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校数字化管理8篇

时间:2024-04-16 16:05:26

高校数字化管理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1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财务管理 一卡通

1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数字化建设日益完善,尤其是校园网络的高速发展,为财务数字化管理创造了稳定的信息平台。而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高校已经较为普遍。通过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一卡通、实现对于财务管理的数字化。所谓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指利用IC卡实现数据采集而建成的校园个人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它集身份认证、校内金融服务、收费管理、证件管理、教务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将学校各个系统连成一体,动态掌握每一持卡人情况,满足了学校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个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已经成为校园管理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校园一卡通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促进了与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的规范化,加大了学校财务的监管力度。高校由于涉及财务部门比较多,学校在处理财务信息时主要依靠各部门上报的数据,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数据上报信息质量出现问题,不能保证学校的财务报表符合学生财务管理的真实性。而通过校园一卡通可以统一学校的财务信息,减少财务信息输入次数,避免出现人为失误导致的财务信息漏输入或者各种原因的财务信息数据不准确。

2.2 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学校的经济秩序。在实行校园一卡通之后,校内的相关部门在提供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时不再收取现金,而是通过校园卡实现资金的划拨,避免有关部门的现金收费现象,通过一卡通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利于高职院校对于有经营活动或者学校的科研经费项目的收支情况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透明度,避免一些财务部门或者系校出现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2.3 促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财务管理手段,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调控能力。校园一卡通的应用,对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校园一卡通可查询个人的消费支出情况、个人的收入情况、学生收费情况等。并利用校园一卡通为学生交纳电费、水费、杂费等,提高了财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由于校园一卡通的卡部管理中心挂靠学校财务部门,所有校内有偿服务的部门单位的消费资金的往来均在卡部管理中心设立资金结算账户。因此,对这部分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学校统一调度,增强了学校对资金的监控能力。

3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 财务管理者意识到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重视程度仍存在不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数字化财务管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数字化建设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高校的数字化财务管理工作进展不顺利,分析原因主要就是财务管理者缺乏对于数字化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管理意识还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阶段,不太愿意花大力气加强财务信息数字化建设,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校园一卡通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同时财务管理者也害怕依托数字化进行财务管理会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安全等。

3.1.2 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数字化财务管理依靠的就是校园的网络实现财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来说就有好处也有坏处,实现财务信息化就可能会为高校的财务信息带来网络的不安全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网络控制高校的财务信息,擅自篡改高校的财务信息,结果给高校的财务造成巨大的损失。

3.1.3 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校园数字化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具备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但是高校现在的现状就是相关人才的短缺,他们不是没有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就是没有较强的财务能力,同时高校把数字化财务管理仅仅看做计算机管理系统,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训数字化财务人员更多的集中在计算机使用能力方面,而忽视财务管理与计算机的整合知识培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高校财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大大降低,影响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发展。

3.2 完善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校园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入手,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①提前高校管理者的信息化建设意识,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范围,以及一卡通与校外银行等金融系统的融合程度。②要加强高校的信息专业技术力量,保证网络安全与稳定。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依托校园网络,因此需要保证网络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做到校园数字化建设设施的完善,尤其是对待网络安全方面要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提高高校的网络防御能力,避免黑客、病毒等侵犯高校网络。③加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建立健全数字化体系下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只有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财务专网,结合财务系统的通用功能与现代信息化财务需求,不断开发新软件,实现财务系统整体化,推动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工作的制度、理念、技术和管理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毛良玉.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浅析[J].科技信息,2010.3.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计算机问世以来,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数字化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的数字化也使得“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现如今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的价值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数字化、集成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2],因此,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数字化校园管理就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现代化手段以及以往的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全数字化平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准确、快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用户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等功能,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3]。因此,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数字化强有力的推动,国内外各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用户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等功能。譬如:基础网络建设基本满足师生需求,共享资源库建设已渗透到95%的院校、综合网络教学改革在很多院校得到实施[4]。但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国内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连贯性、不同类别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原因,造成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连续性,缺少系统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快有慢,建设成果参差不齐,从而也很难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2.系统间关联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然带来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从而使处于实践层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显得凌乱,关联性差。应用系统大都是从部门、基层以及方便实际应用的视角来开发实施的,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科研人员开发完成,这就人为地割断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有机联系;同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还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使得系统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造成管理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3.用户缺乏统一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学校师生需要分别登录进入各个系统进行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师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3]。有时对于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的方法也不一样,登录各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不一致,增加了不便,严重浪费了师生用户的时间。4.组织力度不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体制和方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整个行政、人事体制造成不小的问题,例如管理机构重组、人事优化等敏感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的推进进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会碍于传统的人事组织及利益群体,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相应改革效果相差甚远。5.管理队伍薄弱正因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组织力度不够,才使得建设队伍薄弱。甚至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维护意义都认识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对数据分析不到位,不能挖掘数据背后深层次价值,就不能对学校决策和学术研究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4]。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途径,必须规划好、实施好,才能呈现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方便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更能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吻合。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众多提法的基础上优化了高校数字化校园模型(图1)。优化后的该模型[5]以广大师生用户的多样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遵守学校各类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用和安全三要素,依托资源中心、应用中心和安全中心,建立相应的教育数据平台、综合校务平台和安全审计平台,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校园网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化、多功能、便捷性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5E架构,即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创建数字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最终形成联合互补式的虚拟大学自由空间,实现国民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6-7]。换言之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尽可能地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都能安全、便利、高效,也为信息的传播共享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更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平台。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

根据模型可知,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推进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与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这五个依次的环节[3]。1.数据采集有数据才可能实现信息数字化,所以最基层的数据采集环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学籍、课程量、考勤、成绩、表现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数据、实验实训等,校园的土地和建筑物位置等基础设施信息,图书馆的书籍和其借还等信息,还包括学校的财务、国资、后勤、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招聘等信息,总之就是囊括与校园有关的所有一切数据。各类数据还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必须及时更新。2.数据库建立这个环节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接手,采用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对采集来的广泛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高校数据类型一般包括图像数据、统计表数据和文字数据等等。3.数据存储与处理在将所有的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时候,由于数据和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需要依赖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各种类型的数据都以字段编码的形式按一定的表格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存储于易于管理的数据库当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形成信息的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使各应用系统内的信息能够兼容。4.数学模拟该环节是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将要进行针对性分析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对于自然系统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加以仿真模拟,从而可以找到背后的规律并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所以计算机通过各种专业的数学模型,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形成各类应用的仿真模拟系统,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各类信息做出综合处理。5.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目的,以上四个环节的努力都是为了辅助决策。采集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建立了及时更新和覆盖面广的数据库,就可以随时使用数学模拟对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模拟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案。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实施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3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管理;安全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由来已久,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先提出“数字化地球”的概念,由此引出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等概念。而针对高校这个特殊群体,考虑其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整合、利用和共享,以构成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信息门户,从而优化传统工作流程,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最终达到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总体来讲,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呈现名校牵头,竞相发展的局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名校引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浪潮,清华大学自2000年提出“数字清华”建设目标,采用自主研发模式,使其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复旦大学利用集成建设模式,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学校“三大战略”之一,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山大学于2001年7月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用于“十五”专项建设,通过全新的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流程优化,建设成一个崭新高效的数字化校园。

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校园数字化方面的建设都比较重视,各大中专院校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家都以建设一个以校园网为基础的集教学、管理、消费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如重硬件基础,轻软件环境的思想;重建设、轻维护和更新,深度加工不够;重设备建设,轻人才培养,管理维护人员数量、质量和技能不够;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缺乏整体规划性和服务意识;重系统资源建设,共享利用不够;重眼前效益,技术架构的长远投资无法实现等等。总之,国内各高校在不断探索中,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各种新旧问题,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3 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方案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学校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各个应用系统的业务和数据之间具备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各个系统的数据彼此不能实现共享,管理部门也就无法获得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有效整合校内分散在各部门、各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异构数据,获得统一的数据视图,构建权威、全面的数据库。

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说数据收集是否权威,数据更新是否及时,数据维护是否高效,数据标准是否统一,是关系到数字化校园能否取得深入应用的关键环节。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伊始,各种矛盾都会凸显,例如组织描述不统一,传输格式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稳定等。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全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方面数据,通过规范化数据的公共语义和数据源,允许数据验证保证采集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数据准备阶段。然后,通过提供公共数据的公共语言和格式,提供共享数据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后,采用何种方法把有用信息从这种大量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即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也是建设过程的重点,而普遍采用的即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传统意义定义为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收集不同,这就要求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数据平台功能强大,覆盖全面,管理统一,提取方便,存放各类共享信息数据至共享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存放更为精简有效,避免存取不需要的数据,并且减少了数据存取时的开销,同时能够保证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了全校信息的一致性。

4 数据管理策略的提升带来的优势

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共享,内容管理实现了突破创新,建设的内容管理系统解决了过去的单机构模型,而普遍形成了ASP管理模式,更适合了学校各院系或部门管理职能分散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公共数据库因采用了基于数据仓库的ODS存储,不同于以往 的单纯依靠数据库的技术,既能把握实时的学校运作情况,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又能把握历史纵向概况,进行远期战略规划;从技术发展看,旧的数据库应用到新的数据仓库还学要繁杂的数据交换迁移。而信息资产集中后的主题应用,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迁。旧时数据库集成只支持报表或基本查询,而最新的服务集成模式支持动态报表、高级查询、OLAP展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的数据缺乏表现力和自动化分析展现能力的缺点,使储存的数据更生动,更具有交互性。

从投资上来看,虽然说数字化校园采用的新式服务集成,首次投资较高,但由于以前的数据库建设投资技术上比较陈旧,采用免费中间件,缺少对SOA技术投资,需要更多的学习成本和迁移维护成本,所以维护起来耗资巨大;新技术的应用会减少旧模式在报表制作、数据交换、信息查询及辅助决策方面的开发与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效益明显。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campus,has made the management of campus network, brought about various kinds of education tools,and also greatly promoted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imultaneity,because of its opening and sharing, the data construction and safe management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This paper firstly brings a data integration strategy,and then puts forward a set of data management solutions,and finally makes some researchs on the management of data security under the Digital campus environment, considering there exists security risks.

关键词: 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管理;安全

Key words: universities;digital campus;data;integration;management;safety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202-02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由来已久,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先提出“数字化地球”的概念,由此引出了“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校园”等概念。而针对高校这个特殊群体,考虑其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整合、利用和共享,以构成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的信息门户,从而优化传统工作流程,把学校建设成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大学,最终达到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总体来讲,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呈现名校牵头,竞相发展的局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名校引领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浪潮,清华大学自2000年提出“数字清华”建设目标,采用自主研发模式,使其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复旦大学利用集成建设模式,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学校“三大战略”之一,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山大学于2001年7月一次性投资数千万元,用于“十五”专项建设,通过全新的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流程优化,建设成一个崭新高效的数字化校园。

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校园数字化方面的建设都比较重视,各大中专院校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大家都以建设一个以校园网为基础的集教学、管理、消费和身份认证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建设过程中,各单位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如重硬件基础,轻软件环境的思想;重建设、轻维护和更新,深度加工不够;重设备建设,轻人才培养,管理维护人员数量、质量和技能不够;建设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规范,缺乏整体规划性和服务意识;重系统资源建设,共享利用不够;重眼前效益,技术架构的长远投资无法实现等等。总之,国内各高校在不断探索中,积极谋划,开拓创新,努力解决各种新旧问题,国内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3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方案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学校业务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各个应用系统的业务和数据之间具备很强的互补性,但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各个系统的数据彼此不能实现共享,管理部门也就无法获得全局性的数据视图。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有效整合校内分散在各部门、各不同应用系统中的异构数据,获得统一的数据视图,构建权威、全面的数据库。

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可以说数据收集是否权威,数据更新是否及时,数据维护是否高效,数据标准是否统一,是关系到数字化校园能否取得深入应用的关键环节。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伊始,各种矛盾都会凸显,例如组织描述不统一,传输格式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稳定等。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整合全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各方面数据,通过规范化数据的公共语义和数据源,允许数据验证保证采集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这个阶段通常称为数据准备阶段。然后,通过提供公共数据的公共语言和格式,提供共享数据的一系列公共服务,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

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后,采用何种方法把有用信息从这种大量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即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也是建设过程的重点,而普遍采用的即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传统意义定义为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收集不同,这就要求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数据平台功能强大,覆盖全面,管理统一,提取方便,存放各类共享信息数据至共享数据库中,使得数据的存放更为精简有效,避免存取不需要的数据,并且减少了数据存取时的开销,同时能够保证数据及时更新,保证了全校信息的一致性。

4数据管理策略的提升带来的优势

数字化校园通过数据共享,内容管理实现了突破创新,建设的内容管理系统解决了过去的单机构模型,而普遍形成了ASP管理模式,更适合了学校各院系或部门管理职能分散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公共数据库因采用了基于数据仓库的ODS存储,不同于以往 的单纯依靠数据库的技术,既能把握实时的学校运作情况,从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又能把握历史纵向概况,进行远期战略规划;从技术发展看,旧的数据库应用到新的数据仓库还学要繁杂的数据交换迁移。而信息资产集中后的主题应用,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迁。旧时数据库集成只支持报表或基本查询,而最新的服务集成模式支持动态报表、高级查询、OLAP展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的数据缺乏表现力和自动化分析展现能力的缺点,使储存的数据更生动,更具有交互性。

从投资上来看,虽然说数字化校园采用的新式服务集成,首次投资较高,但由于以前的数据库建设投资技术上比较陈旧,采用免费中间件,缺少对SOA技术投资,需要更多的学习成本和迁移维护成本,所以维护起来耗资巨大;新技术的应用会减少旧模式在报表制作、数据交换、信息查询及辅助决策方面的开发与维护成本,从长远来看效益明显。

5数据安全管理的实现

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同时其共享与公开需求也对数字化校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其开放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为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校园网数据丢失、系统被篡改、网络瘫痪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才能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必须建立完善的全面的校园网络安全策略,才能确保数字化校园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转。

威胁数据中心数据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用户因素,安全教育等因素。从物理环境角度来看,校园网络的安全是脆弱的,地震、水灾、火灾、雷击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电磁干扰,线路截获等,都会对校园网络的安全构成威胁,影响正常教学业务工作的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而且很多学校对校园网的安全保护不够重视,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没有制订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应对数据安全的威胁,就应该“对症下药”。针对物理层,可以采用如下安全技术:多源供电、多环路由、核心层、汇聚层的双链接以及UPS、空调、监控、安保等,实现链路或设备故障时快速恢复,从而实现了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针对网络层,一是采用防火墙(FW)技术,构筑内外网之间的安全屏障,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与外部网隔离开来,保护校园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侵入;二是进行入侵检测(IDS), 防火墙根据静态的策略进行访问检查,但对于隐藏于正常访问后的网络攻击却无能为力,因为防火墙不能正确识别这种攻击,IDS与防火墙进行联动就是为了实现动(IDS)、静(FW)结合,构建一个动态的防御体系,将一切已知的可能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断,以保护内网。针对系统层,通过采用操作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技术和数据传输安全措施,解决了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针对应用层,一方面,通过配备系统专门服务器,购买专业版防杀病毒网络版软件,定期地、自动地到指定网站上下载最新的病毒定义码、扫描引擎及相关程序等升级文件,使整个校园网具有最强、最新的防病毒能力;另一方面,采用密码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不被非法篡改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建立事件救援及灾难恢复措施,建立备份数据库系统,确保用户使用安全。

除了技术手段,为确保数字化校园数据的安全,还应该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比如:①建立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②加强用户安全意识教育;③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管队伍;④规范日常网络管理。

数字化校园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综合考虑运用防火墙、加密技术、防毒软件等多项措施,互相配合,加强管理,从中寻找确保网络安全与网络效率的平衡点,确保数字化校园健康发展。

6结语

数字化校园为高校实现统一管理提供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达到减员增效、节省资源的目标,日益成为高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元素是其中的数据,数据中心将校园中分散的数据资源集中存放,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通过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应用,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系统性工程,既与学校的全面建设密不可分,又具有其阶段特殊性,需要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密切配合,才得以促进其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安新,吴晓霞,穆荣.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5):3-5.

[2]郭静.对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3):19-20.

[3]张明,杨路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性[J].长沙大学学报,2008,2(5):76-78.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5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概述

通常定义下的数字化档案,指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产生的一种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用数字代替档案中的文字记录、图像记录、声音记录、视频记录等档案记录方式,对档案资料进行传输,使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快捷的利用,实现档案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共享。高校档案主要记载的是高校的教学、科研及重大事项等实践活动内容,其中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记载内容,内容比较繁杂,高校档案使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之后,大大提高了高校档案的管理效率,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提供技术基础,进一步促进高校整体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使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数字化系统建设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技术能力比较薄弱,高校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的水平偏低等原因,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接下来就对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高校内部机构数据库不兼容。

我国大多数高校目前都使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建立了各类档案数据库,基本上实现了档案数字化管理。但是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比较复杂,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时没进行沟通,各自为政,所以导致高校部门使用的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系统不匹配,致使数据库连接时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数据库建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档案部门和学校其他部门分别建立自己使用的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而且信息记录的也不全面,并且各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数据库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数据库的使用和资源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数据库里的数据信息也不规范,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的利用只有在自己部门的管理系统中所使用,高校的各部门之则不能共享档案信息,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需求。

2.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存在安全性问题。

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的,因此,档案信息、数据传送是依赖互联网和校园网来完成的,它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捷、便利,但容易泄密和丢失数据。所以,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虽然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评价指标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能够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把握分析,但是对于数据泄露和丢失等问题却难以发现,对高校档案的安全保护问题造成困难。

三、解决高校档案运用数字化管理出现问题的措施

由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措施。解决高校档案运用数字化管理出现问题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在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化的规范化体系的确立,是高质量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坚实基础,也是数字化档案能否实现最大范围共享的前提。各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发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汇同学校其他主要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开发使用兼容性比较强的档案管理系统,要紧密联系学校各部门的实际,建立实用性、可靠性强的数据库,要有更新和控制功能。对有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系统进行完善,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全文数据库,对档案自动检索系统以及对档案全文信息的链接起到决定性作用,并能实现网络共享。

2.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所以高校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指导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使管理人员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强化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对高校档案数据安全保护意识,确保高校的档案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增强高校档案数据管理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是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要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安全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的档案中包含着高校长期以来重要文件资料等内容,一旦泄露,就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建立数字化的评价体系,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评价,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另外,要保证高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高校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档案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学校重大活动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虽然给档案管理工作带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为高校的档案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樊丽君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档案馆

参考文献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精细化管理;探索

数字化校园作为当前高职院校重要建设目标,通过广泛应用各类技术服务教学实践与教务管理,通过构造全新的信息化数字平台为教学科研、运营管理、实训实践等提供支持,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的创新,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展服务。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全新理念,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助于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务管理体系,对于满足新时期广大师生需求有重要意义。下面简要探讨下精细化管理理念如何服务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优势与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数字化校园优势。数字化是当前时展潮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应用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重要探索。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数字化校园依托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强大优势实现人事管理、招生、教研、教务、财务、后勤、考试、硬件集成、家校通、个人中心、超级服务中心,无限跨屏PC+移动APP客户端等诸多应用,帮助高职院校打造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与教学管理质量,探索实践实训教学的新局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符合创新教育探索需求,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与效益,信息技术融入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通过及时处理大量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助于推进数据的集中与共享,削弱信息孤岛影响,通过创建全新的学习环境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服务,有助于不断开拓虚拟学习空间,为跨地域、远距离高质量教学与管理提供支持。

2.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融入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促进校内各项工作规范开展,为制度设计、科学管理提供帮助,真正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在标准与规范的范围内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精细化理念的融入有助于数字化背景下校内工作的精准细分与精细管理,确保数字化校园管理全面涵盖各个范畴,真正将精细管理落到实处,减少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与弊端,提升学校运营管理质量,真正惠及广大师生。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师生数量较多的高职院校中进行应用,可更好地尊重个体特殊性,提升对个体需求的满足标准,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为高职院校管理彻底实现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打造精细管理影响下的全新数字化校园,从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到校务管理、后勤管理真正做到进步、改革与创新。

二、精细化管理服务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索

1.精细化管理推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高职院校经营管理要顺应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四大潮流,应用精细化管理服务积极推动数字化校园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端化精细化,诸多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校园建设成就全新的数字化校园,高职院校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顺应数字化校园建设潮流与特征向动态、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转变。要积极融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并将其渗透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以科学的管理服务教学创新、实践探索与改革,以科学的管理服务数字化校园运营平台与体系的打造。要加快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摒弃传统强制性、指令式的管理体制,建立以数字化校园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化的高效的现代高职院校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和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干部队伍管理行为,同时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推进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管理细节,以精细促落实、以精确求高效,提高管理质量。

2.精细化管理推动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要立足于精细化管理理念,完善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应用系统,不断提高应用与服务水平。要加强数字化校园资源应用中心硬件平台建设,满足日益增加的数字资源的需求,加快开放式学习中心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优化开放式试验中心、实训数字化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建设,为师生提供在线开展实践教学和学习的环境,高效利用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教学效果。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开展全员信息化教学培训工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综合应用能力。结合高职院校培养课程、实践课程、实训课程等情况,做好相关课程资源、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并完善校内优质课程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广工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进一步营造校内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要专门打造属于本校的数字化资源,诸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档案、数字化课程资源等,做好各类资源的整理、应用与开发工作,提升相关资源应用效益。

3.精细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校园管理。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广大师生,精细化管理要立足于这一根本目的。数字化校园中精细化管理要坚持走管理+服务思路,打造以服务为核心面向教师、学生、学校主体的信息化平台,支撑高校信息化的所有需求,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优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率,使校园信息化管理达到较高水平。要依托精细化管理帮助学校树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标准,以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框架,无缝集成学校已建和新建的业务应用系统,促进数据利用的最大化;将数据交换集成、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业务数据整合、信息资源展示等有效融合。比如康赛普教管理云平台以校园管理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开发,基于B/S结构为构建数字化校园服务,真正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平台,为教学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评测依据。

4.精细化管理提升后勤管理效能。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打造中,除了要重视教学与教务管理之外,还要加强对后勤的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方便广大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要大力推进校内后勤公共资源整合和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等的精细化管理。要进一步完善资源使用定额管理制度,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利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优势真正做到加快办公资源调整、盘活校内资产、促使校内资源的保值增值。后勤服务方面还要做好规范与监督,做好各类管理项目的招投标、维修外包、食堂经营、医务管理等服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学校管理工作实际建立相应应急预案与处置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的建设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是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管理效益与人才培养水平,对于打造精品、优质数字化高校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拾遗,李才思.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人事管理系统建设[J].亚太教育,2015(6):135-135.

[2]罗宁.通过精细化管理探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18-19.

[3]朱婧,姚震.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研究--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系为例[J].学理论,2013(11):391-392.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入学到毕业期间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对学生以后就业和升学都是比较重要的证明,所以加强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就很重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其在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比较关键,从而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效率。

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及主要特征

1.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重要性分析

对高校学籍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劳动的投入。由于高校学生学籍档案中存有学生比较丰富化的信息,加上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自然在学籍档案管理上带来很大麻烦,而数字化管理下能将管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不仅如此,在数字化管理方式下对学生学籍档案在信息的完善性层面得到增强,数字化管理将不同学习信息内容进行集中呈现,让学生的档案信息更完整。另外,学生的学籍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实现对档案的科学化管理,让学生的学籍档案为学生和学校及社会服务。

1.2高校学籍档案主要特征分析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在学生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较分散化,是从各项活动及教务处和学生处等层面进行收集的,材料的分散性在具体搜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在人工劳动上的付出相对较多。再者就是学籍档案内容较广泛,从学生学籍档案的内容层面看,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奖惩情况等[2],而电子学籍信息则包含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所有基本信息内容。基于学籍档案的内容广泛性及材料搜集的困难性,使得档案形成在周期性问题上比较突出。

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问题分析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我国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网络的传输数据在速度上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安全性问题,数字化程度还不是很充足,当前高校使用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紧密结合。学校对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存在重视硬件轻视软件的现象,这些方面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再者,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不强,在对学生的学籍档案收集整理过程中不积极,在信息上没有完善化,尤其在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层面较混乱,以及在组卷装订方面没有得到规范化。另外,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系统层面没有得到完善,以及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为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化,工作内容不容易量化,造成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管理队伍不稳定等[3]。除此之外,高校学籍档案的信息保密性及安全性需得到加强。

2.2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在管理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将协调统一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学籍和成绩管理是重点管理内容,在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与学校整体发展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收集及管理和共享[4]。另外,还要遵循学籍档案数字化的标准规范管理原则,确保数据格式及数据库建立的规范统一,在兼容扩展的原则层面得到显著体现。第二,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加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着手,从具体措施实施来看要配置高容量及高服务器和刻录机、扫描仪的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并要对学籍档案的资源网站等服务系统的建设进行完善化。还要将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及管理工作得到完善,在相关制度建立上进行加强和完善,使电子文件的归档安全性得到保障。第三,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建设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要加强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及学校学籍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开发出适合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软件,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效果良好呈现[5]。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层面要加强,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在专业化培训及考核层面严格按照要求,培养适合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人员,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实现。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策略实施,要和实际相结合,不断增强管理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管理能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发展趋势,所以要充分重视。

作者:戴雷雷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芳远,刘环琼.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5(23).

高校数字化管理篇8

【关键词】 高校后勤 数字化管理

1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1]后勤数字化管理是以实现后勤管理数字化为方向的后勤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使其大大拓展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使得后勤企业在服务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后勤数字化管理必须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发现创造服务利润和捕捉服务利润的方法,并最终实现后勤企业发展战略选择达到最佳化的真正目标,体现出后勤企业管理的独特性。因此,我们说它是一门关于利用数字技术扩大后勤企业选择发展战略视野艺术的科学。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服务于客户,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后勤管理绩效,增加后勤企业利润的现代后勤管理新模式。[2]

2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后勤数字化管理应涵盖后勤服务的基本内容,且应遵循“管理为先、业务为链、应用为本”[3]的原则。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两大平台,即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

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高校后勤所涉及的各个行业、各项业务的操作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化、智能化处理,彻底摆脱繁琐的手工操作,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高校的学生公寓、社区及其它教育教学环境融为一体,为后勤所面对的客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贴心的日常服务。

3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关键要素

3.1 管理理念。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趋势,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的从业人员需及时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并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服务管理理论,在思想上真正确立后勤管理的前瞻意识、谋略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

3.2 管理制度。制度化是科学管理的基本特征,要充分有效地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后勤数字化管理体系。数字化管理使高校后勤的制度流程化、软件化,通过程序式的操作、监督、考核等流程,用数字说话,实现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目的,为后勤文化的形成和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合理、良好的人文技术环境。

3.3 员工素质。知识经济时代的后勤管理工作,要求后勤管理队伍必须具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知识结构基础上的较为雄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功底,它是衡量一所高校后勤管理队伍整体实力、水平和市场开发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推进高校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等发挥重要的作用。[4]

后勤员工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管理现代化充满信心;增强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育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其次后勤员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交流和实践锻炼,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业务素质。

3.4 网络基础。数字化管理是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媒介而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学校需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即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和先进、实用的计算机。另外,需同步配备的还有网络、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技术。

4 后勤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深入开展,高校后勤步入企业化运作,能否及时、准确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将成为今后高校后勤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目前高校后勤在计算机的应用上,基本上局限在后勤内部,就事论事,自定标准,自成系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仅造成管理上的难于预测性,使管理人员忙于应付抢救性工作和日常事务,且易造成建设的盲目性、投资的重复性和利用率低,更难以及时获取并处理不断出现的新信息。[5]

后勤数字化管理使后勤管理效率和效益成倍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数字化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不同时空环境下的管理难度,把人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劳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财(数字化管理大大缩短运营周期,提高效率,创造效益)、物(资产管理清晰明确,各单位也可以清楚地了解本单位的资产情况和使用分布情况,对资产的重组、盘活及创收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信息[6])等三面。

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是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为实现高校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管理理念,明确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定位,改变原有的管理、服务模式,建立起切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后勤体系,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和管理体验。当然,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它还有很长一段需要接受考验的发展之路要走,它需要后勤人有坚定的信念去支撑,需要后勤人有不竭的动力去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林诗达.现代高校数字化管理的设想.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2 王延长.未来后勤管理数字化.高校后勤研究,2003.4

3 林江.有的放矢建设数字化后勤.高校后勤研究,2005.6

4 盛丰齐.浅谈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煤炭经济研究,2003.12

5 刘要文.高校后勤数字化管理初探.煤炭高等教育,2000.2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