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材料开发与应用》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材料开发与应用》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材料开发与应用》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材料学术委员会
国内刊号CN:41-1149/TB,国际刊号ISSN:1003-1545
创刊时间:1979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材料研究、材料应用、焊接技术、综述、经验交流,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科学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科学实践者对各类科学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科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等,在科学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薛钢 | 70 | 止裂;板厚;10NI5CRMOV钢;焊接接头;I |
王任甫 | 41 | 10NI5CRMOV钢;船体钢;韧性;力学性能;两相区 |
宫旭辉 | 36 | 止裂;板厚;船用;温度场;焊接接头 |
付玉彬 | 32 | 电化学性能;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场... |
张亚军 | 32 | 低周疲劳;金属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弹性模... |
王晶晶 | 29 | 防污涂料;防污剂;防污;涂料;污损生物 |
黄英 | 28 | 化学镀;玻璃纤维;复合材料;SUB;石墨烯 |
查小琴 | 26 | 晶间腐蚀;金属材料;铝合金;双相不锈钢;断裂... |
高灵清 | 24 | 船体钢;低周疲劳;相关系数;相对标准偏差;钛 |
郭万涛 | 23 |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阻尼复合材料;VARI;模拟...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 655 | 合金;钛合金;接头;力学性;力学... |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 513 | 合金;船舶;涂料;金属;不锈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 | 166 | 合金;钛合金;力学性;力学性能;... |
西北工业大学 | 88 | 复合材;复合材料;改性;纳米;合...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 85 | 合金;接头;力学性;力学性能;复... |
中国海洋大学 | 70 | 电化学;电化学性能;电池;燃料电... |
河南科技大学 | 59 | 合金;复合材;时效;复合材料;导...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 | 47 | 涂料;树脂;丙烯;聚氨酯;环氧 |
西安交通大学 | 43 | 合金;复合材;力学性;铸钢;力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0 | 合金;纳米;复合材;复合材料;改...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8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 |
23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15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
1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3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
13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12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 |
11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6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0122021300) |
5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5Z419) |
5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626) |
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YK090901)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71026)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3033)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3098) |
3 |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8GG10007003) |
3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3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7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