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5:58: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1篇教育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年来,在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专业设置多元、灵活
1994年,13所五年制高职共开设45个专业,绝大多数是工业类专业,并且都是各校的特长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采矿技术、矿山机电、矿山测量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电子设备、航管雷达、发动机维修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海洋船舶驾驶、轮机管理、公路与桥梁专业等。1997年新增的8所五年制高职所开设的专业依然承袭了这一特点,如湖北省轻工业学校的啤酒酿造专业,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的皮革制品设计与制造专业,成都水利发电学校的水电站机电运行专业等。
经过几年的发展,五年制高职的专业有了很大变化。据20__年不完全统计,各地五年制高职专业在类别上更趋多元化,除工业类外,还增加了艺术类、植物生产类、环境生态类、医药护理类和复合型专业,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苏绣设计与制作、雕塑设计与制作专业,盐城卫生学校开设的药剂专业,重庆万洲农业学校开设的植物保护、特种作物栽培专业,苏州农校开设的现代园艺、现代农艺专业等;复合型专业如盐城卫校开设的社区医学、影像诊断学专业,淮阴电子工业学校开设的电子元器件工艺及设备专业,常州化工学校开设的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重庆民政学校开设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等。
有的学校还开发了一批面向社会的专业,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运用、机电技术专业,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自动化专业,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信息管理工程专业,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专业等。
二、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公共课改革方面,根据《课程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及《关于编写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指导意见》,六门公共课教材的第一册已全部如期出版,20__级新生已开始使用新教材,这一套教材从形式编排到课程内容体系均有较大突破,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反映这套教材给了学生充裕的选择空间,内容也比较新,提高了学习兴趣。
专门课的课程改革,已落实了10个大类高职专业课教学开发的任务,制定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建筑结构》、《土建力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与编程》、《塑料模设计及制造》、《冷冲模设计及制造》等10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各校还通过教学录像、CAI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展示了互动式教学、生产现场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教学改革从教材建设向教学方法推进了一步。
德育课方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书,已经出版。
三、实践基地建设趋向多功能,并逐渐向企业拓展
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都将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办好高职的基本条件,1997年,共投资1.5亿元添置实践教学及训练用设备,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近两年,继续稳定地投入资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如南通航运学校购置了万吨远洋教学实习船;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
学设备价值1900万元,学校自建江湾实习电站和飞来峡大型实训基地;盐城卫生学校投资200万元引进日本东芝B超、电子显微镜、500毫安X光机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徐州师范大学技术教育学院平均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高职实训设施建设,建成自动控制、单片机与PLC、数控加工等实验室;苏州农业学校积极争取资金,扩建校园艺中心和农艺中心实习基地,建成60个蔬菜花卉生产大棚、12个无土栽培蔬菜大棚、3个鲜花生产连栋双膜大棚和1个电脑全自动控制铝合金玻璃温室。为加强实践能力,他们采用分班承包、分组挂牌、责任到人的方法,让园艺专业的学生承包校园艺中心的大棚。学生依据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直接参与制定生产计划、播种育苗、栽培等整个生产周期的管理及产品销售、售后养护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丰富知识,增长才干。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基本形成,单一的“先理论后实习”的做法已被边实践边授课、讲练一体化、生产与实训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做法代替,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向产教结合方向发展,并向校外企业拓展。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设有由江苏省教委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以法国巴黎时装学院、法国力克系统公司为后援的“江苏中法时装培训中心”;常州工业学校所属华丽丰实业总公司,成立了纺织厂、服装厂和宾馆,也是学校服装设计与管理、产品设计与加工工艺、纺织品整理与测试、装潢设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产业现有厂房1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0__多万元,有实习车间15个,能容纳25个班、1200名学生同时实习,工厂开发出机车门锁、机车齿轮罩、电力机车配件等拳头产品,仅机车轮缘喷油器就创汇23万美元;苏州农业学校的园艺中心还承担了省级新品种、更新工程的重点课题,其唐菖蒲种球繁殖和切花栽培技术,基本解决了世界四大切花在长江下游就地繁殖、反季节切花栽培和防止退化等技术问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仿真形式建立数字地震台网实训基地,设有数字地震观测、数字地震信号处理、地震数据传输模拟网及数字地震信号传输等几部分,兼备了数字地震台站、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及数据传输部分的功能;南通航运学校从英国引进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180°三维视景操作模拟器,并充分挖掘教师的科研力量,与国内有关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轮机模拟器等13种模拟器,可以再现真实环境中不易出现的船舶碰撞、搁浅等危险场景,突出了岗位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训练结果的可评价性;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CAI以制做多媒体软件为主要业务,开发出DF7机车柴油机结构及原理、客车整车发电车工作系统、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等80余套多媒体教学软件,销往三门峡、洛阳、西安等现场站段;广东机电学校与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车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实训基地。
本学年,我校将继续在全县教育“4315”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围绕“走好每一步、快乐每一天”的办学宗旨,根据第二批党群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一总要求,对照“四面镜子”和“三严三实”标准,全校至上而下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按照学校“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关注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细节入手,抓实做好“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改能力;关注教师成长,培养教师魅力;抓好行为细节,养成良好习惯;关注教学全程,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校园安全,提高防范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本学年学校要努力创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平台,完善互助合作的教研机制,建设互助合作的教研团队。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改水平。
1、围绕五个着力点,强化教研组建设。(1)配好一个“领头羊”:选择有良好思想素质与过硬业务本领,精细组织能力与踏实工作作风,有勇挑重担、钻研进取、热心服务的教研组长,并坚持对其培养和管理。(2)制定一套严纪律:建立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建设规章制度并细致落实,构建一系列内外工作制度,比如开展名师大讲堂、新老互助传帮带、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引领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3)培育一种教研风“以教带研、以研促教。重点培养教师提前计划不断修正、不拘形式自觉强化、读书学习积极进取、集思广益善教勤思、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等五种习惯。(4)形成一股凝聚力:积极团结组织老师开展文体活动,让大家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会意,在会意中凝聚。同时借助集体学习探讨,实行集体备课,提高教研组的凝聚力。(5)营造一片文化气:营造教研组成员共有的健康的行为规范体系、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以及生活方式。把教研组日常工作上升到文化层面,鼓励各教研组结合自身的学科文化特点,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本教研组发展的文化愿景。
2、建立完善的教研组制度。(1)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研究负责,要做到“八个必须”,一是必须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二是必须有效组织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研究性活动6次以上;三是必须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与会课,抓实“备----讲----改---讲”备课环节;四是必须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五是必须以实践课为着手点,认真组织练课活动,每学期听课指导15次以上;六是必须积极承担课题研究任务,每学年带领全体人员完成至少一项课题研究任务(教学中的困惑);七是必须组织教师对本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组织好教师教学评比及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八是必须组织教师完成好学校安排的其他事情。(2)组员“五个尽量”制:一是课后尽量写反思;二是每月尽量写一份学科试卷;三是每月尽量写一份教学案例;四是每学期尽量上一次公开课;五是每学期尽量写一篇论文。(3)活动“明确制”: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有分工、有记录,全员写好备课笔记与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计划、有记录、有小结。
3、围绕教学困惑进行校本教研。必须从八个方面入手:(1)坚定“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2)教学有激情,以创造师生互动,上好每一堂课;(3)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要做到少而精,保质保量布置并及时检查验收;(4)“辅优”、“补差”工作两项同等重要,要在教师评价中显示;(5)考试组织和考试结果的分析,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6)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开展教科研活动;(7)小组合作的有效化、精细化;(8)校本教材的开发。
本学期学校应该积极创新“教科研”的土壤,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成长提供服务,提供引领;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1、包年级领导及教务处、教研室必须从4各方面入手引领教师的教科研活动。一是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和教师一起“观课”、“议课”,打成一片,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对教师的“教科研”的积极性的一种促进;二是积极营造“教科研”的氛围。带头进行“教科研”,做制度的忠实执行者,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领头雁、领路人。三是追求“教科研”的实效。必须与教学中的困惑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发挥其积极效果,走“实践----理论----实践”的不断提高之路,使教师尽快成长。四是抓好“教科研”的习惯养成。从“教科研”的常规为抓手,开展“公开课”、“集体备课”、“小组合作”、“教学案例”等活动,形成学校独特的“教科研”风格和模式,不再把“教科研”活动当成一种痛苦的事,而当成一种习惯和享受。
2、学校从五个方面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1)树立教师先进榜样,认同教师人格楷模。各年级各教研组涌现出的思想好、水平高、成绩优、贡献大的优秀教师要作为学校教师人格的榜样,当作教师人格的楷模。(2)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人格力量。严格要求教师,让其真正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咋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3)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掌握信息化知识技能,能熟练驾驭优化的教学手段,能灵活综合地运用教育学、
心理学的知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同时还要让教师清醒地认识谁不及时充电,不继续学习、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就会被淘汰。(4)开展教师实践活动,促进教师人格升华。要求教师自觉加强各方面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使自己成为优秀的、有魅力的、新型的教师。(5)培育教师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一是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二是要求教师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三是要求教师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四是要求教师扬长避短,有良好的个性;五是要求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六是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体会成功的快乐;七是要求教师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提升思想境界;八是要求教师营造和谐的家庭生活,使生活既平凡又充实;九是要求教师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并予以一定强制性,劳逸结合。3、给青年教师成长的时间。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多给青年教师(新教师)“浇水”、“施肥”。学校要为其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肥沃、和谐的土壤,以促进其尽快成长“开花”。学校要给其“浇水”、“施肥”,要给其“担子挑”,让青年教师承担公开课,给其一些培训的机会,给其“找师傅”等等,只要是“水”和“肥”恰当的“浇”与“施”,年轻教师们一定会尽情地吸吮养分并“开花”。二是给年轻教师提出一些“金点子”。包年级领导或者教务处、教研室的负责人与年轻教师搭成“帮扶对象”,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诚恳地进行沟通,指导教师处理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以促使他们早点“开花”、“结果”。三是要给年轻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针对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失误”,不仅不能过分地指责和批评,还必须为其“保驾护航”,帮助他们勇往直前,放开手脚去干。但要给予其思想引领和方法指导。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节、每一种习惯都不是简简单单就可养成的,需要用一个个细节累积、一项项工程来约束教育。所以巧抓学生的细节管理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1、少先队工作必须抓实。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要有计划安排,重检查落实、从细节入手、用“巧”字当头,扎扎实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抓实每周“三个一”活动,即一周一次升国旗活动,各辅导员和学校领导的讲话内容必须和学班级学生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恶习紧密结合,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其分清是非、懂得好孬。一周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各班辅导员老师一定组织好这项活动,不要让其他课程占用。活动内容应该针对各组在上周的主动学习上、活动秩序上、放学回家上、维护公共设施上、打扫卫生上等等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总结、批评,并对有违纪行为的小组进行“处理”,组长还要表态下周应该怎么办?活动形式应该是在辅导员的监督下,由班干部组织进行。一周一次“雷锋”中队外出活动。由高年级每周两个中队到社区、到公园、到街道等公共场所进行捡垃圾、打扫卫生、除草等活动。少先队大队部一定要在出发前让学生理解活动的内涵和意义。其次是“红领巾广播站”常变常新。从内容上要以学校身边的素材为核心,坏的典型进行批评,好的典型进行表扬;从形式上要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小观众不燥不烦;从技术上要革新、与时俱进、愈做愈好。第三抓好一日两放学和两操活动。想办法让全体班级学生做到整队做操“快静齐”、进出教室有秩序、上下楼梯不拥挤、放学途中有规矩。第四是其他活动常抓不懈。小歌手、小主持人、小舞蹈家、书法、绘画等活动抓实抓好,校外的其他少先队活动踊跃参加。
2、行为细节要让学生明白、接受、乐意去做。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应该把学生在校必须养成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处入手,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白怎么去做。比如全体学生在学校要做到“六个好”:排好桌、走好路、扫好地、做好操、写好字、说话好。每个好的内容必须让学生明白怎么去做。如对“走好路”的要求是:校内走路慢慢走、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不奔跑、不在走廊、过道上嬉闹、跑跳;集会上操排队“快、静、齐”。放学途中排队整齐,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另外,力求让学校、班级刻板的“规范”变成学生爱唱的歌、爱读的诗、爱看的画等等,这样小学生就乐意去做。
3、行为细节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个学生达到自律是习惯教育的理想境界。但自律也需要一个他律的过程,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督促。所以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可以实施学生“三级自主管理(班级、年级、少先队部队部)”以督促学生的言行。
一是班级自主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岗位,如负责课桌排列的、负责扫地的、负责文明用语的……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为班级服务的热情是一般说教很难达到的,其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
二是年级自主管理。各班级小督察员在年级组长的指导下,每天关注各班的教室卫生、课间记录、文明用语等等。比如小督察员时而提醒同学不要在走廊上跳绳、时而弯腰捡起粗心同学落下的纸屑……一旦发现问题大的就向所在班级进行友情提示。
三是校级自主管理。校级自主管理更是学生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学校大队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象检查组、纪律检查组、两操检查组等各司其职,引导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
4、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行为细节。学生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如向家长、社会宣传养成好习惯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取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一是在家长会中就孩子的行为细节问题进行探讨,要求家长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细节,在家做孩子的表率,促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发展;二是班主任每学期必须对班级20%的学生家访2次以上,并做好记录;平时经常与家长针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交流;还可以邀请家长来校参加班队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达到其教育目的。
教务处是学校服务型的基层管理部门,负责学校一切有教学有关的事务,也就是教学过程管理。教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教师要注重备课、设计教学;认真上课、组织教学;加强辅导、延续教学;重视作业、补充教学;注重考查,检查教学。学的过程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注重预习、了解知识;认真听课,理解知识;搞好复习,巩固知识;加强练习,运用知识;系统总结,掌握知识;注重实习,形成技能。学校教务处必须在关注教学全程、提高教学质量上搞好服务。
1、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框架。首先,教务处根据国家、省、市、县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标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足开全课程,科学地编制课表,教师严格按照课标进行教学,不得任意增减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
其次,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实施性计划,既有常规性的工作安排,又要有突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措施。教科研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教学计划制定教科研计划,选定教科研教改课题,并安排好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好个年级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教科研计划和本组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各位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教学计划、教科研室工作计划,在领会课标、熟悉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制定所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各班班主任老师根据教务处教学计划、政教处工作计划制定出班务工作计划。
2、踏实做好常规性工作
一是学期初的常规性工作:重点是做好开学开课的一切准备工作,保证学期如期开学上课,迅速地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包括排好四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和各项活动总表,这是教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期中考试前的常规性工作:重点在于抓好各科教学计划,学生活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修订有关的规章制度,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学质量,召开教师会议,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反映,推进教学工作全面走上正轨,并组织期中复习和考试,形成教学上的第一个高潮。
三是期中考试后的常规性工作:重点抓好期中考试总结,配合校长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教务处和教研室要搞好重点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与此同时,教务处要细致地做出期末工作安排,形成教学上的第二个高潮。教科研室要组织安排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教务处还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常规和少先队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做到忙而不乱,各有发展。
四是学期末的常规性工作:重点是组织期末考试,搞好总结,为全校的质量分析提供素材和数据,组织班主任认真填写好家长通知书,组织好教师的工作总结,积累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材料;做好本学期教师、学生的考评工作。
五是对教案、作业常规性检查。按照校历安排有目的、定期不定期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每次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3、强化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包括教师备课、教师上课、批阅作业、差生转化、学习成绩检测和评定等环节,必须贯彻教学相长的原则。
教师备课。坚定不移地走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备课制度,并逐步完善;由各教研组积极讨论、发挥智慧、形成精品,由学校教科研室检查验收,由学校包年级领导参与管理。各教研组成员要克服懒惰心理、克服消极心理,形成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和凝聚力。
教师上课。课堂教学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都必须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必须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改变观念和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二是必须使用通过教师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四学一构图”课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断发展完善;三是必须培养学生的10种学习习惯:(1)上课前先预习习惯。(2)课堂上专心倾听习惯。(3)养成在课本上勾、划、记习惯。(4)学会用脑表达习惯。(5)先复习后作业习惯。(6)常归纳后梳理习惯。(7)不举手有序发言,善于表现自己的习惯。(8)养成善问敢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习惯。(9)自查、自评、自集。(10)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是必须养成课后写反思的习惯。上课结束之后,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找出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症结,不断在课堂上改进教法和学法,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作业的批阅。要求教师必须关注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创造性,作业内容要精选、训练要灵活、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题量要适当,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教材范围内要求的作业,必须全收全改;调节教学与导学案等辅导教材作业,可采取学生对改、互改、教师面改等方式,对多数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应给予讲评;拼音、写字、写话、日记、作文、演草等作业,必须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养成“快、净、好“的习惯,教师要养成批改符号清楚明白规范、评语恰当中肯有指导性。
差生辅导转化。根据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基础比较差、接受知识不快、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上不去的情况,各科教师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学生有个性差异、智力多元化原则进行教学;二是坚持对学困生课堂知识课外补充的延续教学辅导;三是坚持辅导及时、耐心、主动,不仅辅导学习内容,还要辅导学习方法;四是坚持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考试分析讲评。单元考试和期中考试后教师应进行考试分析,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所带学生的均分、及格率、优生率在年级名次排列看自己所在位置;二是及格率差,说明差生多,优生率差说明优生少;三是比上次的考试成绩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联系教学情况,从辅导差生、转化优生等方面认真查找原因,以便以后改进;四是根据学生完成试卷情况,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课标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高成绩。
4、抓好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工作
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重点是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素质。重点考察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狠抓师德看是否胜任教学,狠抓教改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二是按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包括内容有:学生管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改能力、培优转差等评价;三是按照教师工作绩效、教学效果、教研成果、培优补差、学生进步成果、教师自己的经验成果、研究成果等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新生报到后进行诊断性测试与评价,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好教学起点,制定好培养计划;二是利用测试、考试、实验、考查、作业等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控制教学进程、掌握教学进度;三是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一些操作性考核进行终结性评价,全面地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四是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包括行为习惯评价、知识与能力评价、身体素质评价、审美评价、劳动技术评价等。
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对学校的安全工作都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法定义务,而这些法定义务其实就是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校园安全细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给小学生提供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
(2)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有明显疏漏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是否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
(4)学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是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是否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是否采取必要措施。
(6)学校是否违犯规定,组织或者安排小学生从事不适宜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
(7)有特殊疾病不能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知道是否给予必要的重视。
(8)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并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9)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是否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犯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
(10)学校和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在管理、组织小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是否进行必要的管理、告戒或制止。
(11)对小学生擅自离校与学生人身安全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是否及时告知小学生的监护人。
学校政教处(安全教育处)必须从细节入手,采取多项措施,防范学生受到伤害:
一是进行防范意识教育。从两个渠道入手:防范意识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全体学生主题教育大会等活动中。要求学生时时有安全意识。
二是建立有效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谁值日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谁出事谁负责;在意外事故处理时,必须按“谁遇上谁处理、谁有效谁处理”的原则进行。把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看成是学校整体工作,人人都有义务处理,之间不应相互扯皮,延误对意外事故的解决。
三是健全学生安全情况汇报制。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管理,让”安全“小干部负责班级学生每日的到校情况,向班主任汇报,并对学生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作出告诫,还要及时宣传提醒同学们在校的安全和上下学的安全。
四是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学校应针对一些可预见性的、经常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大到安全避险、疏散演练,小到人工呼吸、烫伤救护、针灸等安全救护,增强教师的防范能力和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五是定期检查学校的各种安全措施:(1)开学日对学校的各级各类设施进行大排查,保证开学后师生的安全;(2)在假期对学校各类设施进行维护,特别是保证学校汛期水道畅通。
六是建立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制度。学校在开学初必须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如既往病史、药物过敏、体质)、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心里承受能力等进行调查,掌握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等。
七是建立学生安全巡视制度。当天的值日教师必须召集学生在活动时的安全,特别要注意学生到校和学生离校者两个时间段的安全。
八是建立校外活动监护人签字制度。(1)上下学途中是学校无法监控的时间段,要求监护人必须规范学生行为,所以要求家长签字。(2)在开学初,学校将拟在该学期可能进行的校外活动汇总在一张表上,要求其在征求意见上签字,这样风险就由学生监护人和学校共同承担。
九是建立作息时间及时通报制度。学校有义务向学生监护人及时通报学校的作息时间,特别是对作息时间可能提前或延后的特殊情况,更应及时通知,以便让学生的监护人明确自己的责任时间,从而对其管理和保护。只要学校将学生上下学的时间地通知学生的监护人,学校本身无过错,那么学生在上学和下学的途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学校都无任何责任。
十是进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将各方面的职责上升到法律义务的高度,从而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检查自己的工作,树立防范学生在校事故发生的法律意识,形成教育守法的意识和习惯。
一、更新教学理念,关注动态过程
行动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和指导。新课程要求我们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在落实课改的行动中,必须从学习新课程思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始,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以先进思想指导行为,以先进经验解决困难,以先进案例激发动力。然而与普通高中英语教育不同的是,中职英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取向在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活动为抓手,以发展为根本”,我们必须基于这一目标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将课改行动贯彻落实于平日课堂教学行为的点滴之中,尤其应当关注教学活动的动态过程,及时把握机会,合理捕捉细节,努力挖掘资源,巧妙渗透新课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学生本位”的目标追求。例如教学《What’stheweatherlike?》一单元第二课时,本课重点是学习对话,进行听说训练,在操练环节我让学生根据当天天气情况,利用本课所学单词和句型,自编一个情景对话,鼓励用上以前所学的词汇和引入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还及时把握了对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适时调控。
二、培养自学能力,着眼终身发展
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英语属于一门基础学科,由于教育性质、动机和目的的局限,许多时候英语学科不得不为学生所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让路,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作为教师必须正确地面对和接受。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校用以学习英语的时间相对少了很多,如果只是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去钻研英语,寻找突破,那势必比登天还难,我们不得不引领和指导学生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去学习英语,这需要学生具备一种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争取和利用闲暇时间不断补给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古人所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教学《ThanksgivingDinner》,本课教学重点之一是掌握much和many,alittle和afew,some和any的区别,对于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应该有所接触,于是课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三组词的特征和用法,然后分小组进行自学情况的汇报交流,最后由我进行归纳和提示,以上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后的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办到的,教师坚决不要干预,大胆放手任其发挥,必然能够收获惊喜。
三、注重语言运用,彰显学科价值
语言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交际性和实践性,因此,语言学习在注重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应注重实践运用。在中职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当转静为动,化繁为简,少讲精练,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语言运用为目的,贯彻落实“学用合一”的教学原则,努力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大力开辟广泛的教学渠道,积极营造鲜活逼真的课堂情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客观现状,更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方式方法的转变,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因材施教,以本为本,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力求所有学生均能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英语学科的教育价值。例如教学《Meetingnewpepole》,新授完毕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假如刘翔来到我们班,你会如何与他问候交谈呢?自己和同桌准备准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情境的创设旨在促使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发挥出语言学习应有的价值。
总之,中职英语教育改革仍然处于摸索和探究阶段,面临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只要英语教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敢于尝试开拓创新,乐于辛勤付出,乐于奉献,以科学的教育观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必能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满足学生的未来需要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益!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逐渐把职业技术教育由终结性教育向阶段性教育转变,并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由单纯的就业教育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转变,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由知识型、技能型向创新型、创业型转变。教育理念的更新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世界教育潮流的重要举措。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
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面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竞争加剧,职业变化频繁,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要适应变化的形势。
二是培养目标的重新确定,将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对我们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三是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新生质量普遍下降,对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需要我们的教学面对现实,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四是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教育思想。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构建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首先要从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思想的转变入手,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强化办学特色,突出办学风格,职业教育应具有时代性,时代不同,其内涵也不同。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时展,学生不应只具有狭窄的职业素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也就是说: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既具有多种技能,又善于与人交往、合作,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改革中心,正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教育思想的更新作为重点,明确的提出:教学改革中心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成长的机遇。
根据以上两点,我校构建全面素质教育新体系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搭建基本框架:
1、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学制。中专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施工、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技能专门人才。围绕这个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新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坚持三至四年、以三年为主的基本学制,完成中专的学历教育。为了适应这个培养目标和学制的调整,学校制定了《关于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的暂行规定》,同时,全面修订和调整了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专培养的目标,强调理论的重心下移,实际的应用上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市场的需求。
2、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教学制度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树立起服务的意识。坚持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逐步实现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坚持学分制的实验,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建立起相近专业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学校应当积极试行双专业主辅修制,积极探索“宽基础,大口径”的教学改革经验,拓宽学生的专业面,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完本专业课程同时,加学其它专业的主干课程,取得双专业毕业证书。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学校需要制定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学籍规定,大胆试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让已经完成理论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较高的部分学生到现场顶岗实习,由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对顶岗实习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可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好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 的热情。
另外,学校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突出技能培训,坚持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毕业生中开展测量工、实验工、施工员、预算员等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取得中专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二至四门职业操作技能合格证书。
3、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密切注意并积极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校在着力办好以桥梁、公路、工民建为主体的土木工程骨干专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专业领域,新开设了城市轻轨专业、涉外工程专业、中英文秘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网络新闻学等多个新专业,同时还在积极研讨论证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和职业分化、变化的需要。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加强重点专业的建设,形成专业品牌。我校“工民建专业”经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被确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铁道桥梁、公路与桥梁专业也在加强建设。
4、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校应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应学分制的模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教材、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开发多媒体课件。
5、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学分制;改进和加强德育课教学。在中专学校推行学分制,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应当围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的原则和要求,认真学习文件,围绕学分制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制定学分制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起学分制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在中专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体制。我校作为试点学校,全面贯彻,积极推进,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别是选修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校全面推行实施学分制,要在保证专业培养的规格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适应社会的多种技能,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探索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结构,通过学分制,把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职学校特点的学分制,形成较完善的学分制体系,建立完整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参与校际间的学分互认,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德育课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学校应当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刻都不能削弱和放松。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突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思想的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美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在德育课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法和手段。
6、加强和改进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并且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文化基础课教学要强调必须和够用,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相融通、相适应。学校应当加强主要专业现场模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体的施工实习基地。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
二、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加强教师队
伍建设成为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而重要的环节。
学校必须始终坚持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新进教师要从普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中挑选并进行必要的考核。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要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并经过考试。所有教师均应持证上岗。对于新教师,还应实行见习指导制度。近几年我校共接受了16名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有关单位引进了4名中青年教师,全部实施了导师指导制度,签定师徒协议,对他们进行教学教法的指导。
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学校应当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等职业资格的统考,对于获得通过的教师,应当给予必要的奖励。去年以来,我校教师中共有16人参加考试,已有5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施工现场实践锻炼和到国内外进修,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要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我校已先后有16人报名,有11人被正式录取,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近两年来,学校有7名教师晋升高讲,有8人晋升讲师。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制度和教师职务评聘考核的激励机制,奖励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
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当要求每个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就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填写申报表。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钻研每一环节,选择合适的方向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开展问卷调查、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研究 报告、论文等等。教育研究部门要负责规划、指导、规范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艰苦、细致工作,为了保证教师查阅文献,收集信息,学校安排图书馆提供相应的服务,合理优化配置图书资料,增加教育类报刊的比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学校应当采取奖励和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编撰教材,撰写教改教学论文和专业技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我校制定相应的《科研、学术论文、教材著作以及教育、教学等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对于在教研和学术活动中有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重奖,并且与职称评聘挂钩,对于推动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估是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术风气浓厚的氛围,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坚持按照方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运行。当前,我校已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把这个体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并且开展了教学质量评估。其评估结果在各个层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任课教师学期自我总结分析制度,对于促进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当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期未考试过后,要对自己所教课程的考试考核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使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既互为前提,又互为条件。我们要有长期坚持、不断付出艰辛劳动的思想准备。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当各项改革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时,一个全面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就基本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就会在新体系中跃然凸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质将在整体上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将迎来职教事业真正的春天。
英语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作为英语教师,我认为应以平常的心态勇敢面对新课程改革,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民主的教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法实践新课程。目前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如何用现有的 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去体现新理念 ?我想,最重要一点是观念上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决定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也决定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兴趣,更是决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所以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向现代化的教学观转变。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法转向师生双边,学生多边合作互动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亲情合作,学生间的社会互动。只有观念转变了,才有教学设计与课堂效果质的变化与飞跃。
对于我们英语教学来讲,教学内容主要是词汇和阅读教学。传统的教法是教师一讲到底的传授式。课堂上一言堂,包办代替。 阅读教学只重视段落中语言点和语法的讲解, 一节课有时只讲一两个小自然段,而且没有学生的任何参与活动,完全是被动的听或作笔记, 这种情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以下几点是我对英语教学的粗浅的看法 。
一、课堂应由教师单纯的分析讲解转向多元的任务与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教师精心备课,利用多种媒体和方式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获得能力。
二、突出活动,师生交融,师生互动,培养情感交际能力。我们可以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促知,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头脑中有了学生意识,开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创造 一个融洽的,和谐的,活跃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三、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应使学生形成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注重培养文化素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 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加强词汇、语法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个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中就会有什么词汇来指代这个概念。
基于以上对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模式。
以培养基本技能来提高英语素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确立: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因此,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 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其中外语,特别是英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模式理论依据: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从此目标出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 注意从听、说、读、写这几个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几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因此,拟定《 培养基本技能提高英语素质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以探讨高中英语教学的最佳模式和教法。
模式内容:
一、听说能力的素质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加强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发展急需一批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有很强的听说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然而,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大部分学生词汇、语法掌握的都很好,笔头练习做的也非常正确,考试成绩优秀,但实际生活中却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自己开不了口,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用语都不会。这种情况会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许多进入 大学校门之后的大学生,深深感到他们听说能力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或者不能适应今后的工作的需要。所以说培养听说技能非常重要。
“听”是人的交际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种迅速正确获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映的能力。听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注意力、记忆力和自信心等。同时,听对说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使人产生说的动机。听可以产生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
二、读的素质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 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读的能力一直是中学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读的能力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主要目的。阅读是不出声默读 ,是读的一种主要形式,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阅读 者的语言知识、语言交际能力以及认识能力。阅读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速度、理解、词汇三个方面。
三、写的素质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写和 读一样也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基本形式。写的过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学生最感困难和最容易出错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避免写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以英语作文 的 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英语作文不仅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造句构思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阶段 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实用写作,如信件的格式等。要求学生平时用英语写写随感、日记等,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扩大词汇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实施教学模式使用的教学方法:
交际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听说法(Audio-Lingual)训练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语言学和心理学。其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述教学内容 (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复述—句型 替换、转换和扩展练习——口语交流活动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又叫功能法,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其教学模式是PPC模式: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提倡“先理解,后操练”。其教学模式是:理解(句子结构和所学内容)——形成(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行为)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目前仍流行在某些学校的某些课堂的语法翻译法大多数是不同程度的改革了的语法翻译法。其教学模式是:教师带读生词——教师讲解课文——切合原意的课文翻译——课文句子结构分析——语法项目练习——翻译练习——学生背诵重点课文
模式结构操作:
1,利用课前5分钟值日生报告来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报告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可以是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可以是当天的天气情况及自己周围同学的日常生活情况。
2,利用英语角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周一次的英语 角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形象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能享受到听说英语所带来的快乐。
3,创设情景:自由探究,编译练习,冲破跨文化交际障碍。
中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头脑中表象贫乏,在学习活动中常出现思维受阻现象。教师授课中辅以计算机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影视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突破学习难点。
4,知识融汇:分组携作,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面向跨世纪的英语教学模式,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向现代化的教学观转变。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法转向师生双边,学生多边合作互动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及师生的亲情合作,学生间的社会互动。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5,模拟实景:自主参与,体验异域文化,强化记忆力。
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对新的教学手段,有很强的依赖性。英语课堂往往有许多生活场景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描绘出。因此可以借助图像系统,一方面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对于学生右脑的开发,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6,突出活动:师生交融,师生互动,培养情感交际能力。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以情促知,引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交际能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在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
7,培养文化素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
此教学模式还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灵活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切忌单一化或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行业、院校以及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种知名模式的套用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并根据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学生培养模式,从教学工作的实施入手,全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要及时安排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安排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和药厂等单位参观,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责任以及即将实现的训练内容,进而初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文秘站:目标,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一般可以围绕药品检验、生产与创新等内容开设有关的技能兴趣小组和技能培训大赛等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打破原来的一对一考核模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教学乐趣。进入提升阶段之后,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可以组织为期几周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若干障碍,训练和考查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训产品质量的评价,考查学生药品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报告与小组总结,训练和考查学生书面概括、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基础课程之间的重复率,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在药学专业的课程选 择上,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与疾病概要、药剂学与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减少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率,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课程,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
(三)学校应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力鼓励专业课程的老师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必要的专业教材;或者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系统的整合,并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创新因素。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药学专业教材的设置应该着重突出与社会要求紧密贴合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和基础知识的融合。以案例教学法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及时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经典的教学案例。除此之外,由于各校所开设的具体实践项目及其实训基地所配备仪器设备的规格和型号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于统编实践教材来说,也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所以,在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中,要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所采用的教材进行一定的系统整合,保证学生学习不枯燥,容易理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加强中职药学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和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进一步转变药学教育教学的理念,培养具有综合药学知识和创新型思维的高水平药学人才。同时,把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择业目标结合起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加强自身的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提高药学人才的质量。
前不久,笔者阅读了《走进陶行知》《陶行知文集》等书籍,从中深深感受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形势下,依然体现出了深刻的现实性和创新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小学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渗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1.“爱满天下”,关注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教师应该像阳光一样照耀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可否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赢得老师的爱,但能不能去爱那些出现问题的学生,让爱的阳光驱散学生心灵天空中的阴霾,却是对于每一个教师是否满怀大爱的考验。冰心曾说,“种花要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 对于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热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克服困难,建立信心,迎头追赶先进。
五年级第一学期,班上从外地来了一名女插班生,因为她过去生活学习的环境与现在的新环境差距较大,在新的环境里,这个小女孩表现出自卑、害羞、反应迟钝等,第一次测验考试,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不及格,当时,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产生莫名的烦恼,但转念一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特别是有问题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于是我不再把这个学生当做包袱看待,而是通过家访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学习落后的原因,同时引导同学们多与她交流,带动她参与集体活动,多给予她帮助,在学习上哪怕有一点进步笔者都会抓住闪光点来表扬她,鼓励她,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好学了,五年级下学期考试时,她的考试成绩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老师和同学的祝贺声中,她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变得更加阳光,对学习也更加信心百倍了。
2.“学贵知疑”,培养创造思维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并明确地说,“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他认为,学生有了疑难就成功了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
教学中,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创造性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老师的讲解应该能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并由此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疑问的设置要能够真正地吸引学生,重用一个“疑”字,通过生疑来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火。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学生具有难以想象的创造潜力。实践证明,学生们的回答往往会令教师倍感欣慰,所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机会,学生所创造出来的常常也是令人惊喜的精彩,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生要善于设疑问难,让学生在宽阔的思考空间中,展示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夺目之光。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的前提是以人为本,要解放“人”,其“六大解放”的思想,对于今天新课改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颇具指导意义,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六大解放”理论,可以使学生的的视野得到拓宽,智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让学生有质疑的权利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学生的质疑得到教师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引导,实现教学的目标,自由的质疑真正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设置激发学生质疑的情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让学生有思考的权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有时哪怕是一道数学题目,让学生默读,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效果往往会更好。静默的思考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清晰的数学思维,这也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和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的综合体现。
3.让学生拥有说的权利
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教师要真正能够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才能与他们实现有效的沟通。我们要坚信儿童是有着无限潜能的,从心理学的层面来分析,学生的个性中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我们教师给予学生机会来表现自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大胆去说,我们教师则要以真诚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来面对他们的说,来倾听他们的说,并抓住有利的时机来转化成教学的环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解读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理论,在新课改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更加感受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其教育理论,是任重道远的教育事业中一项意义非凡的举措,因此,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实践和丰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之才。
一、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现状
1.体育场地器材资源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走向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的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都无法与城市小学相比。就以我校目前的状况来说,学校的体育场地虽然有所改进,器材也买进一点,但是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就连教材都没有。这种现状在短期之内是很难得到改变的,这也是直接影响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
2.兼职体育教师较多,直接影响新课改的实施。
实施体育新课程以来,小学体育课已全部实行每周低年级4节,中高年级3节,体育课时总量明显增加。就专职教师而言、在冬天的寒风、夏天的烈日下都不大愿意上室外课,更别说兼职教师了。大部分兼职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基本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熟悉,很少经历过专门体育教学培训,因此体育课也就成了活动课。近期内难以保证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谈不上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3.课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缺乏创新。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因素,由于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小不太规范、器材少,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在教师思想上依旧存在,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没有得到改观,现有场地器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4.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即:教师是主体,教学中过多地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少,运动量又小,因此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效地完成。再一个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创新性。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安排的内容多又难,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主学练时间,约束了学生思考、探索等客观因素。
二、如何改革小学体育教育教学
1.适应教育教学大纲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中的《体育与健康》规定:体育课“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推进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关注健康意识,促进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指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①因此,根据新课标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定,体育教育教学应该突破以知识为主的教学原则体系框架,既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发展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已成当前教学原则研究及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2.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他们都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现代教育发展强调个体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所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小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主导与主体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二,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丰富多彩个性的人,也需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三,现代教育的个性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是如此。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既是人才的培养,更是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健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设置,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有用的人。
3.不断满足多元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基于多元教育理论,小学体育教育教 学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科学的智力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因此,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该摒弃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断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关注到学生个体、关注到学生需求、关注到学生未来发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适应学生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多元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应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满足学生的多元需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着全面的指导意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密切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落实到行动上。纵观几年来东华小学的工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长足进步,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学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一、学校工作要贯彻落实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为人在社会的发展服务。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人才,无论是人的培养,还是科学研究,从根本目的来看,学校工作的出发点都应该适应建立在为未来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的基础上。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相对滞后,影响和制约着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还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这正是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党和国家给教育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的任务就是在教育工作中,在课程设置与教法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学校来说,就是指导“生产”教育“产品”的“生产力”是否先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虽不像工厂那样生产物质产品,但学校是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教育的“产品”既具体又抽象,既稳定又不断变化,既可测量又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量化。学校的成果可以看培养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看科研成果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的“生产力”取决于学校的教职工(包括管理干部)队伍。教育教学设施和学生素质或研究对象,学校的所有制分配以及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类比为学校中的“生产关系”。在学校工作中,“生产关系”也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多年来,学校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人员超编、结构不合理,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阻碍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育的“生产力”水平不高。
近年来,我县教育主管部门顺应改革的潮流,率先在东华小学开始实行聘任制、合同制,把教师的管理变为合同管理,教职工一律竞聘上岗。与此同时,学校给各个岗位制定了详细的职责,教师工作有了压力,更有了动力,呈现出人人争取多做工作,做好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学校工作要贯彻落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教育素质和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都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大量的工作要通过学校来完成。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学校应当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指明了学校工作的大方向。从办学目标到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学校设施建设,从教学课程到教学方法,从学校的教育成果到对社会提供的服务,学校都应当始终不脱离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且应当能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致。学校的教育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党和人民从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同时,教育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东华小学建校近90年来,始终站在我县基础教育的前列,东小的办学目标就是保持全市一流,争创省级名校,这与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涵完全一致。
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学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核心体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几年来,东华小学在注重全面育人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变“一言堂德育”为“民主式德育”,变“形式化德育”为“针对性德育”,变“理论式德育”为“实践性德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发挥美育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队伍(包括管理人员)的先进是学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教师应当努力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东华小学在保持高尚师德的要求下,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使他们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肯于钻研,勇于创新,而且能够自觉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学课程与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学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内容。人类的科学知识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必然不断更新;与此同时,为更好地适应人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教学方式要不断探索总结,推陈出新,推广使用。
学校的教育成果与对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是学校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结果。培养一代高素 质的接班人,是学校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多年来,东华小学毕业生中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从他们身上可以折射出学校对中国先进文化所做的贡献。此外,用教师中的先进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现代社会使学校教育扩大“时空”,使他跨出校园,面向社区,面向整个社会,使他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时的学习,还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作为全县的示范学校,东华小学要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和支持更多的兄弟学校。
邓小平同志早在二十年前对中国教育提出的“三个面向”要求,已经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肩负着育才兴国的责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学校树立这样的高标准,明确了这个前进方向,就能够不断向前,勇攀高峰。
三、学校工作要贯彻落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十六大报告关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论述,特别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强调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实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干部和教职工都在为培养下一代默默地奉献。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战线中也常常有一些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学校利益与社会利益、教育者利益与受教育者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做不到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学校来说,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子女进入优质学校学习与学校自身发展的矛盾;对教师来说,有一个如何善待全体学生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进入优质学校学习,无疑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好事。
近年来我国处于中小学入学适龄学生的高峰期间,优质学校理应尽力扩大招生。但是,招生人数多了,校舍不能满足学生上学的需要,同时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这些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毕竟还是站在学校自己的立场上,而没有从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没有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在规模适度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办学的质量。
“三个代表”是强大的理论武器,是学校工作的行动指南。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努力探索教育规律,为办好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努力奋斗,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要胜任教师工作,就必须上好课,而要成为优秀教师,就必须承担课题研究,善于总结、创新,不断撰写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会写论文,能,不仅仅是晋升、评职称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构思、撰写论文的实践,能把教学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能把感悟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实践,使自己的业务功底更扎实,文化底蕴更厚实。还可起到资源共享,切磋技艺,启迪他人,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的贡献更大,教学功能更广。我想,这也是每位老师特别是年青老师梦寐以求的。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写作实践,谈点感想。
一、 树立正确的观念
写文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一是动因观念,那就是要内因促使自己写作,而不是外因逼迫自己写作,要有感而发,写自已熟悉的东西,素材不足考虑不成熟时暂不动笔。有些老师因评职称急需文章而匆忙动笔;有的老师看到别人写文章,好像很轻松,不顾自己积累不够也尝试写一写等等,如此为写文章而写的文章常常成功率不高。如果动因不对,成功率低,就会挫伤今后继续写作的自信心,于写作是有害的。我认为写作应成为一种自发的意识,应成为个人发展的内需,应成为创作冲动的渲泄,应成为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是成败观念,对于写作,心态要放松,不要急功近利,不能纯粹为了发表而写,也不能因为文章没有发表而灰心、气馁而不再动笔。文章如能发表,意味着成果被别人承认,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即使不能发表,作为自己个人经验的总结、资料的积累,也是很值得的,也为今后文章的发表奠定了基础。其实,写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只要充满信心,真心投入,坚持不懈,认真对待,收获是多方面的,发表文章也必然是水到渠成。
二、 万事开头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我从教20多年,任教高三年级达16年,教学可谓得心应手。从87年开始,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产生了一种想把我在教学中自认为独特的东西讲出来的欲望,即创作冲动。起初由于经验不足,绞尽脑汁写了几篇 “得意” 之作,结果不是原稿退回,就是石沉大海。于是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一度热情大减。那时,我经常对全县开公开课,在一次赛课中,我把课本上的一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既生动、又有趣,且操作简单,得到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后来,我抑制不住这种创作冲动,把我的这一实验改革方案写成500多字的小文章投给《江苏教育》杂志社,不想一个多月后,竞刊登了。稿费虽然只有5元钱,但我永远难以忘记。在这篇短文的激励下,我兴趣倍增,不断创作,在88年这一年中相继在《中学化学》、《中学生化学报》、《化学之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
从以上经历,我体会到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关键是要有恒心,不要为一时汗水白流而气馁,成功总是偏袒辛勤耕耘的人,只要持之以恒,终会结出硕果。
三、 文章是逼出来的,要勇于承担、敢于实践。
人都有惰性。遇到上公开课、开讲座、教案评比和论文征集等,许多老师往往自感心有余力不足,生怕失败,能推则推。这样,且不谈与获奖无缘,实际上失去了难得的实践机会。因为,你精心准备的一份教案或学案,一条说课思路,一则实验方案,一篇讲稿或交流文章,都可能成为你流光溢彩的处女作,从而步入创作之路。
近年来,我先后承担了市教研室编写教学参考书和开备课讲座的任务。开始我心中没底,硬着头皮承担下来。为了完成这些艰巨任务,逼着自己查资料。苦思冥想,笔耕不辍。经过努力,我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熟悉到熟悉。我多次开的备课讲座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我写的教案已在《中学化学》杂志上发表。最近我写的各章导学、学习指导多次在《中学化学教与学》杂志上发表。回头看看,我得出一个结论:自加压力,抓住机遇,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的潜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尽显自己的才华。
四、 文章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要做有心人。
我经常听到有些老师在看到别人的文章时讲:“哟,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我早有同感,我的想法比他更详细、更全面,可惜我没能将它写出来。” 这种“马后炮”实际上说明并不是自己水平不够,只是没有进入“角色”,在工作中没有做有心人。我们每位老师都是最基层的实践者,天天与课堂、学生打交道,接触的东西多,可写的题材多,只要你留心,就能发现不经意的某个创作点,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例如你在课堂上的一次有趣的即兴发挥、一个新颖的创新思路、一场出色的师生互动、一条独特的归纳总结、一项得意的课堂改革,一则别致的巧思妙解,都应即时捕捉,记备忘录,然后加以构思,再延伸完善,一篇篇教学文章由此而诞生。例如,我在高三新教材的教学中,发现教材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存在着几种科学性、操作性错误,大胆质疑,写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存在问题探讨及修改意见》在《化学教学》2003年第4期上发表。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理科老师,能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写一些论文还不够,还必须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管理方面有所研究、有所突破,这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可写的东西非常丰富,只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哪怕是与学生的一次谈话、一次家访;一场主题班会、一个班级活动,都可由感而发。只要你的工作有独到之处,就有借鉴和推广的价值,就容易被发表,而
不在乎你的文字功底有多深。我在《班主任之友》、《江苏教育报》、《中国石化教育》、《小学教师管理》、《教书育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班主任家访九要九不要》、《与学生谈话的技巧》、《也谈表扬、批评的艺术性》、《提高班主任应变语言艺术七法》、《转达意见的技巧》等文章就是在南化一中几年班主任工作中提炼和浓缩出来的。许多事例都是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真实事例。我如果不当班主任,也就不可能写出这些文章。我如果不当年级组长,不抓2000年高三高考工作,也不可能发表《动静相宜、劳逸结合》、《高中教学与高效能力测试的探索与实践》等教学管理方面的文章。所以说文章是干出来的,不完全是写出来的。只要乐于工作,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热情和创作欲望,就能有新的收获。
五、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技巧和方法
有了创作动机、有了创作素材,要成文、要能够发表,还需学会一些技巧和方法。
1、 大量阅读,博闻强记,积累资料为我所用。
平时教学之余,要多读书,包括专业书和有关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期刊杂志。一是为了学习现行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所写文章的品位;二是模仿人家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三是触类旁通,展开联想;四是搜集语言素材,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名人名言要摘录,篇幅长的可记下杂志的名称及刊号,便于日后查找。在一篇文章中有时引用一段精彩的理论或几句恰当的名人名言,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会更有文采。若要引用,应在文章末尾注明出处,这样显示出你对他人的尊重,也反映出作者对学术问题的严肃态度,也可避免“文责自负”的麻烦。
2、 选定写作内容,确定投稿目标。
写作的重点在选题,选好一个论文题目就等于完成了任务的一半,所以要重视选题。在这方面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切忌选题过大,面面俱到,力求用最短的语言说出最富有哲理的话,用最小的篇幅介绍最实用的事。华丽词藻的堆积、不厌其烦的赘述、牵强附会的罗列只能使人读而生厌,我在投稿前总要反复修改,下功夫删除多余的字。刚开始写作的朋友可以选择小巧的点展开分析,有新意,能把问题说透就好。第二, 还要考虑文体和读者对象,弄清是教法指导还是学法指导;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总结。哪些杂志适合你投稿,这些杂志各有什么栏目,我是针对什么栏目而写的。你是写教学类、解题类、实验类还是教育管理类,既取决于自己资料积累的情况,还要注意你准备投稿刊物的各栏目的宗旨,二者要结合好。第三,撰写文章还应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创新性等原则。选定好题目,准备好资料后,可以先定框架,编拟提纲,再从你的资料库中提取相应材料,然后组稿成文,再反复修改、润色、定稿。
文章写好以后,还要选好合适的投稿刊物,对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类的多种刊物的特点要有所了解。比如,你写的文章适合于教师、教研员看,不妨投向《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等刊物;如果你写的文章倾向于中学生读者,那么,你可以将它投向《中学生理化报》、《中学生学习报》、《数理化学习》等刊物。而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投《中学化学》、《化学教与学》等杂志。
3、注意时效性和热点。
对于教学杂志,一般都与教学进度相配套,对于一些辅导文章、学法指导等要注意教学进度(太早用不上,太迟赶不上),一般提前2-3个月为宜。例如,去年高考前一个月,我突然感觉到目前很需要考试心理疏导的文章,于是就写了《减轻考试压力自我调节五法》一文,投到《课堂内外》杂志,仅二十多天就发表了。另外还需注意热点问题。例如以前谈德育工作;后来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现在谈新课程目标体系。写这些热点文章就是供其所需,命中率高。
4、 论文题目要简捷、鲜明、醒目
标题是内容的集中反映,要准确到位,一个好的标题能打动编辑的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以前发表的《守恒——化学计算之魂》、《“生死辩”的启示》、《盘旋 攀登与穿越》、《表水涉雍雍难渡》《化学题中的距离美》等文章,不能不说题目的新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文章的最后一般应该有一个结束语,对所论述的问题做结论、诂计或畅想等,这样,首尾呼应,有始有终,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对提高稿件的录用率大有裨益。
5、 写作时间安排及修改
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写作火花要及时采集。一个论点、一个公式、一件事件、一句话,要及时记下来,哪怕是夜间半睡眠状态突发的灵感,也要立即起床记下,否则转瞬即逝,会失去宝贵的东西。对于记下的三言两语进行构思、再联想,待打好腹稿,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提纲,就用一个较完整的时间(最好是夜间)一气呵成。写好修改几遍后,不要立即投寄,放置几天后再修改,此时你已经较冷静,与前几天处于创作冲动中的思路会有所不同,修改后的质量会更高。对于投寄后未能发表的文章,应反思其原因。如是时间不当,可到适当时再经修改投寄;如是所投杂志不当,可修改后改投其它杂志;如是质量不高、观点错误、没有新意就不要反复投寄。另外,决不能为了提高命中率而采用一稿多投,这是不明智的,若两个杂志同时刊登同一篇文章这是一件丑事,以后这些杂志再也不会刊登你的文章。
6、 注意其他几个问题
在投稿前,要检查你在稿件上是否注明了你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等;稿件投出以后,要记录你的投稿时间、刊物名称、论文题目等,以备查发表与否。另外,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错别字、不科学的用语、不规范的符号、不准确的插图,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编辑可能认为你写作不严肃或学风不严谨,录用你的可能性不大。
搞教研离不开撰写论文,写论文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概括地讲就是:选题新颖,独具匠心,忌人云亦云;一事一议,言简意赅,忌大、空、浮、泛;内容实在,可供借鉴,忌脱离实际;论理清楚,表达精练,忌烦琐冗长;理论出新论述有力,忌缺时代色彩;科学规范,准确无误,忌粗枝大叶。
前言 中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就业的教育,是为实现学生今后在专业岗位上的专业技能进行专业知识、技术的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方面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几乎所有中职学校都将这一目的作为自身教育的目标。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之一,也是经济管理专业课中比较重要的知识构成部分,将收集,整理以及对社会经济特征的
分析结合在一起。但是因为课程内容的原因,很容易使学生对严密的体系,丰富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繁琐的运算感到枯燥。所以,在统计学教育中,应该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与实际结合,将应用能力培养作为第一目的,保证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可以在日后的经济问题的处理中充分应用。
一、统计学教育现状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中职学校的统计学教育一般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存在于众多学科教育中间,统计学课程的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其他科目的学习,对于很多会计、经济方面专业的中职学生,统计学是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但如今,统计学科目的教育在中职学校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统计学现今的不良发展状况除了由于统计法规宣传不够、专业人才质量和实际社会需求不成正比、统计数据质量不好以外,还有就是因为教育模式、机构、功能、标准、资源、过程等多方面的不足造成的。另外就是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基础知识水平不高,个人能力不强,在理解统计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弱,再有是因为不是主要专业课,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这门课程。为了提高中职统计学教育的质量,我们要从专业的角度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确定问题所在,提升改革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职学校统计学科目教学的稳定发展。
二、中职统计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学教育目的不明确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具备良好素质和实际业务水平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就要求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不但要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的统计知识,还要有相当强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现在的统计学教育,一般都是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学生的创造应变能力,动手实践管理能力,探究解决问题能力都相对较低。
(二)统计学教育教学方式单调
现在国内的统计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口头讲授为主,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相交流。在统计学的教育中,对理论内容的重视,而对实践能力,教学发展变化方面的重视不够。 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没有新意。教育手段也停留在过去的形式上,不能运用现代教育工具形象的展示教育内容,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
(三)考核方式方法没有新意
现在统计学考试基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或许可以促进学生明确的发展过程,使教学组织变得较为容易。但是因为考试内容严格依照大纲要求,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统计学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统计学教育中,基本都是以教师为主,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记课堂笔记,几乎没有思考知识的时间,虽然教师讲了满满一堂课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并不深刻,完全掌握知识与并能实际应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统计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细致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的部分,增加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致。
统计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与多门学科存在联系,包括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以及计算机等学科都有关系,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帮助其他课程的知识的吸收掌握。就要在教学的时候依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要加强统计教学教育中的财务应用的统计知识;在进行市场营销的统计教育时要提高对市场调查统计的教学内容,以此扩大知识范围,不断丰富知识储备,进而构建学生的主动思考的习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现教育实践的互相融合
中职统计学教师应该将多种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基本的讲授,课堂的启发,问题的探寻,实践的进行,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 手段的应用几方面来实现教育目的。在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同时要提升学生实际水平能力的培养,加强技术应用能力。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 以将一个班集体看成一个样本,确定设计模拟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案,自行进行小组分配,自行进行调查统计。包括调查目的,对象,单位以及调查的方法,数据的整合
,最后的计算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对撰写调查报告,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都由学生参与,掌握工作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加强理解认识,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理论,提升教学效果。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量将课本所讲和实际生活两者相结合,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教学,最好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接近统计学,进行统计学学习,更重要的是深刻意识到学习这门功课的意义。
(三)改变考试方式
过去的教育成果检验方式一般都是考查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尤其是书本理论知识以及介绍的方法,所有考试的内容都和学习的书本有关,正确的回答出书本理论知识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掌握了统计应用能力,统计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中涵盖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是普通考试检测不出来的。一般统计学只是理论和实际应用两部分组成,所以考核也要对这两方面进行考察。
首先是考察统计学知识理论,这方面的概念、定义、统计作用、研究方法、特点、原则、工作步骤等都是考试的内容,最好将抽象的概念知识通过实际问题体现出来,保证学生通过理解概念来回答问题。
其次是考查学生的实际综合能力,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调查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反馈,不管在什么地方,调查报告是最好体现事物根本特征和发展状况的体现,这就考验着学生的写作和专业知识两方面的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不是统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采用调查报告的形式,考察效果是最有效的。另外现代教育教学工具的辅助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在统计学教育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除了要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学理论,还要锻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依照教学的阶段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进行图表绘制,计算统计指标,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所以,在对统计学知识能力进行考察的时候,将是否能使用计算机类的现代办公工具看作是考察的一项,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实施创新型教育改革
在中职学校中普及并提升统计学教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帮助才有可能实施完善。所以,最后我要提出自己在教学教育指导中的实际教学方式细节的看法。
第一,要强调统计学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统计学教育中将抽样方法,概率初步、描述、推断、非参数统计与表格使用融合在一起,同时与教学案例相结合,争取可以系统全面地给学生讲解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统计方法。第二,是统计学教育的基本途径,目前来看一般学校的统计学教育都是以《应用统计方法》作为选修课,以培养塑造学生的统计意识,传授学生统计方法,一般的统计学教育把课时控制在五十四到七十二小时为宜。第三,是统计学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对《应用统计方法》进行学习,从基础上了解统计学,构建基本的统计意识,可以采用兼得的统计方法,将应用广泛的表格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统计工作中。第四,是统计学教育题材的选取,这方面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目的,学生水平,教育实践自行确定,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五,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进行统计学教育的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统计学的不断创新发展,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随时掌握相关技术的更新。最后要进行统计学习评价,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学到做,由理论到实践,变革传统考试方式,将调查报告的制作撰写作为考察的重要方面,使学生可以从统计的各个方面掌握统计要点,提升统计能力,最大限度的表现学习成果。
结论
在中职学校的职业性教育过程中,专业构建和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实践教学,这一点被独立出来,提升了实践教学在教学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统计学的社会教育进程。另外,加强统计学教育可以实现统计工作者的价值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全文分析我们可知,只有在根本上对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提出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自身能力的教育方法,才能改变当今统计学教学的不良现状,使之成为应用性强的专业学科。
教育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出现了教育发展的滞后现象,这种滞后现象最明显的是体现在教 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落后上。 小平同志说,改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那么教育战线的改革,首先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不改变陈旧的、僵死的、模式化的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就无从 改变教育的现状,就无从谈起教育改革,就无法使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革新思想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做为根本,做为一切方法、行动、政策确定的根本依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爱护人。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我们 的上帝”,所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和自尊心,把学生真正当做“人”来对待。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 缺乏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他们把学生当作奴隶随意惩罚,当作机器拼命加压,当作“弱智儿”经常挖苦、讽刺,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个性泯灭了,一颗 颗充满求知欲的心灵暗淡了,一个个鼓满希望的待发的帆船触礁了,孩子的心灵笼罩上了一生都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厌恶学习,讨厌老师,反感学校,甚至厌恶生 活,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最终只能中途辍学,或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学校的处理。这样的教育不是在培育人,而是在摧残人、扼杀人、毁灭人。革新教育思想理 念的意义,在今天看来,是如此之重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一切。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开发其智力、发挥其特长、健全其人格的活动情境,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的特长,教师给以肯定、表扬。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行,教师要加以循循善诱的引导,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前提下,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 展。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天上作文讲评课,程老师把批改后选出的优秀作文交给学生,让作者本人读给全班同学听,刚读完,就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学 生一片哗然,程老师也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呢?”“我刚刚在《中学优秀作文选》中看到的,跟他读的完全一样。”这时读范文的同学的脸一 下子红到了耳根。程老师示意他坐下,然后问同学们:“我们先不管这篇作文是不是抄袭的,大家说,这篇作文好不好哇?”“好”同学们齐声说。“这么优秀的作 文大家能够听到,能够从这篇作文中学到好多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这位同学呢?”“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的目光都望着这位同学,他把头抬 了起来。程老师接着说:“我给大家提一个建议,报刊杂志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每周由一位同学推荐一篇文章来提供给大家学习,好不好?”“好”。放学以 后,程老师走出办公室,读范文的那位同学,正在门外等他。他走到程老师面前,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说了声:“老师好!”程老师用寥寥数语挽救了一个犯错误的 孩子。 这虽然是课堂常遇到的极小的插曲,但却体现着程老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尽管我们可以大声斥责这位抄袭的学生,告诫全班同学不要做这种不道德的人, 但程翔教师用非常委婉的方法,给这位同学足够的尊重,深深的影响了这位同学的一生。
二、革新教学理念: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报刊书籍一直在讲,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呼吁,然而,透析一下我国目前从幼儿园到大学整个的教育现状,我认为这种思想,还停留在为 数不多的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上,停留在专家的报告和教师的评优课中,没有落实到每一位普通教师的内心深处和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授课过程中。 在授课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重视的是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突破教学重点,所以,他的教学设计、提问内容、提问对象等都是以“我”为中心的,而没 有把学生做为“主体”和“中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 的乐趣。”(《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杜殿坤编译,第2页)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宝贵的教学时间与教学主体的“人”相比,处于次要的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仔细的思考教学大纲,认真的准备授课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 光来看教材,把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简短的记载下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多大兴趣?”“设置怎样的 情景或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何创设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根据学生的不同 特点,据此来设计课堂的提问。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教师如何充满激情的给予肯定,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如何循循善诱的加以引导。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因此,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教师应做好诱导的各种准备。如此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应冷静考虑一下:按这种设计,这种效果自己是否满 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把学生当作课堂的 主人,把学生的活动做为课堂的主体内容,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堂的总导演,学 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而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提高自己能力的大舞台,学生只有在自己亲身的演出活动中,才能增长才干和智慧,才能提高智力和创造力。教师 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又带着竞争意味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具体的表现中,在操作实 践活动中,增强各种能力。教师创设环境的过程是有意识的,而学生提高、创造的过程却是无意识的,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加以悉心的呵护。对于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提问或回答,千万不可一棒子 打死,去堵死学生思维的路子,打消其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闪光的地方,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使之回到真理的道路上。教师要积极创 设环境,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或展现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欣赏,通过这种方式来张扬个性,激发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一节课时,不是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而是以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程度和能力提高的多少为依据。这节课,学生树 立了哪些观点,掌握了哪些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这节课,学生有多少时间在积极的思索,有多少时间在认真的操作,是否保持并提高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是否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动力,学生创作了哪些作品?等等。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评估原则。
三、革新课程理念: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 教育思想理念要革新,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也要改革,其突破口就是课程改革。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世界本是联系的,各种知识、各个学科相互交织、浑然一体,这就决定了课程改革由单课型向综合型发展。小学以综合 课程为主,初中分科教学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教学为主,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设立了综合课程的考试科目。与之相适应,一种新的课型 ——“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综合课程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就是学生将学到的各种知识通过身体、感官同事物的直接接触,将其综合运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 劳技、学工、学农、学军,社区服务,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它以大社会、大课堂为背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前提,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组织活动, 让学生自己去提出课题,列出提纲,查阅资料,分析、综合、比较,自己独立完成科技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由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开放的社会,由学生的展示 性学习走向了探究性的学习,由教师被动的传授知识变成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由教师判决型的评价,变成了肯定和激励,学生由“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 在所有的改革中,思想的改革,也就是理念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思想、理念支配着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唯有教育思想理念的彻底革新,才能实现教育内 容、手段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学力强健、知识广博,具有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鲜活、生动的人才。
随着教育区域现代化的实施,各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越来越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可能,但是就目前而言,部分老师对这方面还不够积极,也有不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处在一个较浅层次上,如何用好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何让教师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从而优化课堂效率,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谈谈个人的理解和我们学校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行推广,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学校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有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从而统筹规划、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规划,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在全校全面强行推广实施。
此外,为调动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使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制度化,并可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者,予以适当奖励。同时在学期末还要对此项工作作出专门总结,以鼓励成绩,寻找不足,做到每年有收获、每年有进步。
二、加强校本资源建设,为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方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硬件设施好,如果没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想利用它们为教学服务就是空话,所以学校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还要抓紧校本资源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本学科资源,如将集体备课后的电子教案、课件、作业等分类整理,上传到学校服务器,学校也可和兄弟学校分工合作进行校本资源建设,这样既能取长补短,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亦可组织教师网上搜索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或购买一些优质资源以补充自身建设的不足。此外,我们也建议由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而各学校在实际使用时再根据自身需要加以修改,这样借集体力量,必然事半功倍。
三、组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老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的培训要能针对教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由于教师的年龄分布、知识结构相差很大,所以培训还要分层次进行,对一些年龄较大、基础较差的教师先进行一些基本培训,如设备的使用,办公软件的操作,PPT的制作等。对年轻、网络信息基础好的教师则要侧重深层次的运用,如图片的处理,Flash、Authorware 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个人网页的制作,等等。
在以上技术性的学习基本完成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的培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具体整合过程主要要让教师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直观性原则。中学生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课件的制作中要遵循这一原则。课件要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要形象直观,能刺激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2)情境性原则。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境或模拟某个实验过程。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现代教育技术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情境,从而建构互动交往的环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就能提供声音、画面、人物、情境等,使学生置身于一定语言环境之中,产生一种需要运用英语的激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展示平台。
(3)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能改进课堂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它的作用,归根到底它还只是起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更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主要是在突破教材难点,模拟平常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情境,是为节约时间、替代板书等情况下的辅助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课堂中的灵魂,主导着教学过程。
(4)效益性原则。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能为了追求眼观上的精美,在细节上大做文章,这样最终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些过于花哨的东西在课堂上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求多、求全,要以“需要”为原则,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时才使用,同时要简约、实用,这样既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又能减轻老师自身的工作量。
总之,只要学校重视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科学规划教师的培训学习,教师自身又勤于钻研,信息技术就一定能真正走进课堂,达到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教育的改革已经从体制的改革转向课程和教学过程的改革。教育部《面向21世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这样的改革实验,既在宏观上涉及到学校教学系统的学生、内容等要素,也在微观上涉及到认识、情感、技能、需要、兴趣、意志等,涉及到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为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认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应针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急待解决的问题,联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开展教学课题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设计至少可以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选题指南
1、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研究
新课程实施的研究;优化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课程现代化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改革普通高中课程适应办学模式多样化的研究。
2、教学论研究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方法论的实验与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研究;各种教材(特别是地方教材)应用研究。
3、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计算机辅助(整合)学科教学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的研究。
4、教学管理研究
学科教学评价研究;教师工作评价研究;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研究。
5、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研究;儿童潜能开发研究;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6、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教育现代化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目标要求的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及途径的研究;先进教师选拔与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的前期论证
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1)明确研究方向;(2)周详研究计划;(3)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
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
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是完成八个要素的推敲,它们分别是:
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
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南京市教研室承担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三期)重点课题“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立项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其中主题词“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定语“初中”和“语文”,技术说明“教学模式的研究”,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
2、目的的论证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目的是以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单元为依托,以学习方法指导与实践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的一种开发性的单元教学模式。其理论价值是以构想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习心理学,系统论整体性原则,建构主义等为支撑。其实践意义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和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从而全面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语文学科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二十多年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背景,我国语文教学中接受式教学、分析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的模式几乎一统天下,长期陷入“高投入低消率”的怪圈,语文教改不从宏观上着眼,仅仅停留在一技一法的改革上显然是不行的背景。另外,借鉴了河北省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念和构建的“一体两翼”(“一体”指课堂教学,“两翼”指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环境)的框架以及宜昌市开展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加深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
4、基础论证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除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学科结构、学术水平、主要著述或成果以外,还包括课题组的工作环境情况等。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成员均是南京市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另一方面是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二期)重点课题“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深拓宽的。
5、内容设计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例如:“导学式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学中的“八课型”,“八课型”也就是子课题。“八课型”是指“预习课”“教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
作文课”“测评课”几个部分,每一个课型均有学校课题组分别研究形成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模式)。最终构成了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主体内容。
6、步骤设计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
7、方法设计指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
8、成果设计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师和学生)、教学案例集、制作(光碟、教学具)等。
三、中小学教学课题研究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怎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过程性原则
学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影响,引导或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向教育者预期的目标转化的过程。教育要求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成为他自己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不是在研究室里查资料,一蹴而就的。
4、合作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
5、推广性原则
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研究过程的验证性,所以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成果,还是终结性的成果;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会在课题组内得到及时应用、推广,由此逐步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学科、周围的学校和地区。因此,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学校教师搞课题热情高但欠缺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表现出对专家的强烈渴望;科研专家的研究缺乏实践环节,急待直面学校实践,这也是科研专家思维方式的转向。所以教师与专家、学校与研究机构相结合是中小学课题研究必经之路。
摘要:语法教育是英语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语言表达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法教育要是被过分的,不仅仅不会对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影响到英语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以及变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原则,重新定位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期望能够对我国初中英语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深思
英语语法教育在我国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最为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分析教材中的句子结构,挖掘短语、惯用法以及词汇用法等语言点,讲解它们的使用法则,然后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操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还常常将文章逐词逐句地译成汉语。一篇课文上完后,学生们只掌握了一些语法条目及语言点,而对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意图等理由则不作深层次的深思。然而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在上世纪末发生了变化,英语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下降,英语教育教学策略的创新层出不群。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目前状况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已经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最终的培养目标也变成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变成了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结对子等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较好的运用。然而,不少英语教师却把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根本不进行语法及语言知识的教学。在一所学校,只要某位老师谈到英语语法教学,就会有人说该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谁要是在教学中上了语法课,就会有人说该教师的教学策略落后。语法教学在有些学校已经教学观念落后的代名
词。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不代表英语语法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不,过分的淡化英语语法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过分的淡化英语语法教育,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发生低级的语法错误,反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阻碍性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新定位
语法教学的淡化并不是完全的摒弃语法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教学新模式下,如何重新定位语法教育教学的性和角色,就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教学中最为的内容和难点之一。
1.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
英语教学中,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英语,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一般的英语语法,那么学生在英语阅读、听说中就会十分困难。初中学生只有在英语课堂上以及学校开展的英语活动中才能有机会接触到英语语言,多数时间并不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在许多方面还英语语法作支撑。正确的语法概念是他们自学英语的拐杖,有了牢固的语法知识,他们就可以去判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正确与否,并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语感。因此,在新课标实行之时,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并确定英语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2.英语语法教学推动了对文化的理解
英语表达方式与汉语表达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而目前我国初中学生在英语的使用方面面对的最大理由就是表达方式的转变,“汉语式”的英语表达方式层出不群,其主要的理由就是对英语国家语言表达方式的不了解。文化之间的隔阂是我国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就英语学习中比不可少的,决定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
而要了解英语国家语言表达的方式和逻辑,就加强英语语法的学习,英语语法的学习,掌握英语国家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能够推动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进而推动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语法教育教学引起一定的,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中,合理使用语法教学来提升真个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语法学习是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现代初中英语教学中,读、写、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阅读英语文章,听懂英语表达,在生活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而这些目的要实现就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否则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入误区,进而会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