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一本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双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22-1364/TH,国际标准刊号为1672-9870。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政治学·法学、哲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学、语言文字学·文学,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科技政策分析、科技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68,表明该杂志在科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有数个注释引自于同一文献时,注释不应简化为同前注,引列出完整注释。
Ⅱ、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文字精练、标点符号正确、数据可靠。
Ⅲ、来稿请注明作者工作单位、姓名、电话、地址,以便联系。
Ⅳ、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Ⅴ、文章正文的标题、表格,插图必须分别连续编号。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张肃 | 22 | 偏振;偏振特性;传输特性;偏振光;模拟系统 |
卜长莉 | 22 | 社会资本;社会;社会工作;社会关系网络;经济... |
付兰梅 | 21 | 辜鸿铭;文化认同;叙事;小说;鸦片战争 |
陈春燕 | 21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代大... |
张晓霞 | 19 |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水样;铈;生... |
张淑东 | 18 |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 |
刘淑波 | 18 | 《民法典》;物业管理;安全保障义务;法律监管... |
冯英娟 | 16 | WTO;竞争力;区域经济;加入WTO;产业政策 |
刘艳萍 | 15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医患关系;高校思政课;... |
李宏伟 | 14 | 修辞;汉语修辞;现代汉语课;汉语;汉民族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长春理工大学 | 1603 | 教学;教育;高校;大学生;英语 |
吉林大学 | 258 | 教育;高校;政治;主义;文化 |
安徽财经大学 | 168 | 实证;银行;实证分析;影响因素;... |
福建师范大学 | 155 | 政府;主义;政治;教育;文化 |
东北师范大学 | 147 | 主义;教育;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 |
安徽农业大学 | 131 | 企业;农业;实证;教育;绩效 |
安徽大学 | 123 | 主义;文化;社会;教育;社会主义 |
长春大学 | 91 | 高校;教育;教学;大学生;政治 |
安徽师范大学 | 85 | 翻译;教育;高校;语篇;哲学 |
福建农林大学 | 72 | 大学生;主义;教育;教学;中国共...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23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16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
139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 |
66 |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47 |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40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39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36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
35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
31 |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H052) |
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WW050) |
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SH051) |
4 |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7GXQ4D151) |
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43) |
4 | 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无) |
4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B120) |
4 |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09B157) |
4 |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09-5-4) |
3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