学污染成隐形杀手
除了甲醛以外,橱柜内可能还存在着有害物质苯、氡等。除了面板外,还有柜体板和粘胶都需要进行相关处理,才能保证各项有害物质的含量不超标。
家住海珠区的李小姐对记者说,近期她检测了一下自己家新装修房子,结果非常吃惊。在装修期间,购买家居用品时,所有经销商都告诉李小姐,他们选用的都是用纯环保材料。但李小姐请专家检测的结果却发现,新房子装修残余有害气体各项指标不少仍是超标的。尤其是厨房,甲醛超标了3倍,苯超标4倍。检测机构告诉李小姐,厨房化学污染的原因就是橱柜安装太多、太密。
橱柜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质量,小厂生产的橱柜之所以便宜,除加工设备简单外(部分小厂甚至谈不上什么设备),最主要的是板材成本。如一张优质板材的价格是一张劣质板材价格的数倍,有的高达数十倍。很多作坊式小厂为了降低成本获取利益,使用劣质板材,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橱柜业的健康发展。
二、物理伤害防不胜防
材料、做工低劣的橱柜,可能在细节处存在毛刺、尖角、快口等,这些未经合理处理的部分,很容易对人尤其是小朋友造成身体伤害。在橱柜上直接处理食物,可能因为台面质量问题,造成误食杂质、碎屑等情况,对健康也有危害。要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使用高质量的五金件,合理选择面板和台面。
家住白云区的胡女士近日致电家居热线称,近期她花费两万多元,购买了一套环保品牌橱柜,但在使用过程中,她发现外置橱柜的抽屉不仅可以从正面用拉手打开,抽屉左右两侧还留有窄条与橱柜两侧面相接,因此,从侧面向外推也可以打开抽屉,这很容易夹伤家里孩子的小手。另外低矮橱柜的柜角既尖又硬,家人从旁经过时很容易碰伤。
橱柜上的五金件可以说是整体厨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橱柜的整体质量,基于国外厨房发展的多年经验,五金件的好坏已成为区别橱柜好坏的重要标志,但国内橱柜制造商对此仍缺乏重视。
橱柜柜门要开关几千次上万次,国产铰链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消费者在定制橱柜时一定要舍得把钱花在这点上。目前国产橱柜绝大部分使用国产五金件,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以低价格争取客户。一些服务好的品牌橱柜则会明确标示所用五金件的品牌,或标出不同档次的价格,让消费者有选择的余地。
三、设计华丽但不节能
水槽的选用直接影响到自来水的使用量。单个大水槽和目前比较流行的双槽水槽相比,后者更节约用水;因为大水槽需要蓄更多的水,而且双水槽可以浸、洗分开,能更加合理用水。
煤气灶的设置应该尽量避开风口,如果安装在门边,使用时煤气会受到流动空气的影响,不仅燃气的使用量会增大,而且油烟被风吹散,无法集中吸收,会影响抽油烟机的工作。
家住越秀区的周先生表示,五一黄金周他在某知名品牌选购橱柜,导购小姐向他推荐了一款5万元的整体橱柜连厨房电器套餐。当时,周先生觉得自己家的厨房面积比较大,虽然5万元超过了他的预算,但由于产品设计大气很符合他的需要,于是就现场定购了。然而,当橱柜安装完成后,周先生才发现该产品的很多设计都不太实用:橱柜占地面积过大,除了浪费水电之外,也使得原本宽敞的厨房显得非常拥挤。
目前,一些橱柜品牌推出节能照明技术,在橱柜的透明玻璃部分装上色彩丰富、使用寿命长的LED灯,不但营造出线条感强的灯光效果,而且省去了一部分厨房照明。橱柜中安装的LED灯一年只耗费几度电,非常经济。此外,一款变量节水调控龙头,通过双档节水陶瓷阀芯,可以有大、小两种出水方式。当然,消费者也可选择变距式、自闭式等新型水龙头以节约厨房用水。
【摘 要】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绿色化学,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化学与人类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人们的衣、 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加剧、 能源的匮乏和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 注,人们开始对造成环境与生态恶化的主要元凶――化学和化学 工业的重要性提出质疑。绿色化学的出现,为人类最终从化学的 角度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带来了新希望。依据化学课程改革的趋 势,参考中学化学新课改实施标准,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我们 确立了一个重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
目前,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具有何种现代 内涵,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意义,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 了解。很显然,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 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 学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正确把握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又叫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顾 名思义,绿色化学就是应用化学的技术和工艺去减少或消灭那些 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和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 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和目标在 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绿色”是环境 意识的革命,“绿色化学”则是化学学科的又一次飞跃。绿色化 学的应用覆盖范围很广,有食品、化工、农业等。绿色食品特指 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而绿色农业则是以促进农 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 统一为目标。
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化学有利于 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化学教 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 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验等方面,要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的思 想;要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起绿色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绿 色化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化学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起这种可持 续发展、绿色化学教育的观念,才能在教学、生活中自觉的实施 绿色教育。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的方法。
1.从教材中系统提炼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
(1)环境方面:中学化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 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 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选学)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 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2)农业方面:中学化学教材介绍了在农业生产中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的使用,一些剧毒、高毒和稳定性农药(如,DDT) 正在被淘汰;推广使用低毒杀菌剂,某些铜、汞制剂对人、畜、 植物有毒害作用,因此,近十多年来大力发展有机杀菌剂新品种, 已部分取代铜,汞制剂。另外,与生物知识结合,高速发展除草 剂,以及使用激素防治虫害。还有化肥新品种的使用,高浓度肥 料取代低浓度肥料,进一步加快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3)食品安全(可在学习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内容时补充一些 相关材料):据食品专家介绍,食品污染途径主要有重金属污染、 有机物质的污染、非金属物质的污染。
食品的重金属污染: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 人吃了受重金属汞(Hg)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从 1956~1960 年间,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 天性麻痹痴呆症。食品的有机物质的污染:有机污染物以化学 农药污染为代表,已有报道表明,癌症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与农 药使用量成正比,农村儿童白血病的 40~50%诱因之一是农药。 另一种有机污染物为人工合成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 为原料制成的,常被人们称为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人工合 成色素并不像天然色素那样是一种安全系数很高的物质,它们 本身的化学性质决定其有剧毒性。煤焦油和苯胺不仅可引起神 经性的中毒,而且具有明显的致癌性。食品的非金属物质的污 染:非金属物质以硝酸盐(NO3)污染与人体关系最为密切。 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它在人体胃肠中可转化为危害很大的 致病、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可造成人体尤其是婴幼儿的血 液失去携氧功能,出现中毒症状,它还可与胃肠中的胺类物质 合成极强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胃癌和食道癌。从毒韭 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 断有“致癌农药”、“苏丹红”、“氟化物”、“碘元素”、“亚硝酸 盐”等化学名词出现。业内人士指出,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 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那么,如何在食品生产中注重安全, 如何创建绿色农业,生产绿色食品,这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加 强讨论的问题。
(4)实验内容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理。在中学化学课本的 编制和修订过程中,有关实验内容安排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 理:①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②介绍了 闻气体的方法;③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
④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⑤NO、NO2 等有 危害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⑥在氯化氢、氯气等制 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方法。
2、在化学教学中突出绿色化学的教育
(1)密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
学文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 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培养学 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谈到氢气时可向学生介 绍,用于未来的新型无毒的理想燃料――氢气来代替现在的煤 气。学到《铁》这一章时,便可结合人体内铁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谈谈补血器皿――铁锅的妙用。当学生接触到 pH 试纸后,教师 可指导学生利用 pH 试纸测量本地区的雨水的 pH 值,讨论酸雨 的形成和危害。
(2)关注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例如,讲到二氧化碳时,我们使学生了解到:全球使用矿物燃料 每年向大气中排放 50 亿吨二氧化碳;又由于砍伐和烧毁热带森 林以开辟农牧场,每年要向大气排放 16 亿吨二氧化碳。近百年 来,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的剧增,就象给地球加了 个玻璃罩,这就是“温室效应”。因此,我们说全球气候变暖主 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递增引起的。因此,可结合生物知 识:绿色植物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供人 类呼吸的用途,倡导学生“种下一棵树,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 新绿”,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当讲到《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时,我们向学生介绍工业“三 废”等污染物的任意排放的结果是造成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 壤污染和食物链污染(以上总称环境污染)。近年来,在海运和开发中由于原油泄漏,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约有 500 万吨,使浮游生物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在大气圈中,约有五分之一的氧气 是由这些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汽车和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 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产生蓝色 “光化学烟雾”。此外,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也给人类造成 很大的危机。
(3)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绿色化学知识。 在有关物质的内容编排中,考虑到了绿色化学因素,课本在
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 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等:①介绍了氯气、硫化 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基苯、白 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②在选学内容中, 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的过介绍等。
3.举行化学课外活动,深化绿色化学理念的培养。
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环保状态,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开 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可以调查当地土壤的酸碱性,开主题 班会办专题宣传栏,在校园内划分绿色行动基地,开展校园环境 保护活动、创绿色学校等等。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许多有关环 境保护的科普讲座,请有关专家给学生作环保报告,也可以利用 环境保护纪念日,如 3 月 22 日为“世界水日”,9 月 16 日为“国 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等,甚至放映环保专题录像等。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 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体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 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 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 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 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 要: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加剧,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化学作为一门与环境污染与保护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此环保大背景下理应将环保理念渗透进日常化学教学活动中。本文结合实例简单阐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理念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环保理念 污染问题
随着化学科技的发展,化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多地与生产生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伴随着化学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与化学相关的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化学污染本身的高危害性和难治理性等特征,努力推进化学学科的环保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关键。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将环保理念引入其中,让环保理念从小抓起,对未来环保事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环保理念引进来呢?
一、在知识传授中进行环保渗透
化学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设计一些与环保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教师讲授日常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保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知识性教学同环保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环保意识,例如,讲到《化学与环境保护》这节内容,笔者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水污染、酸雨等问题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淮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你们认为谁应该对淮河污染问题负有责任?假如你是地方的环保局局长,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进行污染治理?这些带有实际意义且有一定角色扮演的环保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会结合刚学过的知识,从环保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
二、联系生活实例进行环保渗透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这门学科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学科,而变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与化学打交道。相比较于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知识显然更接地气,而谈到环保问题,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就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素材。例如,讲到《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这节内容,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几乎每天都能看见的天气预报片段,在讲到空气质量报告的时候,将画面暂停下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几个数据,给学生分析包括PM2.5指数在内的关于空气质量的专业名词,简要地给学生说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质量、预防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这样从身边实例入手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更利于坚定他们的环保之心。除了在课堂上,在课外实践中,也有很多现实生活实例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素材,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家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或者一次性塑料袋之类的一次性制品?家中的废旧电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家中安装的电池是否属于节能灯?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认真追究起来都是关系整个环保事业的大事情,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结合实践培养环保理念,会产生更有价值的实践意义。
三、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渗透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实验教学对整个化学教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渗透环保理念的教学目标下,对实验活动进行优化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各种化学产生的污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各类实验活动和化学反应,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化学实验改进优化进行环保教育。首先,对药品的取用要规范。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污染都与药品取用不当密切相关,尤其在学生进行的实验活动中,由于经验限制,取用药品的时候往往缺乏严谨性,想取多少就取多少,这样随意取用药品不仅会影响反应效果,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物产生和污染物残留。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就如何取用药品,取多少量等问题严格规定,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含糊的字词描述取用量,而尽量采用精确计量,例如,在进行“硫在O2中燃烧”的实验时,就要明确规定取用0.02g的硫磺粉就能获得需要的实验效果,有了这个明确的计量标准后,在取用药品的时候就能以此为参照恰当取用;其次,积极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实验是必做的实验,并且很多时候化学实验污染都是难以避免的,然而,不同的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材料,乃至于不同的实验装置设置,都会对化学污染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产生的污染很大,而有些则很小,甚至可能做到零污染。由此可见,在保证能够实现实验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是实现环保化实验的重要手段。就拿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来说,为了让该实验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实验环保性,我们可以对原本实验方案进行改进,首先减少白磷取用量,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将原本大烧杯换成小烧杯,接下来将烧杯放入水槽中,并向水槽中加入少量清水,最后在烧杯的外部罩上玻璃罩。实验方案经过这样一改进,不仅实验产生的污染物减少了,还不会影响实验效果;最后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往往在成分上十分复杂,如果随意处理这些废弃物,一旦造成污染,就会很难治理,因此,对于实验结束后的废弃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要尽量再循环利用,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如果污染性较强,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无毒化处理,或者统一分类倾倒。
环保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关系到各行各业及每个人的生活,而化学学科由于特殊的学科性,在环保事业中理应扛起大旗,努力为环保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努力将环保理念渗透其中,努力推进化学教学朝着绿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摘 要】环境保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废弃物处理、实验方法的优化、高新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路径。因此,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得环保意识流淌于医学专业学生的血压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环保意识 实验绿色化
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通过医用化学实验不仅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
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求真精神。在医用化学实验中会产生“三废”,虽然医用化学实验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排放量不大,但是医用化学实验的化学试剂种类十分多,有些化学物质毒性较大,不易分解,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就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对象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将会走上医院、药厂、生物企业等部门的工作岗位上,这些单位是环境控制的主要对象,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后果将十分严重,因而医学专业的学生的环保意识,将关系到这些企业和单位的环保建设,从而影响到我国的环境治理水平,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子孙后代福祉。因此,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得环保意识流淌于医学专业学生的血压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通过废弃物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医用化学实验中要让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同时要注重对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设计废弃物处理装置,对于能够再利用废弃物应当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对于不可回收废弃物应当进行适当处理,如固体以及液体废物应当倒入废物池内,进行专门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有毒气体及时烧掉,成为无毒物质,进而减少其对人体以及环境所造成危害。所有实验产物、废弃试剂和物品必须分类回收,实验室应设有分类废物收集桶,详细注入记录,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降低毒性或减小体积和重量,便于暂存,做到有毒物无毒化或变废为宝。处理废弃物时,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化学教师带领学生操作,按照科学计算,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绿色理念贯彻于言行之中。
应该根据化学试剂的属性,用绿色环保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例如:废酸液、废碱液可进行中和,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桶内,采用蒸馏、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废液,可以蒸馏后继续使用;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的废弃物是茶渣,茶渣是绿色无害的,可以做成植物生长的肥料;破损的瓷质蒸发皿和坩埚可以用做沸石等等。实验过程中打开排风装置排出废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这样既减少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成本,还可使学生在医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 通过实验方法的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医用化学实验中对对于污染严重、危害性大的实验应排除或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实验优化的方法,较少污染。实验优化就是对原有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实验装置按照降低污染的目标,通过合理化的手段进行改造,最好既能达到实验目的,完成实验任务,又能减少污染。在医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实验中试剂使用越多,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就越大。其实很多医用化学实验并不需要太多的化学试剂就能达到实验目的;而有些医用化学实验,因为化学试剂的过多使用反而达不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所以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保证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尽可能少使用试剂,养成节约药品的良好习惯。
对于一些有毒气体的性质试验和制备实验中,就必须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对于分散的几个实验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在实验过程中一个实验产物成为另外一个实验中原料。比如关于铁化合物性质实验中,便能够将其设计成为系列实验,将KMnO4溶液及(NH4)2SO4・FeSO4溶液进行混合,用H2SO酸化,观察颜色变化。学生能够明白Fe2+还原性;然后加2滴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可完成Fe3+定性检测实验;然后加入少量NaF,血红色消失,学生可以明白掩蔽Fe3+的方法,以及F-的配位反应;继续可以滴加NaOH,Fe(OH)3沉淀析出,能使学生明白配位平衡的移动。将性质实验如此设计能够大大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以及废液的排放,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 通过高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和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微型化学实验就是尽量利用最少化学试剂得到较明显化学反应结果,并且得到准确化学信息。微型实验仪器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物,如青霉素药瓶可以做试剂瓶、集气瓶,一次性输液器可以做导气管、滴管,一次性注射器可以用于贮气、加气、贮液、加液,装药片的塑料板可以做点滴板等等。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少,仅为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甚至更少。微型化实验对于一些毒性大、药品贵、耗能多、易燃、易爆、污染严重的化学实验尤为适合和必要,能够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试剂有毒有害,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环境。对于该类实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不但能够使学生将实验现象看到,将实验操作流程掌握,另外还能够防止污染人体以及环境,从而也就能够使绿色化实验教学得以真正实现。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实验来减少污染危害,对于这类实验,可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如钠或钾和水的剧烈反应生成强碱和氢气的实验,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可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又保证师生的健康和安全,达到“零排放、零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