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电气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电气技术》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11-5255/TM,国际标准刊号为1673-3800。
《电气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综述、研究与开发、电气设备检修与故障诊断、技术与应用,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电力政策分析、电力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电力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9,表明该杂志在电力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电气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摘要是文章主要论点的客观陈述,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创新观点,字数为200字以上,避免以“本文研究了……,指出了……,本文认为……”等形式表述。
Ⅱ、引言切忌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释;应与结语呼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结语中应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Ⅲ、参考文献集中列于文末并标上序号,正文中也相应用方括号注明,在文献题名后标注该文献的类型。
Ⅳ、注释:采用脚注(当页注,“每页重新编号”),使用小5号字(由word软件自动生成),注释序号使用右上标的“①”。
Ⅴ、稿件结尾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手机)。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刘星 | 108 | 电气;专访;ABB;股份;自动化技术 |
王艺蒙 | 48 | 电气;德力西;专访;股份;技术展览会 |
王玉胜 | 48 | 电气;电工装备;西门子;电工行业;施耐德电气 |
肖吉德 | 37 | 电气;电气工业;ABB;总裁;西门子 |
李智 | 34 | 现代重工;专访;电气;总监;AEG |
郭谋发 | 26 |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谐振接地系统;接地故障... |
杨耿杰 | 23 | 配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配电网单... |
韩富春 | 19 | 电力系统;可靠性;输电线路;状态估计;架空输... |
高伟 | 19 | 配电网;消弧装置;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单相接... |
蔡金锭 | 18 | 油纸绝缘;回复电压;变压器;故障诊断;配电网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福州大学 | 299 | 电网;配电;配电网;电动机;电力 |
《电气技术》编辑部 | 208 | 电气;电力;电器;电网;能源 |
沈阳工业大学 | 107 | 永磁;电机;电动机;永磁同步;同...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 | 106 | 直流;电站;变电;变电站;智能变... |
华北电力大学 | 101 | 电网;电力;电压;发电;电能 |
太原理工大学 | 85 | 电力;仿真;输电;电机;网络 |
广东电网公司 | 75 | 配电;电网;变电;配电网;电站 |
西南交通大学 | 63 | 供电;供电系统;电气;谐波;电系... |
国家电网公司 | 57 | 电站;变电;变电站;输电;电机 |
北京交通大学 | 52 | 铁路;电机;电流;整流;电力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7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6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32 |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
20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1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12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
12 | 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 |
11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 |
9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8 | 甘肃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4117)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102) |
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7023) |
4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909880) |
4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B71680) |
4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2102110001) |
3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H0024) |
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050104) |
3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1AA05A102)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7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