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地震地质》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地震地质》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地震地质》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内刊号CN:11-2192/P,国际刊号ISSN:0253-4967
创刊时间:1979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研究论文、新技术应用、云南漾濞6.4级地震与青海玛多7.4级地震研究专题,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地质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地质实践者对各类地质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Pж(AJ) 文摘杂志(俄)、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地质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地质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徐锡伟 | 131 | 地震;汶川地震;M;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坡 |
冉勇康 | 63 | 古地震;地震;晚第四纪;大地震;探槽 |
马瑾 | 62 | 地震;断层;失稳;地震活动;声发射 |
单新建 | 60 | 地震;INSAR;同震形变;汶川地震;形变 |
杨晓平 | 54 | 晚第四纪;地震;古地震;逆断裂-褶皱带;古地... |
陈杰 | 52 | 光释光测年;地震;背斜;M;河流阶地 |
何宏林 | 51 | 古地震;断层面;晚第四纪;汶川地震;地震 |
周本刚 | 46 | 地震;潜在震源区;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地震地... |
陈立春 | 40 | 古地震;地震;晚第四纪;M;汶川地震 |
刘力强 | 39 | 声发射;岩石变形;断层;应变场;地震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地震局 | 1569 | 地震;断层;裂带;断裂带;第四纪 |
国家地震局 | 162 | 地震;断层;地壳;裂带;断裂带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 | 128 | 地震;震源;断层;M;裂带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 | 127 | 地震;裂带;断层;断裂带;M |
四川省地震局 | 112 | 地震;裂带;断裂带;断层;发震 |
中国科学院 | 104 | 地震;断层;青藏高原;震源;地壳 |
云南省地震局 | 94 | 地震;裂带;断裂带;断层;M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 | 86 | 地震;断层;M;震源;第四纪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80 | 地震;M;震源;断层;震源机制 |
山东省地震局 | 74 | 地震;裂带;断层;断裂带;地表破...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8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93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
201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
196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 |
12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19 |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
7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1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51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8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42 | 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20041138) |
16 |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198062) |
16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908001) |
1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401) |
1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701) |
11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108001)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40704)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418405)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2018) |
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