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技术》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茶叶科学技术》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茶叶科学技术》杂志创刊于1960年,是一本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季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个月内,国内统一刊号为35-1330/S,国际标准刊号为2096-0220。
《茶叶科学技术》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综述论文、试验研究、生理生化、思考观点、科技园地、茶史文化、茶叶经济、名茶名种,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农业政策分析、农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农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33,表明该杂志在农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茶叶科学技术》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个月内)
Ⅰ、作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学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及电话)等。
Ⅱ、借喻词一般需用“”号;课题名用“”号,不用“《》”。
Ⅲ、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Ⅳ、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其著录格式依据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执行。
Ⅴ、论文摘要字数请控制在400字以内,内容要明确体现核心观点、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张文锦 | 47 | 乌龙茶;茶园;茶树;茶园土壤;茶叶 |
曾明森 | 45 | 茶园;茶小绿叶蝉;茶树;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 |
吴光远 | 42 | 茶树;茶园;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尺蠖 |
邬龄盛 | 41 | 乌龙茶;白茶;红茶;茶叶;茶树 |
王庆森 | 40 | 茶树;茶园;茶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品... |
陈常颂 | 37 | 茶树;乌龙茶;茶树品种;新品系;茶叶 |
陈荣冰 | 34 | 乌龙茶;茶树;茶叶;茶树品种;丹桂 |
杨如兴 | 30 | 茶树;乌龙茶;铁观音;种质资源;有机茶 |
王振康 | 26 | 白茶;乌龙茶;茶叶;茉莉花茶;萎凋 |
叶乃兴 | 25 | 茶树;乌龙茶;白茶;香气;茉莉花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431 | 茶树;茶叶;茶园;乌龙茶;茶业 |
福建农林大学 | 104 | 茶叶;茶树;茶文化;乌龙茶;茶园 |
福建省农业厅 | 24 | 茶叶;茶园;茶树;茶业;茶叶生产 |
建瓯市农业局 | 23 | 茶树;茶业;农药;茶园;乌龙茶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15 | 茶树;茶叶;碎茶;茶园;名优茶 |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 14 | 茶树;叶片;茶树叶;茶树叶片;茶... |
苏州大学 | 13 | 茶叶;滴汞电极;电极;极谱;汞电... |
三明市农业局 | 12 | 乌龙茶;茶树;茶业;茶叶;茶园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12 | 茶树;有机茶;有机茶园;云南茶树...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 | 12 | 茶树;多酚;等电点;植物;色香味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6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25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21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
14 |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
11 |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
9 |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9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6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6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7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3) |
8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3) |
7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099) |
5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CXTD-1-1302) |
4 | 国家级星火计划(2013GA720002) |
3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9S0003) |
3 |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N0018) |
3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0DFB33030-3) |
2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110027) |
2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J010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