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地质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地质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地质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国内刊号CN:11-1951/P,国际刊号ISSN:0001-5717
创刊时间:1922年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综述、研究论文、技术方法、特邀论文等,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地质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地质实践者对各类地质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EI 工程索引(美)、CA 化学文摘(美)、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地质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科双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地质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王登红 | 102 | 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地球化学;锂矿 |
许志琴 | 79 | 榴辉岩;青藏高原;超高压变质带;俯冲;中国大... |
杨经绥 | 74 |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铬铁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
李海兵 | 54 | 龙门山;青藏高原;隆升;古地磁;汶川地震 |
毛景文 | 47 | 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质意义;成... |
陈毓川 | 47 | 成矿系列;成矿规律;成矿;成矿作用;矿床 |
郑绵平 | 44 | 青藏高原;钾盐;卤水;锂;盐湖卤水 |
侯增谦 | 40 | 成矿作用;地质学;斑岩铜矿;地球化学;青藏高... |
王宗起 | 38 | 南秦岭;地质意义;西秦岭;地球化学特征;地球... |
王涛 | 36 | 花岗岩;地球化学;北秦岭;地质意义;东昆仑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地质科学院 | 1704 | 成矿;矿床;同位素;锆石;地球化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674 | 成矿;同位素;矿床;地球化;地球... |
中国科学院 | 599 | 同位素;地球化;地球化学;盆地;...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392 | 锆石;同位素;地球化;地球化学;...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 351 | 盆地;油气;储层;塔里木盆地;成... |
南京大学 | 313 | 同位素;盆地;成矿;地球化;地球... |
中国地质大学 | 244 | 地球化;地球化学;锆石;同位素;... |
北京大学 | 232 | 盆地;地球化;地球化学;地质;同... |
成都理工大学 | 216 | 盆地;矿床;同位素;成矿;地球化 |
西北大学 | 160 | 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锆石;同位素...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08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08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
71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237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84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
12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95 |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7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74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 |
72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007) |
15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59)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202302) |
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30419) |
12 |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1212010633903) |
1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607) |
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418) |
12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324) |
11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1A11) |
1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1A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