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的审稿人?
来源:爱发表网整理 2025-03-18 16:53:29
在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国内刊号CN:51-1501/R,国际刊号ISSN:1004-0668
创刊时间:1958年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名家名师名医、中药种质资源、抗击病毒肺炎中医药研究、中医经典传承创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医家经验、文献研究与述评,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医学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医学实践者对各类医学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医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RCCSE学术期刊等,在医学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发文分析
主要发文学者分析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余曙光 |
48 |
艾灸;针灸;针刺;电针;针灸疗法 |
彭成 |
47 |
附子;药物组合物;化学成分;川芎;中药 |
梁繁荣 |
37 |
针灸;针灸治疗;针刺;针刺治疗;针灸疗法 |
江泳 |
29 |
《金匮要略》;病机;国医大师;病证结合;辨证... |
郭力 |
29 |
附子;化学成分;药物组合物;石斛;生物碱 |
唐勇 |
28 |
针灸;艾灸;针刺;针灸治疗;针灸疗法 |
张艺 |
24 |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藏医 |
尹海燕 |
23 |
艾灸;针灸;海马;艾灸疗法;大鼠海马 |
黄秀深 |
23 |
平胃散;湿阻中焦证;湿邪;小柴胡汤;湿困脾胃... |
刘渊 |
22 |
炙甘草汤;中医;脐静脉内皮细胞;脐静脉内皮;... |
主要发文机构分析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422 |
中医;中药;中医药;细胞;小鼠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
388 |
中医;中医药;中医药疗法;药疗;...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68 |
中医;动物;动物模型;中药;中医...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42 |
针灸;中医;生殖;中药;免疫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42 |
中医;针刺;中药;中医药;疗效 |
成都军区总医院 |
42 |
中医;中医药;中医药疗法;药疗;...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40 |
针刀;中医;针刀松解;针刀松解法... |
四川大学 |
37 |
中医;中药;中医药;重症;重症急...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36 |
医案;中医;医家;血证;糖尿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33 |
中医;中医药;细胞;中药;中医药... |
主要资助项目分析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37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38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 |
81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
81 |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
79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4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8 |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
32 |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
28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
22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主要资助课题分析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1) |
7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505)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09027)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3237) |
7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10720013) |
6 |
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06-07JP37) |
5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0B07-02) |
5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705)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78) |
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