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8篇

时间:2024-04-16 16:05:25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1

【关键词】职业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苏南地区

一、研究背景

在旅游业发展日益火爆的今天,农业旅游渐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核心,是将农业资源地转化为农业旅游景区的关键。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着旅游设施建设过于不足或“城市化倾向”,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性”破坏、吸引力下降等问题。本文以苏南地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农业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职业游客角度对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差异性分析,旨在使设施建设更加符合不同职业游客的需求,进而有效推动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5月以及7月对苏南地区农业旅游景点内的游客以及有关工作人员进行随机访问,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9.00%,有效率为98.48%。本次农业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调查以苏南地区的七个农业旅游景点为调查对象,分别为:南京千盛农庄、苏州农林大世界、苏州旺山农庄、苏州艳阳农庄、苏州星期九农庄、无锡唯琼农庄和无锡龙寺生态园。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设定相关变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相关变量值,采用EXCEL得出相关表格以及分析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不同职业游客职业结构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职业在问卷中的分布比例,学生(40.5%)、企业管理人员(27.2%)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职业,其次分别是公务员(8.2%)、农民(6.7)和工人(4.6%)。以上五种职业占据了被调查者的90%左右,可以说是来访农业旅游景区的主要群体,职业来访率和回头率都很高,应该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重视;被调查的教师、军人数量较少,其他职业不具代表性,笔者以下不予分析。

2.不同职业游客对不同设施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职业的游客对不同农业旅游设施满意度各不相同,尤其在农家餐厅和解说设施上表现最为明显。农民对农家餐厅不满意度最高(33.3%),公务员不满意度最低(5.6%),其他职业对该设施不满意度也较低,均在10%左右。

企业管理人员对解说设施不满意度最高(23.5%),工人和学生不满意度也在1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学生等对解说设施的知识性、指导性比较看重,过于简单、单调、乏味的解说设施内容往往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

不同职业游客对公共卫生设施不满意度都比较高,农民不满意度最低也在16.7%,最高的公务员甚至达到了44.4%,公共卫生设施可以说是农业旅游景点数量最多的设施之一,其风格、位置、整洁程度对各种职业游客影响力较大,但却往往受到农业旅游景区的忽视,不是缺乏创新、没有乡土气息就是长期没有更新、污损不堪。

四、对苏南农业旅游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1.深入调研游客职业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建设

游客的职业特征各不相同,对旅游设施的需求、关注点、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农业旅游设施建设怎样满足游客的差异性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型游客,如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对餐饮及交通等设施更为关注,且对园区内的生活配套设施要求高,在保持农家餐厅、交通绿化设施良好现状的前提下,应加大游憩、解说设施等的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其需要,以争取回头客;而对于度假休闲或学习型游客,如学生,他们对园区内的游憩、解说设施更为关注,游憩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趣味性与冒险性,解说设施的建设要能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方便。对于工农来说,则更关注旅游设施的实用性,当前各景区都比较注重旅游设施的建设,使得工农的农业旅游偏好相对较容易得到满足。

2.把握主要矛盾,主攻个别职业

农业旅游观光游客何止几种,但笔者所述五种职业可以认为占据游客大部分比例,具有代表性。尤其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公务员就占据了四分之三左右。农业旅游示范区,尤其是中小型或刚刚起步的农业旅游景点可将主要精力头放在这几种职业的接待上,针对职业特点与需求完善各种设施的建设,但不可顾此失彼,过于青睐某一职业游客,否则会造成不同实施的普遍使用率不强。如果该农业旅游景点客源稳定、效益较好的话还可发掘潜在市场,如离退休游客等。

3.注重细节,不忽略任何一种设施的建设

相对于见效快、收益大的餐饮设施等,对于各种职业游客普遍关心的、关系到游览质量的解说和公共卫生、解说、游憩设施,则要加强农业旅游示范区的环境营造,从细节出发,增强景区的整体和谐性,从游客需求出发,做好设施地维护、保养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设施创新工作,提高设施的可持续性,尽最大努力吸引、挽留游客,增加不同类型游客的数量。这些设施投资相对较小、易于改进、改进效果明显,应该是农业旅游景点再建设的起点和重点。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2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设计

在对观光农业进行建设时,首先要兼顾的是观光农业的系统性,根据农村地域位置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规划上的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对景观上的生态进行规划,按照现代观光园的总体思路,将观光园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突出景观的视觉以及美观上的呈现。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兼顾观光农业园的生态功能发挥,尽量使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手段以及设施,让生态园的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上的战略提出。

1 w论

我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前屋后院的果树菜圃,并以苑囿的形式出现。农业景观不仅具生产性,更具有审美价值。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不仅是对传统园林本质和过去农耕文明的依依不舍,更具有保障城市物质供应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的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

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准备

2.1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中的“观光”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古籍《易经》中,《易经》云“观国之光,用宾于王”。美国农学家沃辛顿(M・Worthington)将观光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强调“自我维持”和“低输入”的特征,阐述了观光农业的生态内涵。

2.2 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以形成良好的多产循环为目标,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考虑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的产业发展;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布局景观生态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规划方法。

3 功能区划分与设置

3.1 中心区

观光农业园在中心区的建设上,主要的开发功能是游客前来活动参观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规划上,应该尽量设置更多的田园风光以及自然生机的景观。与此同时,区域规划人员可以对中心区的展览模式进行相关的设置,将这个区域的规划设置为农业生产区的展览区域,通过对农业生产工具的传统与现代区别上的对比,让人们在观光游览过程中,感受农业生产上的发展与进步。

3.2 服务区

农业观光园的服务区,主要的功能是为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进行餐饮以及娱乐、住宿设施上的提供。为了让游客享受到农家观光园的特色,管理人员可以为游客准备出具有农家特色的餐饮,或是住宿等服务。让游客在观光过程中,体验农家生活。服务区应该采用点和线的布置方式,与其他各个功能服务区提供便捷的交通设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体验一站式的服务模式。节省游客观光的时间,带给游客前来观光的良好体验。

3.3 防护区

防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观光区农业环境的一个具有边界性的划分区域,这片区域在基础设施的构造上,主要为线状或是片状的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的布置原因,是防止农业园区的环境遭受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线状会是片状的绿化植被区域也可以将生态观光农业园中的气候环境进行调整,提供更为清新的空气以及舒爽的温度,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为绿色生态化的旅行体验,在防护区的道路设置上,应该规划上平行九环线,与此同时,沿着生态农业园的周边护城河成线性的布局方式,进行规划。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限制游客进入这些隔离屏障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故。

4 生态园节能设置与功能规划

4.1 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的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在生态环保上的理念体现,包含很多各方面,其中包括温室大棚玻璃温室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植物的规划与利用,可以让生态农业园的温度以及空气的新鲜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调节与保持。与此同时,施工设计规划人员还会根据观光农业区的功能规划,利用绿色理念以及环保的施工材料,对生态农业园的一些基础设施,展览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建设。通过科学绿色的规划,让整个园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人以自然的生态感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利用更多的绿色植物,来对观光农业园的一些区域进行划分处理,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而且,也增加了观光农业园的生态感。

4.2 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在对生态园的农业循环系统进行规划时,应该尽量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模式。开展建设上的内容。为了让生态园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发挥生态上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例如,开发建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有机果园或者有机蔬菜基地等。在对果园进行建设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循环系统上的设计理念,使用“畜-沼-果”的循环系统,进行生产上的活动。例如,生态园在养殖鱼蟹等水产或是牲畜,可以在对鱼塘或是圈舍进行清理时,将淤泥以及粪便放置在沼气池中进行腐熟处理。通过辅输过的粪便以及淤泥。就等于是进行了消毒。这些粪便淤泥可以直接作为果园的生态有机肥进行使用。而沼气池中生产出的沼气,则可以作为生态农业园的燃气,供整个生态园的餐饮业的运作。这种循环式系统不仅在让生态观光园的经济实现了最大化的效益获取,也较为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上的要求,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科学合理的物质利用方式,让观光农业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更加巧妙,也可以一直作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个亮点,来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前来参观。

结束语

这种生态园的规划方案,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节能高效,也让经济效益得到了了最大化的实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建设,不仅让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园区的建设空间得到了良好的规划。让游客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农家生活的悠然自在。返璞归真的设计规划,缓解了快节奏生活带给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

参考文献

[1]董云超,夏宜平,潘菊明.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8(08).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3

【关键词】观光农业;望夫石山景区;对策建议

一、概述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这种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城市民众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丰富了景区旅游内容和旅游容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充分利用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等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打造农家乐等特色品牌,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学界对于观光农业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例如:舒伯阳的《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梁留科等的《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李翔宇的《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等文章。总的来看,研究的侧重点比较集中于观光农业的发展条件与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基于旅游资源而进行的观光农业产品研究。不过,如何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资源配置理论优化农业观光园的区位因素、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而基于案例调查的实证分析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拟以河南省叶县望夫石山农家乐景区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探寻此类观光农业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推动建设特点鲜明、发展合理的观光农业景区与社会支持体系。

二、景区调查与数据分析

望夫石山农家乐景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境内,以望夫石山自然风光为依托,开展农家乐餐馆经营。目前,望夫石山景区已存在数年,并得到了初步的开发建设。景区内有多家初具规模的农家乐餐馆,能够提供农村生活参观体验、多种农业作物种植与农产品采摘、农家饭菜品尝等服务项目,是叶县及周边地区一个比较有名的现代农业观光景区。下面我们的调查介绍分作经营者情况和游客情况两个方面:

(一)经营者状况调查

1、人口特征

通过对望夫石山景区农家乐餐馆经营者进行全面探访,在走访的11户农家乐中,近八成的经营者来自本地,出身于当地农户。他们年龄大多集中在40至50岁,利用自身所有的土地和山林资源从事农家乐经营。同时,也有少部分外来投资人员进入农家乐餐馆经营领域。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调查样本区间存在9%的相关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情况,他们利用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指导实际经营。

2、经营状况

望夫石山农家乐的经营类型主要有农村生活体验、农产品采摘出售、农家饭菜品尝等项目。经营旺季一般在春、秋两季,以学生团体、单位团体居多。就平时来说,工作日一般生意清淡,周末为旺季,以亲友团体为主。平均日接待旅客量30人次左右,人均消费在100至200元之间。

3、经营困难与所需帮助

据调查中经营者反映,现阶段农家乐发展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基础设置缺乏。景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标志导示牌等基础设施缺乏,水、电、网络通讯设施均显不足。

其二、存在不良竞争。由于农家乐经营者多出自于当地农户,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导致恶性降价、互相抹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二)游客状况调查

1、游客人口特征

在对望夫石山农家乐景区的42位游客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中得知,公务员和职员占游客构成的绝大部分,达到50%,这类游客一般拥有较高的稳定收入和相对固定的周末节假日。大学生和中学生们也占了24%的比重,在学校放假的寒、暑假期,学生团体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其他行业还包括老师、医生、农民、老板等。

2、景区了解渠道

调查问卷设置的有关了解景点渠道的选项包括:网络推广、报纸传单、电视广告、亲友推荐和旅行社等。调查显示,亲友推荐和旅行社这两个渠道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达到七成以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营者应侧重利用大众媒介扩大农家乐知名度以招徕游客。需要指出的是,旅行社一般属于山林类景区重要的消费媒介,望夫石山农家乐景区应进一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从而带动游客数量的有效增长。

3、游客出游行为模式

调查显示,游客到望夫石山农家乐游玩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自驾车游玩和跟随旅行社。其中,公共交通占12%,跟随旅行车出游的占29%,剩余六成游客为私家车自驾游。望夫石山景区位于叶县郊区,车程在一个小时左右,这说明,望夫石山农家乐观光农业景点吸引的游客集中在路程为60分钟的范围内。

4、游客满意度

对游客的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近八成的游客对景区各项观光服务表示满意。在42位被调查者中,有六位游客表示不太满意,另有三位基本满意。在对观光服务不满意的游客中,我们了解到,主要是由于旅游形式的严重同化,多数经营者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农田、林地、果园等加以整合,造成农家乐休闲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甚至只是局限于吃农家菜,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叶县周围地区交通条件十分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但是,观光农业景区附近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提高,公路等级较低,公交通行度尚达不到一定要求,缺少路标,景区指示牌很不明显,存在“欠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整个导向服务上不理想,给游客正确到达景区造成很大麻烦。一些偏远地区,望夫石山景区,地处辛店乡,交通极不便利,公路年久失修,不易通行,且本身景区地处偏远,需要经一定周转,使一些游客只能放弃来此旅游观光的念头。此外部分景区例如望夫石山内部设施需要大力改进,景区内部设施缺少或者老旧,部分观光游览通道已经比较老旧,难以通行,山顶的庙宇亟待修缮完整,以便游人参拜。

(二)开发者经营者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仍然比较落后,单纯依靠自然景点仅有特色进行开发,没有对景区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有效分析,对景区进行深度的开发。并且,传统的投资理念仍旧广泛存在,导致了盲目投资和粗放式经营行为。

目前,叶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投资开发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其投资行为是在旅游目的地政府主导下的企业经济行为,开发者支付初期的发展资金,开发利用资源,然后通过接待旅游者获取经济利益。此种方式明显缺点便是,当他们发现某一个地方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会进行投资,在开发经营时,为了减少运营成本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资源吸引力减弱的时候,便开发新的项目,成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行为。这些投资及开发经营方式严重浪费了当地的资源,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且受到破坏的环境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恢复。

(三)管理粗放,缺乏环境保护

一些观光农业景区的管理工作严重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急于在短期内追求经济效益,采用粗放的经营模式,忽视农产品的产量及质量,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安全设施严重滞后,更有一些地区,就地取材,对当地的农业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导致生态失衡现象初现。有些地区游客在观光同时不注意个人素质,随意破坏景区设施,踩踏农业资源,景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在专题调查与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望夫石山农家乐观光景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以促进农业观光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一)着重突出精品,带动全面发展

叶县地域广阔,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可开发的项目众多。要想在观光农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立足资源基础,扬长避短,突出创新,打造精品近点。在观光农业的景点开发中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重突出自身的文化内涵,树立起和其他地区不同的观光农业特色,增强对游客的新引力。当前要重点开发望夫石山景区,使其成为叶县观光农业发展的代表,注重突出望夫石的故事来源于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把农家乐与望夫石山、水库等景观进一步结合,做到观光、娱乐、饮食、垂钓于一体的综合观光农业园区,建设观光农业精品点。

(二)进一步改善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景区的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的同时要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公交线路建设,加大公交通车数量与班次,以满足一日增长的客流量。其次,要坚强公路的修建,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提高出行的容易度,方便大城市的游客到乡间。景区内部的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望夫石山的登山道路需要进一步建设,景区的饭店需要整修,停车场面积需要扩大,民房的外观需要协调、改善,休憩设施需要大量兴建,以给游客带来一个舒适的游玩心情。

(三)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

经营者应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丰富服务项目,开展特色经营,避免同化。通过了解游客的消费需求,扩宽自身的经营范围,积极开展多样化服务,已达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持续长久经营活力的最终目的。

(四)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导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家乐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农家乐的发展大都凭借的是景区环境。经营者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注意环境保护,注重节能环保,以求得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常江.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2]李翔宇, 张龙. 中国观光农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院报,2006(01).

[3]刘清臻. 平顶山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0(04).

[4]裴泽生. 开发农业旅游及观光农园刍议[J]. 旅游科学, 1996,(04).

[5]申彩虹,杨敏. 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问题探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3,(03).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4

 

关键词:生态 旅游 农业 问题 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5

[关键词]生态 旅游 农业 问题 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6

【关键词】农博园;规划;要素;生态

结合目前国内旅游和假日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来看,以城市郊区和周边地区为目的地的短程旅游仍然是大多数家庭的首选,所以城郊主题园的设计建设,是近郊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如何把握旅游规划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原理合理规划,充分发挥特色农博园的旅游特色与资源优势,是其规划设计的主导方针。

1. 目前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设计要素分析

农博园特色主题公园选址,不能保证经济水平和客源流量,这成为特色农博园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大障碍;主题特色不明确,对客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把握不够,盲目性较大,往往看到以蔬菜展示与农家乐为主,低层同构,无自身区域特征;内容贫乏、缺乏创意、施工质量低下,不能够使深层次旅游过程发生,旅游设计贫乏,造成旅游者的消费购买力欠缺,旅游点的自身维持能力差,使旅游处在被动旅游的初级阶段;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形象策划不够,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规划是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结合点[1],由于人们内心“亲和土地”的心理,特色农博园有开发建设的可能性。关于它的规划设计围绕文化内涵、商业价值和区位条件的外在因素,结合内在因素,环境塑造、创意项目[2-3]。才能使一个好的旅游规划项目。

2. 项目概况

安徽蚌埠市天河高科技农业博览园位于蚌埠市区西郊约8公里处,蚌埠市禹会区天河湖东西两侧。周边有涂山景区、 荆山景区、黑虎山景区、天河景区是典型的城郊风景名胜区。本次规划设计面积799.2公顷(12000亩),分为A、B两个项目区,其中A区面积512.82公顷(约合7700亩),B区面积为 233.1公顷(3500亩)。为更好结合蚌埠市及禹会区的历史人文、地理特征和天河风景区旅游控制性规划,将博览园建设成生态农业、集约农业、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的集中展示区和大型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博览园。

3. 旅游规划要素分析

区位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天河农业博览园于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南部,有206国道从景区北面、西面经过,东面通过徐合高速的连接线可以便捷的到达各,区位条件良好。蚌埠市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甲级开放城市,是皖北交通枢纽,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蚌埠港也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与合肥、南京距离150公里左右,区域位置额辐射能力强;

自然景观优越天河景区是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的四个景区中唯一有大面积水域的景区,景区内良好的田园风光和水景互相映衬,自然景观优美。

政府政策支持,是该项目开发的契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蚌埠市作为皖北的门户城市,是“安徽省交通枢纽,皖北商贸中心,综合性工业城市”,且位于华东城市带的西北延长线上,农业开发前景乐观、游览市场前景较好。天河园区依托蚌埠市,对园区的设施建设和游憩市场培育都较有利。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因子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因子。天河景区有大面积水域,而且是蚌埠市的备用水源地,对园区的项目设置,游览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天河景区内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增加景区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投入。现状基础设施主要服务于景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各项设施比较简陋。景区内部道路系统不完善,现状道路质量较差。其它如给排水系统,照明通讯设施等也很不完善。景区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天河景区居民多为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和家庭养殖,经济收入偏低,自身经济欠发达。

4. 规划定位

总体定位:将天河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成为“以高科技现代化绿色农业集中示范、展示、信息化管理、网络销售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文化,发展新农业经济,农业旅游,水利会议经济,生态能源利用,康乐经济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都市绿地农业博览园”。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7

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以“中国西部美丽乡村”主题,“一核两带四区”为空间布局的2011-2020年十年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以总规划为引领,逐步制定了张澜故居、化风山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九龙湖景区、梨花园景区的概念性规划。旅游规划的制定,为开发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项目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启动实施张澜故居景区保护性开发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培育产业,致富群众”的原则,今年三月,启动了张澜故居景区开发建设。通过各部门的努力,目前,已完成景区景观施工设计;实现了张澜路(环城路入口段)路基初通;已完成了民房维修整治161间;收购民房7户,占总收购量55%;栽植枇杷213亩;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即将全面进入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施阶段。

三、顺利完成景区开发前期工作

一是完成了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对规划区内村、社、户、人口、农田、房屋、林业、水利、交通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三是制作招商招标方案,确定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主的开发模式,四是对外招商,先后与成都成金公司、深圳云龙城投资公司、北京绿源公司、浙江三元公司、中水利十四局等企业进行了意向洽谈,目前,正在进一步跟踪联系,强化招商力度。

四、引进指导旅游企业发展壮大

先后引进四川农顺农业公司、四川盟源农业公司在晋城镇桃花园、张澜故居发展观光农业和开发乡村旅游,农顺公司总投资3200万元,已实现投资1400万元,盟园公司拟投资3500万元,已实现投资800万元;引导四川登丰农业公司规模承包梨园1020亩,发展有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四川双龙牧业公司搞好“有机生态循环第一村”的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多扶李记葡萄园做好“酿酒山庄”的规划;举办旅游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班2期165人,指导凤凰大酒店成功创建为“三星级酒店”,东江大酒店装修改造,被评为“南充市优秀三星级饭店”,旅游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我县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

设施农业行业前景篇8

一、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含义

对于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来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在国内外关于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相互结合的提法,在这些年已经大为鲜见,例如: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城郊生态旅游等等,按照这些思想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观光农业也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业表现形式,主要是将旅游业与其进行结合,从而让人们进行消遣性质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就是合理的对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开拓,因此按照范围以及内容上的不同,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对其定义进行诠释。从狭义上来说,观光农业景观设计也就是将农业资源作为基础,将农业产品的生产、展示以及农村空间都赋予能够提供旅游的基本含义,把农业上的生产、经营和旅游产业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产品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对区域进行规划,从而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景观的产业形势。从广义上来说,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则是指利用当地原有的空间以及农业自然环境资源、地域文化、人文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对农村的观光旅游功能进行开发,以此来满足游客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需要,在这里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也包括对农村产业的观光游览以及相关旅游经营、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客提供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吃、住、行、游、玩和购物等方面的需求供应,以此满足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

二、把握观光农业园景观的“构成要素”

观光农业园从其构成性质上来说,可以将其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人文资源景观设计、自然园区景观设计、园区内部的设施设计等,将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才能够是农业园景观整体呈现出合理的规划特点。

1.人文资源景观要素

所谓的人文资源景观要素则主要包括:①民俗民居设计要素;②乡土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民俗民风是不同地区所独有的风土人情,其作为观光农业园景观中的构成要素,则充分营造出园区景观所具有的不同文化意蕴,表现出园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民俗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以及空间、尺度、形态的不同通常能够更好的吸引游人,使之流连忘返,同时为园区的田园山水画抹上浓厚的一笔;而乡土文化则表现出所在地域村民的民俗、民族文化,更深入的挖掘农业园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

2.自然园区景观要素

自然园区景观要素则主要包括:①农作物景观设计要素;②农业生产景观设计要素;这两种,所谓的农作物景观设计则指的是,设计师依据植物形态、品种的不同作为设计的对象,将自然园区设计成一处风景画,例如在景观的节点之上设计一处果树文化广场,来向游客展示果树种植所经历的历史遗迹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在园区的主要人行道中,打造树形的展示带等等;农业生产景观设计则主要是将农业活动和生产技术、工具的使用作为实践性的景观要素,充分展示农村生产生活表现的场景。

3.园区内基础设施要素

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则主要包括:①对生产设施的设计要素;②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素这两种,生产设施的设计也就是对农业园区内部的生产专用的设施进行设计,同时也是一处最具有特色的园区景观元素表现,设计者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这些景观要素的原型进行提炼、分解和重组,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景观;服务设施的设计则通常指的是园区内的景观建筑、环境小品(座椅、喷泉等)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服务设计。

三、重视表现观光农业园的“特色设计”

观光农业园景观特色设计是指能够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来更好的吸引游客的眼球,通过对园区景观要素的整合和重组,构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可识别并且连续的景观要素组合模式,从而对那些具有相似特色的区域进行辨识、分类和描述的相关过程。

1.景区的特色规划要求

首先,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要表现出鲜明的区域风貌,与其他周围的旅游景观相区别。规划上结合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等要素进行设计,表现出独特的农业环境景观形象,同时应体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比,即强调农业景观个性,同时也能反映地域特色的景观,注意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的过渡渗透。

2.园区中的整体景观布局设计

强调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农业为景观特色的,注重中职的蔬果、花草以及养殖的各类鱼、鸟之间的布局特色。使这些不同的区域体现出艺术的美感,同时也要表现出生态的和谐,使得个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能形成各自独特的景观特点。

3.园区景观格局设计

观光农业园的目标主要是满足游客体味原始自然生活的乐趣,所以其景观的整体格局应当以自然山水为格局,而这前提则是基于园区的选址范围之内包含自然的山水、农田等;或者具备可以开发山水的地形地貌特点,而对于地形平坦的园区,则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网格格局,形成一种观光、深远的形象。

结论

推荐期刊