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语言艺术论文

时间:2022-03-19 10:39: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语言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艺术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新课开始的。研究表明,如果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以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我们知道,新课开始,学生大多精力分散,心神不集中。对此,除了通过神情暗示、动作提示外,可融组织教学于新课导入之中,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导语,以发挥导语“集中注意、激发兴趣、突现目标”等多重功能。

描述情境,引发兴趣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创设矛盾,促其探究

由于学生知识积累有限,认识理解能力欠缺,他们对某些知识的了解和理解往往与课文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对此,新课导入可有机联系,合理运用,创设矛盾,引发疑问,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仙台》一课教师这样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鲁迅吗?谁能介绍他的有关情况?

生:我知道,他是绍兴人,在三年级我们学过《三味书屋》,课文中介绍了他小时候读书的情况,我们知道他是一个珍惜时间人。

生:我从课外书中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生:我从课外书上知道,鲁迅是对敌斗争的勇士,他用他犀利的笔与敌人斗争。

师: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但是你们听说过鲁迅学医的故事吗?(学生茫然)课文《在仙台》写的就是他为什么学医,以及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过。(介绍鲁迅学医的原因和他弃医从文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在仙台跟藤野先生学医的。

学生虽然对鲁迅并不陌生,但对鲁迅学医以及放弃学医,走文学救国之路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诸如此类,教者充分运用学生知识上的缺陷,通过矛盾的创设,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为引导阅读探究奠定了基础。

剖析课题,明确目标

有不少课文,题目对课文内容和思路进行了暗示,这类课文,新课导入可引导分析课题,揣摩内容和思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草船借箭》这样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学生读题)谁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草船去向别人借箭。

师:哟,草船真神奇啊,它竟然能向别人借箭呢?

生:不是,用草船向别人借箭。

师:对了,由课题你想想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呢?

生:课文可能写谁借箭,为什么借箭,如何借箭,结果怎样。

师:是啊,谁用草船借箭呢?向谁借箭呢?为什么要借箭呢?是怎样借箭的呢?结果怎样呢?这是我们阅读这篇课文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这样根据课文题目引导设问,教者适当提取梳理,使阅读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确定了课堂学习的方向。

语言艺术论文: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一、《大话西游》台词的诙谐表现形式

修辞学家的杨鸿儒曾说过,诙谐幽默是一种修辞方式。这说明,诙谐幽默是语境中的一种常用表达方式,其影响力与效果和当时的环境、人物、画面有关,不同的场景,效果也会不同。在严肃的语境中如果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有时是不合时宜的。特别是在电影艺术中,更要根据画面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这样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运作旧故事新诠释的方式,讲述至尊宝在还没有成为孙悟空的时候,面对尘世与紫霞仙子、铁扇公主、白晶晶的爱恨情仇。这部影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诙谐幽默台词的运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夸大、修饰,能起到一种粘胶作用,占据人的心智,让人潜意识中产生认同、模仿、传播。如影片中紫霞仙子所说的:“上天既然安排他拔出我的紫青宝剑,他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错不了!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嘱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云来娶我!”

其实,这是少女对爱情的期待,如我们常说的“希望遇到白马王子”意思一样。如果在电影中还运用常规语言,就达不到喜剧化传播的效果,也不会那么打动人心。而只有像周氏一样,用夸张、戏谑、诙谐、幽默的语言,才能加深观众对于电影女主角爱情价值观的印象。“民间广场语言”的运用,加强了台词的喜剧与诙谐效果,如白晶晶对至尊宝所说的:“你把胡子剃光干什么?你不知道你少了胡子一点性格都没有了……哎…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不做山贼,你想做状元啊?省省吧你!改变什么形象,好好的做你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去吧!”完全世俗化的语言,加之颠覆性的人物造型,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捧腹大笑之余,也不忘思考回味。诙谐幽默的语言是周氏喜剧作品的精髓所在。正因为有了它,才让“周氏电影”为人们所喜爱。

二、诙谐语言对电影的影响

突破传统,是“周氏电影”深得人心的因素之一。在爱情的表现上,周氏也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诠释,从而营造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喜剧效果。《大话西游》中有一段经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哪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段台词成了爱情的最好诠释,也是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表达。正是通过这种台词的渲染,观众体会到了主角感人肺腑的爱情告白,从而动容、动情。这种语言对于画面的渲染与标注,能“于无声处见有声”。

周星驰电影夸张的艺术画面、草根式的语言直白、看似荒唐但又隐喻现实的故事,让观众既爱又怜,达到了“嬉笑怒骂皆文章,荒唐戏谑诉真情”的效果。其诙谐幽默语言的产生,不仅依赖于文字自身的内在规律,更依赖于当下存在的语境,让人过目不忘,从而推动华语电影喜剧搞怪风格的蔓延和升华。

语言艺术论文:数学教学的非语言艺术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也有人把非语言因素称为体态语或体势语。教学非语言因素是相对于教学语言的。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交流活动,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可见,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学会运用非语言艺术,以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一、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激励学生乐学情感在数学教学中起动力的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课堂上数学教师的激励行为指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富有激励的情感,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设计联想训练。教师讲一句话,学生说出意思相同的另一句话。教师说:“24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4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用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作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溃“还可以怎么说?”另一个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说‘2是24的约数’”,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二、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非语言因素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非语言因素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语言艺术在非语言艺术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上《年、月、日》的教学片断纪实:师: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评析:激励的表情、姿态与巧妙的设问有机结合。)师:大家观察,7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单数)?而7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双数)?我们就说7前单月大,7后双月大。(评析:在教鞭动作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展开,获得科学记忆大、小月的一种方法。)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同学们看课本第65页,握起左拳头,像图中那样,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2月外)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大家数。

(评析:教师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辅以教学语言,又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忆大、小月的另一种方法。)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如,《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中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的关系是学习中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课前师生都准备一张较厚的长方形纸板:长15厘米,宽10厘米。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做以下动作(操作):(1)把这一纸板卷成一个高10厘米的圆筒,把它握在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指在圆筒底划圈。(哑语:这是圆柱底面周长)(2)手慢慢放松,认真观察这个底面圆的形状变化,右手指着正在变化的曲线。(哑语:这是圆柱的底面周长)(3)把这张纸完全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右手指在这个长方形的长边上划一 划。(哑语:这是展开后的圆柱的底面周长)这一片断,由于教师充分运用非语言艺术,创设教学中非语言情景,化静为动,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

三、恰当运用非语言因素,促进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工具,就比以前更能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的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盲语活动,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不出产的言语。

内部言语的形成是学生头脑里认知同化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思维方式。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非语言因素给学生以适时的暗示、启发,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

近代国内外小学采用“无声教授法”。把例题教学编成“小步子”的程序,利用电化教学媒体,教师从学生的思维反馈信息中,及时地运用动作、表情、姿势等非语言手段,让小学生参与和暴露思维过程”,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

这种无声的非语言教学艺术吸引了全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引颈而望,学生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许多教师皆称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特色。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创造和运用非语言艺术,遵循“一法为主、多法相助”的教学方法优化原则,使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使非语言因素与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协调运用,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将展示它新的风华。

语言艺术论文:谈广播的语言艺术

论文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管理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管理理念、馆员角色、馆藏渠道、技术运用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建设

一、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高校有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图书馆也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相应任务。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要素包括办学思想、学生来源、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等,构成了高校办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共同组成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图书馆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的定位密不可分。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强调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的一种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可持续发展同样应当与学校的发展环境相协调。强调协调和持续发展是指图书馆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应形成一体化的互相适应、互为动力和协调共进的配合机制。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意义正在发生全新的改变,其地位和价值越来越重要。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和知识全球化环境下,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知识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库,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抓好自身建设,创新管理理念、转变馆员角色、开拓馆藏渠道、运用现代技术和完善服务功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与高校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1.创新管理理念

(1)创新馆藏思路。馆藏传统意义上是指图书馆藏书,通常馆藏是指包含人们记载、存贮、传播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类成果,并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符号系统的在一定载体上记录下来以供人们广泛阅读的精神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创新馆藏思路,一是要开拓馆藏渠道,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扩大和延伸收集、加工的内容和类型;二是要研究如何更大限度地开放和利用馆藏资源,为读者提供确切的、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创新服务观念。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存在的目的。没有了读者,即使有最丰富的馆藏,充其量不过是一座藏书楼或博物馆。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馆藏与利用的关系,从馆藏导向过渡到以读者为导向;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转变。

(3)创新人才机制。高校图书馆需要大批敬业、勤业、精业的图书管理人才来保证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人才管理创新,重视人才培养终身化、人才使用形式多样化、人才发展特色化、人才激励与考核制度化,造就一批既掌握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外语进行工作;既懂得信息技术和现代图书管理知识,又熟悉学科与专业发展需求;既能处理图书馆常规业务,又能应对图书馆复杂事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创新经营理念。信息是一种无形商品,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机构,应随着信息产业的升级与发展,逐步实现向社会全方位开放,实践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经营理念,拓展信息资源有偿服务领域,培育与探索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使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扩展和外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为社会上和地方上的读者服务,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转变馆员角色

馆员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如果说馆员被历史赋予的第一个社会角色是“藏书保管者”、“知识守护者”,那么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馆员不仅是文献收集者、知识守护者,也是信息开发者、加工者,更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借书育人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馆员要转变角色,从图书“馆员”,逐步向信息领域的“专家”、“行家”、“信息领航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工程师”等角色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检索工具和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信息导航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服务技能服务广大师生。

3.开拓馆藏渠道

馆藏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也是图书馆的精神力量。图书馆的馆藏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图书馆的价值水平和实现程度。现代图书馆的收藏范围越来越广,馆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收藏向多方位收藏拓展。大凡与人类文明有关的一切记录及其载体都可以纳入现代图书馆藏品的范围,除拥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外,收藏应向各种实物或博物资料延伸。诸如工程图、照片、广告、明信片、月份牌、书画、年画、挂历、香烟牌子、商标牌、火花、邮票、钱币、奖章、手工艺品、模型、玩具、地球仪、乐谱、服装及玻璃器皿等实物资料也将成为十分珍贵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等实际情况,努力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如浙江师范大学作为一所集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政法、艺术、体育等学科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其图书馆开拓馆藏渠道,丰富各专业门类所需的馆藏资源,将收藏现有的文献资源向各种实物或博物资料延伸,可以为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

4.运用现代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管理环节,高校图书馆建设已经向管 理自动化、载体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

(1)管理自动化。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主要包括图书采访、编目、借阅、流通、期刊管理、读者管理、典藏管理、阅览室管理、公共检索等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实现藏书分类统计、流通统计等数据统计的自动化;读者通过计算机实现检索图书资料的自动化;通过网络实现图书馆信息的自动化,实现加工新书通报、超期催书单、卡片目录、书标、书证等自动化。图书馆管理可以运用现代的集成管理系统和大型资源整合工具,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便捷的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和效率,使读者更加方便、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2)载体数字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的载体向高科技的数字化新型载体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载体主要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利用网络实现共享的“网络图书”。目前,很多普通纸质图书也有“图书+光盘”的形式出版,体现了图书的数字化趋势。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通过因特网将各Web服务器上的资源库连接起来,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网络图书以网络形式传输,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时效性好,已经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图书载体形式。

(3)服务网络化。互联网的普及和管网的建设,使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发生变化,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向数字化的阅读方式转变。高校师生可以在办公室、学生寝室和家里通过上网就能获取种种阅读信息。直接来图书馆借阅的读者,从表面看来似乎少了,其实不然,通过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网络阅览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服务功能正向网络服务方向拓展。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体系包括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体系和信息的传输服务体系。数字化信息的存储管理体系是指数字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传输服务体系是指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器与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网络的普及性和便捷性,使图书馆有大量的信息提供给读者,满足了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

5.完善服务功能

(1)信息服务。根据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发展情况,收集、整理、制作各类专业信息,编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录索引、文摘、汇编、索引数据库等。

(2)网络服务。除为读者提供传统的借阅服务、参考咨询、情报检索等服务外,还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馆藏文献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并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全文检索、多媒体检索、网络咨询等。

(3)培训服务。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等形式来普及网络知识,培养读者学会使用现代图书馆,提高读者的知识加工能力,使读者尽快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存取方式,能快速收集所需信息资料等。

(4)增值服务。利用良好的图书馆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开设一些有偿的增值服务,如出租演讲厅、报告厅、音响厅等。

(5)延伸服务。提供便民设施方便读者。如代借、代译、复制、查新、书店、展览等。

(6)社会服务。在服务本校教学、科研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等。

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和知识全球化正改变着图书馆的性质,高校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坚持馆藏思路、服务观念、人才机制和经营理念方面的创新,抓好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才能实现与学校发展的协调、和谐与共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语言艺术论文:谈《围城》中的多元化语言艺术

在钱钟书的语言艺术中,讽刺是举足轻重的一种语言手段。钱钟书没有用说教的方法来揭示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端,而是用讽刺对那些丑恶现象进行无情的嘲讽,在小说《围城》中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钱钟书运用讽刺的手法是高超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多元化的。品味小说,回味无穷。 一、独特的比喻艺术

1.比喻的多样性和新颖性。

钱钟书的比喻因其见识广博,机趣睿智,在取材上具有多样性,没有重复雷同,选材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新颖独特,雅俗共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钱钟书常常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做比喻,如“你们新回国的留学生,就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都抢不匀呢。” “二奶奶三奶奶打扮得淋漓尽致,出了汗,像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等句中的喻体“新出炉的烧饼”、“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看似平淡无奇,用在这里却显得通俗易懂而又生动贴切。除了常听、常见、常用的事物,他还能将典故和一些抽象、虚幻的观念引用自如“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避丑;小小的一片纸可以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两个比喻句分别取材于《伊索寓言?河中肉影》和《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用在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受到奇特的效果。

2.比喻的讽刺意义

我们知道,手段并非目的,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小说《围城》里,它的目的便是为整部作品的讽刺艺术服务,而这些另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在这部小说中,钱钟书用了数百个形式多样的新颖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喜剧性的比喻并不是孤立的,讽刺是他语言的重要部分,而他所钟情与的比喻边式他讽刺语言的一大特色,运用起来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而又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将比喻的讽刺意义和幽默意义完美融合。钱钟书的笔尖如同针尖一样的次如肌肤,用极其深刻的比喻进行无情的讽刺。正是用这些形象深刻的比喻使整部小说的讽刺意义更加鲜明突出,也使小说具有了更大的形象性与生动性。效果更强烈,主题更深刻。

二、针尖般的语言艺术

1.个性饱满的人物刻画

《围城》这部小说中涉及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人物,这些人物性格各式各样,钱钟书对选出的人物都做了富有个性的刻画,足见其对语言有着驾轻就熟的能力。例如在写第一次出场的“哲学家”楮慎明时,这样写的:“一个身背高额,大眼睛,苍白脸,戴夹鼻金丝眼镜,穿的西装袖口遮没手指,光光的脸,没胡子也没皱纹,看起来像个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纪的小孩字。”以及后面的他最恨女人而不肯佩眼镜为对苏文纨打翻牛奶和吹嘘自己与国外的哲学家罗素等常有联系时,实际上也正揭露了楮慎明他自己的空虚无聊及无耻下流,肖像描写生动形象。

除了生动的肖像描写外,钱钟书还能巧妙的运用英文和文言文等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并善于刻画人物心理,通过其心理描写展现性格特征,品位小说,便可以深深体会。

2.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总是作者着重笔墨去描写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很好讽刺机会。因为心灵的想法是人物最真实的感情,而人物的举止,说话不一定会像心灵一样真切,为了避免自己的迂腐被别人揭穿,书中的人物时常用不真实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丑陋。

从这些心理描写中,心理与行为举止的反差给予了讽刺的资本,也让读者对这些角色产生厌恶。借此讽刺那些丑陋的心灵,由隐到现,由暗到明,慢慢的揭露了范懿的爱慕虚荣,最终讽刺的味道愈加强烈。

3.不可忽视的写景映衬

《围城》中的景物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多,但能从钱钟书对景物的描写中仍能看到其艺术特色的表现,同样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围城》的第一部分,在写方鸿渐吻了鲍小姐,而她里区撇下方鸿渐在甲板上后,有这样一段描写“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大海,这时候全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衬了这背景,一个人身心的搅动也缩小以至于无,只心里一团明天的的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营火似的自照着”。所描写的景物是与这时方鸿渐的心境想对应的,“广大的昏夜里”的“疏疏几颗星”犹如方鸿渐心中荧火似的那点希望,这也就暗示了方鸿渐追到鲍小姐的希望是几乎没有的。小说中的好多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有这样的作用,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结束语

《围城》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厚独特的新天地,在小说那对社会不容情面的蹊落、挖苦的背后,又蕴涵着作者那样多的对人生的热望,通过方鸿渐的命运,剖析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更重要的是想唤醒在“围城中徘徊、挣扎的人们,冲破围城,去走自己的新路”。因此,钱钟书独特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

语言艺术论文:高校教师教学语言艺术之浅析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启发性;关键;人才

论文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币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不论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而且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潜心探究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教师在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时,往往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事实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因教师教学语言水平不同,其授课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讲台上如何精心施工呢?笔者在搜集大量文献、深人调研千名学生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上下功夫。

一、教学语言因学科不同而变化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使用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但因学科性质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有所不同。仅举几个例子:

例一,大学语文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以及培养学生想象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要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感染学生,善于进行恰如其分的描绘、夸张、形容和比喻等。出自语文教师之口的讲授,应该是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琅琅上口,娓娓动听的艺术杰作。这样才能开拓思维,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内涵力,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例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论说能力、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增强时效性,而且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应该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论证性,善于言辞,长于论辩,其教学语言应像一块无形的“磁石”一样,紧紧聚拢学生的思路,善于诱导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全面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三,英语课从某种意义讲是一门实践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的基本功得到训练和加强。因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特别要创造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的能力乙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无论是检查、讲解、分析、总结,还是复习,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用生动的标准的口语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以上几门课的实例说明,做为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必须用语言学家的用语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和艺术家情感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和创意亮点,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这种印象不但不会随着下课的铃声而消失,而且将会终身受益。

二、教学语言的精心施工

(一)富有启发性

由于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内注人式的教学方法在高校还占有一席之地。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开展,虽然有所改变,但是这种状况仍然存在。这就会导致束缚学生智力的拓展,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探究性和互动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启发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时就要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同时,鼓励学生具有质疑问难的精神,开阔思维,大胆想象,超常发挥。对于学生中的好奇心和勇于提问的精神给予呵护和积极引导。李政道教授曾对科技大学的学生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敢问”。“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善于激起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习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我国科技发展、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砒柱的作用。

(二)用语准确性

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丰富的知识性,更要有其准确性。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传授知识的第一要义就是用语准确。否则,岂不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原理、法则等表述,更是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花大力气反复斟酌所用词语、句子的意义、内涵等,切记用精当的教学语言,而不能拖泥带水,哼哼叽叽,重复呷嗦,一是对有关内容讲不清楚;二是容易产生歧义;三是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内涵创新性

据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科瓦列夫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64.6%的大学生最器重的是教师的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在我国,也有不少类似的调查研究数据佐证了这个结论。具体地说,内涵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表现在教师能创造性地利用本身渊博的知识,精当地处理教学内容,并能深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第二层面,表现在教师教学时不仅传授知识,旁征博引,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引导到更高层次的知识境界;第三层面,表现在教师能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天衣无缝地融人到有关的教学内容中。从某种意义讲,教师教学语言的理精辞美,对同学心灵的健康和成才至关重要,将会引导他们起航未来,扬帆梦想。

(四)声调节奏性

说到教师上课语言应有节奏感和旋律美,用精湛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的知识之光。

首先,教学的声调要富于变化,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抑扬顿挫,分轻重缓急,有时如春风细雨,有时又需要严肃庄严地告诉学生某一事物的真谛或者斩钉截铁地阐述某一学科的定理等。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其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发挥,有段落、句子、标点、情感等停顿;停顿的口气、神态、时间是不同的,运用得当,对集中学生的思路、唤起学生的情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强化学生的记忆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达到停顿的妙用。

第三,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融播音员的清晰、相声大师的幽默、评书演员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于一体,教师讲的课才是生动的、形象的、感人至深的、富有魅力的,才能引导学生同教师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成为最迷人的课。

(五)情感激励性

以塑造灵魂为己任的教师,既要用知识教育人,也要用情感感染人。有人曾说,“情感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是说教学语言一旦饱含情感性,才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的神奇效应。实践证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有着强烈的情感色彩的,特别是教师进人激情状态后,情感语言能叩击学生心弦,引起共鸣,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阎。进人激情状态后,教师也会自然地运用辅助语言—手势语言,上课时教师手势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善于用较少的手势语言去衬托、强调关键话语,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非教学语言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喜爱三尺讲台,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成为有真知灼见的教学语言大师。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表面上看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问题。正如著名教学名师所说:“教师的语言是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高校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通过不断地修炼,提高语言修养,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的心里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语言魅力和学识魅力,才能落落大方、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演讲,才能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口似悬河地答辩,才能成为口才出众的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为年轻一代架起心灵的彩虹,打造精彩的人生。

语言艺术论文:“移”:《围城》的语言艺术

论文关键词:《围城》 语言艺术 移 广度 深度 讽刺效果 局限性

论文摘要:本文所说的“移”是挪移、转换的意思,它涵盖了一些经典而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移就、移觉、移时、移序以及移义、移态、移码等。《围城》中语言的“移”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体现得非同一般,我们可以由此看到他那自由的审美风度、智慧和学识的广度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当然,“移”为小说带来强烈的讽刺效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局限性。

钱钟书是一座“文化昆仑”(舒展语),上山取宝,各有各的手眼。钱学包含了文辞、文章、文学、文艺、文明与文化,古今总揽,中西打通,博大精深,为各门学科提供了各需所能。后学疏浅,高山仰止,从“钱学”中读中国语文的智慧与知识,我也只能“以管窥天”,仅从《围城》这部著作中,谈谈我对其中语言“移”艺术的一些思考。所谓“取一勺饮”,这也是钱钟书“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1]的开放性学术精神所包含的。

本文所说的“移”是挪移、转换的意思,它概括了一些经典而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移就、移觉、移时、移序以及移义、移态、移码等。《围城》中语言的“移”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体现得非同一般,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听到钱钟书的理想心声“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那自由的审美风度、智慧和学识的广度及深厚的人文情怀。

一、“移”的广度

《围城》中“移”的广度,主要体现在“移”的种类和形式的多样性上,以下是对文中“移”类型的大致归纳和简要分析。

1、移就

《辞海》中“移就”定义为:“甲乙两项相连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到属于乙上”。这是一种超乎寻常的语言现象,也是词语搭配的创造性运用,在《围城》中笔者暂且总结出以下三种类型,例如:

辛楣和李梅亭吃了几颗疲乏的花生,灌半壶冷淡的茶,同出门找本地的教育机关去了。P100

柔嘉打了个面积一方寸的呵欠。P169

李梅亭想不到他会这样无抵抗,反有一拳打个空的惊慌 。p32

例一中移人于物,此类“移就”又称“移用”。疲乏的花生米,冷淡的清茶,全是两人心态的透露,“花生茶”是物,“悲哀冷淡”是人的七情之一,虽在写物,实在写俩人旅途中的疲软。例二则为移物于物。“呵欠”是无形无状,作者却故意写成有形之物,以“面积一方寸”加以形容,极言呵欠之大方,鸿渐在发表了长篇议论时,柔嘉只打呵欠,也暗暗讽刺了先前柔嘉对鸿渐的良苦用心。例三移人于人。“一拳打空”本指一个人的动作,“惊慌”则为一个人的心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讽刺了这一类定要在言语中占优势而又失败无趣的形象。

2、移觉

“移觉”在修辞上又称“通感”。《庄子·人世间》“夫循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为通感提供了哲学基础,因钱钟书一篇《通感》[2]的文章而正式被纳入修辞学的新成员,钱钟书认为“六根互为用”,所谓“感受之共产”,在围城中移觉的运用也俯拾即是,体现在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的打通与交通。如:

大碟子里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P90

心里想这真是法国新回的女人,把巴黎大菜的“臭味交响曲”都带到中国来了。 P33

有时候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的要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P82

例一中属视觉移植,又冷又黑的红烧肉为眼前所见联想到红人倒运,那半熟不熟的既是肥肉,更是对那些投机取巧的所谓红人的讽刺。例二属嗅觉移植,这臭味如交响曲把人熏得反胃体现得淋漓尽致。例三属听觉移植,这是形容鸿渐鼾声的一段,听觉转为眼前之景,形象可感,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转移之妙。

3、移时

《修辞通鉴》中“移时” 定义为:“把不同时代的事物扯在一起,以明显的时空错位,显示特殊的语言情趣”。[3]《围城》中的移时体现得尤为鲜明,其中古今打通,中西打通,使读着纵横百阖,驰骋于文化天空。例:

鲍小姐打她一下道:“你!苏东坡的妹妹,才女!”——“苏小妹”是同船男生为苏小姐取的外号。“东坡”两个字给鲍小姐的南洋口音念得好像法语里的“坟墓”(tombeau)p3

例句中鲍小姐简短的一句加以精辟的议论,古今跨越东西,贯通中西。称苏小姐为苏东坡的妹妹,造成特殊的语言情态,从而苏小姐的形象让人感觉滑稽可笑,加以法语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味,从而强化了苏小姐并非真正才女这一语意 。

4、移序

这里所称的“移序”就是调整语序,即“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将前文中的词或语速的顺序做适当调整,组成新的词,从而产生了新的意义或新的情趣”。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上的变化,因此语序的转换成了汉语中的最重要的语法手段。[4]在分析沈太太皮肉下垂像“圆壳的行军热水袋”时,有学者评价得很有特色,称她年龄不大,正是“徐娘半老”[5],就是典型地运用了移序。如:

好几个拿介绍信来见的人,履历上写在外国“讲学”多次,高松年自己在一个小国里读过,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P114

“讲学”意味着“有学问的人公开教授自己的学术理论”,这是一个具有很高水平的学术行为,而“学讲”意味着“学习讲话属于最底层的言语行为”。语序上的差异导致了语义上的高低差别,而语义上的变化与合理思维产生偏离于是诙谐而生,表面上语序的转移,却深刻地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自吹自擂的丑陋形象。

5、移义

在汉语中,词语具有多义性,特定的词语环境限定多义词只能实现特定的某一意义。《围城》中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环境的不同,使得一词的意义不露痕迹的转为另一意义,给人一种错觉之感,造成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如:

后来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持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P178

高松年身为校长对学校三院十系的学问样样都通,这个通就像火车畅通肠道通畅的通几句门面话从耳朵里进去通到嘴里出来一点不在大脑中停留。P138

“中立”一词的拆分新解,深刻而辛辣地讽刺了当时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丑陋行径。而“精通”取“穿过”之意,幽默真实地刻画了高松年自耳朵进从嘴里出,不动声色地对学识浅薄而又自命不凡的高松年进行有力的抨击。

6、移码

所谓“码”即“语码”,广义上是指人们在交际中采用任何符号语言,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笔者所指的“移码”是指在同一部作品中语法的转换,也就是指“两种或多种语法成分在文中的并置”。[6]例 :

但唐小姐会欣赏会了解,这谎话要博她一笑,他又欣然写下去,里面说什么:“昨天承示扇头一诗,适意有所激,见名章隽句,竟出诸伧夫俗吏之手,惊极而恨,遂厚诬以必有蓝本,有时取决,必实未安。叨在知爱,或勿深责 。”p45

苏小姐胜利的微笑低声说:“embrass-moi!” p56

正如方鸿渐所想的,用文言文比现代文妥当,词意简约含混,是文过是非轻描淡写的好工具。在文中夹杂一段文言文足见方鸿渐的迂腐,极大地讽刺了他撒谎的本领以及想到唐小姐会欣赏时,他那欣欣然的丑态。当然在《围城》中不仅有一段式的移植也有一词式的移植;不但有文言文的加入更有法语英语的嵌入。一词式移码显得文章灵活多变而外文又不会有文言那么生分,有白话那样容易讨人亲热,只有英语允许人坦白的讲“我亲爱的”“你的极虔诚的”。第二句中苏小姐用法文表现了她大家闺秀的形象,即使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还是说不出“吻我”二字。有意的移码避免了肉麻及一些社会的尴尬。

二、“移”的深度

世界是无限丰富和千变万化的,人的感觉也是如此,这就为人的感觉转移的深度提供了可能。《围城》中大幅度突破人类习惯性思维,通过语言或语言创造的意向挖掘事物的深隐特点。以下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谈谈《围城》中语言转移的深度。

1、对相邻而又不同经验的感觉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人们关于世界上的经验都是互相联系的,绝对不相关联的经验可以说是不存在。两个经验之间的距离愈远,差别愈大,区分越容易;而两个经验距离愈近,差别愈小,区分越难。而《围城》中,钱钟书善于对邻近的感觉经验进行游刃有余的切分与剥离,从而做到恰如其分的感觉上的转移。可以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起: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P28

他想这是唐小姐还自己的,将来跟他细细算账,微笑从心底泡沫似的浮上脸来,痛也忘了。P32

曹元朗脸上一圈圈的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P41

这都是写“笑”,且都是“微笑”,笑是一种肌体感觉,没有实体,作为一种感觉能够表现出来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是将各种“微笑”的界限明显的区分开来,那真叫困难。这里作者巧妙运用比喻,使其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第一种,那是方鸿渐对恋人的思恋,表现出心中的无比欢喜,其微笑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第二种,微笑可“浮”在脸上,是方鸿渐心中的自慰,也暗示了方唐两人的关系如泡沫似的最终虚无。第三种是假意的微笑,讽刺了曹元朗那“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的“高见”。

2、对前后相邻而又相近的经验在情感和情绪上的转移。

对于在某种情感和情绪上的变化,距离近,差异小,有时很容易被忽视,而这种细微的转移最能体现作者感觉的敏锐以及思想的深度。例如: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上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P17

这是方鸿渐回国后,面对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的现实,觉得自己渺小,懦弱的感情变化之景。整个景色从“动——静——动”,从“天——地——天”地移动变化,正是方鸿渐心灵感情起伏的体现,“热闹”的满天繁星表明内心的杂乱,而月亮渐渐地可烘托风景则表现了主人公心中渐渐趋于平静而突然又觉得羞涩难以见人。而后“小虫”“蛙群”琐琐屑屑又增添了心中的烦躁,漂泊不定的心灵觉得此时的萤火虫也在“漂浮”,“夏夜中微绿的小眼睛”又使方鸿渐在绝望的阴黑中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简短的一句在景物描写上的转移将心情的微妙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围城》的“移”所体现的讽刺效果及其局限性

钱钟书著作中讽刺的笔法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用,他就如同一个魔法师用其魔笔将社会、历史政治、文化、人事、心理、心态绘就了一张丰富而又博大的讽刺画面,又以其特有的功力使已有的图形与色彩相互转移,从而渗透、形成了广、深、俏、奇的独特风采。其在短篇小说《灵感》中解释作家学到成功的秘诀是“深知中学生是他的好主顾”的原因的时候说:“只有学生,这些有头脑而尚无思想喜欢听演讲,容易崇拜伟大,充满少年维特的而非奇特的烦恼的大孩子,才肯买书,订阅新杂志。”在这里“维特”与“奇特”一字的转移,根据语义将其组合到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而《围城》中运用语言移动技巧,更是形成了一幅比沈从文《八骏图》更为荒诞的知识分子群落图。在这里有“方头钢笔”苏文纨;“局部的真理”鲍小姐;“寒暑表”方鸿渐;“空心大萝卜”赵辛梅;“老科学家”高松年……小说通过对人物外貌、心理、生平履历,行为方式用其极强的想像力加以移植,对其传统文化观念中的道德、伦理、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进行了猛烈的讽刺,在前文中评“移”之广度和深度中便可得知,在此不再赘述。

在读《围城》时,我们一方面为《围城》语言“移”的艺术所折服,然而一方面又觉得它缺少了些什么,至少没有《红楼梦》的浑茫感。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个转移艺术是以作者的视觉在审视小说中的人物,而真正移动的地方却忽略了,前文中的各种移动从未与小说主人公移叠在一起,并没有与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相融。正如《围城》所绘就的这张画缺少了与所有图形相融的底色,从而拉开了读者与人物及其情节的距离。 另外,《围城》中的有些联想的转移似乎过量,从而影响了整个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如:描写一个不足两岁的孩子说到“一个算不得人的孩子——至少船公司没当他是人,没要他父母为他补买船票”。他的相貌是“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对于一个未足世事的小孩,应该是天真无邪,什么都不懂,联想到不是人、害相思病确实有些讽刺过了头,从而缺乏画面的真实与协调感。再如,鸿渐突然觉得“在这种家庭空气里战争是不可相信的事,好比光天化日之下没人想到有鬼”。《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似乎都没有一丝爱国之情,战争发生了置之不理不大可能,即便行动上没有,在心里上也应该有所触动,这种写法我认为有些不合逻辑。

不过,总体而言,这种缺少及过度的转移艺术的局限还是有限的,对整个《围城》中心意向影响不大。

四、影响语言移艺术的主观因素

钱钟书是一个不能以现代科技范式来规范的智者,在这个讲究分工明晰,思维条块分割的科学时代,他有一个另类的思维,通过“移”艺术将自己各种思想表现得游刃有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他三个方面的主观因素有关。

首先,钱钟书有一种自由审美的风度。钱钟书似乎站在围城外看围城,正如他在人生边上看人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然而走得出此山又如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钱钟书站在这个高度自由地洞悉人世间的一切,从人世婚姻中看到围城似的婚姻观;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离,看到孤独者的围城心境,于是使其作品上通于神而下达于人世间。

其次,他拥有智慧与学识的广度。钱钟书在国学西学外语方面无不精通,国学中经、史、子集,西学中的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学无所不及,在外语方面除了精通英法外,还掌握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拉丁语等等,因此在《围城》中文字便可达到东西贯通,包罗万象。而在社科院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何其芳同志的理论素养+钱钟书先生的丰富知识=治学的最高目标”[7]。这话笔者认为不妥,在钱钟书丰富的知识背后无不灌注着浩瀚的思想与哲人的智慧,如“围城”之喻,“人的缺点与猴子尾巴”之喻,无不表现出他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及极高的智慧。“一切自传都是别传”[8],《围城》中对哲学尤为瞧不起,实际上正表现了钱钟书无不受庄子、尼采、叔本华等哲学大师的影响。

另外,也是钱钟书深刻人文情怀的再现。从《围城》我所看到的男女平等来说,正是因为他生活中也拥有这种情怀。钱钟书一生只有一个女儿,他曾认真地对杨降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在小说中多次体现了这种思想。如,移用西班牙谚语:“运气好的人生孩子,第一胎准是女的”[9]。他还借用方鸿渐之口转述自己的观点:“女性解放还是新近的事实,可是已是这样的显著,我敢说,在不久的将来,男女两性的分别要成为历史的新名词。”

“钱钟书的文本是超越简单文类语体的天人文本”,[10]在《围城》中,本文仅从语言转移的角度窥破九牛中的一毛。从语言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中,我不得不折服于这位语言大师的锋芒与涵养、散漫与严谨、肆端与博综、精细与宏观的语言技巧。正如钱钟书自己所说:“随你怎么把作品奉献给别人作品总是自己的。”[11]《围城》是一座语言宝库,它有待于更多的读者来“取一勺饮”,来发现更多的奥秘。

语言艺术论文:舞蹈中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

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我们知道,原始歌舞是诗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现代的舞蹈艺术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语言因素参与呢?事实上,有许多理由可以把舞蹈动作与语言艺术结合起来。西方的现代舞蹈家们已经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功能,他们大胆探索语言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在国内,除了歌舞结合中的歌词之外,以较单纯的语言形式参与舞蹈表现的作品还不多见,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在国内的舞蹈作品中,语言与舞蹈的结合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1、歌编舞

以歌编舞,舞尽曲意。歌编舞是以歌曲的旋律、风格和歌词的意境为基础创编的舞蹈。语言在这里是以歌词的形式出现。歌词加上音乐的翅膀,使歌声在所有乐声中最富于表情和魅力。用歌声作为舞蹈的伴奏最为自然、和谐。所以,用歌曲编舞这种形式极为多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然,其中自然少不了歌词这个语言因素的作用。

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往往成为舞蹈创编者选择的对象。有的直接选用完整的歌曲,有的把歌曲作一些改变;有的选择歌曲的一个片断,有的则重新创作一首或一个歌曲片断。

歌编舞的几种创作形式。

(1)用完整歌曲编舞

选定一首歌曲,不加任何改变,以歌曲的旋律、歌词和风格为依据来编舞。过去,人们常常选用《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传统歌曲创编舞蹈。改革开放以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一批优秀歌曲又成了主要对象。

选用完整歌曲编舞是比较常见的创作形式。其原因:一是流行的群众歌曲较多,选择范围大;二是这些歌曲的旋律优美,适合舞蹈;三是音乐磁带比较容易获得,创编者不用为了请人创作或录音花钱费力;四是流行的群众歌曲大家都比较熟悉,用这样的歌曲作为舞蹈音乐有助于观众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产生共鸣。

这种创作形式比较适合基层群众性的舞蹈创作。但采用完整歌曲编舞,在创作的自由和发挥上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创编者只能完全按照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节奏特点来构思和设计舞蹈动作。

(2)用改编歌曲编舞

以某首歌曲为基础,根据舞蹈表现的需要,重新组织和改编歌曲。

用改编歌曲创编舞蹈。编舞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和表现的需要改变或重新创作新的音乐部分,使舞蹈音乐既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又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给舞蹈创编者留下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不过,改编歌曲不象完整歌曲那样容易获取,它需要有作曲家、演唱家、演奏家和录音师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才能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3)选用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从某首歌曲当中节选一个段落,安插于舞蹈音乐之中,起到烘托气氛、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歌曲片断通常用在舞蹈作品的高潮或结束之处,一般作为主题歌出现。人们可以通过歌曲片断的歌词来联想舞蹈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歌曲片断的突然出现还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把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歌曲片断也可以放在舞蹈的开始部分,通过歌词把观众带入特定的环境和意境之中,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

戴爱莲在六十年代创作的《荷花舞》,就选用了歌曲片断,歌词的内容加深了人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人声的伴唱更是富于情感,把人们带入美的境界。

(4)创作歌曲片断

根据舞蹈内容表现的需要,创作独唱或合唱的歌曲片断,安插于舞蹈的某个部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

舞蹈《飞夺泸定桥》在表现红军战士冒着烈火冲向敌人,舞蹈到达高潮的时候,只用舞蹈已无能为力,这时,采用了歌声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口号和呐喊声。当桥头火起,红军战士突然静下来构成一幅持戈待发的画面时,响起了高昂的人声伴唱:“啊!熊熊的烈火,阻挡不了我们前进!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冲上去!把敌人消灭光!”雄壮的歌声表达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在这里,歌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舞之不足,以歌咏之。用舞蹈难以表现的东西,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

二、语言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

1、歌伴舞

歌伴舞是以演唱为主、舞蹈为辅的表演形式。它的特点是歌舞结合密切,歌词比较朴实、通俗易懂,歌词的语言音调和音乐曲调结合紧密。它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形式以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手的表演为多。

2、说、唱、舞

这种表演形式在90年代越来越普及。表演者一边舞蹈一边用快速多变的节奏和抑扬高低的音调配合着音乐喊说出较长的语言段落,然后再以边唱边跳的形式把同一语言段落表演出来。

用词大多表述简单、具体的事物或直接表达情绪和感觉。重要的歌词常处理为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节奏出现。歌词一般不用抽象、费解的文字,尽量选用易于快速理解的语言。

音乐一般根据语言本身的节奏和音调进行夸张和强调,大多采用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组合搭配。

有时语言的选用并不是为了它的内涵,而是为了其动听的节奏效果。如“咱们那个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演员用切分音的节奏和着音乐说出,其结果不仅给听觉增加了新颖的成分,也为内容的强调增加了份量。

这种表演形式一般是舞蹈演员自己演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表演形式。

3、号子加吆喝

劳动号子在舞蹈中的使用较为多见,效果很好。它可以让观众迅速理解舞蹈表现的内容,明确舞蹈动作的表现意义,通过号子声还可以告诉观众关于舞蹈表现的地域和地方特色等等。号子很容易配合舞蹈动作,烘托气氛,把情绪推向高潮。除了号子外,短短几个字的吆喝声对舞蹈表现也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如一声“过年了!”可以马上把你带入春节的环境和气氛当中。一声具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可以让观众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是山区还是草原,是塞北还是江南;也可以告诉你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样的场面。这种声音对烘托某些特别气氛十分有效,颇引人入胜。

除以上所说的创作和表演形式外,还有一些尚待开发的新的创作方法。

三、语言参与舞蹈的新方式

1、配解说

利用解说词介绍背景,贯穿剧情。语言在这里的功能是提供时间、地点、年代、人物及其目的等背景信息。

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所以解说词中不要有评论感情的内容,把感情的表现留给舞蹈去发挥。有些叙事性的特定内容或环境,舞蹈难以说清,可以交给语言去表达。为了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其表现力,凡是动作性强的内容应一律留给舞蹈来完成。解说词不必细说事情是怎样做的,或人们是怎样想的,只需介绍一下地点、人物和身份就足够了。

利用解说词还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把情绪推向高潮,或制造一种激动的气氛。所以,解说不仅可以安排在开始,也可以用在结尾,或高潮部分。

使用解说词一定要帮助观众加深理解背景材料。解说要简明,不能压倒舞蹈本身,或过分地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

2、加吟诵

由单人或男女两人有节奏地吟诵诗文,烘托气氛,表达感情。可以根据舞蹈内容选择或创作一节诗文,语言要易于理解,富有韵律感。要保证观众能够听清、听懂。朗诵的配乐音量要弱或不配乐。

3、加对话

表演者利用对话直接交流,可以明晰地介绍人物关系和情绪,帮助观众了解舞蹈内容。这种形式在国外的舞蹈创作中已有尝试,在国内还是一个尚待开发的领域,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4、插科打浑

使用幽默滑稽、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音调,配上相应的舞蹈动作,可使二者相得益彰,情趣盎然。二者的结合给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美感。这种形式可用在群众性的舞蹈表演中。

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还远不只这些,有许多新的结合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我们在运用二者的结合时,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区分语言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异同,既要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相得益彰。

语言和舞蹈最主要的差异就是时间拍节的不同。语言可以很快地把一些意象送到观众脑子里,而且严谨精确。而要求舞蹈演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概念和内涵传达给观众却是不可能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要注重语言的易懂性,避开艰涩难懂的语言而寻求一些较为舒缓简单的词句;删掉某些词句或段落,改变语法结构,只保留最关键的词句,这样才易于观众理解。二是要仔细选择最有特色的语言,以体现其易懂性。无论是说还是唱,传进耳朵的声音要清晰可辨,标准是让听众毫不费力。编导不要受充满想象力的优美诗篇的诱惑,把它们引入舞蹈艺术之中,以为越多的想象力便会产生越多的神奇力量。人们可以从书本中随意地反复吟诵,最大限度地品味它的美妙。而在舞蹈过程中,当观众要想在嘈杂的音乐声中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词句时,他们多半会茫然若失。所以,语言必须简炼,删去模糊的隐喻,力避华而不实。

有些适合语言表达的内容,单靠舞蹈不可能完成,那就要放手让语言得到尽情发挥。

反之,有些内容用舞蹈表现反比语言更快。如人的外貌、性格、仪表,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则需要几页纸方能说清,那就要用舞蹈来充分表现。

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则,从效果出发,大胆创新,定会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

语言艺术论文:图书馆员语言艺术略论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员 道德修养 普通话 语言艺术

论文摘要: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的必要条件!流畅的普通话是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的前提,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馆员语言表达具有针对性、节奏性和委婉性。

图书馆员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在与读者的言语交际中努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的基木要求

1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的必要条件

道德修养是语言修养的基础,道德修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语言修养的优劣。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的基础上,根据图书馆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图书馆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图书馆员用以指导自己言行,调整馆员与读者、馆员与图书馆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行为之是非、善恶及荣辱的标准。而换一个角度讲,一个人的语言是他的道德水准的外化,内心道德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只有时时注意加强道德修养,努力做到待人以诚,台一必郑重而恳切,语必自然而准确,神情必温和而亲切,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服务效果。比如,在开放式图书馆里,一位读者因为不熟悉图书分类法,查阅不到其所需之书是常见现象,他因此一脸茫然,甚至焦急不安,也是可能的。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察言观色,及时走过去,温和地问他一句:“您在查找一本书,是吗?”或“是否需要我帮您查找一本书?,此时一般读者都会毫不保留地把他的困难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愉快地去寻找他所需要的书,并道一声:“对不起,请稍候。”

也有的读者不满足于这一简单服务,为了今后史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他们还会主动问我们图书检索法。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一点图书分类法。不能多讲,但必须有针对性,而力求实用。

有时,我们还可以帮助读者选择较有参考价值的书,并让读者跟在后而,我们一边帮助找书,一边讲解查找方法。比如,一位读者要借论述当代语言学发展状况的权威著作,我便告诉他:“馆里新进《当代学术通观》一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是2004年4月出版的。这部阵里而可能有您要查看的内容,要不要拿来看一看?”读者当即请我拿来看。我顺便告诉他该书的具体查找方法。这样做,很容易使读者举一反二,学会检索所需之书的方法。

2流畅的普通话是提高语言表达艺术的前提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图书馆作为与读者交流的窗口,运用规范的语言与读者交流至关重要。图书馆员要做到优质服务,平时应努力加强语言训练,尽可能地使用一口流畅的普通话。普通话高雅而文明,是与图书工作的高雅情调相一致的。图书馆员要想提高其语言表达技巧,就必须自觉避免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气和方言语调。图书馆员对某些读者可能不十分了解,这时就史需而带微笑,用规范的普通话尽快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比如,我们要主动与他们打招呼,“您”字当先,“请”字随口,尽可能地使用普通话敬语。须知:尊人抑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社会心理和共秉文化规约,而语言的认同性是保证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同时,与读者交谈时,还必须注意对方语言习惯、文化层次、地方风俗等各方而因素,尽可能地做出认同的努力。而不可不加区别,自行其事,甚至使用“喂,……”、“嘿,……”之类强势话语。当读者向我们道谢时,更应用普通话敬语表示谦逊,如“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您服务,我很高兴”、“谢谢您的夸奖!欢迎下次再来”等,而不可置若周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我们就可以同读者建立起一种友好的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3图书馆员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图书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馆员语言表达具有针对性、节奏性和委婉性。

3.1语言的针对性

馆员接待读者,语言表达力求正确,既不可词不达意,也不能错传信息,。同样一句话,读者不同,理解各异,馆员应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式说话,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问题,用针对性的答复和恳切的语气,才能赢得读者信任,从而进一步把我们的工作做好。但也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不管对哪一位读者,我们都不可措辞严厉,而使人尴尬;即使对个别不很文明的读者,也应冷静对待,切不可出言不逊,做出有损我们形象的事。

3.2语言的节奏性

节奏性是语言形式中最突出和常见的现象,我们讲语言表达的节奏,主要是紧慢疏密、轻重缓急。语速加快时,保持吐字清晰,语意明确;语速放慢时,要字断情不断,音拖而情激。恰当运用各种语气,准确把握声音之强弱、高低、快慢,抑扬顿挫,还能使没有表达作用的词语得到一定程度的掩盖,使语言提供的必要信息,史加突显出来。一种有节奏有礼貌的语言,任何读者都容易接受。反之,如果馆员与读者交谈而语言缺乏节奏感,读者就会产生一种受折磨的感觉,从而内心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和读者交流的柔和而有节奏的语言会让读者史加心悦诚服地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会营造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文明气氛。

3.3语言的委婉性

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委婉的语气是一种拉近双方距离的有效“调和剂”。因此,我们要学会用符合礼貌要求的“软句子”说话。如闭馆时间到了,请人离开图书馆时,如果我们说:“别看了,该走了!”语气不很客气,读者听了会感到不舒服。如果说:“闭馆了,您该体息了!”用词较委婉,语气也客气一些了,就不至于引起读者太多反感。而如果说:“对不起,闭馆时间到了,请您明大再来,好吗?”这时,即使看书入迷、极不愿离开图书馆的读者,也会毫无怨言地离开图书馆。当然,语言的委婉.也有个“度”的问题.这就需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对象、场景不同而灵活掌握了。

4结束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语言表达艺术性之要求也因读者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图书馆员的语言行为反映了图I}馆的馆风及馆员的综合素质,语言艺术在馆员服务活动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I}馆员在日常工作中而对千差别的读者群体,理应不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与读者架起一座沟通思想认识的桥梁,让读者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尊重,从而愉快地搞好自己的学习与科研。

语言艺术论文:谈论朱自清散文的时代语言艺术成就

论文关键词:朱自清 语言艺术 时代性

论文摘要: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成就显著,其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朴质清幽的语言风格,都深深地刻上了过渡文学的时代烙印。

朱自清的散文,“以美丽动人的文字”,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活力,其散文作品多将文学的大众化特征与语言的艺术化追求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体现了时代语言的独特魅力。

一、娴熟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通俗浅近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极为自觉的语言艺术追求之一。1929年,先生就在《说话》一文中首先提倡“用笔如舌”和“以说话论”的文风;并先后在《雅俗共赏》等篇章中提出了创造“口语化”语言的一些具体审美标准[1]。这一切为他散文的语言风格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自清的“口语”,主要以北京口语为基础,兼融其方言和西欧语言的某些表达方式,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风格。在他的散文中,言辞亲切、随和,语句清新、典雅。如:

(1)她和润儿在一处玩儿,一大一小,不很合适,老是吵着笑着。但合适的时候也有:譬如这个往床底下躲,那个便钻进去追着;这个钻出来,那个也跟着——从这个床到那个床,只听见笑着,嚷着,喘着,真如妻所说,像小狗似的。(《儿女》)

引文中的词汇,多从口语中提炼而来,生动形象,简洁自然。“玩儿”“合式”“老是”“那个”,尽是北京人的口头语言。在“这个……那个……”的口语句式中,作者用简洁恰当的动词,生动流畅的短句,使孩子们生动和谐的玩耍场面跃然纸上。这样感性的文字犹如一个个音符在欢快地跳跃,充满了生活气息。再如:

(2)你见过衔着橄榄的人吗?腮帮子上凸出一块,嘴里不时地滋儿滋儿的。(《谈抽烟》)

作者通过“衔”“腮帮子”“凸出”“滋儿”这些形象的口头语,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了吃橄榄的人的情态,言虽简,形却肖,艺术效果极佳。

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主张在实践中,有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适度吸收并揉合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的文言成分和西欧语言的某些表达方式,使之“变为已有”[1],从而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化口语。五四时期,他在努力打破白话文的艰涩难读并自觉追求“口语化”语言艺术的同时,并不回避文言词语及某些西欧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朴质的叙事散文《背影》中,就含有不少文言词汇,如“惟”“箸”“诸多”“情郁于中”“发之于外”等。这些词,典雅传神,蕴涵了作者怀念饱经沧桑的父亲的深沉感情,凝练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朴素自然中见精工”,收效甚奇。

朱自清对西欧语言的借用也是审慎的,少数的外来词尽量音译,如《荷塘月色》中的“梵阿铃”;对西欧语言中用不同词尾改变词性方法的借鉴,是借助了汉语中动态助词“着”“了”“过”放在非动词类的后面,以利于表情达意。如

(3)她松松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梅雨潭》)

作者在形容词“皱缬”“明亮”后面加上动态助词“着”,使其动词化,与中间一句的“摆弄着”结构一致,句式整齐,更显露出梅雨潭的情态。

可见,朱自清巧妙地选用一些文言词语及西欧语言,是对“口语化”艺术的有益补充,使他所追求的“口语化”语言成为了一种能雅俗共赏、具有大家风范的文学性语言;也是当时的文学语言在努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代纵横相联的一种自然痕迹,体现了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二)遣词造句的艺术

朱自清对字句的锤炼相当重视,他在《语文拾零·自序》里曾谈到:“因为研究批评和诗,我应注意到语言文字的达意和表情作用。……我们说达意,指的是字面或话面;说表情,指的是字里行间或话里有话。”文如其言,朱自清散文用词贴切、句式工整,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最真切的情意。

朱自清对字句的锤炼,首先表现在对动词的选用及词句的组织排列上。恰当的动词,可使所写之景活跃起来,给人以无限遐想与诸多启发。在《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他写道:“沿路听见断断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过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这一“飘”一“度”,既与歌源“妓楼”“船里”相呼应,又呈现出断续歌声的丝缕之美,渲染出作者游秦淮河的迷离情思。

朱自清还十分擅长运用儿化词与叠词来表情达意,使文字既轻巧,又蕴含感情。北京话里的儿化词常带有很浓的感情色彩,也带给朱自清的散文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春》中的“桃儿、杏儿、梨儿”就满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给人亲近、活泼的感受。再如《回来杂记》中用了“小顽意儿”“地摊儿”“三轮儿”“街口儿”“马蹄儿烧饼”“闲味儿”等儿化词,字里行间更有醇香自然的生活质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读来亲切自然。

恰当地运用叠词,不仅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还特别能给人舒缓婉转、轻柔真切之感,传达出深远的情意。如:

(4)人生若真如一场大梦,这个梦倒也很有趣的。在这个大梦里,一定还有长长短短、深深浅浅、肥肥瘦瘦、甜甜苦苦、无数无数的小梦。(《跋》)

文段中的几个叠词意象丰富、广阔而形象,描绘出形态、情味、程度各异的人生梦想。这样的叠词在朱自清的各类文中都有,而写景抒情类散文里尤多,带给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朱自清还十分注意句子排列的节奏感。他的文句总能散、整结合,长、短句式间隔有致,且行文的缓急、跳跃与停顿,都与内容的张弛和情感的起伏紧密相联,句子之间有音乐的韵律美。在《冬天》里,有一段写回家时情景的语句,就兼容了这种字词与句式恰当组织的双重美感:

(5)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个;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冬天》)

先是对称简洁的转折句式,两个“老是”朴实传神,家中的温情便清晰地凸现在外面的凄冷之上。接着写回家景象,全用短句,“开着”“挨着”“向着”几个动词令人回味无穷,一家人的团结友爱表露无遗。最后再用“似乎…只有…也只有…”的句式抒发感受,把作者对家的深情与家带给作者的感动表现得自然流畅、形象空灵。

无论是动词的传神达意、儿化词和叠词的轻巧蕴藉,还是句式的跌宕有致,都表现了朱自清对语言技巧的深钻细研和运用语言的纯熟与机巧,反映出他对时代语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表现手法的灵活

朱自清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用情均细腻深刻。他能把对平常景物的独特感受写出来,准确地传达给读者,主要是因为他善于联想,并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做到虚实结合,从而营造出各种幽美意境来。

朱自清喜欢设喻,将自己善感的情思寄托在一个个清新而完整的比喻意象之中,使文句优美传神。在《荷塘月色》中,这样的比喻就很突出。如:

(6)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作者先将“月光”比作“流水”,化无形为有形,接着紧扣“流水”,写出其完整的姿态动作“静静地泻在……”,表现出月光的轻灵生动,月夜的静谧和幽美。

再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作者写到一个五岁女孩只卖七毛钱时,把它喻为“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极言生命价格之贱。比喻贴切形象、内涵丰富,有力地唤起了读者的联想,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

朱自清散文中的“通感”艺术是其语言的另一大特点。他善于以“移觉”的方式使各种感觉融会贯通,给人灵动漂渺之感,在传情达意上收到了奇效。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这样描写“荷香”:

(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花香本属一种“嗅觉”,似与“歌声”无甚关联,但作者却感受到“缕缕清香”与“高楼上歌声”的相通之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双重艺术享受。

朱自清散文中的表现手法自由灵活。为了更细腻准确地传达某种感触,他常把几种修辞串连在一起,而无堆砌之感:比喻常将比拟融合其中,使意象生动完整;通感事物之间的神似又借助了比喻的形式;有时将多个比喻或拟人形成排比,在层层递进中表达出更深厚的情意;或顺情引用文字,使文情更浓,意更切……

二、朴质清幽的语言风格

杨振声曾说:“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中来,幽默是从忠厚中来,腴厚是从平淡中来。”[2]这“朴素”“平淡”之论,既符合其创作实情,又与其“谈话风”口语特点相一致。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简约传神,形成了一种“朴质清幽”的神态。

在他的散文中,情或由事发,或由景生,自然地抒写出其独特的心眼观感,深刻地展现了在那个变革的时代里,一个善感的爱国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怀。读者徜徉在其质朴的文字中,也似走入了他那片细腻的感情天地。这种风格,在其不同类的散文中,表现形式与内涵却又各有特点:

(一)在叙事散文中,他能抓住平常人及事件中动情的细节,用质朴、简明的白描式语言进行描摹、勾勒。一些看似淡然的、不经心的语言,却正是作者的传神之笔:不夸张、不雕饰,浓浓真情孕于质朴之中。在大家都熟悉的《背影》一文中,作者就全用了白描来记事,未作多余的修饰、渲染。全文主要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深情,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但像“爱”“感激”“关心”等抽象概括的词儿一个也没有,更没有华丽铺陈的词句,就凭着自己用心地观察、感受和细致地描摹,将父子之间浓厚的真情写得真切感人。如车站买票那一段:

(8)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背影》)

作者抓住父亲动作——“拣定”“嘱我”“又嘱咐”,写出父亲不只操心“我”的位置、衣物,还担心“我”的旅途生活,想方设法为“我”做极其精细、周密地考虑和安排。这些描写,看似平常简洁,却恰到好处,使一个饱经沧桑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他的《给亡妇》,也全是这种简朴生动的语言。此文具体描摹“亡妻——谦”对孩子和“我”这两方面的爱,表达“我”对妻的感激与缅怀。通篇无一夸张矫情的“爱”字,却给人情真意切之感。如写谦对孩子的惦念:

(9)“……但孩子跟老妈子睡,你就没有放过心;夜里一听见哭,就竖起耳朵听,工夫一大就得过去看。”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心不下孩子。病得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 (《给亡妇》)

这一个个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妻子的爱子之情,十分感人。

(二)在写景抒情类散文中,朱自清尤其注意了情与景地紧密结合,写景细腻清新、景中含情;抒情真切朴素、情中有景。

在《春》中,一幅幅春景图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无论是春草、春花,还是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都被写得意味盎然。如写春花时,有一句“闭上眼儿,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联想,与上文连贯自然,不仅侧面写出了花的多与香的浓,更使人感到了这花儿带来的希望与收获。画意与诗情,浑然天成。

另外,在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中,他的抒情感喟也不空洞,而是写出了生活中的情景事理,是可触摸、可感知的由衷之情。如《匆匆》第三段中写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叹:

(10)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城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众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匆匆》)

作者把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融入了“太阳的挪移”“洗手”“吃饭”“默默”“遮挽”“躺着”“叹息”等行为、场景之中。这些细小平常的生活情景,带来了他对时光深深地思考。朱自清用多情的眼看天然的世界,把笔下的世界也变得多情、美丽。

无论何时,朱自清都善于捕捉细节,细腻刻画对象,以有感的形象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他朴实真挚的写实风格;而写实不落窠臼,总是蕴含了作者的浓情真意,表现出朴中见巧的独特风格。

语言艺术论文: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

摘 要: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彩的广电节目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传递给受众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本文试从多个方面研究论述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力求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主持人提高自己的主持技巧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主持人;节目;语言;职称论文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口语化环节不断增加,交流内容日益丰富,沟通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这对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已成为节目流程和传播的接力赛中举足轻重的关键一锤,也是广播电视品牌营销和节目赢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完善主持人的语言技巧,更好的拓展直播节目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

一、主持人语言规范

主持人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受众,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语言是主持人与受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桥梁,信息传递是否通畅,表达的语句是否够准确,都关系到直播节目的成败,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

早在1994年,我国的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其他部委制定了“主持人播音员普通话等级标准”,明确指出主持人需要达到普通话一级水平,这是对主持人素质的规范,更是对从事广电传媒行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标准化的有力推动,主持人制作节目使用普通话是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原则,能让广播电视节目易于理解接受,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能用简单、易懂、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意图,是语言文化表达能力较高的一种表现。复杂的语言内容,特殊的语音语调都加大了受众接受理解节目的难度,尤其是广播电视直播节目,针对的人群不是特定的小部分群体,而是泛在式广播电视受众,具有人群广、数量大、文化构成复杂等特点,要使节目达到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效果就必须规范的使用语言。

此外,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来说,主持人对大众人群规范化使用语言还起着重要的引导、示范的作用。

主持人语言的规范化甚至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语言文化素质。特别是现在,直播节目越来越多,群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都对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主持人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首要任务就是要使自己的语言规范[1]。

二、语言准确,简洁,灵活掌控节目

主持人创作节目,对节目的灵活掌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运用。主持人的语言来源于节目,同时又是节目内容的一种升华。主持人只有真正的投入到节目的组织、创作中去,才能把握住节目的精髓,才能用最准确、简洁的语言展现出节目的精华,语言的生动、形象决不是靠华丽的词汇和文采的堆积,而是在于语言的逻辑性和缜密的思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是《东方时空》栏目的首任主持人,他所主持的节目深受大众喜爱,成为播音主持领域的领军人物,正是因为白岩松语言准确,简洁,寓意深刻,将揭示节目主题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

对于直播节目主持人而言,在把握节目进程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嘉宾、现场观众的参与,要鼓励嘉宾和观众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直播访谈类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地位是平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观众更喜欢聆听嘉宾讲述,这就需要主持人灵活控制节目的节奏,适时提问,适时疏导,要善于灵活掌控节目中的每个环节,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充分沟通,会让节目现场的气氛更活跃,讨论内容更深入,节目也就更具魅力。

例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实话实说》节目,崔永元经常在嘉宾一段陈述之后,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刚才先生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什么观点与我们分享”。短短几句,便把焦点转向了现场观众,让人感觉亲切平和,自然流畅[2]。

三、融入情感,凝练意境美

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更是主持人的灵魂,只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感动。要使自己主持的节目达到意境美效果,主持人首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了解节目的内涵,挖掘节目主题的寓意,充分融入到节目内容当中,真实还原作者记录的场景,只有主持人自己感受到震撼,才能使自己的语言艺术与节目内容融为一体,赋予节目以美感,让受众观看节目时产生共鸣[3]。

此外,主持人要根据节目内容调节自己的节奏,不同的段落,是行云流水,文采飞扬,还是充满激情,慷慨激昂,每个主持人说话的速度和语气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不断的磨练提高自己演播技巧,要通过节目带唤起观众的思维,让受众在多重信息的交流过程中构筑起联想的空间,只有让观众体会到了艺术魅力,主持人才能成功地塑造出节目的意境美。

我们主持人要学会把思想和感情巧妙融入到节目中,让语言表达中渗透着审美情趣,让优美旋律中流淌着艺术气息,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广播电视直播节目更具魅力,为广大观众所喜爱[4]。知名主持人杨澜曾经指出: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成功,首要是看主持人的情绪控制是否到位,也就是说主持人的情绪、节目的气氛、观众的感受是否能够相得益彰。

著名的播音艺术家方明,无论是重大新闻,还是报刊摘要,经他播颂,让人感觉洋洋洒洒,自然大方;对于犀利的杂文和讽刺小说,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抑扬顿挫,起伏有致,让人真实的感受到他饱满的激情,被大家赞誉为雅俗共赏的播音艺术大家。

真诚自然,融入真情实感,饱含意境美的广播电视节目才是大众喜欢的节目,才能受到大众的推崇。现在情感类节目成为一种新兴的直播节目形式,对于这种构成元素多元化的节目,主持人不能急躁,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去面对,要真诚热情地与嘉宾和观众沟通交流,坦然细致对待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同,节目才会更加精彩。

四、树立语言风格,增添艺术魅力

容貌代表了主持人的形象,语言风格则代表了主持人的鲜明个性,独特的语言风格是主持人在长期的节目创作中形成的,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需要主持人在自己的主持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探索。

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能靠炫美的音乐,华丽的舞台去吸引观众,必须靠自己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去赢得观众。主持人富于个性的主持风格不仅是主持人的成熟标志,更是一个优秀节目的成功标志。

主持人是直播节目的核心,是整个舞台的指挥者,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鲜明的语言风格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感受,会让大家紧随主持人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最终完全领悟主持人揭示的主题,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清晰的思维、鲜明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理性的构思、独特的感受[5]。

对于主持人而言,只要我们全心的投入到广播电视节目中去,深入社会生活,用心思索感悟,热情服务大众,我们就会逐渐形成特有的创作个性和语言风格。

当代广播电视领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主持人,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庄重、大方的赵忠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真诚、睿智的方明让人感觉流畅、自如,他们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树立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增添了节目的艺术魅力。

五、结 语

总而言之,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主持人文化内涵的载体,体现了主持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语言艺术是主持人驾驭节目的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文化素养,要想创作出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语言艺术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主持人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锻炼,只有加强业务素质,提高语言能力,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才能不断增强,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语言艺术论文:物理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潜心探究教学语言。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语言;启发性

教师在探究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时,往往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事实上,同样的教学内容因教师教学语言水平不同,其授课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讲台上如何精心施工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物理教学语言的特点

所有的教学语言都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应有思想性、科学性、通俗易懂、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富有启发性。物理教学语言也不例外,具体有以下特点:

1.物理教学语言的主导性

物理教学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教学语言进行引导。教学语言主导性的强弱,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如何的一个重要标志。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总是能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制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探索未来世界的奥秘。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水平,是有效控制课堂的基础条件。

2.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应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要求在语法上用词恰当、简洁明快、干净利索。语言的准确性是物理教学语言科学性的核心。要求教师准确地掌握物理知识及其方法,说明物理现象及其本质。教师教学语言的精炼,是指教学的语言表述要做到言简意赅。优秀物理教师准确、精炼的语言“像敲钉子——声声入耳”。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和不必要的重复,不说不着边际的空话,不讲套话,不说半截子话,不要口头禅。有些学生把在教学中常用“这个”、“那个”、“也就是说”、“嗯”、“啊”、“是不是”等多余字词的教师,称为“哼哈先生”,这也反映了学生对教学语言的要求。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推理富于逻辑性,论述问题富于系统性,要做到语言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辞;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物理教学系统性要求教学语言层次清楚,结构条理,抓住精华,突出重点,取舍有致,而不是挂一漏万、以点代面。

二、物理教学语言艺术的功能

教学艺术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它是依靠其整体发挥其巨大教育作用的,教学艺术整体功能的发挥依靠其内部结构的最优化组合,教学艺术的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构成教学艺术神奇的综合魅力,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物理教学语言艺术的陶冶功能、转化功能、愉悦功能和启智功能。

1.抑扬顿挫,感染力强——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陶冶功能

由于教学艺术情理交织的特点和感染力很强的审美形式,使之形成鲜明的情景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全方位的潜在教育作用。“只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才起了滴水穿石的作用”,这就是教学艺术陶冶功能。因此,物理教师的讲解要抑扬顿挫,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使其感悟;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2.生动形象,直观性强——发挥教学语言艺术的转化功能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艺术高效率的转化功能标志着教师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为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迅速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能的开发和品德的形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机械波的图象”教学中,对于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问题,笔者采用拟人化的方法,设想“一个小人顺着波的传播方向走去,在上坡的地方质点振动方向向下,在下坡的地方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进而得出“顺坡走,上坡下,下坡上,莫回头”的口诀,既符合客观规律,又易于记忆和应用。这样的教学语言艺术很受学生欢迎。

3.幽默可亲,趣味性强——发挥教学艺术的愉悦功能

教学的趣味性乃是教学艺术的愉悦功能的重要因子。教学艺术的愉悦功能直接促进学生乐于学习,教学艺术的愉悦功能从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

如在讲“照相机”时,笔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物理中经常要用到图形,如果把机械僵硬的物理图形画成幽默画,把物理变化过程用幽默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感悟和理解,又可以使物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得到艺术的享受。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4.巧于点拨,启发性强——发挥教学艺术的启智功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形式,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巧妙设问,巧设导语,布设悬念,引导小结,师生互动,积极参与,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

笔者在“摩擦力”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有关摩擦力的实验,再讨论有关摩擦力基本概念和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鞋底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有哪些力学特点?就这样,寥寥数语,轻松地打开了学生们的话题,引出了学生们的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为积极主动。

语言艺术论文:探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论文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

【论文摘 要】小学数学语言是一门特定的语言,她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数学教学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总之,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语言艺术论文:探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应该做到:一是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二是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三是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四是推理严密而环环可扣。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且准确地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外部语言",就会"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不善言辞,讲起课来吞吞吐吐、语无伦次,正像"茶壶倒饺子"一样,那么即使是知识渊博,也很难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

一、课堂语言应该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在心在汉"。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

首先,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阈值及感情流量。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客观外界信号刺激人的大脑便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这种信号达到一定"强度"时,感情才能开始发出。这个一定的"强度"即为阈值。因此,要以情动人,就必须有超越阈值的刺激信号,不然感情就难以发出。其实,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高度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果。然而,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量,应以触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色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式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二、课堂语言应该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

课堂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应该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方言词和文言词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其次,课堂语言还应讲究语法规则,且言简意赅。竭力使字、词、句等各级语言单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不然,就会主次不分明,就有点"荒草多了,苗就看不清"的味道。再次,教师在课堂中举例、取喻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是喜闻乐见的东西。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举例、取喻来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当然,举什么例子,取什么比喻,都应在课前深思熟虑一番,绝不可临场靠灵感信手拈来,这样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

三、课堂语言应该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

趣味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双臂。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古人说:"启其蒙而引其趣"。这就是说经过启发引导,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语文老师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就可以巧妙地用另一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就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再如,物理老师可以由一队步兵正步过桥导致桥塌的故事来讲解"共振"的原理。化学老师可以由"坟山鬼火"来解释磷燃烧的道理。这样就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了,把枯燥的东西变得富有趣味。从而使学生不把记忆东

西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在快乐的气氛中记住了东西。当然,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就说明了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幽默的语言也好像一串鞭炮,一点就响,一讲就笑,在笑声中绽开了智慧的花朵。因此,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课堂语言应该推理严密而环环相扣

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和严密地论证论点,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去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征服"学生。因此,教师的课堂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楚、推理严密、不凌乱。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综上所述,具有较高的课堂语言艺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高不可攀"不能办到的事,这是我们教师一直需要探讨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逐渐走向完善、走向成功。俗话说:"从血管里喷出的是血,从喷泉里喷出的是水。"是的,在教学中,教师花一份心血,就会有一份收获。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作为教师,真可谓任重道远。

语言艺术论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浅析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思维的开发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使一堂课饶有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但教学中教师语言还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语言艺术的境界,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

首先来谈一下课堂教学语言的国语口语化的问题。课堂教学语言既要口语化,又要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与日常语言不同。然而,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句式松散,话语不流畅等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课堂教学语言往往要求比较严谨,语言流畅,词语规范等。再者,教学中日常口语现象还存在着语言表达的随意性,发音、吐字、语调等的不准确性,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激昂,又要委婉,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然后来关注一下教师课堂语言生硬呆板的问题。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饱含激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人”。受欢迎的教师,不仅能绘声绘色地再现教材、描述事实、还能用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善于运用机智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增强教学的表现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掌握分寸,恰到好处,寥寥数语,妙趣横生,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印象深刻。然而许多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颠三倒四,夸夸其谈,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我们再一起来讨论一下教师课堂语言缺乏艺术性的问题。教师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艺术活动。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综合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著名美学家朱光歉先生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了”。 但有些教师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能把知识传授出去,学生能听清楚就万事大吉了,还谈什么语言艺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败,并不都是教师知识贫乏或资历短浅造成的,大多是讲授缺乏应有的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教师普遍不善于应用肢体语言。教师每天上课时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会对学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除了语言外,还应配合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对课堂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研究其产生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化解策略。

孔子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确。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苦练课堂语言基本功。在课堂语言艺术上,教师的好口才,好课堂语言主要来自于系统的专业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娴熟的讲授技巧,炉火纯青和标准的普通话及大众化的群众语言。这样的教师胜似演员而深受学生欢迎,教师不仅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潜心钻研,掌握规律,学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打好坚实的语素基础,还要苦练语言基本功,如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问题等,那么教师的课堂语言就会得到改善。

二、自我反省,明确问题所在。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堂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并对自己的课堂语言进行反思,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照,明确问题所在,对课堂语言的训练和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从读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艺术。读万卷书,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语言灵活。教师从读书中学习语言,应从经典作家的论著和著名的文艺著作中吸取语言艺术的精华。如果一个语文老师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大量戏剧,那他的课堂语言必然不会呆板生硬,枯燥单调;如他熟知屠格涅夫的作品,他的语言就可能明净和谐,优美宁静起来。又如历史老师在讲述法国大革命前熟读了雨果的《九三年》和狄更斯的《双城记》,那讲起来可能就不会简单地讲解教材,而是更多一分情感投入和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

四、从课堂实践中提高语言艺术水平。教师,要真正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水平,首先要学习,再就是实践,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把平时向老教师、学生、媒体等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语句、修辞、音量、语调等方面都做出精心的准备,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再根据落实的课堂反馈予以及时的调整和丰富,必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注重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主要途径,除使用语言外,非语言交流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肢体语言就是其中之一。肢体语言的运用恰当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也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因此,肢体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并不断练习,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相信如果能够恰当的运用这一技巧,又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课堂语言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一个称职的教师,需要在语言的艺术性上多下工夫,要“做语言美的楷模”,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艺术水平。坚持课堂语言训练,教师应成为语言学习的有心人,要刻意把每节课作为锻炼和提高教学语言的机会,最终必定会使自己的语言得到丰富和发展,语言艺术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为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师都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掌握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言艺术论文:物理教学的语言艺术和举例艺术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最优化呢?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和举例艺术。

一、课堂语言的艺术

1. 语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力度,能使学生感到惊讶、感到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而是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

2. 语言符合科学性、思想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什么概念都要严格地科学定义,而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深化。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接下来在高中讲授牛顿第三定律,对力的概念加深一步,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直到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对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 语言注意严谨性、针对性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炼的,常常是少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不好,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将“所”字漏掉,也不能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辟的,但必须考虑针对性,物理教学语言的针对性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其次还要受学生年龄的制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否则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再次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制约,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有灵敏性、随机性,也就是因材施教。

4. 语言技巧需要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止境的。丰富的想象力,理智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物理学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说想象力是物理教学语言技巧的源泉,原因是教师可以想象知识的演化,想象实验的结果,想象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景,借助于想象提高语言技巧。从想象中采集,由造化中迸发,语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恰是自然形成的。

5. 语言幽默可亲,有较强的趣味性

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例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游客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

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迁移到物理课堂上,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6. 语言的直观性

在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要运用语言艺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书面文字口语化,枯燥知识趣味化,这就是说教学语言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深入浅出,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学生对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字,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字,“口”字对“口”字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左手的“左”字下面有个“工”字,做工就要用力,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注意力得到了集中。

二、课堂举例的艺术

在物理教学中恰到好处的举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加深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课堂举例的四个特色,即“近、趣、妙、变”。

1. 近举例

近举例就是应多举学生平时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事例。让学生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学之中,增强亲近感、现实感。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许多学生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因果关系弄不清,认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也不错。为此,课堂上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的相貌很像他的父亲,但如果说成小明父亲的相貌很像小明行不行?”结果全班学生都笑了。我就因势利导说明了“先有老子、后有儿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的道理。

2. 趣味举例

趣味是吸引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的动力。列举有趣的例子,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讲“蒸发”内容前,我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了一只烈日下的黄狗,张大嘴伸出鲜红的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放出这一彩色图像时,学生不约而同地思考着同一问题:在炎热的夏日里,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我立即指出,要想知道为什么,请认真学习有关“蒸发”的知识。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可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地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

3. 举例要妙

妙就是指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处、疑难处,起架桥铺路、有效点拨的作用。例如,在讲热水和冷水混合时,学生容易忽视“质量未知”而误认为“冷水升高的温度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为此我举一实例:在0 ℃的池塘水中,滴一滴100 ℃的开水与池水混合,池水温度能升高50 ℃吗?学生一听恍然大悟。

4. 举例要变通

在课堂教学中要“教活”,变则灵。变才会使课堂45分钟不枯燥、不乏味,愈变愈新,愈变愈活,深入其理,曲尽其然。

总之,教师怎样站、怎样坐、怎样说在教育上都不是“细微末节”,很多时候对教师工作的成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