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16 05:07: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通用技术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巧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通用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通用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提升学生在通用技术上的水平与认知,应对现有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予以完善,将更具特色的情境教学法应用其中,将一些相对抽象性的内容以实际的情境进行模拟,以增强知识点呈现的趣味性与说服力,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就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法;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教学越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注重教师的引导,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为了实现高中通用技术的不断革新,应强化对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充分彰显情境教学法的个性化与趣味性,能将更具立体性的通用技术知识点呈献给大家,对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积极影响。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1.教学缺乏真实性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是一项重大进步,其是通用技术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其可实现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不断改善。然而,情境教学法的真正应用效果却不尽然,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之中,并未考虑到其实际的生活环境,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与实际不符,情境设计缺乏实际价值。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鉴于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其缺乏足够的实验器材,并不能真正的满足情境教学的要求,教学设计活动以教室为主,使得教学的真实性缺失。

2.评价体系不规范

传统的高中通用技术评价方式是采用最K书面成绩考核的方式,该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非人性化的问题,评价不合理、不规范,教学模式问题相对突出,成为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同时,若采用不公平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只会为了最终的考核数据而考试,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抄袭问题,制约着高中通用技术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优化措施

1.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情境教学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通用技术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喜欢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为了有效的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践行趣味教学法,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拉近通用技术与生活的距离。

案例:执教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道德原则”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向同学们讲授道德原则的定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图片、视频以及案例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食品安全中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地沟油事件。说到这个话题,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致,大家议论纷纷。看到此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引导同学们探究和感悟技术设计活动中我们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比传统的直接向高中生灌输道德原则的定义效果要好很多。

结合生活实际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通用技术学习兴趣,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2.结合动手操作践行趣味情境教学法

布鲁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经常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结合动手操作践行情境教学法,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

案例:执教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这个单元的时候,在之前通过相关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常见的材料以及工具已经具备了基本了解,于此同时亦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假如此时教师仅仅依照课本单纯进行讲解的话,则很难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铁丝也疯狂”的这样一个动手操作活动。运用铁丝这种材料,让学

生独立完成铁丝作品。而同学们的心灵手巧也让我大感吃惊,他们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对铁丝这一材料性能的认识,于此同时还掌握了技术活动中模具的作用以及模具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举几得。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亦是同学们兴趣养成的过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动手实践践行情境教学法,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学习通用技术的乐趣。

3.结合合作学习践行情境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思维的碰撞,会产生创新的火花。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也可以结合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

案例:执教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的时候,在对草图法进行介绍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呈现出一个台灯的实物,然后要求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台灯提出改进方案,并用草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个小组的同学立刻来了兴致,他们相互讨论和探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小组理想中的草图。最后,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哪个小组设计出的操作最科学,师生共同点评。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课堂学习氛围一直都非常高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亦得到了有效激发。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合作学习比让学生自主探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结合合作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更多的欢乐和灵动。

三、结语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快速增长。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场景的巧妙创设,并且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确保情境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促进通用技术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通用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也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为此,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能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措施探讨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今天,各方面的创新要求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创新性要求也得到相应的提高。通用技术这一学科是最能够集中社会发展的动态因素,也是能够体现社会的最新发展状况的一门学科,同时,作为新一代社会发展的继承者,要想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始终保持前行的状态,就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使学生能够发挥积极的创新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常常忽略对学生的发展潜力的激发和发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应当获得相应的提高和改善,为此,教师应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发展形式,从多方面入手,以具体的教学措施为依托,最终实现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积极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实现。

一、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教学情境的创设,而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技术发展具有时效性,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握和了解通用技术相关的内容信息,尤其是对那些新开发或者是新发展的软件设施等相关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具体的信息发展现状之间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做好中间信息的传达者和传递者的良好角色,并能够通过具体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形象生动的通用信息技术知识。而对于那些以往经典的应用技术,学生对其理解也难免会存在抽象性问题,在这种前提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起来,而难以理解的学习知识也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者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

具体来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教师单一的讲解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利用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力求真实、生动而又直观地将通用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相关的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利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等相关设施,让学生自主探讨室内的光照度的干扰因素,并对其在加热过程中多呈现的温控器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探究。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对生活实际情境的强调,还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技术的能力。比如,有些学生能够利用电子锁以及lcd触摸屏、红外感应器等相关的技术,综合起来设置方便使用的智能储物柜,从而方便生活。

二、教师可以巧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的通用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处于彼此孤立的状态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间的沟通和融洽度不高,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对这一教学情况加以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一定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而学生的真正需求也往往得不到有效地表达,教师也就无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为此,教师为缓解师生教学之间存在相对孤立的教学问题,就可以借助于提问的方式,将课堂的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加以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的最大教学效果恰恰是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思维的养成。

无论是在对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存在疑问是能够动脑思考的前提,也是获得新知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往往会停留在听讲的层面上,很少有同学会将自我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意识的激发和提高,更难谈得上对思考能力的有效运用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常问“为什么”就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的思考,而创新就是孕育在思考之中的。正如牛顿在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问题中,才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重要的物理知识一般。可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恰是教师的问题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也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和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新的技术

在传统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注重于现有的课本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相关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计划,都是以旧的通用技术教材为依托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通用技术知识结构和框架就会存在滞后的缺陷。而教师落后的知识结构也将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更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吸收的机会。为此,教师首先要密切关注新的技术的更新内容,并能够了解相关内容,以传递给学生,同时,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也就是说,教师要提醒学生自己关注新知识,以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眼光和发展思维。

比如说在之前的课堂使用教学设施中,投影仪是被众多教师接受和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影仪的技术已经和电脑操作技术相融合,并形成了融合声音、动画、影视、色彩等多样化的教学元素的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而在影视方面也逐渐出现了2D观影技术、3D观影技术等相关的高新技术。如果教师和学生对新技术的关注度不够,只是将关注的中心和焦点安置在旧的教材所提到的技术信息内容上,就很容易出现与现代技术发展脱节的学习问题。而新技术、新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此,加大教师自身和学生对新技术的关注力度,也成为当下通用技术教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不断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在实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上,促进通用技术课堂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浅谈

摘 要:通用技术有它的教学目的及意义,但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老师的教学压力也很大,很多学校又过于重视高考科目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导致忽视了这门实践性的学习科目。但是,我们有义务重视通用技术这种科目,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关键词:高中教学;通用技术;动手实践

通用技术是我国高中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动手实践为主,锻炼学生应对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学科。但据目前高中普遍的教学现状来看,通用技术这门课并没有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学校为保证升学率占用了高考不涉及的实践类科目的课时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导致通用技术这门课在高中的存在感一直不强,但是事上通用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通过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和学校感受到开设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学习内容可灵活变通,适应性强

通用技术在高中阶段有配备教材,但是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高深,趣味性不强且实用性也不强,如果老师依据教材讲课的话,教学难度很大,因为课本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接受上也比较困难,但很多老师不喜欢备课就照搬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这样长期下去会导致本来就不受重视的课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通用技术这门课形同虚设。因此,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这门课,乐于为这门课付出感情,乐于为这门课付出心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的乐趣。事实上,通用技术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的学科,由于现在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而通用技术课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在讲课时不应该拘泥于课本,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

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时就要做到因材施教,虽然都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但是男生和女生喜欢的东西有所不同,男生可能会更偏向空间设计类,例如建筑、建模等或者是机械类等,而女生则会更偏向平面设计类,例如服装设计、平面图设计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同时照顾到这两种倾向进行模块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将教学内容分配到合适的课时,再进行教学。为照顾到全班同学,教师可以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模块是男生较感兴趣的部分,教学内容可设置为木材和机械的使用,首先老师要带领学生认识工具,比如与木材类相关的工具包括圆盘锯,皮带锯,平抛机床以及各种刨,齿,锯等不同工具的样子及使用方法。任何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通用技术科的实践性比较强,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放任学生自己动手,因为这些工具都有一定的操作风险,所以,老师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会学生使用方法,确保课堂的安全性,这也是为了保证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对使用工具有基础认识之后,老师要教学生辨别不同工具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在做好基础培训工作之后,老师便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锯木头,如何打磨木头的形状等,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时候老师要在旁边指导,避免学生因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危险。通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后,当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学会使用工具来切割制作木材后,老师便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足够的施展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己手中的木材变得不一样,学生通过设计自己的作品也更能感受到通用技术课的乐趣和魅力。

第二模块则为女生较感兴趣的内容,通用技术课上女生较感兴趣的模块可以设计为服装设计,服装设计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及想象能力,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首先,老师要教学生一些基础的绘图法以及裁剪方法,当学生的基础功底掌握的比较完善以后,老师便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让她们绘制自己所设计的服装草图,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当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比较有信心时,老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准备布料及裁剪工具,真正尝试动手设计自己心中的衣服,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同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安全,交给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

通用技术课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只要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帮助的活动,老师都可以尝试引进到课堂中去,大可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教材。

二、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学以致用

通用技术课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学拘于形式,学生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使得这门课形同虚设,不受重视。实际上,家长把学习当作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总是说只要负责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不用管。家长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也任劳任怨的照顾其生活起居,导致学生过度父母,生活能力低下,衣服要拿回家让父母洗,在学校里可能连基本的缝扣子,换床单被套这种简单的家务都不会做。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将要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因此,恰可以利用通用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体现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

但毕竟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所以有些活动统一组织的难度比较大,对此,通用技术课可以设置课外课堂,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以视频图片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程其实没有限制,比如自己缝补一件破损的衣物,给衣服钉扣子;自己独立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学会分类整理;自己独立为全家人做一天的饭菜;或者是当家里的电器坏了时,尝试找出原因,并自己尝试修理,哪怕只是自己换电灯泡也可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其实是很多学生都不具备的能力,生活中当他们遇到水管漏水时只会惊慌失措的大呼小叫,而想不到先关掉水阀;当家里突然断电时,他们只是抱怨,却没想过可能是跳了闸,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一针一线的不易,不知道父母每天做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做,学生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生活的不易,也才能懂得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用技术既然在高中阶段开设就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当下的高中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但是如果他们只会学课本中知识,而毫无生活经验的话,最终只会变成应对考试的学习机器和书呆子。我们培养人才的前提是立足于生活,通用技术课的通用二字也充分表明了这门课可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这门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独立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全社会共同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我国软实力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高中教育阶段,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较高,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通用技术学习成效。由此,本文主要就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通用技术;高中;应用

通用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开设时间不长,较之其他的学科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通用技术除了是一个独立型的学科分支,同时还是其他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通用技术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打造全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通用技术素养。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激发创新力,在资源共享中完成教学目标。由此看来,加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概述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打造全能型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需求,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潜能,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涵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通用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设计方案,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与此同时,在学习评价中,经过反复练习,学生无论是综合评价能力还是审美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升,有助于丰富学生内涵,打造全能型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的需要通用技术人才,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技术素养,满足时展需要,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科特性,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引入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通过对日常通用技术教学实例的收集,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较之其他学科而言设计内容更广、更复杂,学生在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阻碍,通过引入日常生活实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通用技术能力。故此,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实例选取予以高度重视,尽可能的为学生选择特点鲜明、类型繁多的实例,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案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诸如,在电子技术相关内容讲解中,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所在,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收集和整理相关实例,包括老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中。通过教师的展示,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展望未来,活跃思维,让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对电子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设想,通过思维的不断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通用技术的重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实践的教学活动有如纸上谈兵,这就需要教师明确通用技术学科特性,加强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在实践训练中,反复体会通用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原理,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设计时,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知识的范围,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合作学习方案,促使合作学习活动更具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成效。

诸如,在服装设计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丰富理论基础,为后续实践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学习中,学生应该明确自身兴趣所在,是以什么目的开展的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后,教师给予W生充分的自主权,根据自己兴趣所在自由组合,部分学生可能对婚纱设计感兴趣,部分同学对流行时尚服装设计感兴趣,还有的同学对民族服装设计兴趣浓厚,根据不同设计目标组织开展服装设计活动。相同兴趣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再充分讨论和交流中,对衣服相关原料和款式进行确定,提升设计效率,无形中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三)培养通用技术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高中通用技术学科主要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技能差异,有针对性组织设计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通用技术能力为主,将自身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实践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学生综合技能培养重视程度较高,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通用技术教育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该课程的引入,不仅完善了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体系,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适应教育发展潮流的科学创举。经过数年的课程实施,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棘手和制约它持续发展的因素,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问题与对策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轮的课改中,通用技g课程引进和实施,不仅是适应时展之举,更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然而,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或者不能实现。为此,笔者认为,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更能为该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通用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足,思想落后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高度关注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意见。不过,在实际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校领导和教师都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重视该课程的实施。在传统观点“通用技术就是劳动课”和“以升学率为本”的错误指引下,通用技术教育没有得到与其他课程的“相同待遇”。

设施设备不完善 通用技术教育需要有基本的实践设施和器材,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教育目标才能完成,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调查发现: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实践场地,而是变教室为实验室;没有专业的实验设备和器材,而是学生自备;有的学校为了节约成本购置不符合要求的设施设备,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通用技术教育不能够得到完整的实施,更谈不上学生的能力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较低 在教师素质上,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已经形成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固定模式,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采用简单的讲授法,不注重学生的实际和体验,只重视考试成绩,没有把学生的能力提高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此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上成效较低;另一方面,通用技术课程是由“设计与技术”等模块组成,技术内容涉及较广泛,要求教师具备应用技术和整合技术的综合能力,但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能力较低。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评价上,许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实践过程纳入评价标准,只注重结果的传统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落后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严重地制约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相关对策及具体建议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专业质量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具体的学校领导,都要首先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指导力度,组织专家学者对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和学校领导在思想上达到标准,让教师认识到组织好通用技术教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学校一方面应该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进专业能力强、教学能力高、业务素质硬的人才,充实和提高本校的师资队伍。

加强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 首先,在国家层面,要下放专项基金,为各级学校完善基础教学设备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学校完善自身的硬件教学设备。其次,校方应该拓展学校与企业结合等多元化的方式积极争取技术公司对学校的支持,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提高硬件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后,组织校内的教师专家积极探索,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依据“量力而行、力求实用”的原则建设好本校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才能为通用技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证。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课程理论方面的专家成立研究室,努力制定符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各级学校要成立教研组,在坚持多样性、互动性的基础上协助任课教师落实课程评价标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优秀课堂教学实例”等评选活动,以此健全学校的评价体系。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本班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运用评价标准,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准确评价学生能力水平。

结束语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尽管目前在通用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课程整体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在此,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健全通用技术课程的结构,共同推进新课改。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馒头之道”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摘要:文中提出的“z头之道”,是将和面过程中面粉与水的关系,比喻为通用技术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与操作实践的关系。通过“导听、导看、导思、导问”引导学生参与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认识,探索实践的过程;在操作实践中以课堂实践、家庭实践、社会实践、生活实践四种方式,实践理论知识,提升理论知识教学水平,促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融合。

关键词:理论教学;操作实践;融合

案例:

馒头是怎么做成的?“当然是由面粉做成的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其实不然,我们忽略了水在做馒头时的作用了。有句话叫做“面粉用水和匀,双管齐下,成形成品”,这是做馒头的基本方法,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通用技术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把这称之为“馒头之道”。

若把通用技术教学看作是做馒头,那么,其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可看作是面粉,而水就是操作实践。通用技术课,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为主旨,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

一、通用技术知识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践的关系

面粉是什么?面粉是做馒头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粉,馒头的口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粉的品质。面粉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学,其中包括用演示、说明、讲解、示范等方法传授知识,这些方法的使用又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历来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传授与获取理论知识的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也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舞台,它的地位作用与质量一直倍受重视。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体现教学思路又有启发性的提问等方式,不断地引导学生产生探索和发现的欲望,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从而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我们营造的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去发现问题、探寻方法,甚至尝试错误,从而领会制作设计的方法,体验创造的艰辛,获得成功的信心,享受制作创造的乐趣以及领悟接受相关的教育。

只有面粉你能做成馒头吗?不行,我们需要加水。

水是什么?水是让面粉粘合能够成形为馒头的物质。你在吃馒头的时候不会想到水,你也不会觉得水很美味,但是没有水,面粉怎么凝结?水是通用技术教学中的操作实践,没有操作实践,就不能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真正本质特性。就如面粉缺了水,就不能成型为馒头。学生只有亲自参加各种操作体验(工艺制作、设计创造等)及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有关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形成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有关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从而进一步激发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二、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做馒头,要使面粉和水恰如其分地融合。正如通用技术教学,成功的通用技术教学应该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通用技术教育,应本着“因地制宜,培养实用人才”的原则,按照“实学、实用、实效”的指导思想,坚持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做到“课堂上精讲,实践中多练”,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尝试从两方面人手。

1.在理论教学上,首先立足于课堂教学,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所以,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2.在操作实践中,主角是学生,他们通过模仿、设计、制作,甚至是创新,在实践中,获得动手劳动的乐趣。实践教学的空间相比于理论教学更加广阔。一是课堂实践,课堂实践是创作实践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由于时间短,场所小,所以要选择一些活动量小、材料容易准备的课题。课堂实践的主要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尝试。二是家庭实践,家庭实践是操作实践中基本实践活动的延伸。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通用技术课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但是却不能进行课堂实践。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通用技术实践中基本实践活动的扩展。四是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操作实践基本实践活动的升华。课堂实践、家庭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基于以上认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这两者需要互相融合和促进。

从教师的教学角度来说,教材中有关技术的理论技术,例如技术的性质、设计的原则讲得一点也不错,但几乎是所有学生一听就知道,这体现出相关的内容有些空洞,每块内容还要花两节课强行灌输,教师也累,感觉尽是耍嘴皮子的东西。

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说,动手实践操作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如果课堂教学老是讲理论,举案例,学生感觉乏味,学科关注度下降。穿插适当的动手实践活动,可起到平衡作用。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通过导听、导看、导思、导问的理论指导和课堂实践、家庭实践、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的融合,使通用技术教学能真实有效的开展。以上内容是笔者几年通用技术教学的所历所思,其中不成熟之处仍需改进验证。

三、总结

馒头中的面粉和水,是浑然一体的,面粉中有水,水中有面粉。相对于通用技术教学,这种认识与实践离不开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归纳尝试,我们必须在处理好知识、技能、健全人格和发展个陛关系的同时,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态势的相互转化。我们要不断探究通用技术教学的方法,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通过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和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去完善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真正把通用技术教育教学这个馒头做大,做好。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高中通用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构建浅议

摘 要 Y合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就如何构建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激发课程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培育学科素养等,做出简要阐述。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性人才

1 前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对各类技术因素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各领域对技术性人才需求越发增多。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通用技术学科,是一门新设学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构建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抓好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2 正确认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

“通用技术”简称“GT”。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中,通用技术指现代信息技术之外的,相对宽泛的、充分体现信息基础和通用性并且与专业信息技术相区别的一门技术,尤其是在日常性学习生活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对学生群体发展具有较大迁移价值的一项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信息技术以及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是前后衔接的,是以提升与发展高中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根本目的,以设计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门基础性教育课程。该学科不仅立足于高中生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经历,而且把“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主要特征体现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

通用技术强调各学科之间以及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综合运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所需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通过设计、制作与评价,以及技术思想与方法的实践性应用,解决各类技术性的问题。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项课程设置的价值主要在于5个方面:

1)逐步把学生引导并融入技术性领域,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2)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元素和创新精神;

3)强化手脑之间的互动并用,充分发展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4)增进文化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5)改善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些技术性支撑。

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从情趣性教学中攫取情绪智力效益 “成功的教学不在于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来自高考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通用技术教学要想赢得令人期待的教学效果,需要情趣性元素引发学生兴趣,力避“八股”式说教模式。以情境导入为例,在教学“设计中的人际关系”内容时,有教师拿着两部不同款式的手机走进教室,并未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就“如何选择手机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高中生普遍对手机比较熟悉,性能知晓度也较高,这一话题很快激发了全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入课堂教学环节也就水到渠成。再如,在每堂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开辟“技术新闻主播与交流”专栏,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从多元化活动中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吕志涛认为:“通用技术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与创造能力以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手脑结合与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生本学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助学促学活动,才能提升课程教学的质效。

如“技术与设计1”中,着重讲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其中“产品设计五步骤”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内容。如果把教学活动仅仅落实在文字学习和理论知识讲述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与之相应的是,如果转换成具体实践学习形式以某一具体项目为对象,把制作过程分解开来,把每一个设计步骤作为一个小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实践并开展比赛活动,则能在学用结合和以赛激趣中攫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开放性教学中培育学科基本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技术型人才,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并积淀学生的技术意识、基本技能、情感体验和参与精神,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学科素养”。切实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的学科素养,首先,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就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基础上,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比如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案设计中产生多样化思维,在规范化操作过程中增强体验,并努力地实现一些创新。

其次,在开放性教学活动中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不断地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视野,源源不断地注入一些活力元素,从而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通用技术领域。

如教学“技术的价值”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微视频技术等,生动展示“影响人类的十大技术发明”,接着以“说技术、谈体会”等方式开展师生对话交流与归纳总结,把技术元素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与意识之中。

从激励性评价中激发学生发展活力 “激励、唤醒与鼓舞”体现了教学艺术的本质,“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及其学业情况开展相应的评价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无限活力”的重要教学策略。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学生作品评价为例,主要有书面测试、方案及作品评析、活动报告、优秀作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在评价学生设计与制作的作品时,切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对于那些达到设计要求的成功方案与优秀作品,执教者应予以全面综合性的评价,比如:它们的创意是否新颖?它们的指标是否合理?它们的制作是否精细?他们的报告是否客观辩证?等等。而对于那些不成功的,应着重评价其“合理性”和“有价值成分”,找出不成功原因以及提供改进设计与制作的建议,允许学生推翻或者完善设计与制作,并对其重新评价。

4 结语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善于从“情趣性教学”“多元化教学”“开放性教学”“激励性评价”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并运用好有效性教学策略,并不断在实践中予以丰富、迁移和完善,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断发展。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形成背景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顺应时展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技术教育的普及。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学校开拓创新,如北京四中的“月球基地设计”、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微型机床”等探索为通用技术教学提供了范式。然而,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通用技术课程显得稚嫩,成为国内教学水平差别较大的课程之一。究其缘由:其一,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教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别;其二,由于教育者对通用技术课程地位、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明确;其三,脱离实践,教学变成“讲技术”,与目标相偏离。

追溯“做W教合一”思想理念形成的主要依据,源于我国传统的“知行合一”思想理念,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同时,又受西方的“做中学”、“行动导向”、“双元制”等思想理念的影响。这是一种将“做”、“学”、“教”融为一体的教学思想,与杜威“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一脉相承,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为契合。“做”是切入点与归宿点;“学”由“做”引发;“教”在“做”与“学”的基础之上,这便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打破了传统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的界限,旨在以知识的体验与运用为中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是对传统教学理念根本性变革,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因此,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迫在眉睫。

二、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这门课程立足科学、技术、社会,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以设计学习与操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精选典型实践项目,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做学教合一”思想为驱动,采用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做学教合一”教学理念,力求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架构一座桥梁,符合当今课程改革发展、实施的需要,也符合普通高中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具体而言:其一,有助于理清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现状,反思课堂出现的问题与原因,有助于把握今后通用技术课程的研究方向与实施路径。其二,探究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拷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契合“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其三,有助于破解教师发展难题的破解,促进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引领通用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转型,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发展,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切实有效的示范。

三、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上,“做学教”三个模块安排采用“211”结构,主要分六个环节:导(情境导入)、做(实践操作)、学(思考学习)、展(展示成果)、教(点拨启发)、评(点评提升)。

1.“做”,20分钟。做是主线,由做切入,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情景。

2.“学”,10分钟。这里的学是由“做”引发的后续学习,少了一些盲目多了一些自觉。

3.“教”,10分钟。这里的教在学生的疑难处、重点处、潜能处教,重在引导与点化。

当然,这些模块并非割裂开来,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关系,促使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课堂最后的5分钟留给学生展示成果、自我归纳、剖析与提升。

四、以构建“做学教合一”为目标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运行机制

1.创建动力发展机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主要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服务于社会企业为动力,以创建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校与企业的积极性。

2.创建教师激励机制。加强学科交叉协作与师资培养,激励教师全面发展,增强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改革考核方案,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4.构建信息反馈机制。根据毕业生、社会企业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修正通用技术课程体系、教学方案。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它顺应时展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技术教育的普及。在“做学教合一”理念的驱动下,普通高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在特定的教学资源支持下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系统的教学活动结构与活动程序。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实践中探究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新模式。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浅析生活案例在通用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利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生动性、启发性,是有效教学的一种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几点原因,以及挖掘生活案例的几条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理论教学;通用技术;生活案例

通用技术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实践操作指明了宏观方向,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背景下,本人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通用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以分析生活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一、应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几点原因

1.通用技术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兴起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都很缺乏,可用的教辅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在讲授技术概念等理论知识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理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2.新课标提出通用技术教学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灯方面的差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不同地域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近相同,有些案例不符合新疆地域特征和学生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参考教材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3.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和经历者,对日常生活有最直接的感触。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及时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的几条途径

1.观察日常生活,积累案例

通用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是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生活案例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长期对日常生活观察,在课堂上就可以旁征博引,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一节,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部分中,教材分别举了地下通道、电话等案例。这些事例也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在教材中的应用比较凌乱,没有主线。如果利用书本上的案例讲书本,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就使用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话}“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设计”作为案例。因为当时乌鲁木齐的BRT还在试运行,各种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学生们也从每天的坐车中有所体会。我就以BRT这个案例为主线,使用照相机将站台、车座、扶手、色彩、指示牌、车载电视、车门等方面拍摄下来,让学生针对其设计的优劣进行讨论,然后来总结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鼓励学生怀疑和批判,营造了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我也觉得这节课的教学非常轻松。

再如,手机现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在教学“技术的性质”时,我举了手机的发明与变化这个案例,首先提出问题,手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技术的目的性,然后展示 “手机发展史”的视频讲解技术的创新性,以设计手机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技术的综合性,以手机的材料和电池来讲解技术的两面性,以常见的手机品牌为例来讲解技术的专利性。如此以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技术知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2.收看电视,挖掘案例

电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特征。新课标提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学生对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案例很感兴趣,这种类型的案例大都可以通过电视来获得。

例如,中央十套中有《我爱发明》、《走近科学》、《真相》和《原来如此》等科技类节目,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和通用技术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的“发现问题”这一节中,我从《我爱发明》节目中分别找出了“请蝇入瓮”、“救火妙剂”两个案例,形象的讲解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网络查找案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成本低等特征,这有利于教学中借鉴新技术、新发明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节的教学时,恰逢我国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全国鼓舞,各种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无暇顾及。于是我就通过网络下载天宫一号升空的三维动画和“我国航天之路”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既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使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做到案例的真实性、目的性、实时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案例既要能充分联系理论知识的要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将案例满堂灌,看似热闹的一节课,其实只是案例的陈列,根本没有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故引用案例贵在精而不在多。在实际教学中要大胆舍弃可有可无的、模棱两可的案例,深入分析一两个合适的案例即可。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达成目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

3.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过举例来实现。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可使教学生动直观,容易启迪学生,可达成有效教学。但通用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实践操作部分是不能用案例教学来替代的,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动手去做,而生活案例只是在理论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例谈以生为本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

摘要: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以生为本,注重有效。

关键词:学生为本;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课程改革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成为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通用技术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而是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注意创造、教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线教师,为了使学生喜欢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立足实践教学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在教《工艺》一章时,对手锯和锉刀工具的正确操作要领时,笔者采用先理论分析后动手操作加以巩固。例如,锉削操作要领的第2条,学生对“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施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不理解记不住。笔者作这样的解释,锉刀相当于杠杆,在推锉过程中,相当于杠杆的两个力臂在发生变化,左手对应的力臂在增长,右手对应的力臂在减少,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所以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这样,锉削的平面垂直度高、平整。听了教师的解释后,学生非常渴望动手操作来体会。于是,笔者带学生去实验室锉铁锤毛坯的一个端面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兴趣比较浓,很快掌握操作要领,教学效果比较好。所以,立足实践,应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懂得安全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才有效。

二、重视设计教学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教师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设计课堂教学,对活动手册中可以放到课堂中设计的题材,尽量拿到课堂中让学生设计进行体验。

三、创设“错误”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网上很多的试题以及订阅的试卷,其答案似是而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回避还是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呢?笔者认为不能回避,相反应该和学生一起好好讨论分析。这些题目恰恰是提高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好材料,学生往往对答案有问题的题目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弄个水落石出,参与度高。在习题讲评课的时候,总喜欢把有问题的题目最先抛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没有标准答案,就以我们师生讨论的答案为准,这样我们的学生当碰到自己所做的题与参考答案不同时,他们不会轻易相信答案,而是展开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解决之,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吗?比如,笔者在分析温州市2009年的高考模拟卷时,碰到这样一道题:为了保证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顺畅有序,北京启用了一种智能化的地感线圈,通过它能够感应车流量的多少,使红绿灯指挥更加智能化。在交通路口,如果地感线圈感应的通过车辆超过100辆,或者车辆排队长度超过80米,就说明进入流量饱和状态了,这时,控制端就会自动给路口的信号机发出指令,加长绿灯的放行时间。反之,缩短绿灯时间,从而保证路口的通行效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此红绿灯控制系统是 (填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

2. 请补充完整该红绿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果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检测装置和比较器不存在,⑥不填。

提供的参考答案是:(1)闭环;(2)①给定车流量;②控制端;③信号机;④红绿灯;⑤实际车流量;⑥地感线圈。笔者认为被控对象是红绿灯,有点不妥,于是笔者在课堂上首先把这道题抛出让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我们承认这是一个闭环控制,输入量给定车流量与输出量实际车流量没问题,但什么是输出量?什么是被控对象?根据课本解释是输出量是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我们的理解是被控对象的输出量即被控量,于是红绿灯输出量是实际车流量显然不妥。我们讨论认为这里的被控对象改为过往车辆较妥,这样执行器改为红绿灯,控制器改为控制端的信号机,我们讨论也认为控制端只是一个端点或端口作为控制器不妥。判断答案是否存在问题我们常常从课本找依据,也不是盲目否定参考答案,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希望一线技术教师共同努力,同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地加强学习,经常总结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让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大放光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嘉禾中学 325800)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合作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新疆地区开展通用技术教育,合作教学法是较成功的教学方法之一,这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师生合作为通用技术教学选择更有效的教学素材;二是通过师生合作设计更有针对性的通用技术教学教案;三是通过处理好合作教学的关系推动通用技术教学进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新疆地区发展服务。

【关键词】合作教学;通用技术;运用

合作教学法是通用技术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如系统控制、结构、技术试验等都需要师生合作或学生之间合作才能更好完成;另一方面合作教学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通用技g,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与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在新疆双语学生也不例外,合作教学不仅可以达到前两者之间的作用,而且还为推动新疆地区的技术革命做出基础性的贡献。我以为,通用技术教学在双语学生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应着眼于三点:

一、以师生合作来准备适合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素材

通用技术的发展既是时展的要求,又是新疆地区迎接技术革命的机遇。普及通用技术,是双语高中生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也其未来发展并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经之路。因此,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学习中介传媒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通用技术教学的全过程,是普及通用技术较好的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以师生合作为通用技术教学准备教具、素材,使学生对通用技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以更充分的心理来接受通用技术教育。

由于身处新疆地区,很多双语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的信息相对落后,通用技术意识就更不如东部地区的学生。而以师生合作来为通用技术教学准备素材,其本质就是增强双语学生通用技术意识的途径之一,更能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如在技术试验中,为验证安全帽的可靠性,我与学生一起准备了几顶价格不一、安全性能有差别的安全帽,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铁锤和几个哈密瓜。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就有了技术试验与验证的意识,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完成相关试验,达到了强化通用技术意识的目标。

二、以师生合作来设计适合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教案

如果说让双语学生参与准备教学素材是为了增强学生通用技术意识的话,那么通过师生合作来设计教案,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通用技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熟悉源于教材,但又不止于教材,他(她)们在对教材进行熟悉的同时,往往又会有自我加工与处理的思考,当然也会遇到很多阻碍与困难。要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来共同设计教案,把学生思考与疑难加入到通用技术教案中,这不仅使教案的重点、难点更突出,而且还会让学生更集中精神来探究疑难,课堂互动就会变得更热烈。

师生合作设计教案在试验课中的效果更明显,一般来说学生会将学习的疑难带到试验中加以验证、解决。如《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对于双语高中学生来说,便携式小凳子的制作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在设计教案中学生们就提出新型材料的运用以减轻小凳子重量的问题。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找到了像羽毛球拍与折叠自行车常用的碳素纤维。结果学生们发现,尽管便携式小凳子的重量是减轻了,但碳素纤维的加工工艺、制作成本都大大提高。通过这种教案设计与验证,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学习的内容,更是对技术发展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来推动新疆双语学生的通用技术教学进程

合作教学法体现在课堂中就是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及小组或团队合作来推动教学进度的开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在新疆双语学生中开展通用技术教学,由于学生的底子薄、基础弱,合作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从教师的专业的角度来看,很多教师也是“半路出家”,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师生合作也是授课教师再学习的宝贵机会。一方面合作教学不仅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在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难易度,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促进通用技术课堂合作氛围的形成。

我较常采用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而且乐于把自己当作小组成员或团队成员,把通用技术的学习舞台交给学生。以《“无线家庭”一天的“无线生活”》案例分析为例,其集成了大数据收集、互联网使用及人机交流等时代技术,双语学生相对比较陌生。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只是坐在学生中倾听,直到小结时把学生们的看法进行归纳,并给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小结再来分析。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使整个案例分析进度得到了很大的保障,为后期技术设计奠定了基础。

合作教学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大,限于我的水平未能一一论述。但合作教学作为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互助精神。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常见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探究

1 简单结构的稳固性技术试验

1.1 验项目

简易小书架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

1.2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强度与连接方式之间的关系。

1.3 需要备用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刻度尺1把、钢笔1支、美工刀1把、剪刀1把、相关书籍、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1块、透明胶1卷、牙签1盒。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实施。

所谓强化试验,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试验对象的某些性能,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试验方法。例如,检测样品的抗压、抗拉性能时就可以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通过选用专用设备,对相关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来考察该产品的最大抗压、抗拉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就是通过强化外力对产品的作用来检测产品性能的。通常情况下,强化试验用于对产品承受极限外界因素影响的检测。

1.5 试验过程

(1)在通过榫接或者是插接组成的书架上,间断性的往上面放置书籍,不断增加书籍的数量,直到书架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形,仔细观察书架发生变形的一系列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和添加书籍的数量。

(2)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和试验方法,对采用双面胶、透明胶连接和用牙签(代替钉子)连接的相同尺寸的书架,分别进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过程的变化区别。

(3)及时整理出试验数据,填入表1。

1.6 试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即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结构的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7 试验过程分析

结构性技术试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简单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测试,一方面让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该技术试验,探索和发现一些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和评价技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主题的技术试验活动,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结构、材料、工具等比较容易加工和使用的载体进行试验。如:纸张的结构与强度关系的试验、便携式小板凳稳定性与强度的试验、桥梁的承重试验、台灯的稳定性技术试验等。

2 流程的优化试验

2.1 试验项目

简易笔筒的制作流程优化试验。

2.2 试验目的

以提高制作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

2.3 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具:秒表1只、刻度尺1把、钢笔或铅笔1支、美工刀1把、小剪刀1把、做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或硬纸板(5块大小相同的)、透明胶等。

2.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真正的客体或过程,而是专注于研究与其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继而推广得到所要研究的人造客体或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试验研究方法。利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少风险,很快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设计。

试验要求:首先可以简单勾勒、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图样,结构统一由5块相应大小的KT板或硬纸板(不能折叠),用透明胶连接组成(连接工艺相同)。

2.5 试验过程

(1)编写单人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出单人制作一个简易笔筒所花费的时间。

(2)编写多人(6人以上)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和计算出流水化批量制作简易笔筒时平均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

2.6 试验总结

(1)说出这两种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

(2)计算出流水化作业制作与单人制作时的工作效率比率,即流水化制作比单人制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3)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2.7 试验过程分析

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流程是可以根据某种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流程的优化不仅与材料、设备及工艺等因素相关,而且对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流程优化还与作业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通过本试验,让学生对流程优化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由此内化为流程思想和意识。

在设计此类流程的优化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不要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免冲淡学生对流程考虑的思想意识。应当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简单的制作过程,充分且具适当难度地体现出流程因素对目的的影响上。

3 简单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模拟试验

3.1 试验项目

模拟光控路灯电子系统安装试验。

3.2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光控路灯系统安装调试试验,探究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

3.3 试验准备

电子积木相关器材,试验记录器材(包括做试验用的记录纸、试验报告书等)。

3.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安装调试试验的方法进行。

3.5 试验过程

①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安装好相关器件;

②按照表2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观察过程和数据记录。

3.6 试验总结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有光时(夜晚)LED灯发亮,无光时(白天)LED灯熄灭。这一目的是首先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电源向LED通断电流来实现LED的照亮或熄灭的。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关控制过程为:

光线电子控制电路电源LED亮或灭。

3.7 试验过程分析

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电子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分析总结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过程,为设计开环控制系统提供思想和方法基础。

在设计有关控制系统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同上述所列试验一样,不要设置一些工作原理过于复杂的试验项目,以避免使学生无形中感觉到控制系统的技术试验太神秘,难度太大,不易于接近,从而削弱学生对控制思想的领悟。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摘 要]通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通用技术的教学未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针对这一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教学方法,拟提升通用技术教学效率。

[关键词]通用技术 有效教学 实践策略

通用技术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通用技术是符合时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通用技术的教学效率。

一、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有效教学

第一,通用技术要面向全体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的整合,由简单到复杂,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提升技术素养。第二,可以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然后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相关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三,探索并开设研究性的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他们提供研究性学习的设备,如创意制作、发明创新、电子电路等,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的能力。第四,要整合校外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成立通用技术创新社团。通用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技术性和实用性,因此,通用技术的教学不能够只是在有效的校园内部进行,而是要打破校园的局限,与校外的相关企业和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打破学科界限,推动有效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打破了学科间的局限,要求各个学科相互协作,开展学科联动,使得各种知识能够综合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因此,可以开发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实践项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课程开发之前,需要搜集和筛选大量的信息以及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如,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开发太阳能LED灯制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外观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木工、电子等知识,在缠绕线圈的过程中又需要用到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以及技术的设计方法,真正达到学科联动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开发和生物学联动的活动,如DNA结构模型项目;与化学联动的项目,如有机分子的模型。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资源有限,不能够畅快地开展相关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入《科学世界》这一节目中的相关片段,清晰地将汽车碰撞的相关实验过程和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注重实践教学,改善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也是无济于事的。注重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举措。就学校教学而言,要开发专门的实践室,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教学有效开展。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灵感,受到有效的启发。在技术实践室中可以张贴相关的制度,可以按照技术主题进行分类,如“急救知识”“建筑材料和结构”“材料与工艺”等。此外,可以在墙上张贴相关的励志性的横幅,为学生创设出学习的氛围,也可以整合校内的机房资源,提高学生的技术表达能力。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实验室、天文台,参加科技活动等,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感受。

四、注重过程评价,检验教学效果

注重过程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之一,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传统的只是注重结果的教学评价不同,过程性的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够在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学生恰当的指导,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注重过程评价,能够检验教学的效果。通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创新,因此,不能够靠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以及教学效果,而是要注重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等实际的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以便在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实践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实践的全程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过程性的评价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过程性的评价。

总之,通用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从开设以来有了巨大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通用技术学考螺钉教学初探

摘要:螺钉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考点的大背景下,对学生有关螺钉连接件和紧固件的基本知识教学和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科学学习态度,拓展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兴趣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螺钉或者垫圈;标准件;教学

整理发现,从2011年至今螺钉已经成为一个高频考点。到最新的会考、高考和学考试卷中,至少有12次考到螺钉或者垫圈标准件的选择使用,其中5次是大题的其中一个小题。其中多数以紧定螺钉、自攻螺钉、膨胀螺栓或者类似作为选项出现了7次,六角螺栓(螺栓、螺栓螺母)出现7次,弹簧垫圈出现3次,铁钉、水泥钉、沉头螺钉、调节螺栓的选择、螺钉使用方法问题等也有出现。

作为第一册课本148页连接方式教学的延续,以该页表格为基础,及时展开七个螺钉或者垫圈标准件的教学:其中课本中出现5个,另外重点补充2个。教学过程侧重认识相关标准件和应用说明的理解,有助于把握它们的使用场合。

1、分类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螺钉或者垫圈标准件的知识

(1)六角螺栓(螺母):可拆卸连接机构的连接

强调连接金属和硬木均可,一般需要扳手操作,区别于部分可手拧的螺栓的头部特征,如2015年9月学考第10题中几个螺栓(如下图)的选择。

(2)紧定螺钉:固定轮子或轴,室内装潢连接件的连接

强调螺钉显著特点:不露头!反问学生,为什么轮子或轴上的螺栓最好不露头?某些装潢连接件里为什么需要不露头的螺钉?学生最直观的反应是:要卡主!

理解紧定螺钉的使用场合和特点,学生选择的时候就不会盲目。近些年虽然出现概率极高,但从未真正作为答案选项出现,说明他的使用场合或者有其他替代产品的存在。

(3)元宝螺帽:经常要拆卸零件的连接

最直观的使用场合是手锯锯条的固定使用了元宝螺帽,而最直接的应用场合是在设计题中。很多设计题要求设计的物件或者零部件可折叠、能移动,这就给元宝螺帽的使用提供了适当的场合,特别是现在评分标准一般需要图中的意思与文字表述想对应的情况下。

比较:蝶形螺栓(如右侧下图,只需稍加体会他们的使用场合不同)

(4)平垫圈:配合螺母和螺栓的使用,可使连接处受力均匀,防止连接件受到损坏;同时明确认识,平垫圈也是一个标准件。

(5)弹簧垫圈:易受振动场合的连接

使用场合是认识这个垫圈的关键,而从形体上看,这个垫圈的主要特点是中间的断开的,断开就意味着螺母压住或者“扳压”缺口的时候势必有一定的弹性,就可产生一定的避振效果。

如2012年9月学考第19题第4小题:

19(4)为了防止电动机安装螺栓和螺母受到振动后松动,应该采用 垫圈(在“ ”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联系当年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除了弹簧垫圈,其他诸如弹性体如胶体、塑料、橡皮、橡胶……带“弹、弹性、皮”的基本都给了分!实际生活中橡皮垫圈、塑料垫圈也很常见,弹性材质包括中间“有缺口”产生的弹性,都会产生一定的避振效果。

(6)自攻螺钉(补充):螺钉头部形状有圆头,平头,半沉头及沉头等,尾部一般都是尖头的,这样才能"自攻";最主要优点是不需要配合螺母使用,也不需要事先制作内螺纹,多用于非金属或薄的金属板(钢板、锯板等)之间的连接,一般连接处是典型的刚连接。

如2013年3月学考第19题第4小题:

19(4)在以下螺钉中,最适合连接台板的是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项,将序号填写在“ ”处)。

①紧定螺钉 ②六角螺钉 ③自攻螺钉 ④沉头螺钉

而2013年9月会考第5题,研究的则是自攻螺钉实际使用的方向问题。

(7)膨胀螺栓(补充):一般说的是金属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固定是利用楔形斜度来促使膨胀产生摩擦握裹力,达到固定效果。螺钉一头是螺纹,一头有锥度。外面包一铁皮(有的是钢管),铁皮圆筒(钢管)一半有若干切口,把它们一起塞进墙上打好的洞里,然后锁螺母,螺母把螺钉往外拉,将锥度拉入铁皮圆筒,铁皮圆筒被涨开,于是紧紧固定在墙上,一般用于防护栏、雨篷、空调等在水泥、砖等材料上的紧固。

虽然是一个生活中碰到非常多的连接件,但几乎一半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首先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是膨胀螺栓,怎么膨胀的?”。光有认识还不够,还得考虑使用场合的问题。虽然膨胀螺栓的种类很多,使用场合也各有不同,但我们一般考查的都是金属膨胀螺栓,而且一般使用场合都是“墙壁”(包括屋顶等),看到“墙”字最好首先考虑一下膨胀螺栓,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

2、举一反三,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其他相关螺钉或垫圈标准件的能力

作为一个频繁出现的考点,高考、会考、学考给我们的导向意义非常明显。除了课本中介绍的五个螺钉或者垫圈标准件,自攻螺钉、膨胀螺栓、铁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接件、紧固件的选择和使用都已经成为考试常见内容,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整理和归纳,以类为据,“总――分”相应,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螺栓和螺钉 学会分析不同头部的螺栓可能有的现实意义,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在题干背景下的选择了;自攻螺钉、膨胀螺钉包括其他螺钉,如果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实际分析,应该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实际生活中紧定螺钉在室内装潢的时候几乎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沉孔或平头螺丝。

(2)垫圈、挡圈和销 垫圈主要用于垫在中间;挡圈主要用来将零件在轴上或孔中定位、锁紧或止退;销通常用于定位,也可用于连接或锁定零件,还可作为安全装置中的过载剪断元件。鉴于有多次高考、学考卷中出现的机械装配流程题中多次出现的挡圈和销轴等连接件,我们应该让学生对他们的作用和使用场合有基本的认识,降低流程排序中出错的可能性。

3、体验生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

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有的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又少,教学过程中除了多一些实践的项目设计,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和态度。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应用技术型大学法语通用教程的时代节奏和教学创新

摘 要:大学的教学转型,是适应当代社会,将传统大学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而应运而生的法语教学也应符合这些需求,从传统的以文学、写作、语法类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转型到顺应时代的节奏,符合社会对法语的需求,并跟随社会新兴行业,与时俱进地进行法语实践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时代节奏;教学创新

法语的教学课程,一般分为试听、泛读、语法、专题、报刊阅读等方向,通过听说读写,培养学生们的法语能力,其教程一般遵循偏传统式的老师根据教材授课,学生记笔记,听教材附送光盘等方式来进行训练,授课教材普遍以语法、练习、文学、写作为主。而这样单一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代大学转型为应用技术性大学,即以实际应用操作性为主的教育理念下,存在着一定的可改良、上升的空间。这里,笔者将法语教学模式的改良原因及改良方法分析讲解一下。

1 当前法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大学零基础开始学法语的学生而言,很多人抱着一种新鲜与激情的心态去开始一门新的语种的学习,而眼下的法语教学方式略显陈旧,教学观念不先进,不少老师仍然还是像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样,使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只顾埋头记笔记,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沟通交流的授课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法语的激情与效率。其次,法语教学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我们使用的很多法语教材是19XX年形成的,它与当代社会的时代感差距较大,很多教材里出现的事物很多都是当代社会几乎不再使用的事物,或者已经被淘汰、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事物。另外,法语教学局限性还体现在,如果将法语四年制的教程,按一定比例来整理,那么:――日常生活用语占 50%;――说明文类 20%;――文学写作类占 20%; ――自然科学、当代科技类 10%;也就是说,文学艺术类词汇量及说明文词汇占了全部课程的70 %左右。然而,很多法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熟练掌握的最大词汇量依次是: 日常生活用语 > 文学写作类 > 说明文类 > 自然科学、当代科技类。而在法语学习毕业之后,社会对法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需求却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比例和安排的,仅以武汉为例,汽车、互联网、日常生活用语却占法语工作需求的90%以上,文学写作类、说明文词汇、新闻传媒的工作需求量不到10%。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们在大学法语课程中掌握的最多的词汇量,是毕业后工作市场需求最少的,而工作中大量需求的,例如机械、工程、建筑、交通、互联网等,却是大学课程中很少涉及的。

2 法语教程新改进方案

笔者分析完这样的法语教学现象之后,按照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与要求,需对以上陈述的法语教学问题提出适当的改良方案分析。不难看出,很多法语专业四年制毕业生,在寻求工作的过程中,或是在工作过程中,有的无法适应工作的需求,有的需要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自我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针对这种“学用脱节”的现象,笔者认为法语的四年制通用教程的改革应遵循如下思路:

2.1 将自然科学、工业机械、互联网类的课文比例提升到40-70%,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大量使用此类词汇。很多法语教程安排讲解局限于课本,日常生活的对话、语法词汇句型的分析练习、文学课程的讲解、法国文化的学习、写作课程的训练、报刊杂志阅读等等传统的教程内容,为符合社会对法语的需求,并跟随社会新兴行业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地进行法语实践教学。

2.2 适当减少文学艺术类课程。我们法语系毕业生熟练背诵出《巴黎圣母院》等名篇,可是,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诸如此类的文学类法语的使用几率却不大。

2.3 选用教材的内容应不断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将社会最新出现的词汇、新的内容编入教材,比如智能设备类、时尚影音类、数码配件类、电子教育类、摄影摄像类等等,能够代表或者引领社会大方向的新鲜内容。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应尽量传授新知识、新词汇、新科学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结合法语知识,更加了解新知识的内容。

2.4 在教学形式上,也需改革创新。一般情况下,法语教学,法语课的教学都是一位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们在下面听讲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设想一下,生活、工作中,实践法语的场合通常都不会是这样,也许,偶尔的会议会是这种模式。日常法语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双方以交流的形式进行对话,所以说,我们的法语教学可以适当改变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授课的状况。应用型语言的学习,应以对话的形式为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备两名法语教师,以应用对话的情景模式教学,展示正确的语言交流,也使学生们更快地将法语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之中,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法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名法语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跟老师一起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对话情景模式,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也自然得多。

2.5 法语教学应脱离填鸭式教学,可采取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我们在法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课时为单位,模拟最新教学内容的场景,实践对话情形。比如说,在机械类、电信类法语的情景运用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设计修理类的、销售类的、施工类的、谈判类的、采购类的等等情形的情景对话,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训练了将来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法语词汇、句型、表达方式,而且也让大家在模拟的情景对话中,慢慢地接触到将来工作会遇到的问题。

3 结论

应用技术型大学即为应用型、技术型的本科高校,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法语教学工作也应符合该宗旨,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法语人才,更是既掌握法语语言知识,又掌握科技专业法语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样的教学能够将大学学习与企业职业培训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法语系学生在校园学习之后,尽可能地缩短甚至省略掉工作中的法语职业培训部分,这将提高学生、学校、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拉进了这三者之间的距离,在教学期间,三者之间应保持联系,资源互补,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最新的信息量,为企业寻求专业法语人才提供最理想的契机。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