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的版面费计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计算:具体版面计算方式可联系杂志社或咨询在线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义范围则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费用。
2.按字数计算:有些期刊会根据论文的字数来计算版面费,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费用。
3.额外费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图表、图片),可能会额外收取费用。
4.期刊级别和收录数据库:期刊的级别和被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也会影响版面费。例如,知网收录的期刊版面费通常较高。
5.期刊政策与优惠:部分期刊可能对特定群体(如学生、学者等)提供版面费优惠。
6.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费用,费用较高,涵盖同行评审、编辑、出版和在线传播等成本。
《船舶工程》杂志的版面费计算方式相对明确,主要依据文章所占据的版面数量进行收费。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核对文章字数,并根据期刊的收费标准合理预算版面费。
《船舶工程》杂志创刊于1978年,是一本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该杂志为月刊,审稿周期为预计1-3个月,国内统一刊号为31-1281/U,国际标准刊号为1000-6982。
《船舶工程》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 专题:减振降噪、船舶设计、船舶结构和性能、船舶动力、推进装置和辅机设备、船舶电气、探通导设备及自动控制、船舶材料、制造工艺与管理,该杂志注重学术性与实践性结合,鼓励创新性研究,尤其欢迎具有理论深度或实证价值的论文。其刊载文章多涉及工业政策分析、工业技术应用等热点议题,为工业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学术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其影响因子:0.56,表明该杂志在工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认可度。
《船舶工程》杂志须知(审稿周期:预计1-3个月)
Ⅰ、来稿时请提供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职务职称、学位及所从事专业等情况,通讯作者必须注明联系电话和E-mail。
Ⅱ、摘要篇幅以50~300字不宜,写成报道性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Ⅲ、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联系方式及确切通信地址。所有稿件,请作者自留底稿,无论采用与否,恕不退还。
Ⅳ、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阅读过并对文章有参考作用的主要文献,由著者对照原文核定。
Ⅴ、基金资助项目的标注请放在首页地脚(名称及项目编号)。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林焰 | 37 | 船舶;船舶设计;船体;NURBS;爬壁 |
周宏 | 30 | 船舶;高频感应;残余应力;有限元分析;板材 |
唐文勇 | 30 | 复合材料;船体结构;船舶;动力屈曲;涡激振动 |
任慧龙 | 29 | 波浪载荷;船舶;水弹性;砰击;船体 |
余建星 | 27 | 海底管道;涡激振动;屈曲;可靠性;风险分析 |
蒋志勇 | 26 | 船舶;消波;高频感应;仿真;船用 |
纪卓尚 | 25 | 船舶;水火弯板;船体;船舶设计;遗传算法 |
刘维亭 | 24 | 永磁同步电机;船舶;舰船电力系统;无刷直流电... |
朱克强 | 24 | 动力学分析;缆索;船舶;水动力分析;拖缆 |
柳存根 | 23 | 船舶;水火弯板;温度场;船舶建造;粗糙集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上海交通大学 | 656 | 船舶;有限元;船体;柴油机;仿真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00 | 船舶;柴油机;仿真;船用;柴油 |
江苏科技大学 | 483 | 船舶;值模拟;数值模拟;仿真;船... |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 410 | 船舶;船用;仿真;电机;轴承 |
武汉理工大学 | 346 | 船舶;船体;仿真;轴系;柴油机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 | 277 | 船舶;船体;振动;装箱;集装箱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 221 | 船舶;船用;仿真;减摇;电机 |
大连海事大学 | 191 | 船舶;仿真;神经网;神经网络;航... |
大连理工大学 | 171 | 船舶;船体;船型;值模拟;数值模...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 | 166 | 船舶;舰船;仿真;船用;数学模型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69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27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71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68 | 工业与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 |
64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
53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37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
34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3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32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1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160) |
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39005) |
1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5]120) |
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39008) |
8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3024) |
8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3A020006) |
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5108) |
6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C31045) |
6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2J01230) |
6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